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反派親娘回城記 第42節
而村長家和桂花家里知道楊大芳家里農忙干活,竟也過來幫忙了。 這兩家的地不少,但是這兩家人丁不少,活計都干了大部分了,不像楊大芳這里這么為難,幾家關系不錯,自是都過來幫忙。 一群人幫忙干活,楊大芳家里的地,便播種得極快,該種植土豆的就種植土豆,該種植玉米的就種植玉米。 楊大芳在年前種植了一些耐寒的油菜在家里的瘦地,現在這些油菜全部長了起來,密密實實的,鮮嫩鮮嫩的,想著美味的油菜花,楊大芳也忍不住砸吧了一下嘴巴。 這個季節是最不缺美食的,在油菜花地里逛了一圈,把太過密實的油菜花摘掉部分的油菜苔,楊大芳拿來炒個新鮮菜給大伙吃。 楊大芳扛著鋤頭下地跟著大伙一起挖土,鋤頭一下一下揮灑下去,留下的,除了松好的土地,還有酸澀的腰。 做農民不是一般的辛苦,一年的耕種僅僅剛剛開始而已,除了松土,還有播種,施肥,除草,收割……年復一年,曾經的年輕的容顏,就此老去,曾經熟悉的面孔,不知什么時候,終消失在這一片黃土里。 因楊大芳要準備一群人的吃喝,她跟著挖了那么兩個時辰的土,就回家準備晚飯了。 由于大伙都下了挺大的力氣,楊大芳自然要好好的做一頓飯犒勞一下大家。 在所有的名菜里,有一道菜吃過就讓人再也無法忘懷,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佛跳墻。 何清河夫妻兩人給楊大芳背來兩大背簍的海鮮,里面就有鮑魚海參之類,她拿了蝦仁,鮑魚海參,羊角菌,粉絲等多種材料,放在瓦罐,開始慢慢燉這一道佛跳墻。 村人愛吃魚,楊大芳把大伙都愛吃的翡翠魚也做上了,除此之外,炒了幾道家常的菜,諸如刺芽炒臘rou,炒油菜苔,涼拌魚腥草,燉熏雞蘑菇湯等。 前面幫忙干活的人在忙碌一天以后,原本已經身疲力盡了,不過等他們來到這里的時候,遙遙的,聞著那香味,肚子就忍不住呱呱叫了起來,而全身的疲倦,也在聞到那香味以后一掃而空。 “楊大芳同志,做了什么好吃的???” “一會兒大伙上了飯桌子就知道了?!?/br> 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楊愛國從學校接了兩個孩子后,也跟著回鄉來了,此時正在幫忙在灶臺下面燒火。 兩個孩子則早就忍不住,圍著燉著的佛跳墻轉來轉去。 等大伙洗干凈手,一碗一碗的菜被端上了桌子,大寶二寶越來越懂事了,幫忙擺放餐具,端菜,讓楊大芳心里暖暖的。 二寶更是道,“mama,等我長大了,我做飯給mama吃,mama就不用辛苦了?!?/br> 這話說的楊大芳忍不住把孩子摟在懷抱里親了一口。 等村人坐上桌子,那一道乳白色的湯,也被端了上去。 楊大芳道,“這一道佛跳墻,是一道宮廷菜,原是宮里的那位極愛吃的食物,剛好家里有食材,給大家做一個簡易版的佛跳墻,給大伙補一身子?!?/br> 大伙早就受不得這道菜的香味了,此時,自是都舀起湯,開始品嘗起來。 而在吃了第一口的時候,所有人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天啦,這湯可真鮮美啊,我就沒有吃過這么鮮美的湯,有生之年,咱們也喝上了以前的皇帝才喝的湯,這一輩子可真是太值得了?!?/br> 佛跳墻鮮美無比,一大罐子的湯,最后竟喝得一滴都不剩下。 最后,所有人都挺著溜圓的肚子家去了。 這個時候請人干活也不貴,一個人兩毛一天,不過對于鄉下人來說,就是賺一毛錢,那也是不容易的。 農人生活清苦,根本沒有外出賺錢的渠道。 第二天,村人一大早就來幫忙干活了,他們巴不得給楊大芳干活,自家都是吃包谷面就著苦哈哈的野菜過活,勉強填飽肚子而已,十天半月的,仍舊不舍得放一丁點鹽,更別提做rou了。 來給楊大芳干活可就享福了,嘖嘖,楊大芳祖上可是御廚,只有舊社會的皇帝才能吃到這樣美味的食物,而現在,他們可吃到了。 楊大芳第二天一大早就帶著兩個孩子回鎮子上去了,孩子要上學,她要上班。 因不想老人來回奔波,楊大芳讓老人在鄉里看著自家的土地,她則在下班以后,再把孩子帶回來。 禮帽廠的食堂被楊大芳打理得非常齊整,廠子里的人就沒有不愛吃楊大芳做的菜的工人,甚至在廠子外間,也有不少人惦記食堂的吃食,就想過來打一份飯菜嘗一口。 為此,廠子里偷偷滋生了不少的黃牛,趁機賺了一筆,每天不論楊大芳做了多少的飯菜,每次都賣得一干二凈。 楊大芳算了一下,她承包的這個食堂不但不會虧損,還能有一些盈余。 禮帽廠的廠長知道以后,心里也松了一口氣。 楊大芳家里的活計干了五天就干完了。 連松土種地帶耕地。 耕地以后,下一步,得進行育苗。 只有在大棚里育苗好以后,才繼續進行種植。 村長媳婦招呼楊大芳一起去買塑料膜弄大棚,楊大芳便和村長媳婦一起在鎮子上買了塑料膜,等著跟人一起育苗。 除了稻子的種子育苗,另外像紅薯啊,四季豆啊,黃瓜之類的種子,在經過育苗后種植下去,明顯比直接種植下去存活率高,并且長得更好。 現在雖然開春了,還有一些倒春寒,有了棚子,可以把寒流防著。 在育苗的時候,何大山回來了。 何大山知道家里在育苗,二話不說,就下地去干活了,把原本下地干活的楊大芳推回家做飯去了。 家里不缺海鮮,孩子們又特別惦記那一道佛跳墻,楊大芳就打算再做一次佛跳墻。 而這次佛跳墻做出來,何大山也忍不住多吃喝了一些湯,楊愛國更是連連贊嘆,連著吃了好幾碗。 也虧得楊大芳趕著時間把育苗的活計做了,等她家剛剛把活計做完,當夜就刮起了西北風,當天夜里,寒風嗚咽,天地間又飄起了雪花。 到了第二天,附近田坎上的梨花桃花李花,都裹上了一層白雪。 倒春寒把整個世界裝飾得極為美麗,花兒們裹了一層銀白色,越發顯得冰晶玉潔了。 不過農人卻沒有什么賞景的心思,即使下雪,家里仍舊有牲口需要養,像村長家里,仍舊背著背簍,去雪地里割草。 村長家里的豬是去年下半年買的豬崽子,經過一個冬日的干葉子之類的豬食投喂,到了春天,正是養豬的好時節,村長家里都是勤快人,即使下雪天,也去地里割草去了。 桂花嫂子家里也喂了幾頭豬,這年頭,家家戶戶都吃不飽,肯定不會給豬喂糧食,所以,桂花嫂子也迎著風雪出門去割草去了。 楊大芳的油菜花地里的雜草正生長得茂盛,便對桂花嫂子道,“嫂子,可以去我的油菜花地里割草,我反正沒養豬呢?!?/br> “那行啊,大芳妹子,那我可不客氣了?!?/br> 桂花嫂子說著話,朝著楊大芳的油菜地走去。 到了中午的時候,桂花嫂子打了滿滿的一背簍的豬食,道,“大芳妹子,這開春了,你要養豬嗎?我家里的老母豬懷孕了,到時候能下一窩的崽子,你要可以給你留著啊?!?/br> 楊大芳想著肥美的豬rou,心里自然是心動的,但是呢,這喂豬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早晚都得弄豬食呢。 開春了,楊大芳也在籌謀賺錢的事,去冬生的豆芽,現在已經不大好賣了,價格也降低了下來,楊大芳便不打算生豆芽賣了。 畢竟天氣暖和了,大伙可以選擇別的蔬菜了,豆芽的價格下降也在所難免。 所以,謀劃新的門路賺錢,那是必然的。 楊大芳的后娘渣爹,可是沒少弄錢,按照楊大芳的打算,她總有一條要回城的,總有一天,要回到那個城市,去把渣爹后娘踩在腳下,而錢,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新的賺錢門路必須快速對接起來。 養豬的話,如果數量少了,有苦又累又耗費時間,并不是楊大芳賺錢的首選。 再有一個,她也沒有養殖技術,所以,她沒有猶豫,直接否決了。 桂花嫂子有些可惜,多好的豬崽子啊,不過想到楊大芳手藝好,現在又嫁得好,衣食不愁,不養豬也是應該的,便沒有再詢問。 不過,等到了早上去禮帽廠干活的時候,當桂花嫂子詢問譚大舅母養豬與否的時候,王翠花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不但如此,王翠花還道,“大侄女啊,你要不要養豬???大表哥后面的豬圈修整一下,倒也可以養兩頭呢?!?/br> 在農村居住,哪里有不養豬的?便是農家肥,可就靠著豬和牛這些糞便了。 楊大芳有些為難,道,“我倒是想養,但是孩子在鎮子上上學,我擔心兩頭忙碌不過來?!?/br> 結果譚大舅媽道,“你那屋子,總要有人照看才行,大芳侄女,你要放心的話,就讓我們家給你照看,我家三個孩子呢,而且都大了,家里頭能照看著,我和孩子他爸,順手給你照看房子也順當?!?/br> 這話一說,楊大芳還真的心動了。 她想的甚至更長遠一些。 來年就要修鐵路站了,等拆遷的時候,她如果宅地基大一些,那賠償肯定更多,所以,她得趁著這個時候修一些房屋,哪怕是土墻房。 而她在這個時候,就可以借著住不下,或者養不了豬為理由,借機修一下房子。 村子里后面有一座村里的荒山,如果自己承包下來,等到拆遷的時候,都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楊大芳想到這里,便道,“我也是想到家里屋子小,住不了,這才想著不養豬,但是家里的地也需要農家肥,現在看來,得修一下房屋才行?!?/br> 村子媳婦道,“愛國叔家旁邊的地方,可以給你們家批一塊宅地基?!?/br> “那行,回頭麻煩村子給批一塊地,我當時被楊婆子趕出來,本來也是住的我爸的屋子,現在我有錢了,正好正大光明修幾間屋子?!?/br> “那我喊大牛給你批大一點的地基?!?/br> 大牛是村長的小名。 楊大芳聽了這話,心里自是很高興,這件事就這么說定了。 而桂花嫂子這里,那母豬還沒生下崽子,就被預訂出去了。 而開春養豬這個活動,別說在鄉下,就是在鎮子上,竟也興起一股子的養豬熱潮。 現在的人都很窮,想到養豬后得到的大肥rou,人人的心里都充滿了希望。 所以,不只是豬,還有雞鴨鵝等,都是人們養殖的目標。 三月十四是植樹節,不少單位都趁機房價一天,禮帽廠這天也放假了,人手發了兩棵小樹苗,讓大伙回去種樹。 楊大芳看了看,竟是兩棵楊梅樹,梅子長成需要一些年頭,不過誰也不嫌棄樹少,反正每家都有柴山,到時候往山上挖一個坑就種植上了,根本不費事,再過幾年,梅子就能摘來吃了。 因“梅”同“霉”,便有了楊梅樹不能種植在屋子周圍的習俗,楊大芳盤算了一下,打算種植在后山。 結果她回鎮子上的屋子接孩子的時候,在隔壁謝遜家,竟抬著一頭小豬崽子朝著屋子里走去。 謝遜經過劉春曉的事情以后,前幾天調了工作,在鎮子上的派出所當所長,他白天自己把孩子送到學校以后再去上班,晚上回家以后,則自己買菜給幾個孩子做飯,附近再有人給他說媒,都被他拒絕了。 楊大芳最初看見這一頭小豬崽子的時候,還沒反應過來,道,“謝遜同志,你這是買來烤乳豬嗎?” “???不是,我是養豬呢?!?/br> “養豬?哪來的地方?” 兩家院子的布局差不多,并沒有豬圈。 “我就養在院子里,在院子里搭個棚子?!?,說到這里,謝遜樂滋滋的,“我還打算在院子里養一些雞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