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第144章 防川水道(1) 時間晃晃悠悠, 又到了冬季。 因著這年氣候原因,先是夏季干旱,再是冬季寒冷, 大成百姓的生計也比往年艱難。但好在大成百姓善于耕織、積蓄, 雖然當年收成不好, 但加上朝廷余糧賑災,還能勉強度日, 而北邊的胡人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他們牲畜在夏天里已經渴死、餓死了一輪,冬天又冷死餓死一批, 日子越發艱難起來,牲畜死傷慘重的部落,有的家庭甚至無法過冬。 胡人游牧民族,除了牲畜,沒有別的糧食來源,就像楚霄云預料的那般, 又把主意打到了大成頭上。胡國騎兵頻頻sao擾大成邊境,搶劫大成邊境百姓。大成邊境駐軍雖有駐軍, 但應對胡人這種游擊形勢的sao擾卻是強弩射蚊蠅,找不到著力點。 大成邊境的局勢越來越緊張。 從秋日開始, 楚霄云就發現和靜縣街頭不時就會出現cao著北方口音,舉家南下的百姓。想起二十多年前大成和胡國的那場邊境沖突,其后患現在都還沒有肅清, 心里不禁擔憂起來。 這日一個偷雞摸狗的案子退堂后,楚霄云前往韋京翰的書房匯報近日來捕房一應事務時, 兩人不知道怎的,說起邊境的緊張局面。 楚霄云憂心忡忡地道:“萬一禍端再起,北方喪失家園的百信再度變成流民南下, 胡人必然如法炮制,在流民中混入細作,鼓動流民鬧事,勢必會導致諸多問題,激化矛盾,甚至引發天下動蕩。不知朝廷可有應對之策?!?/br> 楚霄云向韋京翰訴說自己內心的不安。來到這個時代的時間長了,他說話的口吻,也漸漸被這個時代所同化。 相比楚霄云的不安,作為一縣之主的韋京翰看起來就沉穩多了。 “霄云不必太過憂慮。是人都知道吃一墊長一智,何況朝廷。對此結果,朝廷也早有考量。你沒發現從秋收之后,和靜縣街頭就有北方百姓前來投奔親人嗎?” “就是注意到這個才憂心啊?!背鲈崎L嘆道。 韋京翰微微一笑:“秋收前朝廷就對百姓做了宣傳,讓他們南方有親人南下投親,朝廷補償一部分盤纏,沒有的朝廷給予統一安排。秋收時節,駐邊的將士都幫著百姓搶收莊稼,今年北方秋收都比往年早日完成。秋收完成的百姓早已在朝廷組織下有序南撤了,斷然不會再給胡人可趁之機?!?/br> 韋京翰一番話是緩緩道來,楚霄云卻從中聽出了大國的舉重若輕,不疾不徐。 他聽得瞠目結舌,想不到這個時代的大成朝竟然也有了這樣的組織和執行能力。在震驚朝廷地的先見之明和行動能力意以外,楚霄云也不由得疑惑。 這等機密之事,韋京翰一個七品芝麻官是如何得知的? 他這樣想,也這樣問了。 “大人如何得知?” 韋京翰倒茶的手微微一頓,繼續給自己的杯中添水。 “昔日同窗、恩師,多是朝中同僚,能聽到點風聲,不足為奇?!?/br> 是這樣嗎?不管是與不是,這事不宜深究,楚霄云寬心地一笑:“如此就放心了。就怕胡人趁機搞事?!?/br> 在楚霄云感覺放松后,韋京翰反到凝重起來:“這到底只是權宜之計。況且就算朝廷組織百姓南下,提前轉運秋糧,但百姓能帶走的畢竟只是細軟,縱然有邊軍拱衛,房屋家園以及帶不走的物什必定很多還是會遭到搶劫焚毀。這到底只是一種無奈的自保,而不是主動有效的攻擊?!?/br> “只有將胡人遠遠驅逐,我邊境百姓才可能永保平安!”說著韋京翰起身走到窗邊,遙望北方:“希望我大成終有一日能有戰將逐胡人于大漠,封狼居胥,燕然勒石!” 說罷執杯對北而飲。 韋京翰的這番行為楚霄云看呆了。他沒想到韋京翰這樣一個溫文爾雅的書生文官,能有這樣的豪情壯志!他仿佛也透過韋京翰的這番壯志豪情的話語,看到了夕陽下,大成將士北逐大漠的英發雄姿。只是那樣的偉業,也是需要廣大將士的血rou來鑄就,一時間楚霄云分不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樣的結果。 好在這樣的問題不是眼下就需要決斷的,也不需要他這樣一個沒品沒級的縣城小捕頭去考慮。楚霄云將心中的凝重想法放下,重新向韋京翰匯報近日來捕房種種。 公務之后,韋京翰微笑著對楚霄云道:“今日冬至,朝廷有半日休沐。早些回去,跟你家小夫郎還有小書諭好好過個節?!?/br> 楚霄云才想起,今兒已經冬至了,難怪一大早蘇文就計劃著放衙回去時,要買點羊rou回去燉湯,晚上吃圍爐子。 思及此處,楚霄云臉上是藏不住的笑意,他對韋京翰拱手道別:“那屬下就告辭了?!?/br> 自從王三強也來捕房當值之后,只要沒有緊急公務,按時上下衙的時間,王三強都是搭楚霄云他們家的馬車一起回家。今日也難得衙門捕房都無緊急之事,兩人也都不需要輪班,換了皂服便同往日一樣一起回家。 除了縣衙大門,外面就是熱鬧的街市。 冬至和靜縣的街頭很熱鬧,小書諭雖然名字文靜,但性子卻很跳脫,特別喜歡熱鬧,對街上的景物事事都很好奇。他壓根不愿坐在車里,抱上車就哭。 蘇文見了笑道:“今日街頭熱鬧,我也不想坐車。今日放衙尚早,咱們又還要去買東西,不如步行?!?/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