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苗和她們的朋友 第108節
書迷正在閱讀:她演技過人[穿書]、非人類妄想(合集)、你我同罪(骨科1v1姐弟)、我在異界開技校、沈淪(姐弟骨科)、冬風生洛水(強制愛)、苗疆少年又搶走和親的九郡主啦、哥哥的人形玩偶、每個劇本都要親一下[快穿]、千嬌百媚(艷情故事合集)
她們畢竟誰也沒來過,一切都是憑借想象,心里對這個未知的國度,添上許多道聽途說。 苗苗握緊拳頭想,這趟出門,我一定要有所收獲才行。 好像這樣就能壓下那點慌張。 第102章 態度 第二更 飛機降落在倫敦之后, 還要再轉一趟車。 訪問團這次的行程挺多的,主要是在牛津有一場國際性的專業會議,陳教授是主講人之一, 她的吃住都由主辦方負責, 其他人都是震旦選出來學習的, 費用由學校出資。 苗苗雖然是自費, 不過錢已經交給學校, 直接跟著大部隊走就行。 機票要自己買, 酒店要自己付錢, 兩樣加起來就不是小數目, 更別提吃吃喝喝。 她交錢那天,臉已經皺得跟苦瓜似的,恨不得馬上能在路上撿到錢。 但緩過勁,反正已經是花出去的錢, 還不如好好享受。 她和于念一間房,房間可以看到一點點泰晤士河。 她在心里計算, 按照人民幣來算, 這點巴掌大的河景, 每晚都要好幾百。 她家可就在外灘邊上, 人家那么大的江都不敢這么收。 苗苗一邊咂舌,一邊欣賞。 于念在她旁邊, 說:“收拾好了嗎?好了就下樓吧?!?/br> 苗苗行李沒多少,只有換洗的衣服。 她在飛機上睡過一覺,只簡單洗漱過, 又換身新衣服,就跟著于念往酒店大堂走。 這次給他們做導游的是一位震旦的公費留學生,還在讀研究生, 年紀不大。 對本地的一切還算熟悉,主要是中英文流利。 導游已經在大堂等了一會,看到她們倆下來說:“你們最快?!?/br> 不是他記憶力好,這么一會就能認得人,實在是個別人太出眾,他目光掠過苗苗的臉,有幾分欣賞。 苗苗已經習以為常,眼睛好奇打量著一切,看到前臺處有電話,又過去打了兩個。 加起來通話時間不到三分鐘的跨國電話,居然就要十幾塊。 她嘴角抽抽,心在滴血,一雙眼睛都顯得可憐巴巴。 過去對著于念說:“學姐,英國什么都好貴?!?/br> 于念雖然是公費來,對她來說吃喝是不用愁,但除此以外的錢恐怕不用想。 心想這么一會就打兩次電話,看來這位學妹的家底比她想象的還要厚,安慰道:“可能就電話貴吧?!?/br> 苗苗已經預料到接下來要花許多錢,畢竟這樣才能讓擔心她的人安心。 她匆匆結束這個話題,站在一旁接著等所有人到齊。 在異國他鄉來說,中國人恐怕才是少數。 就像在滬市,大家也會對金發碧眼的人們好奇,他們這樣黃皮膚黑頭發的人,也是引起些關注。 叫人不自覺束手束腳,昂首挺胸。 苗苗始終掛著笑,保持禮儀。 眼中雖然有對不同事物的差異,卻沒有表現在面上。 和長她幾歲的學長學姐們相比,多了一絲大將之風的淡然。 陳教授看在眼里,跟同事說:“沒白把這個名額給她?!?/br> 即使是自費,本來也是和政策不符合的事情,是她努力爭取過才有的,也是覺得方青苗平??粗依飾l件就不錯,這才有此一試。 殊不知苗苗心里的話已經多得堆成山。 不管看到什么都嘀嘀咕咕,覺得連紅綠燈好像都跟滬市的不一樣。 因為她本身就是這樣的性格,全然不知已經被人高看一眼,老老實實跟在隊伍的最后面,時不時舉起相機。 這頓介于早餐和午餐之間的飯在大學里吃,和國內的食堂不一樣。 用餐環境好到驚人,居然是古堡。 屋頂透露著幾百年前的風光,室內的燈光并不算亮,長長的桌子上擺著幾個燭臺,零星散發著點微光。 要不是條件所限,苗苗都想坐下來畫一幅。 可惜她不行,只能聽著刀叉劃過餐盤的聲音嘆息。 心里惦記著以后有機會自己來,但那也不妨礙她先享受旅程。 下午的行程是參觀。 這所建于幾百年前的名校,每一處都透露出歷史的痕跡。 苗苗給自己拍了不少照片,用光一卷膠卷,這是她打算帶回去給家里人看的。 對大家來說這都是見世面開眼界,但前一晚的長途跋涉還是讓人疲憊,尤其中間還有好幾個小時的時差。 因此當晚五點多吃過飯,就是休息時間。 別人可以躺在床上,苗苗倒是惦記著畫畫,打過招呼后到酒店樓下。 這間店透過樹木掩映,可以看到牛津,一整面墻的綠色藤蔓和建筑的圓頂。 她找了個最好的角度,直接把畫架支起來。 時間上肯定是不夠畫完的,只能先勾線,再拍下照片,回頭把細節的部分全填上。 正是日落時分,一點點夕陽灑落。 余暉透過樹杈,拉出斜長的影子。 苗苗為趕時間,一刻都不停。 對她來說,很多東西都是看一眼就留在腦海里。 下筆不見猶豫,給人的感覺頗有些凌厲。 路過的人都會停下腳步,看這位華人姑娘在搞什么名堂。 然而看著就是最簡單的線條,畫的雛形已經出來。 也沒讓人覺得有多高深,只有懂的人才知道每一筆需要多少功夫。 有人忍不住用英文搭話說:“這是中國畫嗎?” 用的筆就是不一樣的。 苗苗用流暢的英文回答。 她會四門語言,這個只是最基礎的,大概遺傳自親媽,母女三個在外語上都頗有天賦。 她一般畫畫的時候不喜歡跟人說話,但是考慮到國際禮儀,人在外面的行為代表整個群體,只得忍耐下來。 就是手不由自主慢下來,顯然分神對她也是個難題。 不過很快人家就走,只是還有新的人圍著看,似乎很好奇成品。 可惜日暮將至,即使有路燈,也是很多東西都看不清。 苗苗在滬市都很少大晚上在外面晃蕩,更何況是在陌生的國度。 她看時間差不多,把東西收拾好,回房間洗澡睡覺。 第二天就是正式的訪問時間。 主要是會議開始前的交流,參加的都會是行業內的知名人士,隨便幾句話都讓人受益頗多。 對多數人來說,最頭疼的還是語言。 這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光是口音就有一籮筐。 苗苗在這方面還是有點優勢,畢竟她的外語真的不錯,被陳教授提溜到最前線,負責翻譯。 像他們這樣的學生,一般都是跟在后面,能聽到多少算多少,現在到前面去,露臉的機會陡然多起來。 這次來的人,大多數都住一個酒店,因為離會議地點近,也是最方便的。 很快有人注意到這個每天晚上都在路邊畫畫的華人姑娘,畢竟她長得實在太有東方韻味,像是從博物館畫像里走出來的人一樣。 苗苗自己都沒想到,有那么多人想看她的成品,只得承諾到時候拿出來給大家看。 但對她來說,也是個挑戰,畢竟白天要做的事情那么多,只得抽出晚上那點時間多干一點。 不過這次來,最主要的還是學習。 苗苗隨身帶著小本子,聽到什么都記下來,見縫插針地提出自己的問題。 來參加會議的不乏一些出過書,已經有學說流傳于世的人。 苗苗也不是瞎問,是認真研讀過別人的理論才來提的。 不管是什么時候,有備而來總是讓大家心生好感。 幾乎是有問題,有時間,別人都很樂意為她解答。 說來也奇怪,她平常很少主動跟人搭話,一般人都會以為她是內斂。 但該張嘴的時候又是落落大方,倒叫其他人吃一驚。 有的時候,即使是提出問題的勇氣就已經很了不起。 更別提還有被拒絕和刁難的可能性,這種事情在哪里就是存在的。 比如一位學者,就頗有偏見說:“哲學這樣高深的東西,我想你們還是先吃飽飯再來吧?!?/br> 雖然用的不是中文,但準確翻譯過來就是這個意思。 苗苗是當面聽見的,說:“我想思考是每個人的權利,對嗎?” 人權在西方世界一直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人家也就避而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