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可重生一世的裴蘅此刻卻只感覺身上一陣寒意襲來。 上一世,沈皇后愈發不得皇舅舅喜歡,太子哥哥又生性愚鈍,二皇子三歲就會背孟子了,可太子哥哥卻連三字經都背不下來,幾乎成了朝臣們眼中的笑話。而之后,太子哥哥和二皇子,更是拉大了差距。 孟貴妃本就不甘心屈居沈皇后之下,瞧著太子這般愚鈍,可不就起了讓二表哥取代太子哥哥的心思。 裴蘅仔細回想著上一世的事情,若她沒有記錯,就在母親生辰之后,便有朝臣上折子諫言皇上廢太子,說太子資質愚鈍,不宜繼承大統。 可廢太子又豈非容易之事,何況,太子哥哥之所以一出生就被封為太子,也是有緣由的。 簡單來說,如今的沈皇后其實是繼后,并非太子哥哥的生母,她和太子哥哥的生母沈氏都出自信國公府沈家,是一母同胞的嫡親姐妹,之所以入宮,都是因為當年沈皇后陪著皇舅舅往皇家寺廟上香,卻有刺客行刺皇舅舅,身懷六甲的沈皇后情急之下替皇舅舅擋了致命的一箭,雖說最后算是平安生下了肚子里的孩子,可沈皇后還是去了。 沈皇后臨終前,皇舅舅拉著沈皇后的手,昭告天下,封了這個孩子為太子。 當時,朝臣們都覺得皇舅舅瘋了,甚至為此朝臣們跪在乾清宮外諫言,還有人跑去讓外祖母插手此事,可皇舅舅卻不為所動,力排眾議下了立太子的詔書。 可隨著時間的流逝,皇舅舅如何心里沒有有計較,沈皇后當年護駕不假,可太子愚鈍,難擔大統,也不假。 而孟貴妃便是揣摩準了皇舅舅的心思,才敢暗地里那么多的小動作。 對繼皇后沈氏,也是愈發沒了恭敬。 而外祖母,雖知道孟貴妃的野心,卻沒有插手。畢竟,江山社稷,不容兒戲。 所以,只平日里多照拂沈皇后和太子一些,想著給太子娶妻生子,之后能平安出宮當個閑散的王爺。 可已經坐過儲君之位的太子哥哥,又怎能真的當個閑王。 裴蘅記得很清楚,在太子哥哥被廢,封為誠王之后不過一年,朝臣們便上折子說太子哥哥私德有虧,之后又說太子哥哥有不臣之心,只因太子哥哥留了身邊慣用的內監在誠王府,而隨后,太子妃突然上吊自盡,太子哥哥更是罪加一等,說是他性子日漸暴虐,對皇舅舅有怨懟,所以不滿皇舅舅給他選的太子妃。 這一切的一切,起初皇舅舅還能偏袒太子哥哥,可之后,一件接著一件,皇舅舅如何能不動怒。 所以,在太子哥哥被廢的第二年,皇舅舅便褫奪了太子哥哥的誠王之位,圈禁在了宗人府。 而之后,皇舅舅駕崩,二表哥繼承皇位不過三日,便聽說太子哥哥上吊自殺了。 死也就死了,可孟貴妃和二表哥卻說太子哥哥對新帝心存怨懟,圈禁期間猶覬覦皇位,才尋死的,當真其心可誅。 最后還是外祖母出面,二表哥和孟貴妃才未再追究此事,許太子哥哥葬在皇陵。 想到這些,她瞧著眼前的孟貴妃,愈發面目可憎了。 可她并不只是因著太子哥哥的悲慘才不喜孟貴妃的,而是因為,上一世,她被孟貴妃算計著嫁給了二表哥。 她知道,外祖母私心是不想她被困在紫禁城的,可出了這樣的事情,又能如何。她雖未失去清白,可也影響了之后的親事了。而她也被這樣的荒唐事嚇壞了,驚慌失措之下,只知道哭。 偏偏那個時候,母親入宮來了,她以為,母親許會給自己做主,可母親卻甩了她一記耳光,罵她恬不知恥。 即便是此刻回想起來,她都覺得臉上火、辣辣的。 這之后,她便嫁給了二表哥,可她萬萬沒有想到,二表哥根本不喜歡自己,一直傾慕孟玥。 而孟玥,對二表哥也是死心塌地,竟然跪在自己面前,說她甘愿做二表哥的側妃。 那個時候,裴蘅才突然恍惚過來,自己根本就是被算計了,二表哥哪里是真的想娶自己,他為的,不過是爹爹手中的兵力罷了。 而母親之所以縱容孟玥給二表哥當側妃,也是因為她已經篤定,有她在,有貴妃娘娘在,孟玥遲早會取代自己。 事情發展確實如她們所謀劃的那般,大婚之后,二表哥一直冷著自己,怕是誰都不相信,她大婚一年,竟然還是處、子之身。她是驕傲的,便日日陪著外祖母養花弄草,想就這樣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不料,孟玥卻突然陷害自己謀害皇嗣,害她早產。 二表哥連問都沒問,便差人封了長春宮,揚言要廢了她。 外祖母聞著這消息,當即就暈倒了,再沒醒來。 裴蘅強忍著悲痛送走了外祖母,只以為會等來廢后的旨意,她其實已經不在乎了,在這宮里,她已經是和死人無異了,又哪里會在乎這后位,在乎住在冷宮。 可沒等她等來廢后的旨意,就聽說二表哥駕崩了,聽說是外祖母大喪期間,一直未臨幸美人,大喪過后,二表哥興致一來,一夜幸了九女,死在了龍床上。 當時已經是太后的孟貴妃,哭的死去活來的,下令把這九個美人皆凌遲處死。 之后,孟貴妃便想著抱了孟玥所生的孩子,垂簾聽政。 那個時候,她已經不關心外頭的事情了,根本不知道父親和謝鈺竟然逼宮了,九門和京津冀皆被父親和謝鈺的人把持,朝臣們見狀,也接連上折子擁立側妃許氏所出的庶長子為新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