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反派親娘回城記 第33節
楊大表舅忙道,“我爸還好吧?” “大缸來了?我好著呢!” 和在譚家相比,二舅公現在看著精神奕奕,整個人最近幾天又吃飽喝足,精氣神都變得不一樣了。 看著二舅公這個樣子,譚大表舅果然松了一口氣,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來。 楊大芳把果盤端出來,讓譚大表舅和王翠花吃。 這兩人早上過來,也就喝了一口米湯,其實都餓極了,見了做的精致的紅薯餅,忍不住一塊又一塊,等抬頭,見沒人盯著他們看,這兩人這才松了一口氣。 王翠花吃著美味的紅薯餅,想起家里的孩子,最后,她看來看盤子里的紅薯餅,依依不舍的放下了。 她很想給家里的孩子帶一些回去,但是,她卻不好伸出這個手來。 楊大芳看著時間差不多了,想著譚家的情況,決定早點做飯。 中午做了一個酸菜魚,炒了回鍋rou,泡椒炒了一盤豬肝,因魚有一大盆,便沒有多做菜。 糧食方面,楊大芳摻和了玉米粒,做了大米飯。 而就是這樣的食物,對于譚家來說,無疑是極為美味的美食。 “這,這,吃的太好了,太讓表哥和侄女你們破費了?!?/br> “都是自家人,客氣啥!” 大家高高興興的吃了飯。 因看著二舅公身體健康,日子過得比在自家好多了,甚至還穿上了新衣服,一時,大表舅夫妻兩人對楊愛國和楊大芳,都感激不盡。 飯后,兩人便告辭回家去。 楊大芳并沒有挽留兩人,而是給兩人提了一袋子的玉米面和一些烤好的紅薯餅。 大表舅遲疑了一下,漲紅了臉,直接把玉米面餅和紅薯餅收下了。 大表舅王翠花更是紅了眼睛,忍不住道,“大表哥,大芳,你們給的這些東西,我就直接收下了,我記這份情?!?/br> “大表舅媽,都是一家人,互相幫襯是應該的?!?/br> 得到兩人的再三道謝,這才家去了。 大表舅和大表舅媽回去以后,家里的三個孩子早就餓得躺在床上不但灌水了,這兩口子忙把美味的紅薯餅給三個孩子遞過去,三個孩子狼吞虎咽,吃了半袋子,這才緩過來。 等看見一大袋子玉米面,三個孩子眼睛都直了。 “媽,哪里來的玉米面?” “是你們表姐楊大芳給的,以后啊,你們一定要多多幫襯你們表姐,要記人家的恩情,這可是救命的糧食?!?/br> “媽,我們知道了?!?/br> 大表舅媽家里,在有了這么一袋子的糧食以后,省吃儉用,好歹能熬到開春,等野菜長出來,家里總能熬下去。 到了初三,楊大芳去和禮帽廠的廠長相談食堂的事情了。 禮帽廠這邊,在談好具體撥款的數額,以及每噸飯菜的要求以后,楊大芳的禮帽廠大廚的位置,便是直接上任了。 對于禮帽廠之前的幫廚,楊大芳一個人都不想留下,禮帽廠那邊便把人都轉到車間去了,她食堂自負虧盈,便打算自己找幾個勤快的幫廚。 而人選,她也恰好選好了,那就是村長的媳婦,桂花嫂子,以及譚大表舅媽。 村長在村子里有地位,拉攏村長一家,這對于楊大芳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桂花嫂子和楊大芳關系好,沒少幫襯,人又勤快,也是合適的幫廚人選。 至于譚大舅媽,楊大芳看著人家兩口子,看著也不錯,而且譚大舅媽算是自己人,在關鍵時候,總要提攜一個自己人在身邊。 回到家里以后,楊大芳便給楊愛國提了這個事情,楊愛國聽了以后,什么也沒說,點了點頭,說這幾個人選不錯。 楊大芳便去把村長媳婦和桂花嫂子喊來,說了幫廚的事情。 這兩人聽了以后,哪里有不愿意干活的?都樂得險些跳了起來。 現在城里人又返城了不少的知青,但是這些知青都沒有工作,一大家子擠在一間幾個平米,或者十來個平米的房間,吵吵鬧鬧,日子都不好過。 現在這種鎮子上的工作,也是不少人競爭的工作呢。 在鄉鎮工作怕什么?可以早點坐公交車過去啊,只要放出話來,多的是人搶著工作。 她們有了這份工作,那可是比在不少人都強,她們可是每個月拿工資的人呢,以后在婆家都能直起腰桿來了。 這兩人一臉興奮的回家去了,等給家里人說了以后,自是一家人都歡喜不已,對楊大芳,也越發感激了,幾家人的關系也越發的好了。 因天色太晚了,通知譚表舅媽倒是成了一個問題。 不過第二天一大早,譚表舅又背著一大背簍的炭火送來了,楊大芳當即把這份工作給譚大表舅說了,樂得譚大表舅險些沒有跳起來。 譚大表舅再三對楊大芳道了謝,并表明初五的時候就過來,到時候跟著楊大芳等人一起去鎮子上的食堂先去做工。 30. 第30章 妒忌得紅了眼 到了初五,楊…… 到了初五, 楊大芳早早的就帶著村長媳婦,桂花嫂子,大表舅媽王翠花等人, 來到了鎮子上的禮帽廠的食堂,開始做清潔。 在過年這一段時間,食堂還是有些灰塵的, 外加在年前,原本的食堂人員并不愛干凈, 整個食堂里面留下了不少的油污, 楊大芳是個大廚, 受不得這些不干凈的東西, 自是帶著人大力打掃起衛生來。 在這個偏遠的小鎮, 工錢都并不高,楊大芳給她們三人每個人每月開了十五元錢的工資,包飯,對此, 三人都很滿意。 花了半天的時間把食堂的清潔衛生做好, 中午, 楊大芳和眾人一起搟面, 一人下了一大碗的炸醬面, 幾個人在平日里都是吃粗糧的, 王翠花更是粗糧都舍不得多吃的人家, 這一碗炸醬面, 讓眾人吃得生出了無限的幸福感, 都生出一種想法,跟著楊大芳干活,可真是太好了。 廠長初五也上班了, 到了中午,正要喊楊大芳多做一份吃食,結果趕上了楊大芳下的炸醬面,廠長即使吃習慣了好東西,仍舊被炸醬面吸引,吃出了一種幸福感了。 同時,他心里有一種感覺,這個走后門的大廚,可能是個有真本事的,說不準他們禮帽廠的食堂,會給大家帶來口福。 到了下午,楊大芳在石頭門口擺了一張桌子,禮帽廠的廠長也跟著走了過來,幫忙登記。 工人早早就過來買飯票了,明天就要正式開工,肯定要把飯票提前買好。 一直忙活到了傍晚,初五才算忙完了。 禮帽廠只需要做一頓中午飯,中午飯在十一點半開始打飯,周末周日雙休。 鎮子上的禮帽廠也是國營企業,國營企業福利都很好,朝九晚五,工人們干活遠不出后世的私人企業那么辛苦。 楊大芳在禮帽廠的工作,就這么干了起來。 由于才接手禮帽廠的食堂,那肯定要露幾手的。 第一天的中午,楊大芳就打算做一個紅燒rou,供應一葷一素,素菜做一個油渣炒白菜。 由于豬rou比較貴,這比較耗費成本,打飯的時候,每份紅燒rou肯定不能打太多的,不然就虧本了,楊大芳就買了一些豬下水,和在紅燒rou里,增加葷腥的味道。 這個時代的人還不會處理豬下水,所以都嫌棄豬下水,覺得有一股子的腥臭味,不過楊大芳會處理食材,她做出來的豬下水不少人吃過以后,覺得比rou都好吃呢。 rou聯廠送來的豬下水,價格非常便宜,是豬rou的三分之一價格都不到,筒子骨更是添頭,不要錢。 一大早來到食堂,楊大芳就開始拿了筒子骨去掉血沫,開始燉湯。 拿了筒子骨燒的原湯燒紅燒rou,到了上午十點,工廠里的員工就感覺有些受不了了,感覺肚子咕嚕嚕叫著,而食堂的香味,卻瘋狂的鉆進來,讓一群人根本無法躲避這個香味。 香! 實在是太香了! 食堂到底在做什么好吃的??? 所以到了中午,幾乎在下工的剎那,一群人就拿了飯盒沖向了食堂! 打飯了! 而這一天食堂的飯菜也并沒有讓工人失望,食堂的葷菜不但油水多,而且rou也多,中午做紅燒土豆,微辣的紅燒rou和肥腸幾乎被燉得爛熟,工人一口咬下去,一丁點臭味和腥味都沒有,唇齒之間,都是香咸味。 雖然不少人都不愛吃肥腸,但這好歹是葷菜,都咬牙試一下,結果么,卻發現肥腸竟然做的比rou還好吃。 有些直打了一份葷菜的人,竟打了第二份。 素菜雖然說的油渣白菜,但是那油渣吃著可真是太香了,和著白菜炒菜,生脆爽口,味道極佳。 有那懶得做飯的,在吃完飯以后,竟把飯盒洗干凈,再打了一份帶著,準備晚上回家繼續吃。 這樣好吃的紅燒rou,晚上能吃到,那可真是有口福了。 楊大芳估算了禮帽廠的人口以后,原本多做了一些食材,就擔心不夠,結果沒想到的是所有的食材都被賣光了。 到了下午一點,工人都離開了食堂,但是食堂里做的菜,卻賣的一干二凈。 楊大芳四個人都沒吃午飯呢,結果還有人前來詢問有沒有紅燒rou賣,楊大芳都有些慌了,今天賣掉這么多的話,自己到底有沒有虧?難道自己打菜打得太多了? 她拿了剩下的骨頭湯,豬rou,給大伙仍舊下了面條,等快速吃完,就在一旁算賬了。 結果算下來,讓她有些吃驚。 中午收到的飯票比預計的多了部分。 難道有些人打了兩份甚至三份飯菜? 不得不說她的猜測正確了。 當天因沒虧損,楊大芳心情不錯,決定第二天多做部分。 因只做一頓飯,楊大芳等人收拾好廚房,下午就可以回家去了。 四個人當即樂滋滋的回家去。 其實禮帽廠也給幾個人安排了住宿的,禮帽廠有工人寢室,六個人一間,幾個人都有家室,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自不會住在寢室里。 回到家里以后,家里的兩個孩子已經等不及了,看見楊大芳回家,就撲到了楊大芳的懷抱里。 正月初八是兩個孩子四歲生日,眼看著兩個孩子就四歲了,楊大芳又覺得孩子太過黏糊自己了,便想著給兩個孩子找個托兒所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