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8
日無君,只好在近親中挑選。在北魏的禮法上,接位者的輩分必須比先帝要低,血脈要親,這樣以來,柔云公主的嫡親二伯父北邙王的孫子正好符合所有的條件,以他接位登基自然不會有人說什么。 冷無為為什么要反對呢,原因有三,,在他心中壓根就不愿已經滅亡的北魏再站起來,自古成功揚名者所做的最大貢獻留名于青史者,莫過于開疆闊土,冷無為自然也不例外,現在之所以還保留北魏的國號以及一切完善的體制,那都是權宜之計,怎么可能還退讓讓他們傳位接位,再傳一代帝王呢;其二,只要北魏沒有皇帝,那自己就是北魏的實際主宰,只要這樣的影響隨著時間推廣下去,不久的將來,即使自己將北魏的疆土改成幾個省,那北魏百姓就不會反抗太厲害,甚至會接受,而且不立君最大的好處是讓北魏官員無法產生凝聚力,形成不了對自己的威脅;第三,承認北魏立君,那等于公然和大漢朝廷撕破臉,公然的抗旨,圣旨明言是劃省,雖然這圣旨是朝廷那兩個女人所立,但畢竟也是圣旨,公然抵制在民心上會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那些讀書人的眼睛里更是大逆不道。 當冷無為公然的反對北魏立北邙之孫鹿靜王為帝后,在北魏的朝野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逃亡歸來的大將軍呼延烈更是義憤填膺,揚言要找冷無為說理,最后在柔云公主的盡力安撫下,總算把那些人的怒火平定下來。立君之事,容后再說。 大漢,濟州,隨著北方局勢日趨安定,這里的形勢卻緊張的讓人出汗。正如劉擇恩所預料的那樣,巡撫、提督、閔浙總督、按察使、地方道臺、河道總督、海司衙門等等大小官員全部擠到了濟州。 閩南省巡撫名叫王福順,曾是八爺的門人,在短暫地八王亂政后,被保全了下來。此人甚是精明,可以說是這批官員里最有頭腦的一個,也是最難對付的一個。 提督阮行聲,曾在北方軍團里效力,后來由呂賢推薦,到閩南省做了總兵,之后在明宗時,提升為提督,性格高傲,為人貪婪,屬于那種志大才疏的那種。 至于總督曹書名,為人謹小慎微,卻沒有主張,一向跟著王福順的步伐走,但在關鍵的時候卻能有自己的注意,屬于不可小看的人物。 臬臺是宰相劉本的門生高世地,曾在刑部衙門當過主事,后被提升為臬臺。他沒有跟他老師劉本一樣權力支持長公主,在他的眼里太后才是正統,和太后那派關系比較密切?;蛟S是這個原因,他和恩師的關系不是那么融洽。 知府衙門。 林豪退在一邊,很恭敬的等這幾位上憲發話,這些人當中要么是從一品,要么是二三品,壓都能把他壓死,面對他們的責問,林豪只能按照岳先生交代的,既不挑明也不裝糊涂,就像一根刺扎在他們手上一樣,讓他們難受。 “我說林大人,你這樣做是不是太過了?你就算是抓人也要通知一下我們,雖然你是江南道御史,可沒有聽說你有權調兵扣船???”王福順不緊不慢的品著茶說著,他的臉色發青,顯然對林豪的所作所為氣憤之極。 林豪沒有說話,依然默默的站在一邊。 倒是曹書名代他說話了,只見他笑道:“哈哈……,林大人也是太年輕了,有些事情想不明白,做錯了事情也是情有可原的,你們也不要太難為他了,說到底大家都是為朝廷辦事。哦,對了,這兵符是怎么會事,你怎么會有它的,難道這事情……公爺也知道?” 他話一出,所有的人都把目光聚焦在林豪的身上,這事情才是他們關心的關鍵,現在太后的勢力已經隱隱約約占了上風,公主要對付太后恐怕沒有那么容易,但是萬一這事情讓冷無為知道了,而且他在里面摻了一手,那局面可就大大的不一樣了,誰都知道大漢的一半權力在冷無為的手上,他的故交及門生遍布朝野,就是太后和公主聯合起來也拿他沒轍。林豪雖然在地方上任官,可他的兄弟林飛是九門提督,是由冷無為一手提拔上來的,他的meimei是冷無為的側室,雙方關系緊密,這其中有沒有貓膩誰也不敢說啊。 “各位大人誤會了,公爺遠在邊塞與偽寧作戰,他怎么會和這事情有關系呢。這兵符是公主親自派人傳給下官的。各位大人想必也清楚公主和公爺的關系,這兵符或許就是公爺給的?!?/br> 幾句話,林豪將這事情和冷無為之間推的是干干凈凈,但也直接把長公主文靜推到了最前面 這些人一聽到這事情和冷無為沒有關系,神情頓時輕松下來,每個人的表情都大問緩和,提督阮行聲微笑道:“不知道林大人查到了什么沒有,是不是申萬金有什么把柄被林大人抓到了,???” “報……,回各位大人,八府巡按劉大人已經在衙門門口了!” “什么!” 所有的人都驚呆地站起來,臉色中都有不祥預感…… 第346章權力之爭(三) 半年后,也就是興盛二年初春,一封大漢的奏報傳到了北魏的定北城冷無為的手上。一件毫無征兆的大事,猛然的發生了。冷無為立即將身邊的心腹找來,囑咐各自的行動。 半年前,自從林豪扣押了貨船后,劉擇恩趕到了知府衙門,裝作碰巧遇到這事情一樣,當著那么多人的面,鼓勵林豪繼續將這案子繼續辦下去,自然很快就將申萬金給扯了進來,違反朝廷律法,并且還從商人那里牟取暴利,并不上繳國庫等等的大罪全部砸到了申萬金的頭上。 開始的時候,申萬金是怎么也不招,可后來不知道怎么了,自從劉擇恩單獨審了申萬金后,那家伙什么都招了,并把總督、巡撫、提督等等這些大員全部給卷了進來,但沒過多久突然死在牢里。 幾日后,劉澤恩從浙東省那里借來一支兵馬突然將總督府包圍,將閩浙總督、閩南巡撫、提督等人全部抓獲,說他們有殺人滅口之嫌,動作之快著實讓人驚訝。不久后,這事情傳到了朝廷里。 而之后一天,劉本突然病逝,走的相當的突然??墒怯捎谀戏降哪羌缸右呀浉愕脑絹碓酱?,幾乎沒有多少人重視劉本的去世,拜祭的那一天,大部分人都是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 在長公主的建議下,這案子交由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三司會審,并由宗人府在旁監督,很明顯這是針對太后而來的。太后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虛假的接受這個提議。也就在此之后,長公主在處理朝政的每件事情都受到了太后的阻撓,什么事情都辦不成,自然太后允許的事情也在長公主那邊吃了癟。如今這件案子使的雙方爭持不下,朝廷一半的官員也都參與了這次的角逐。 在這案子里,太后那邊由于帳簿、官員、船只、貨物、商販都捏在了長公主的手里,頓時處于下風,本來應該很快就能將這按照審個明白,可不知道為什么,那些官員就是死不承認,使得這案子一直就拖了下去。 趙澤管著刑部,在此次審理中卻沒有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剛被提升為大理寺卿的海鵬成了此次的主審。自從謝再興被免了官后,這職位就由劉本兼著。(謝再興是在周謹倒戈,使得蕭貴中倒臺后,受牽連而被迫辭官。)而督察院的周謹對此案的態度卻十分的積極,明眼人都清楚,他是長公主那派的。 海鵬曾是西南道御史,由于政績突出,后被提升為大理院少卿,劉本死后,出于案件的需要,又將他調人為大理寺卿。此人很有鐵骨,出了名的“天不怕”。但就是這樣的人對審理此案也力不從心,在審理過程中只是象征性的說了幾句官場話,可案件卻一點進展也沒有。這案子也就這樣拖了下來。 雙方都是大漢的首腦,每一方都有極大的權勢,更重要的她們都是皇族中人,太后有皇帝這個棋子,而長公主有太皇太后的庇護,得罪了誰也都可能招致殺身之禍,非一般官員所感、所愿去審。 形勢達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朝廷的正常辦理地方上報公文的秩序也被打亂,不是公主不同意就是太后有異議,極大的影響了大漢政局的安穩。朝廷有識之士如陳嘉成、東方白之流清楚的認識到只要在這場爭斗中分不了輸贏,那這樣的情況還會繼續下去。 就在長公主和太后鷸蚌相爭的時候,冷公府卻突然冒了出來。作為這里的女主人,秦雯請了各位在朝中有權有勢的官員、親王到府中一敘。在表面上像是為朝廷的前景感到擔憂,本質上卻在無形之中參與了大漢的朝政,而且還頗得那些人的欣賞。 幾經議論,秦雯突然進宮面見太后,然后又去了長公主府,在外人的眼里她是去做兩方的和解工作,可了解的人心里卻明白,這是她公然參政又前進了一大步。結果,秦雯雖然和解不成,她的聲音卻得到了大漢朝臣的認可。 緊接著,冷公府很快引來了一批人,紛紛和秦雯拉上了關系。在朝局不穩的情況下,地方上的公文傳奏太后和公主的次數漸漸變少,而以趙澤、東方白、林飛所為首的在不通報的情況下,將公文直接拿到冷公府議事。然后由東方白簽字發出去。 開始的時候引來了不少的非議,但卻沒有一個參奏,原因其實大家都明白,與其傳給太后、公主議而不決,倒不如直接讓冷公府去處理政務,冷公府由冷無為做靠山,下面的人自然不能不聽,甚至做的比朝廷發下的圣旨效果還要好,再者一旦參奏了冷公府,那等于是把冷無為這一派的人全部給得罪了。東方白、趙澤、周謹、童維、皇甫遠、林飛、敖丙以及六親王,這些人雖然參與不同派系,但根子上卻又是和冷無為關系密切的人,可以說只要冷無為一回京城,這些人馬上就成為他的左膀右臂。誰敢輕易得罪,除非他不要腦袋了。這也是秦雯為什么能公然參政卻沒有人反對的原因。 案件持續的拖著,冷公府的勢力日益在擴張,這引起了皇室以及對皇室忠誠的人的不安。在陳嘉成的建議下,由太后、長公主聯名簽下圣旨,著冷無為速返京城審理此案。陳嘉成這個老狐貍太明白,冷無為不可能讓太后倒下去,否則這以后將來的皇帝怎么辦,難道要廢除,他冷無為雖然權力大,卻沒有這個膽量;對付公主,公主上面有太皇太后,更重要的是兩人還有那么一層說不明道不白的關系在那里,他自然也舍不得讓長公主倒下來。只要他回京城,以他的權勢和威望,自然將一切矛盾都可壓制下來。 這一點,太后明白,長公主也明白。文靜原想抓住這個把柄,著急大臣們一起禁止太后垂簾,然后自己便可順利主政,可情況發展的和她所想的大不一樣,被抓官員不招,太后黨群紛紛叫囂,冷公府突然崛起,參與了朝政。這一切的一切已經和她計劃的越來越遠?,F在她只希望能回到重前的樣子就行,因此她也希望冷無為回來。 而太后此時是坐立不安,生怕那些被抓的大員說出什么來,稍不留意便是身敗名裂,因此她比誰都希望此事能盡快了解,因此對于沒有多少野心而且又很懂得做官的冷無為回來,那自然是再好不過。 冷無為回京,頓時成為眾人的期待。 “主子,你的臉色怎么這么差,是不是圣旨上又說了什么?”在一旁伺候的小寇子端著茶杯,小心的詢問道。 冷無為將這道圣旨翻來覆去的看了很多遍,心中卻還沒有整出個頭緒。 說話間,田大、尤三甲、白云飛等人一起聚到了這里。 “冷少,京城是不是又出了什么大事情?”田大開門見山的問道。他太了解冷無為,能讓他煩心的也只有京城里的事情。 白云飛沒有說任何話,只是靜靜的等著冷無為發話。 尤三甲捋著一小撮胡須,似模似樣道:“如果我猜的不錯的話,應該是太后和長公主關于那案子的事情,現在大臣們在朝廳上是一個字都不敢提關于那案子的事情。據朱富貴所查的線索來看,這案子的幕后應該是直豫總督?,F在直豫總督要訓練新兵,需要一大筆銀兩,這必須要和朝臣們商議,軍機處批準以及需要長公主的蓋印。這一來二去,太花時間,而且還不一定能通過。朝廷能不能順利同意,還要主公的暗示。從這方面來看,太后急著養那幫軍隊,那矛頭應該是防著咱們來的。二十萬大軍可不是個小數目啊。正是因為這樣,太后才放任下面的官員,并從他們身上拿銀子?!?/br> 第347章權力之爭(四) 尤三甲陳說其中的利害,冷無為皺著眉頭,在客廳的中央來回的走動,一句話也沒有說。這事情實在是太大了,搞的不好,得罪兩方那引起的后果可是可怕的。 “冷少,咱們回不回去?”田大在一旁甚為冷靜的說道,在他的眼睛里,朝廷之事和自己無關,重要的是冷無為的決定,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身份以及態度。 白云飛則微笑道:“要不咱們帶幾萬兵馬回去,先把那些人鎮住再說。省的他們沒事亂叫。咱們剛在北魏朝廷站住了腳,對楊純的作戰也在積極的準備當中,現在讓我們回去,那不是拖咱們的后腿嗎?” 大廳之上,冷無為身邊的幾個心腹議論著回去后的事情,可卻沒有一個人提出不回京城。冷無為自然也明白,朝廷發生那么大的事情,自己是非回去不可,而且這事關大漢國本也必須回去。 “好了,白云飛你下去準備準備,人不要多,這次回去咱們要盡量低調。還有告訴隨行的人,關于這里的事情盡量少說,還有你們回京城對這案子一句話也不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