第67頁
書迷正在閱讀:性癖匹配(甜文高rou)、駙馬的失憶日常、失聲求情(偽骨單出軌,高H)、養大的夫郎又嬌又甜[女尊]、影衛他不當替身了、將軍她穿到了七十年代、魔尊三觀養成記、祖國是我白月光[快穿]、要親,要抱[先婚后愛]、親一口再說
錢長安眸中茫然:“夫子把信交給我們的時候,好像是說是老朋友, 先生不是夫子的老朋友嗎?” “老朋友?”王先生品了品, 竟然覺得莫名的貼切。 嚴格來說,廖旻文算得上是她的弟子,但怎么個算得上法呢?則是因為對方學得都是她所著的書本上的知識。 當年她們兩個因為一場意外相識,她與書童走散, 獨自一人流落在外,因為身無分文, 她求助了偶然遇到的書生。 那個書生,就是前來上京趕考的廖旻文。 廖敏文家境并不富裕,但是出于善心,還是幫助了王先生。兩人相處多日,時不時還就一些問題討論討論,兩人時常辯駁,一來一往很是有趣。 在相處之中,王先生發現了對方對自己的推崇,時常說出一些她早年書籍中的觀點,但是那都是她曾經所想,如今對有些事情的看法 ,已經有所變化。 而廖旻文也坦白說過,這次前去京城,能否考取功名是其次,主要就是想要見一見當代的那位大儒王先生。 王先生聽著,心里也時常覺得怪異。但在日常相處之中,卻還是像朋友一樣。 她們二人的感情,也在這之間不斷地升溫。若是想到一個詞來形容,那她們兩個人可能算是一場忘年之交,王先生比廖旻文,要大上一旬還要多。 在最終分別之時,王先生告訴了廖旻文,她就是她心心念念王先生,熟料廖旻文根本不信,以為她是在開她的玩笑。 確實,在百花縣附近碰到了一位同去京城的落魄書生,書生還是一副武將的打扮,雖然她知對方并不是看起來那樣粗獷,而是博覽群書,但是她所言的一些觀點,與王先生的完全相悖。 因此,她只當是對方見她經常念叨王先生,這才跟她開了這么個玩笑。 誰知道,在科舉放榜之后,她受同窗之邀前去參加一個詩會,碰到了被邀請來的王先生。 那時的她,看著被萬人叫著王先生的她,才真正相信她沒有騙她。 后來她邀她回府,廖旻文吃驚之余,還是恭敬地向她行了一禮,叫了一聲師傅。 是她受不了,說對方的學識并不比她差,見解也在和她的辯論之中脫胎換骨,有了獨屬于自己的觀點。而王先生,只能算是一個啟蒙人物,實在是愧對這一聲師傅,主要是習慣了二十幾天的自在相處,再想想師生之間的畢恭畢敬,她實在是習慣不來。 最終,在她的堅持之下,兩人算得真上是忘年之交了。 陰差陽錯,廖旻文算是不虛此行,因為她志在成為一名教書育人的夫子,因此她很快便回到了她的家鄉百花縣。 而兩人也真的算是那一句老朋友了。 王先生三言兩語說明了兩人的關系,接著嘆道:“我與她如今已經十余年未見,我以為她早就忘記了我,沒想到今日竟還能見到她的學生們,我心中真是百感交集?!?/br> 原來如此,兩人之間說多了,不過就是緣分二字。 見到兩人恍然大悟的神色,王先生微笑道:“既然你們是旻文的弟子,那日后在京中若是遇到了什么困難,都可以來找我?!?/br> 接著幾人就談論起來了一些書籍,天南地北的,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東西,都被這王先生挖了出來,單獨問了兩人。 她說:“當年我與你們夫子,討論的就是這些東西,不知你們可否有新的看法?若是有,一定要說出來啊?!?/br> 王先生喝了一口茶,接著像想起來了什么,道:“對了,堯兒,去把我桌上的請柬拿來?!?/br> 王堯兒微微欠身,轉身進了小木屋,拿出了兩張設計精巧的請柬。 王先生把請柬遞給二人:“這是明日詩會的請柬,明日未時,請你們來到我府外,與我的弟子柳云云一同前去?!?/br> 王先生這是要幫助他們融入京城,融入書生的那個圈子里,陳沅元兩人趕忙道謝。 之后,因著還有很多人前來拜訪王先生,王先生也沒有久留她們兩人,拿著請柬道了謝后,兩人就離開了。 而那位三小姐全程都沒有說話,只是時不時若有所思地等著看著她們,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直到陳沅元兩人離開,王先生開口問她道:“三小姐,你覺得此二人如何?” 三小姐撇了撇嘴:“還行吧……” 也沒什么特別的。 就是和外表嚴重不符。 ------- 而陳沅元二人直到回到了趙府,才反應過神來。 廖夫子與王先生,竟然有這么一段過往。 一個是小縣城學堂里的夫子,一個是京城乃至全國都名聲赫赫的大儒王先生,任誰都不會把這兩個人聯系到一起。 偏偏就是這樣。 如果不是王先生親口所說,不然誰會相信這世上還有這么有緣的事情? 錢長安看著手中的請柬,正月初六未時三刻,聚賢閣,新春詩會。 她坐在陳沅元書房的椅子上,搖了搖手中的請柬:“元兒,你要去嗎?” “當然去了,漲漲見識也是好的?!?/br> 錢長安撇嘴:“但是要我作詩,我真的作不出來???” “說不定可以不作呢?”陳沅元不確定道。 “但愿如此……”錢長安生無可戀道。 錢長安這么些年來,作詩這一塊一直不開竅,她雖然背下來了很多詩詞,但是硬要讓她自己想,她就一個字都想不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