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書迷正在閱讀:農學教授發家史(穿越)、贅A只想安靜咸魚(GL)、藥罐子受愛虐不虐、團寵福寶有空間、在劫難逃(GL)、陪他走到世界盡頭、富婆租賃營業中、種下一粒光明、重生團寵:病嬌夫人惹不得、怎敵她一身正氣
“袁答應知道奴才原來是伺候過七阿哥的,哪里能容得下奴才,她被皇上幽禁,就整日里拿奴才撒氣,打罵不說,還不許奴才睡覺,奴才真的是活不下去了,才偷偷跑了出來,”紫蘇哭的絕望,“奴才實在是沒有地方能去,也沒有人能求,只能求求七阿哥救奴才一命,奴才會用這條命報答您的!” 胤祐深深吸了一口氣,眼前這小宮女不過十三四歲的年紀,還是個孩子,袁答應竟然這般心狠手辣的對她,僅僅是因為她曾經伺候過他?這女人也來自那個文明的時代,怎么會生的如此狠辣的心腸? 看著瘦弱可憐一身是傷的紫蘇,胤祐著實狠不下心不管她,他緩步走到紫蘇的面前,低頭問道:“既然以前是院里伺候的,會種薄荷嗎?” 紫蘇有些愣愣的點了點頭:“會,會種,奴才以前在家里的時候幫爹爹種過的?!?/br> 胤祐滿意的頷首,對著她招了招手:“既然會種,就還跟著我吧,以后我院子里的薄荷就歸你管了?!?/br> 紫蘇大喜,對著胤祐連磕了三個頭,滿臉的感激:“奴才謝七阿哥大恩,奴才一定盡心盡力的伺候!” 胤祐轉頭看向欲言又止的福祿,伸手指了指來時路說道:“既然四哥還沒下課,那就去永和宮看看額娘吧?!?/br> 要個宮女不是什么大事,但還是讓他額娘出面更好些,況且這個紫蘇出現的突然,未必能盡信,還是請他額娘幫忙查一查才放心。 ------------------------------------- 因為母子相克之說,胤祐是很少到永和宮的,他這一來,倒是叫成嬪分外驚喜,連忙叫人被胤祐準備吃的喝的,又嗔道:“你要來也不提前派人說一聲,額娘好給你做奶糕吃?!?/br> 已經懷胎六月的德妃摸著自己圓鼓鼓的肚子,唉聲嘆氣:“哎,果然還得是親生的好,孩子啊,有人嘴里說要做你額娘,卻連盤奶糕都舍不得給你吃,你看這親兒子來了人家不就樂意做了嗎?” 成嬪橫了她一眼:“也不知道是孩子想吃還是孩子他額娘想吃,滿宮里那么多好吃食,偏就惦記這一口?!?/br> 德妃哼了一聲,又笑著招呼胤祐坐,胤祐乖巧的請了安,貼著成嬪坐了下來。 他這還是第一次見到德妃,以前總以為能生出他四哥那么板正的孩子,德妃定然也是個一本正經的人,卻不想私底下她竟是這般促狹的性子,與他額娘關系也比想象中要親密的多。 “那丫頭是誰???”成嬪看了看站在門口不敢進來的紫蘇。 胤祐伸手抓了一塊糕點,邊吃邊說:“路上撿的,說會種薄荷,我就留下了?!?/br> “薄荷好啊,”德妃給胤祐倒了一杯熱奶,“我家里以前也種,曬干了能做藥材,夏日里做涼茶也是極好的。我額娘以前還會做薄荷糕,冰冰涼涼的,好吃極了?!?/br> 胤祐:……想不到傳說中的宮斗贏家德妃娘娘竟然吃個吃貨! “好吃你現在也吃不得,”成嬪伸手奪走德妃剛抓出的一塊山藥糕,“午膳之前沒有你的點心,忍著吧?!?/br> 德妃氣惱的瞪了一眼成嬪,但好歹還記著自己的身份,不能在胤祐面前丟了臉,不好意思去搶,只能端著她那碗沒滋沒味的白水慢悠悠的喝著,好歹也不叫嘴里空著。 “說吧,這丫頭哪里撿來的?”成嬪若有所思的看著紫蘇,“我怎么瞧著有些眼熟呢?” 胤祐看了一眼福祿,福祿利索的上前把剛剛遇到紫蘇的事情講述了一遍,聽得成嬪冷笑連連:“好一個袁答應,她害了胤祐,皇上開恩沒要她性命,她竟然還敢怨懟?繡香,叫上人拿著火把跟我走,我倒要看看那袁答應還能有什么能耐!” 她以前一直隱忍是事出有因,也是為了兒子,這袁答應真當她是個菩薩不成?! 拿,拿火把干什么? 他額娘這是要去燒了袁答應嗎? 胤祐面帶驚恐的看向德妃,德妃卻一臉躍躍欲試的回頭對著身邊的大宮女說道:“春香,快叫上人,咱們也去給你成娘娘助助威!” 胤祐:……說好的后宮智計百出勾心斗角呢,怎么到他額娘這兒就這么直接要動手了?汗阿瑪,救命啊,你再不來,你的后院真的要著火了! 第22章 成嬪 康熙八歲登基,十二歲同元后赫舍里氏大婚,如今已是三十三歲,偌大的后宮里到底有過多少女人,就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了。 而這些嬪妃中得康熙喜愛的也不少,但凡是封嬪封妃的,又有哪一個不曾受寵?可若說這些寵妃中最特別的一位,但凡在宮里待的時間夠久的人都知道,那就是成嬪戴佳氏—— 因為她是個曾經訂過親的人。 大清朝入關之前,其實并不忌諱女子再嫁,特別是愛新覺羅家,為了維系同蒙古各部的關系,曾納了無數的蒙古部落再嫁女。 然而入關之后,受到漢文化的影響,也是為了皇室的顏面,君臨四海的大清皇帝自然不會再委屈自己接納別人的妻子,改成了公主和親的制度,但也有個特例,那就是順治爺的孝獻皇后董鄂氏,她以再嫁之身進入紫禁城,生前高踞皇貴妃之位,逼得正宮皇后退避三舍,死后得封皇后,長眠于君王之側,享萬世香火。 而這位孝獻皇后,卻是紫禁城不能碰觸的陰影。 她的一生光芒萬丈,卻絲毫不顧及其他人的感受,她活著的時候叫六宮怨懟,母子成仇,她死后,又帶走了年輕的君王,留下孤兒寡母,周旋在功高震主的輔政大臣間,過的無比艱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