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
楚霄云抬起頭, 看清對面來人,不由驚愕。 “皇,皇上……” 一直跟在他身后的解尋等人也疾步上前, 跪下行禮:“臣等叩見陛下!” 跟隨的王三強與和靜縣一眾捕快連見過慶州知府的人都沒幾個,哪里見過皇帝, 聽到這稱呼,嚇得趕忙跪下行禮。 聽到解尋等人的呼聲,楚霄云這才清醒了點, 趕忙跟著行禮。 皇帝低頭望向大受打擊的楚霄云:“楚卿家是不是覺得很難受?是不是覺得這一切你要負很大責任?是不是覺得應該要為秦川百姓贖罪?但是你看看你現在的樣子,這就是你的懺悔和贖罪的方式?你這樣能挽回將士們的性命,還是能換回他們的親人?你要是真心覺得愧對秦川百姓,那就挺起胸膛,抬起頭顱,掘地三尺,找出那個始作俑者,截斷他所有的通道。只有這樣,才無愧涼州守軍的犧牲和秦川百姓的付出!” 皇帝的話如同當頭棒喝,楚霄云醒悟過來。他要做的事還很多,愧疚與自怨自艾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有搞清楚那個假顧青云的真實身份,后面的事情才能迎刃而解,涼州守軍才不會白白的犧牲。 “臣知錯!”楚霄云拂了一把面上的雨水毅然道。 “知錯就好,那就趕緊起來辦案!”一個俏皮的聲音從皇帝身邊傳來。 楚霄云愕然地抬頭,竟然是方菱蕙。 皇帝也平易地笑道:“都平身吧?!?/br> 眾人起身。方菱蕙望著楚霄云笑:“楚捕頭為何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我?我還要多謝你的舉薦信,皇帝陛下這次才會允我隨同出宮?!?/br> 說著還從袖中掏出一支發簪:“這支發簪,器械局已經找到其中秘密,衛大人讓我帶來給你?!?/br> 頓了頓又狡黠道:“當然還有一件物什,等我有空再給你?!?/br> 當初在京城,方菱蕙便找到楚霄云要隨同出宮,后來事發突然,楚霄云沒時間通知方菱蕙隨行,卻也如約寫了封信件陳述方菱蕙的智謀,交由衛呈議轉交方菱蕙。 方菱蕙也正是憑借那封書信,說服太后和皇帝,得以出宮。方家事后得知,也是無濟于事。 楚霄云接過發簪,沒來得及問發簪秘密,皇帝正聲道:“此地不是說話的好地方,回行館再說?!?/br> 皇帝此次低調前來秦川,也沒有太大排場,就住在秦川接待官員的行館,只是加派了些兵力護衛。 大雨滂沱,一行人濕漉漉地回到秦川的行館,自然要先梳洗更衣,整理清爽才又行了君臣之禮。一切禮畢,楚霄云問方菱蕙:“這支發簪有什么秘密?” 方菱蕙打開發簪簪頭,展示給楚霄云看:“這簪子里面看似花紋的式樣,不是花紋,而是一幅地圖。器械局的人已經把這簪頭里的紋路拓了下來,并加以擴展?!?/br> 說著方菱蕙又從隨身攜帶的錦囊中取出一大一小兩張紙。一張是簪子內壁拓下的原稿,一張是放大后的圖樣。 楚霄云仔細看了兩張圖紙,的確是一幅地圖。且這地圖不僅指向一個地方,還畫出了這個地方的內部構造。只是看了半天,楚霄云發現這副地圖不是很完整,看不出完整的指向。 方菱蕙道:“楚捕頭,你的感覺沒錯,這發簪里的地圖是不完整的,只有半幅。好像也不對,應該是兩幅地圖各自的一半?!?/br> 楚霄云聽罷著急道:“還有一半呢?” 方菱蕙搖了搖頭:“這個就不知道了?,F在我們只有這半幅圖,剩下的,就得靠六扇門的各位兄弟和楚捕頭你了?!?/br> 楚霄云想起這發簪的來歷。張成死后,張家的管家裴進曾牽連魏塘死亡一案,而那魏塘之死又與那個假顧青云脫不了干系。想不到所有的事情經過許多的彎彎繞繞,最終都連在了一起。 張成原來也與那個假顧青云有所聯系。 楚霄云實在沒想到張成身上還有如此秘密,如今搞清楚張成留下的的這個重要遺物,或許能從中窺得假顧青云的真實身份,解開假顧青云的神秘面紗。 皇帝此次前來秦川,著意安撫秦川百姓,解尋本就是受命前來,如今正好隨同;案子的線索又回到了和靜縣,自然該由楚霄云擔負起重任。楚霄云拿著半幅地圖和那支發簪,無論如何冥思苦想,也不得其解。 他想了想,張成是和靜縣人,也是死在和靜縣的,這件事可能還是要回到和靜縣才能解決。況且那里還有他的好搭檔俞鶴和處處給他指導的韋大人。 做好決定,楚霄云準備找個時機跟皇帝告別。然后,他還想找方菱蕙打聽一下蘇文和孩子的事。之前皇帝在,他也不好打聽家眷之事。 皇帝視察還沒回來,方菱蕙先敲開了楚霄云的房門。 “方姑娘?!背鲈企@喜道,“我正準備去找你,沒想到你先來了?!?/br> 方菱蕙笑道:“是想打聽蘇文和小書諭的事兒呢,還是惦記我帶來的另外一件物什?” 楚霄云嘿嘿傻笑幾聲。 “他們倆在宮里挺好的,有太后罩著,我娘也不時進宮去探望,你就放心吧?!闭f著方菱蕙拿出一枚破舊的頂針遞給楚霄云,“蘇文讓我轉交給你的,讓你別太惦記他們,等案子破了,一家人也就團圓了?!?/br> “不過,我還是不懂,蘇文給你帶點什么信物不好的,這個頂針也太舊了吧。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