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91)
蘭波對他微笑,示意凡爾納可以先行離開了,沒了少年啃零食聲音的空間愈發顯得寂靜,蘭波慢條斯理取下圍巾和手套時布料摩擦的聲音,通風口吹出燥熱的風聲,全都在魏爾倫耳朵里變成了刺耳的噪音。 有什么東西不一樣了。魏爾倫沉默地注視著自己許久未見的前任搭檔,蘭波身上某種憂悒疲憊的枷鎖消失了,取而代之是更加龐大而不容抗拒的侵略性與壓迫感蔓延。魏爾倫又感受到那種被束縛住脖頸無法呼吸的窒息,如同被套上了項圈無所適從的野狗。 放松,保羅,放松點,別這么緊張。蘭波打開了牢門,語氣親昵而柔和,我并沒有在意先前發生的事情,我想那只是一點小小的失誤。 明明蘭波沒有表現出任何攻擊性,魏爾倫的神經卻緊繃著對他發出尖銳的信號,叫他不由自主地身體緊繃,周身的重力不穩定地波動著。 是的,蘭波甚至沒有采取措施控制他的異能力,像是篤定了他不會反抗。 魏爾倫也確實沒有反抗,他強迫自己維持著這個比較有尊嚴的姿態,一言不發地看著蘭波對他伸出手,他已經看到了蘭波指尖燦爛的金色,他知曉那一點光明足以把人絞成碎rou。 魏爾倫沒有任何動作,微微仰著頭,固執地注視著蘭波的眼睛。 微冷的指尖碰觸到了皮膚,沒有想象中的皮開rou綻與鮮血四濺,那更像一個安慰的撫摸,從臉頰到頸側,又溫存地摩挲著微亂的發辮。 沒事的,保羅。蘭波說道,用那種會讓人產生錯覺的溫柔語調,只是一點小失誤,我們來糾正它就好。 他低下頭親吻魏爾倫的額頭,如同一位圣人寬恕他的信徒。 魏爾倫閉了閉眼睛又睜開,不讓自己移開視線。 不,阿蒂爾,不是這樣的。 背叛是不會被糾正的。 他聽到自己的聲音冷淡又漠然,像個不識好歹的混蛋。 蘭波卻因此笑了起來,的確是你會說出來的混賬話。他說著又親了親魏爾倫的額頭,落在頸側的手緩緩收緊。 肺里的空氣被一點點抽空,握住脖頸的手幾乎要扼斷他的脖子,魏爾倫恍惚看到了金色的光,明亮燦爛像是夢里才會見到的場景。 他過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唇上柔軟的觸感代表著什么,反應過來那種窒息是自己腦袋里的幻覺。魏爾倫聽見蘭波低低地笑,仿佛遺憾地感嘆:這么漂亮的嘴巴,怎么就是不會說些好聽的呢。 柔軟的雙人大床,柔軟的沙發椅,柔軟的長毛地毯。 他突然知曉接下來會發生什么跟他預想中一切的背道而馳,混亂到令魏爾倫腦袋空白一片。 魏爾倫下意識掙扎起來,又被蘭波狠狠壓制著動彈不得,咬在頸側的刺痛令他苦悶地皺起眉頭。 他終于后知后覺地意識到蘭波并沒有在跟他商量,他只是被告知自己要被如何處理,淪為階下囚的背叛者沒有反對與掙扎的權力。 幾天后,辭職跑路的波德萊爾收到了來自蘭波的郵件,附件里魏爾倫昏睡不醒的照片幾乎是以甩在他臉上的架勢發送,主題咬牙切齒一行大字,看得波德萊爾罕有地放聲大笑。 蘭波:我!很!行! 第105章 第一百零五章 最新一期的《爭鳴》如期發售, 一天不早一天不晚,和之前的每一期一樣定時定點地出現在各個訂閱者的桌前,絲毫不受輿論和政治形勢的影響。 這一次就不是背叛者們的??? 雖然也刊登了一篇王爾德的(黑)童話和一篇歐亨利的短篇,而蘭波這個四舍五入的編外成員似乎是覺得自己不寫點東西顯得太不合群,就也從以前的日記里翻了篇短詩投稿,描述殺戮與死亡的詩句奇妙地不帶一點血腥味, 透著墓地般的寂靜肅穆。 蘭波的詩毫無疑問作為優秀作品被刊登了出來。 跟不論質量如何總歸產量極高的散文類作品不同,這個世界的詩歌、尤其是現代詩歌的發展幾乎是一片空白,詩人們不是還在寫仿古又沒什么韻味的古典詩, 就是琢磨些零散牽強詩味稀薄的現代詩。 與之相比蘭波的詩不管是文筆還是內涵,都絕對稱得上是劃時代的作品完全脫離了古典詩固有的規則格式自成一派, 又極富音韻與文字的美感,意蘊悠長耐得住反復品味, 越是讀就越是千百般滋味涌上心頭。 二葉亭鳴因此難得的又收到了些詩體革新以及現代詩流派格律發展討論之類關于文學理論的投稿,并且許多詩人強烈表達了希望蘭波這位新流派先驅能寫一些詩歌類的文學評論供他們研讀云云。 可惜蘭波對此的評價只有離譜加大寫的拒絕,詩歌是比更主觀更吃天賦的文學體裁,蘭波正屬于詩歌上徹頭徹尾的天賦型選手, 純粹是想到什么就寫什么,返工雕琢文字的次數都很少,哪里來的經驗和思考給人分享。 指望著他還不如指望中原中也, 那才是正經讀書認真練習一點點積累文學素材, 天賦與理論兼具的平衡型選手, 哪怕現在還只能用擬聲詞砰啪嘩啦啦地形容寫作過程, 過幾年多少也能編出點詩體革新相關的評論文章來。 畢竟是踩在巨人肩膀上的天才嘛。 而除了蘭波之外, 這一期的《爭鳴》還收錄了幾位披著馬甲的新作家的, 可能是受到上一期的影響, 大多以戰爭為主要題材,只不過立場跟背叛者們并不完全一致,有力挺政府所代表的主流輿論的,有中立探討戰爭得失成敗的,也有以夸張筆法大肆鼓吹戰爭,反而愈發凸顯戰爭扭曲的。 但不管是什么樣的主題什么樣的立場,《爭鳴》的選稿完全遵從了最開始的承諾,與政治立場與國際形勢全無關系,只以投稿質量決定刊登哪些文章。 其中放在第一篇、由【亨利杰基爾】投稿的探險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那是完全脫離了現實的幻想世界,沒有絲毫對政治戰爭之類內容的影射,風格也是和其他作品截然不同的輕松歡快,讓人讀了不由自主地嘴角上揚。 就是真的牽強附會也要說這個故事表達了寫作者的什么立場,那找遍全篇也只有一句面對苦難與不公,我羞愧地背過臉去,以求眼不見為凈。 當然了,更多的還是被背叛者們的故事觸動,在心里面站到了他們那邊去的人,刊登出來的雖說只有一篇匿名投稿的短篇,卻借著主角之口說出了在我們這里,背叛是英雄的同義詞的心聲, 他們默默地將背叛者們視為英雄,他們深信自己絕非人群中的少數,因為他們曾聽到過親人朋友間關起門來的嘆息,見到過新聞里主持人假笑著言不由衷,念著些連他們自己都不信的蒼白語句。 往年最冷也是戰爭最激烈的冬天,在今年卻變成了漫長戰爭里宛如夢境般的和平光景,有些年紀稍小的孩子都沒有體驗過這種的生活,但仍歡欣雀躍于沒有炮/火沒有緊急避難,可以和小伙伴在街上奔跑的自由。 不會有哪個小伙伴一覺醒來就消失不見,父母臉上是從未見過的輕松笑意。 這是沒有人能抗拒的誘惑,象征著安寧快樂一切美好事物的和平,只要品嘗過一點點那甜美的滋味就讓人再也沒有辦法回到痛苦的戰爭中去,于是那些被粉飾過的犧牲死亡失去與傷痛,終究在和平的映襯下暴露出猙獰丑惡的真面目。 不管是誰都好,不管別人怎么看怎么說,將和平帶回來短暫的也好長久的也好,以什么樣的卑劣手段何等不可饒恕的背叛都無所謂早已受夠了戰爭的民眾將他們稱之為英雄。 哪怕歐亨利討厭這個詞,奧威爾嘲諷所謂英雄不過是被推舉出的小丑,輿論依舊在政府控制不了的人心之中悄然偏向了英雄的那邊。 如果【英雄】是多數人表決下的稱號,那么無數人愿意成為【多數人】中的一個 巴爾扎克在巴黎的寓所里撕碎了第三十張手稿;史蒂文森咬著筆桿暢想著直到世界另一頭的探險;菲茨杰拉德坐在辦公室里,在秘書遞來的合同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他們突然聽到窗外有聲音正在響起,一聲比一聲響亮,一聲比一聲斗志昂揚,如同不可抗拒的浪潮,裹挾著每一顆心臟狂跳不止。 他們的鄰居走出門去了,他們的親人走出門去了,他們自己的腳步也不聽使喚,帶著他們的心去追隨浪潮洶涌奔流,向著看起來光明燦爛與炮火死亡無關的地方去。 局勢究竟從何時開始失控,后世的歷史學家們翻遍資料都得不出個結論,有人以引發了長達數十年輿論爭端的《和平條約(草案)》的披露為歷史拐點,也有人更傾向于之后持續了一個多月席卷各國的罷/工潮作為標志。 那些走上街頭高喊著要和平!不要戰爭!的民眾,還有那些從消極怠工轉為辭職跳槽原地跳反,旗幟鮮明站定了自己隊伍的超越者們。 更準確的說,超越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們代表著作為主戰力的異能力者與士兵們。 當然,別誤會,并不是說他們站到了背叛者的那一邊,他們只是聽從自己的心意選擇了與戰爭相對的另一邊。 背叛依舊是背叛,錯誤的事情不會變成對的。他們只是在此前提下,承認了曾經同僚們的英勇可敬,也默認了自己過去的懦弱與盲目。 而在失控的輿論就連主流媒體都開始刊登些不合適的內容,以及罷工游/行軍隊嘩變等掐住了政府脖子的切實威脅之下,就是最蠢最好戰的政府官員都知道,無謂的勾心斗角權力斗爭都該暫停了,民眾代替他們做出了決定,就是Nevernd上的各國首腦還在磨洋工不肯好好和談,他們也不得不進入和談流程。 在憤怒狂熱的民眾被徹底失去理智之前,那些精神不穩定的超越者們發瘋之前,他們不得不做些什么。 而在Nevernd上對此最明顯的感受,就是他們又有網了。 與世隔絕了好幾個月的背叛者們一開始都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沒信號又斷網之后他們的各種通訊設備全都接的是島上的內網,外部信號就是恢復了也會被當做惡意干擾信號自動屏蔽,最后還是雨果抓了個紀德的手下當傳聲筒,才讓島通網的消息傳到背叛者們的耳朵里。 然后各國首腦們也拿到了自己國家加急送來的通訊器,在斷聯數月后再次跟自己的團隊取得了聯系他們你來我往一條條研究得快吐了的和平條約,終于進入了下一個討價還價的階段。 除了盡快推進和談議程,他們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 甚至在國內的輿論導向下,他們不僅不能對這群劫持了自己的背叛者翻臉,之后還得盡可能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和公民權利,最好捏著鼻子把他們捧得高高的當成什么英雄人物,好借此安撫下民眾們憤怒又焦灼的情緒。 以及最重要的,借此穩定住他們岌岌可??毂煌品说臋嗔?。 但這樣異能力者,尤其是超越者會更加難以控制。有人冷靜地提出自己的反對觀點,認為對背叛者的縱容乃至贊譽就是變相鼓勵異能力者越界。 異能力者也是人,有好有壞有瘋子更會有變態,什么可能性都有的人。今天背叛者們可以為了停止戰爭劫持各國首腦,誰知道明天會不會有哪些異能力者又搞出個什么恐/怖/組織,要毀滅政府毀滅人類把世界都炸個大的。 對于這個觀點,反而是背叛者這邊率先表示了贊同。 自己人更了解自己人嘛,但凡超越者沒有哪個敢說自己的心理多健全,一旦徹底放開韁繩沒有一點限制 我國有一部完整的《異能力者、修行者及妖鬼管理辦法》,一直以來頗受好評,之后可以供各位參考。 開口打圓場的是各國首腦里唯一算自愿上島的一位沒帶護衛沒有安保措施,自己打包好了行李主動找上門,還心情很好地邀請客人吃點再走。 來都來了別客氣呀,好吃給你們打包。 而在上島以后這位先生也一直保持著極好的配合度和積極的和談意向,同時也是引導會議局面往和談方向傾斜的重要人物,擺明了跟背叛者們一條戰線,上島就是為了有機會跟其他領導人坐下來好好和談。 和平發展共同富裕多好的事情,何必打打殺殺搞得大家都不開心呢。 所以他的待遇也是所有人里最好的,倒不是背叛者們有意區別對待,實在是其他國家也沒人來跟他們談自家老大的待遇問題,更枉論像這位一樣軍艦開過來還帶著廚子,每天四菜一湯做好了送貨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