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宮一萬零一歲 第30節
書迷正在閱讀:愿你星光璀璨[娛樂圈]、夢回香江1982、靳少,你的嬌妻已嫁到、惡犬與乞丐、豪門天選女配覺醒后、星際指揮官軟妹求生指南、沖喜新妻高冷總裁寵上天、死對頭為何那樣、染指孩子他娘、桃花庵下桃花妻
事實上,身為武夫的穆元甫很行,不過孱弱書生周季澄雖然行,但卻不是很行,好在他還有從筱月公子處學到的各種手段,取長補短,亦勉強達到了‘很行’的地步。 云收雨歇,他心滿意足地摟著始終壓在他身上的女子,有一下沒一下地順著對方灑落了滿頭的青絲,總是覺得自己似乎忘了一件很重要之事。 可到底是什么事呢?他又一時想不起來,唯有暫且放到一邊。 夜漸深,總算是得到了滿足的馮太后沉沉睡去,躺在她身側的“梁太.祖”卻有點兒睡不著,半夢半醒間,耳旁忽地響起了當日初次“侍寢”時聽到的那句話——哀家,要在上面。 他一個激零,徹底清醒了過來。 對了,他的目的可不僅僅是是為了“侍寢”,更重要的還是為了翻身在上的! 回想今晚由始至終都一直‘屈居’下面的種種,他的嘴角抽了抽,半晌之后撫了撫額,無聲長嘆。 得,白忙活了! 失了先機,以后再想翻身可就是難了。 他無奈地望了望身側正好眠的馮諭瑧。 卻說鄭太妃那日看到穆垣與虎妞的相處,心里便嘀咕了起來。 太后把這么一個小丫頭留在宮中,更是放在了明德殿,而她的兒子可是不時要到明德殿去的,如此一來,和那小丫頭見面的機會可就比旁人多了。 太后打的是什么主意?難不成想要打小培養皇帝與那小丫頭的感情,將來以更好讓那丫頭入主中宮? 這可不行!前朝后宮本已經是唯她馬首是瞻了,若日后的皇后還是她那邊的人,她這個皇帝生母還能有什么好活路。 兒子是皇帝,她這個皇帝生母卻只是個太妃,而不能為太后,她已經心中不滿了,不過想想萬太妃的下場,故而只能將這些不滿壓抑在心底。 她思前想后,覺得這回可不能失了先機,遂低聲吩咐了身邊宮人幾句,看著宮人領命而去,這才稍稍放下心來的 正在此時,小皇帝穆垣前來向她請安,想到虎妞,她遂喚了穆垣到身邊,旁擊側敲地問起了他與虎妞平日之事。 穆垣不耐煩地道:“那丫頭整日里瘋瘋顛顛的,母后都不大管她,朕又哪有時間理會她?!?/br> “太后不曾讓你們好好相處?”鄭太妃還是有些不放心。 “除了正事,母后什么時候與朕說過其他話了?!?/br> 鄭太妃這才稍稍放下心來,不過還是叮囑道:“本宮懷疑太后想要抬舉她那個外甥女,最好的便是在后宮當中為她謀一個位置,你可以千萬小心,莫要輕易著了道?!?/br> 頓了頓又恨恨地道:“咱們母子被人掐著脖子生存已經夠了,身為皇帝之母,本宮居然還只是個什么太妃……” 她深深地吸了口氣,又道:“馮氏一派之人想要進你的后宮,可以。但皇后之位怎么也不能再讓出去!你可懂得母妃的意思?” 穆垣抿了抿雙唇,點頭:“朕明白。母妃放心。朕是大梁的皇帝,您便是大梁最尊貴的女子,這一點誰也越不過您去?!?/br> “至于太后之位……等朕親政了,該是您的東西,必然還是要還給您的?!?/br> 鄭太妃這才滿意了,語氣也跟著柔和了不少:“這些話你記得要憋在心里,千萬莫在那位跟前露了意思,否則萬太妃與安王母子,便是咱們的下場?!?/br> “朕又不是三歲小孩子,怎會不懂得這個?!?/br> 況且,打小他見到那位便心底發怵,每回去請安時,都恨不得早早離去,離那個人遠遠的。 如今雖然長大了些,但那個人給他留下的陰影著實太大,雖然身為皇帝不得不常到明德殿,但每回都是老老實實地候在一旁聽訓聽教,又哪會主動湊上去說些有的沒的。 這日,馮太后處理完正事回到明德殿,對著輿圖研究了半晌,虎妞帶著大白將軍不時在周圍吵吵鬧鬧,小孩子特有的清脆響亮叫聲,以及大白鵝的嘎嘎聲不停地在她耳邊響著,她無奈,招了虎妞到跟前,逗了小姑娘一陣,成功地又將小姑娘給氣哭了。 看著小姑娘嗚嗚哭著往長明軒去,大白將軍嘎嘎叫著追在她后頭,熱鬧的明德殿終于又安靜了下來,她頂著連翹那滿是不贊同的眼神,心安理得地又沉浸在輿圖當中。 小孩子吵鬧什么的,把她氣走就好了。 一會兒,玲瓏來稟,只道鄭太妃帶著娘家侄女來向太后請安。 “鄭太妃娘家侄女?哀家沒那個閑功夫,不見!”她頭也不抬地回了句。 “鄭太妃是想讓娘家侄女在宮中小住,故而才把人帶過來?!绷岘嚨烂鲗Ψ降恼嬲靡?。 外人欲到宮里小住,自然需要得到太后的允許。 馮諭瑧這才從輿圖中抬眸,蹙眉:“她這是想要做什么?” 若她沒記錯的話,鄭氏打小便被家人賣掉了,雖然后來另有機緣得以侍候太.祖皇帝,榮升嬪妃,但對又找上門認親的娘家人向來不咸不淡,如今又怎會把什么娘家侄女接進宮里小??? 連翹冷笑:“只怕是打著讓娘家侄女與陛下培養青梅竹馬感情的主意。鄭太妃,只怕心大著呢!” 馮諭瑧沉默片刻,才緩緩地道:“哀家沒記錯的話,陛下下個月才滿十一歲?!?/br> 男子十八歲才娶妻,這不到十一歲的少年,就要給他準備未來妻子人選了? “怕是擔心皇后之位被人捷足先登了,故而才早早作打算?!?/br> 馮諭瑧略一想便也明白了,冷冷地道:“既然如此,那便隨她吧!讓她們進來?!?/br> 她接過連翹遞過來的濕布巾擦了擦手,冷笑:“哀家若想做什么,輪得到她使這些有的沒的小手段?穆垣這個皇帝哀家都能直接扔給她,還會在乎他的什么皇后之位?” 她本也有心將穆垣扶起來,至少要讓對方明白身為一國之君應該承擔的一切,以免得拖了自己的后腿。只是沒想到她才對穆垣稍用上幾分心思,鄭太妃便防得跟什么似的,生怕她搶了她的兒子。 她覺得甚是無趣,干脆便撒手不管,把穆垣扔回給對方,同樣也終止了一切培養穆垣的打算。 反正先帝什么都不多,就是兒子夠多,這個不行,再換一個便是了。雖然過程未必會如當初換掉穆恂那般順利,但那又有什么要緊的,但凡想要做,總會有法子成功的。 在正殿候著的鄭太妃心里也是忐忑不安得很。她知道自己的這點小打算根本瞞不過馮太后,若是對方有心阻止,她根本毫無辦法。 但是不爭取一番,她又覺得不甘心,故而思前想后,還是帶著娘家侄女過來了。 本來還擔心馮太后會直接不見,沒想到對方到底還是讓她們進來了。 不一會兒的功夫,她便看見到馮太后的身影,連忙帶著侄女上前行禮。 馮諭瑧高坐上首,道了聲‘免禮賜座’。 鄭太妃落了座后,又忙讓娘家侄女上前行跪拜之禮。 馮諭瑧坦然地受了小姑娘的禮,這才打量起眼前這個‘鄭太妃娘家侄女’。 小姑娘瞧來比穆垣還要大上一兩歲,許是頭一回進宮,言行舉止有些畏縮,但好歹該有的禮儀卻沒有差錯,可見來之前,鄭太妃便讓人用心教導過了。 小姑娘眉眼之間與鄭太妃有幾分相像,瞧得出也是個美人胚子。這也沒什么好奇怪,畢竟想要進后宮,自然容貌不能太差,否則遲早會湮滅在后宮的爭寵斗爭當中。 “這是臣妾娘家侄女,閨名鳳琪,剛過了十二歲生辰。臣妾自小與家人分離,如今一人在宮中頗有些孤單,故而想接鳳琪來宮中小住,也是緩解思親之苦。還望太后恩準?!班嵦又嶘P琪的手,一臉恭敬地朝著上首在馮諭瑧道。 馮諭瑧沒有說話,只是端起茶盞啜飲了一口茶水,又慢條斯理地拂了拂袖口,這才對著滿臉不安生怕她不同意的鄭太妃道:“鄭太妃之意,哀家明白了。既然如此,哀家便準了?!?/br> 鄭太妃大喜,立即拉著鄭鳳琪謝恩。 目的雖然已經達到,但她也不敢立即便離開,遂涎著笑臉道:“臣妾也是每回見到虎妞那孩子便喜歡得很,心想著到底還是姑娘貼心,加上鳳琪這孩子又合眼緣,故而才有此打算?!?/br> “鳳琪比虎妞年長幾歲,性子向來又溫和,想來也能與虎妞相處得極好?!?/br> 馮諭瑧淡淡地道:“虎妞性子野,且又是個坐不住的性子,怕是會擾了鄭姑娘。還是請鄭姑娘多陪陪鄭太妃,好慰太妃思親之苦吧!” 鄭太妃見狀也沒有勉強,反正她的打算是讓侄女與兒子好好相處,將來能成為自己在后宮中的一份助力。 殿外,虎妞雙手扒拉著門框,探出半個腦袋往殿內望,聽到姨母在小jiejie跟前說自己性子野,不高興地鼓起了腮幫子。 殿門掛著這么一個掛件,自然瞞不過高坐上首的馮諭瑧。 她警告性地瞪了‘小掛件’一眼,‘小掛件’嘟嘟囔囔著,到底還是縮了回去。 見馮太后似乎沒有心思與之閑聊,鄭太妃識相地告退,鄭鳳琪跟著不甚熟練地行禮,跟在姑母身后退了出殿。 出得殿外,便看到一個年約四五歲,頭綁著雙丫髻,著一身紅衣裳,正鼓著腮幫子滿臉不高興地蹲在地上摳石子的小姑娘。 小姑娘的身后,還跟著三四名宮人,正不時輕聲勸著什么。 鄭鳳琪暗暗稱奇,想來這一位便是姑母所說的那位,養在馮太后處的虎妞了。 進宮來的不到半個時辰,她算是見識了這個大梁最富貴之地,本以為姑母宮里的規矩已經夠多了,宮人們個個都是老老實實的。 卻是沒想到馮太后所居的明德殿更甚,這一路走來,所見宮人均是步伐匆匆,屏聲斂氣,行事謹慎又細致,偌大的明德殿,彌漫著一股肅穆的氛圍,教人大氣也不敢喘,更別說大聲說話了。 可如今這明顯在鬧別扭的小姑娘,就像是一顆小石子掉進了河里,打破了河的平靜。 下一瞬間,她便見那位小姑娘‘噔噔噔’地往殿內跑,一邊跑一邊叫著:“虎妞哪里性子野了,姨母你騙人,根本就一點兒也不野嘛~~~” 最后一個“嘛”字還拖了長長的尾音,撒嬌的意味顯而易見。 她想:或許不是小石子掉進河里,是一塊大石頭狠狠砸進了河里,把平靜的河砸得水花四濺,驚天動地。 緊接著,她還聽到了女子的訓斥,因走得遠了,也聽不大分明,不過聽來像是馮太后的聲音。 “那小丫頭,你要好生對待,不能遠了,可也不能太近?!被氐阶约簩m里,鄭太妃這才叮囑侄女。 鄭鳳琪應下。 馮太后接了一個小姑娘進宮不久,鄭太妃也接了比小皇帝年長兩歲的娘家侄女進來小住,后宮眾人在時??吹叫』实叟c自己的小表姐一處時,總算是知道了鄭太妃的打的如意算盤。 長明軒的穆元甫自然也知道了這個消息,驚得他差點打翻了茶盞。 穆垣才多大???這便開始給他準備皇后人選了? 這算什么回事?童養媳么? 第32章 被罵了? 娘家侄女, 親上加親?他嘲諷地笑了笑。 當真是鼠目寸光!穆垣跟著這么一個母妃,眼界又如何放得開,只怕盡學得些小家子氣。 他嘆了口氣, 不愿再去想這些不省心的, 翻開那本兵書,想到馮諭瑧曾翻閱過此書, 看到過他所作批注卻沒有懷疑半分,又不禁暗暗慶幸。 幸虧他懂得未雨綢繆, 提前便開始臨摹原身周季澄的字跡,如今看來, 這臨摹的效果也還算可以,至少如今他的字跡與曾經穆元甫的完全不一樣。 隔得數日,大將軍上官遠回京的消息傳遍了京城, 宮中的穆元甫愣了愣,隨即陷入了深思。 皇后當年為何要把上官遠打發到邊陲?上官遠乃朝中大將, 更是武官中的第一人, 再怎么也輪不到他去鎮守邊陲。 這當中是不是還有什么他所不知道的內情? 朝野皆知,上官遠乃太.祖皇帝麾下最英勇善戰的一員悍將,跟隨太.祖皇帝征戰沙場多年,立下赫赫戰功。大梁得以建立, 上官遠居功甚偉。 可誰也沒有想到, 太.祖皇帝剛一駕崩,這么一位大功臣卻被馮太后打發去鎮守邊陲,多年來更是一直未曾回京。 追隨太.祖皇帝征戰天下的那些有功之臣們, 尹德璋繼續平步青云,如今仍是文官中的第一人。武將當中上官遠遠離京城多年未歸。 而其他人,有的死于齊王之亂當中, 有的被牽連丟官棄爵,有的明哲保身裝聾作啞,有的則如上官遠這般被遠遠發配,更多的卻是徹底聽命于馮太后,成為太后執政的最堅決擁護者。 如今上官遠回京,朝野上下不禁暗暗猜測,這是馮太后打算把人叫回京城,還是計劃徹底解決掉對方?畢竟朝中大部分兵權都已經被馮太后收回,唯有上官遠手中仍掌握著部分。 上官遠正式回京那日,馮太后在正明殿召見了這名大梁赫赫有名的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