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頁
原來段城陽是當年先帝時涼州府守將于將軍的副官。于將軍被胡人刺殺身亡,涼州失守,連累后面十七座城池盡失。朝廷震怒,對于家不僅沒有撫恤,更甚冷落。 為國戰死,卻落得如此下場,作為副官,段城陽心懷怨氣,將丁將軍的孩子認作自己的孩子,帶著年幼的將門遺孤遠走他鄉。 為此他棄武從文,在和靜縣開了書店、做了私塾先生,不讓丁將軍兒子再習武從軍。后來被侯四海陷害入獄,有幸遇到楚霄云為他們洗脫冤情,覺得丁將軍生前所藏秘笈束之高閣太過浪費,便將其相贈于人。 剔除燕王勢力后,皇帝完全掌握大權,開始逐步清理前朝新朝交替時一些不甚眀了的案子。為非作歹的受到懲處,為國盡忠的人得到表彰。那些有功之臣的親屬多年郁結的情愫得以釋放,開始走出陰影,開始新的生活。 柳云志一家如此,段城陽一家也如此。 段城陽在信中表達了當年不告而別的歉意。當年不告而別,并非因侯四海當了證人被提前釋放,而是因為易茹貞一案牽扯出文韜,而文韜正是當年在涼州府與邊關守將做生意之人的兒子。段城陽怕丁將軍兒子身份暴露,對不住將軍在天之靈,便舉家匆匆搬離和靜縣。 除此還道,虎父無犬子,即便他當年極力想讓丁將軍襁褓中的兒子棄武從文,但沒想到血脈的力量如此強大。丁將軍的兒子盡管學富五車,卻還是更喜歡舞槍弄棒。更不時追問他:“父親為何不讓孩兒習武?” 如今皇上大力表彰當年戰死的將士,丁將軍的名譽得到恢復,段城陽將真相告知其子。丁將軍的兒子回到京城參加比武,奪得了當年武狀元的頭銜??释谐蝗毡眳s胡人,燕然勒石。 戎馬邊關是他心之向往,段城陽沒再干涉。 沒想到事隔多年,還能有昔日故人的音訊,楚霄云不勝感慨。想不到件件往事都離不開二十多年前那次胡人的侵擾,這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孽緣。 往事不可追,只能立足當下,展望未來。 楚霄云收了書信,向柳云志行了個禮:“多謝柳大夫將書信帶到,改日我復書一封,還望轉交?!?/br>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10927 20:54:33~20210928 15:52:3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雪松松 5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86章 番外三 辰光二十三年春夏之際, 大成疆域一片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在冀州通往京城的官道上,一隊身著官服的勁裝人馬正在快馬加鞭的趕路。 兩年前, 原六扇門總捕頭解尋因情歸隱, 五品捕快楚霄云越級擢升六扇門三品總捕頭之位。 辰光二十二年冬, 時任總捕頭楚霄云受皇命巡視海防事畢,如今正返回京畿。 回京路上, 楚霄云接到線報,皇帝對胡國下了決戰的決心。封方凌峰為衛國大將軍, 統帥全軍,丁晨為前鋒,點兵三十萬攻伐胡國。大軍不日出征。 年輕的皇帝韜光養晦十余載,如今大成國庫富足,軍隊常年cao練、兵器更新,騎兵早已形成戰斗力, 國力蒸蒸日上。大成皇帝不再容忍胡人對邊境的時常侵擾,決定對胡國展開全面戰爭, 永絕后患。 收到線報,楚霄云令下屬加速行軍, 趕回京城。雖說方凌峰對他一向沒什么好臉色,但總歸是認識了十多年的故交,也是方凌峰本身為人冷淡, 加之此次方凌峰是為國出征,于公于私, 他都應趕回去餞行。 快馬加鞭,終于在大軍出征那日趕回了京城。 城墻上下,軍旗獵獵, 數十萬出征將士已在城墻下列陣。楚霄云見此情景,下令部屬止步,不再入城,而是在城外的道路旁列隊致敬。 不久,皇帝出現在城樓上為大軍餞行。 “今諸君為國出征,保我百姓安寧,永訣邊境之后患,固我大成千秋基業。朕恨不能同行,在此歃血而飲,與諸君同心。望諸君犁庭掃xue縛元兇,早日大漠傳捷報?!?/br> 說罷皇帝接過掌印太監遞過來的匕首,劃破自己的小指,將血滴入面前的酒碗之中,一飲而盡。 城下數十萬將士,睹此場景,其聲震天。 【驅逐胡夷,固我大成;不破胡庭,死不休戰!】 如此氣氛,令人淚目。只是六扇門眾人善于克己,才能強忍淚下。 大軍開拔,城外送行的百姓自覺分列兩行,讓出路來,給大軍通行。楚霄云騎在馬上,濕潤了的眼睛對上騎在戰馬上的方凌峰看過來的視線,握著佩劍雙手抱拳,向方凌峰示意。 方凌峰勒馬向他走來,在不足一米的地方站定,眼神不容置疑地盯著他:“京翰協助陛下肅清吏治,結仇無數,卻又手無縛雞之力。他文治天下,是百姓的福分。不管是看在百姓的份上,還是看在昔日多年同僚的份上,我若戰死沙場,還望你護他周全。不是希望,是懇求?!?/br> 頓了頓又道:“方某一生從未求過人?!?/br> 當年在和靜縣時,楚霄云就知道方凌峰對凡是有可能損害韋京翰的事情,都會越俎代庖,讓事情泯滅于萌芽,對自己也嗆了好幾次。那時他只認為這人不通情理,現在想來原是韋京翰一直處于漩渦中心,一遭不慎,則可能萬劫不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