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童話]穿成女主的媽 第290節
書迷正在閱讀:攝政王總想讓朕休產假[穿書]、三國:開局被曹cao逼婚、渣了仙尊后我跑路了、被賜婚給死對頭之后、她的掌中驕、為了活命被迫海王、病美人太孫懷崽了、山神和我結婚是為了搞開發、老爺與美人、一枚硬幣(py轉正)
“更出名、更賺錢、更有能力的一方會成為‘所有者’,‘所有者’的伴侶會變成誰誰誰的妻子,誰誰誰的丈夫,她們失去了自己原本的名字?!?/br> “沒有孩子的家庭會被視為‘不夠優秀的’、‘殘次的’、‘不完美的’,有孩子的伴侶則會變成某某某的母親、某某某的父親,仿佛只有生養孩子才是一個家庭存在的唯一目的?!?/br> 葉棠是首相沒錯,可就算是首相也沒法一夕之間就扭轉人們對于婚姻的看法、態度,并且更改和婚姻相關的定義與法律。 婚姻制度的進化、淘汰、更迭不是一朝一夕,葉棠也無法保證自己能在有限的人生里開創出全新的伴侶制度。 如果她與薩列里結婚,薩列里就會變成她的附庸。他不會再是那個偉大的音樂家、出色的音樂教師,他只會是“梅·絲卡蕾特·馬里埃爾的丈夫”。他的一切才華與才能都將被葉棠身上的首相光環所覆蓋,百年過后,薩列里留在歷史上的痕跡或許只是一句:“順便一提,這位法蘭西女首相的丈夫當過音樂教師,有著不錯的音樂才能?!?/br> 遠的不提,只說近的。薩列里一旦成為她的丈夫,薩列里就容易被反對葉棠的人盯上。 ——在反對葉棠的人的眼中,她不與之確定關系的薩列里僅僅是她的“玩物”。她不夠愛他,自然不會為了他付出巨大的代價。 但這些話,葉棠是不會對薩列里說的。 因為她不想用保護薩列里作為不想與薩列里結婚的理由。 如果是其他人對薩列里說她討厭現有的婚姻制度,所以不想結婚,薩列里一定會認為這只是托詞。但這話由葉棠說出來,薩列里反倒是理解了她。 ……他所知道的梅·絲卡蕾特·馬里埃爾就是這樣的人啊。 看起來端莊又賢淑,內在卻離經叛道得一塌糊涂,猶如狂人。 “生氣了?” “就算我生氣了你也不會改變主意的?!?,就算我用離開你作為威脅,你也只會笑著送我離開,真心誠意地祝我幸福吧?” 被薩列里哀怨盯著的葉棠微微睜大了眼睛,她倒是沒想到薩列里竟然能看穿自己到這個地步。 “所以我既不會生氣,也絕對不會離開你的?!?/br> 甜咬了一下葉棠的嘴唇,薩列里的雙臂撐在梳妝臺的兩角之上。他俯下身深深地吻住葉棠。 葉棠放松了下來,她一邊回應著可愛的戀人,一邊閉上了眼。 婚姻并不是愛情的終點,真正的愛情不需要婚姻來做額外的點綴,也不需要婚姻來做虛假的證明。 放棄自己,離開自己,安東尼奧·薩列里會得到世人眼中那種更加“幸福美滿”的家庭吧?但既然他不肯放棄、不肯離開…… 那就算他倒霉,今后他不要想逃離她的禍害了。 第368章 “廢物”的假母親70 時間邁入二十世紀,在法蘭西共和國巴黎大學附屬學院的一間實驗室里,有人正在咆哮。 “他們怎么能這樣!這些可惡的家伙們!” 看完來自諾貝爾獎評委會的信件,皮埃爾·居里暴躁地從桌前站起。 想到自己手里的信已經被妻子先閱讀過,一向以儒雅冷淡的形象示人的他既是傷心又是難過,更是氣得是臉紅脖子粗,連連用力揮舞著手中的信件連信件快破了也不在乎。 “他們怎么能只提名我而不提名你???我分明已經在信中告訴過他們,你才是主導發現并提煉了鐳這種元素的人!如果沒有你,我根本不可能堅持到現在!也不可能和你一起發現釙、鋇和鐳,還有原子的放射性……!” “他們怎么能寫出‘我們知道您很尊重您的妻子,但我們不會選擇一個實驗助手來作為諾貝爾獎的提名者’這種話???” 皮埃爾的怒吼讓來幫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做數據記錄的助手有些瑟縮,瑪麗本人倒是好整以暇。 誰讓類似的話她早已經聽習慣了呢? “不是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都能像法蘭西這樣承認女人所擁有的智慧,皮埃爾,你也知道的不是嗎?即便是在法蘭西,也不是所有人都認同女人去做科學家、研究者?!?/br> 瑪麗的話讓皮埃爾老臉一紅。 ——曾經的皮埃爾·居里就是瑪麗口中那種并不認同女人能做科學研究的人。他認為女人成天嘰嘰哇哇的,走進實驗室只會讓實驗室變得嘈雜、讓人無法集中在實驗之上。他還覺得女人都不怎么聰明,畢竟在他所知道的范圍內,瑪麗·安娜·拉瓦錫只有一位,但就是瑪麗·安娜·拉瓦錫那樣充滿智慧的女性,都依然只是他丈夫的助手,并不是獨立的研究者。 皮埃爾是在遇到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之后才發現自己錯了,并且是大錯特錯的。 在蘇維斯的皇室、貴族、許多的上流階級遭到自己的人民處刑之后,蘇維斯進入了混沌的時代,女性的急速流失致使蘇維斯頻頻爆發動亂,人口數量急劇減少。 當人口出生率突破臨界點成為可怕的負數,蘇維斯人也分裂成了兩派。一派認為要靠戰爭搶奪他國女性、圈養女性保證國民生育率,另一派則主張蘇維斯人進行反省,并積極參與到改善蘇維斯女性的生活環境中來,好吸引女性回到蘇維斯這個國家來。 和平派幾次試圖接觸法蘭西高層,寄望法蘭西幫助和平派重整國家,法蘭西卻以蘇維斯主戰派還在法蘭西邊境上進行對法蘭西的sao擾為由,拒絕了蘇維斯和平派的請求。 從此蘇維斯因內亂一蹶不振。奧地利試圖趁機吞下蘇維斯,約瑟夫二世卻因派往法蘭西的數十萬軍隊違旨抗命不愿意回到奧地利而就此失勢?;氐綂W地利的安托瓦內特先是作為法蘭西特使促成了法蘭西與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聯盟合約,后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支持下登上了奧地利女皇之位。 由于法蘭西與沙俄結盟,奧地利的最高統治者又換了人,沙俄以及奧地利對波蘭的瓜分行動正式停止,普魯士與意大利也都從波蘭撤軍。 此后波蘭進入了艱難的戰后重建,在各方推動之下,波蘭宣布加入法蘭西共和國。 話雖如此,波蘭保留了自己原本的國家名,法蘭西也不對其實行殖民統治。但波蘭仍需要遵守法蘭西的憲法,一些有損人權的行為不光不能以“風俗”、“傳統”為名被保留,違法者一旦被抓就會面臨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的局面。 自此,波蘭與法蘭西開始了全面友好的大交流、大融合時代。 只是女性教育在波蘭發展的時日還是太短,而優秀的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完全無法滿足于波蘭的教育。于是她來到了法蘭西,成為了巴黎大學的一名新生,并且由于成績斐然被減免了所有的學習費用,并得到了額外的獎學金。 法蘭西的《婚姻法》一直在慢慢地改變,最新一版的《婚姻法》規定,婚后夫妻雙方有權利保留自己原本的姓氏,不提交改名申請就默認保留原有姓氏,孩子的姓氏在孩子成年之前可以由父母來指定,沒有父母的情況下由親人指定。孩子成年后則可以將姓氏改為任何自己喜歡的姓氏。只是更改姓氏的申請相對麻煩,批復的時間也長。 瑪麗很愛自己的丈夫皮埃爾,但她并不想變成“居里夫人”。所以在皮埃爾向她求婚的時候,她就對皮埃爾說了自己想保留原本姓氏的事。 皮埃爾為了瑪麗差點兒放棄繼續留在巴黎,跑到學術環境與整體學術層次都要低法蘭西好幾十個段位的波蘭去,他又怎么可能因為區區的姓氏問題就放棄瑪麗呢? 他欣然接受了瑪麗保留姓氏的想法,就這樣兩人結了婚,婚后瑪麗依舊是“斯可羅多夫斯卡”。 聽到妻子幽幽的聲音,方才還暴跳如雷,一張臉扭曲得如同犯了暴怒之罪的地獄魔鬼的皮埃爾把手中的信丟到了一旁。 他快步走到了妻子的面前拉起了妻子的雙手,讓她將視線從助手記錄下的數據上轉移到自己的臉上。 “我很抱歉,瑪麗……你也知道的,我這個人蠢鈍、木訥又毫無有趣的地方。我總是擺出一副不屑與人交往的臉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實際上我不過是個不敢與人深交的膽小鬼……” “所以我那時才會只憑臆想就認定女性對我的人生毫無啟迪,女性的存在于我而言沒有價值……” 老實地朝著妻子道歉,皮埃爾不安地偷看著妻子的臉。 瑪麗繃不住了,本就只是想逗逗丈夫的她舒眉軟眼,微笑起來。 丈夫身上她最喜歡的地方,就是他的認真。 無論那是對實驗結果的認真,還是對科學研究的認真,亦或是在對自己道歉時自我反省的認真。 “別介意,皮埃爾!那些人寫的話根本傷害不了我!” 反握住丈夫的手,瑪麗精神地笑道:“因為我所有的成果你都在我的身邊看到了!分享了!你比誰認可我,也比誰都理解我!我只要有你在身邊,得不得獎都沒有關系!” “不,我有關系?!?/br> 皮埃爾震撼于妻子的堅強,也由衷地愛慕著堅強的妻子??善拮拥膱詮姴荒軜嫵伤粸樗隣幦s譽的理由。 他不想和歷史上那些竊取自己妻子、女性合作者的所謂“學者”們一樣,去將妻子本該得到的榮譽據為己有! “我會寫信給瑞典科學院,告訴他們:如果他們不讓你我一起提名,那么,我就辭去諾貝爾獎的評選?!?/br> “——!” 別說瑪麗被皮埃爾的話驚呆了,就是一旁被強塞了一嘴狗糧的小助手都嚇傻了,差點兒把手里的記錄板給掉到地上去。 諾貝爾獎之于學者而言無疑是當今最為輝煌的桂冠之一,拒絕這頂桂冠,那不僅僅是拒絕名譽這么簡單。這還等于是把高額獎金與無數的科研贊助往門外推! 小助手好想哭著求皮埃爾再想一想,他一個人領獎好過錯過諾貝爾獎——誰不知道這次與皮埃爾、瑪麗夫婦競爭的是發現了放射線的亨利·貝克勒? 貝克勒的發現一度被視為最熱門的研究方向,許多學者都加入了放射線的研究之中。 然而相比起鐳這種世界上放射性最強的物質的發現與提煉,以及通過觀測鐳的放射性能夠得到原子并非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的結論來說,貝克勒的發現著實算不上什么。 如果皮埃爾愿意接受諾貝爾獎的提名,那他必定就是下一個諾獎得主! “皮埃爾……” 瑪麗試圖說服皮埃爾,然而皮埃爾只是搖頭。他說:“我們是二位一體?!?/br> “況且,如果僅僅因為你是女人諾貝爾獎就將你拒之門外,那么諾貝爾獎也不過如此?!?/br> 瑪麗差點掉淚,但她馬上又笑了起來,朝著心愛的丈夫點頭。 其實瑪麗打從一開始就沒指望諾貝爾獎能給自己提名的機會。因為諾貝爾獎自創立就未提名過任何的女性。說諾貝爾獎是專屬于男人的獎項也不為過。 瑪麗在巴黎科學院發表《鈾和釷的化合物之放射性》這篇論文時,尚且抱有意思自己能被諾貝爾獎看見的希望??伤南M芸炀褪链蠛?。 還好巴黎科學院認可了瑪麗的論文,也因此瑪麗與皮埃爾現在才能在巴黎大學附屬學院的實驗室里做實驗,還擁有足夠充裕的實驗經費。 皮埃爾雖然更喜歡與瑪麗二人世界……咳,他是說兩個人一起做實驗,但提煉鐳的實驗需要重復的步驟實在是太多,因此兩人還是雇傭了幾位學生做助手。學生們會在沒課的時候輪換著到實驗室里來幫忙。 “您說得對,倘若諾貝爾獎因為斯可羅多夫斯卡女士是一位女士就將她拒之門外,那么諾貝爾獎也不過如此!” 剛來到實驗室的另一位學生從更衣間里探出個頭來。遵循近代化學奠基者的拉瓦錫夫婦的教誨,她戴著口罩,換上了實驗專用的白大褂,頭發也完全攏在帽子之下。 這種類似于醫科又不同于醫科的打扮最初是由拉瓦錫夫婦提議,之后被法蘭西第一任首相推廣開來的。其意義在于保證實驗者在做實驗時不會讓身上的雜質掉進實驗物中,影響實驗的結果。也在于保護科研人員。 ——巴黎曾經因為染料“巴黎綠”發生過數量不少的中毒事件,福勒伯爵家的小女兒也因巴黎綠夭折。革命過后,皇室與貴族都只保留其頭銜而不再具備原有的特權,福勒伯爵家的兩子一女在返回巴黎后加入了民權黨。 其堂姐、曾經的康奈爾男爵夫人離婚后恢復了“馬里埃爾”的姓氏。并為安托瓦內特所雇傭,成為“現代女士”、“現代男士”的實際經營者,此后更創立了多個品牌,建立了享譽全球的時代集團。成為歐洲奢侈品、高端零售第一品牌。 福勒伯爵家的女兒在革命中本就作為紅色軍團的一員在邊境上有所活躍,正式加入民權黨后她開始涉足公共事業。她的兩位哥哥則為保護人們不受化學污染的侵害而奔走。 “化學是帶有危險性的科學”這個知識在福勒家兩兄弟的推廣下成為了法蘭西一般民眾的共識。同時為了不讓科研人員被化學的危險性所嚇退,兩兄弟又與拉瓦錫夫婦一起為保護科研人員以及一般人而作出了非常多的嘗試與貢獻。 安托萬洛朗·拉瓦錫沒有死在革命中,所以哪怕到了九十歲的高齡他仍在繼續他的化學研究,同時原本就對生物研究也感興趣的他在發現化學能對生物產生巨大影響后將兩者結合起來,試圖研究化學能夠從好的意義上影響生物,生物要如何才能不受化學物質的影響。 瑪麗·安娜·拉瓦錫憑借著出色的語言天賦與社交能力為整個歐洲的學者們的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她在二十五歲這年被任命為巴黎科學院第一外交官。而這還遠遠不是安娜的極限。 這個不知道極限在哪里的女人居然還學習起了漢語、希臘語以及俄語。她的插圖不光被印刷到歐洲孩子們的教科書上,她翻譯的種種科學論文也帶著她的名字流傳到世界各地。 第369章 “廢物”的假母親71 有拉瓦錫夫婦與福勒家兩兄弟的努力,在首相一派的福勒家女兒的推動下,法蘭西新出臺了許多保護科學家、研究者、發明家、學者的規定。實驗室有了硬性的著裝要求,實驗室建設時也會考慮到更換衣服、消毒殺菌等方面的因素,在實驗室的旁邊設立起更衣室、隔離室以及用以存儲樣本的密閉儲存間。 隨著法蘭西的工業技術不斷升級,布料不斷迭代,在貝克勒發現了放射線之后,有人非常偶然地發現時代集團旗下某品牌生產的一種布料居然可以隔絕放射線。 在那之后,法蘭西政府就要求所有與化學相關的機構都采用這種特殊的布料來制作實驗用的服裝以及帽子、手套、口罩等配件。法蘭西的科研人員們在數十年間已經完全習慣了實驗前先換衣服戴手套帽子眼鏡的規則了。 “對了,瑪麗老師、皮埃爾老師,外面有個公務員在找你們?!?/br> “找我們?” 皮埃爾蹙起眉頭。內心只有實驗與研究的他實在不想被個公務員耽誤時間。 “轉告他,我們還有實驗要做。有事情直接告訴我們?!?/br> “這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