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到城門前,顧瑾之利落地下馬,動作十分瀟灑。 哪知道他不待眾人開口,就再次回過身去,握了溫大人伸出的一只手,便將人給扶了下來。 而后,兩人這才恭恭敬敬的朝著陛下行禮。 “陛下(皇兄)?!?/br> 顧懷之倒沒什么,早便知道了,故而面上是一派云淡風輕,仿佛對此毫不在意。而他身后的百官,卻是因此變得有些面色古怪,眾人面面相覷了半晌,齊齊扭頭看向縮在隊伍后方的溫太傅。對方卻老神在在的看天看地,就是不看眾人投過來的目光。 百官頓時明了,這老匹夫,合著是早便知曉了,卻不曾走漏半點兒風聲. 對于近段時日中郢都的傳聞百官中亦有些知曉的,此時只覺得自己先各位同僚一步,眼角頓時揚了起來,只覺得身側的各位都及不上自己。先知先覺,早已洞悉了一切。 而一位年輕的官員卻是面色難看,像是怒火中燒的模樣,十分激憤的開口:“陛下,臣以為王爺此舉——唔!” 一只滿是皺紋的手捂住了他的嘴,讓他將接下來要說的話都咽回了肚子里。他扭頭看去,怒目而視,卻發現不讓自己開口的正是自己的老師。頓時訕訕的閉上了嘴,往后退了兩步低下了頭。心中卻有些不解,不知道老師為何不允許自己說,方才那兩人的行徑實在是、實在是……而且還是兩個男子,更是…… 這位年輕官員抬起了頭,環視了一圈周圍,似乎是想要尋求認同感。卻發現那些年輕一些的官員都低下了頭,而那些老官員看他的眼神就十分驚奇了,似乎在說: 年輕人,現在都什么年代了,竟然還留有這般的思想?真是太過迂腐了。 年輕官員:??? 我感覺我才是歷經三朝的封建迂腐老頭子,而四周都是接受了改革思想的年輕后生。 一時間,這位年輕官位臉色麻木。 就在這時,原本默不作聲的皇帝陛下忽然開了口,語氣中有幾分玩味:“那卿以為,阿瑾方才的行徑如何?” 年輕官員有些茫然,但在周圍同僚不停掃來的眼風之下,似乎隱約間理解到了什么,忽然大聲道:“陛下,臣以為,瑾王爺與溫大人此舉,實乃我輩典范。我等官員,不應不思變通,如此迂腐,理應順從時宜?!?/br> 給他使眼色的眾人頓時松了口氣。 顧懷之聽他這話,倏爾朗聲大笑起來:“好,愛卿說得好!當賞!張宛?!?/br> “奴才在?!币恢皇卦谂赃叺拇筇O應聲。 而后他隨口說了些字畫珍玩,統統叫人賞給了這位十分“敢言”的官員。 年輕官員還有些懵,在身旁人的催促下慌忙謝了恩,小心翼翼的退到了后方,掩在了人群之中。而同他一同溜開的好友恨鐵不成鋼的看了他一眼,語氣莫測:“蘇大人不曾同你說起過么,陛下不喜歡你方才想要說的那些話?!?/br> 蘇大人,便是他的老師。 年輕官員還有些茫然,愣愣的掃了前方的人群一眼,囁嚅道:“或、或許有吧,但、但老師同我說政務以外的事情的時候,我很少聽?!?/br> 好友一想到那位老蘇大人八卦的性子,忽然就有些理解了對方,但還是問了他一句:“那你平日里聽的時候都做些什么?” 年輕官員:“寫折子?!?/br> 好友:…… 再次恨鐵不成鋼地看了對方一眼,他十分語重心長的開口:“你平時里也要放些心思在別的地方,不要總是想著政務。若是日后再犯了陛下的忌諱,可沒有今日這般簡單?!?/br> 年輕官員深以為然。今日回府,他一定同自己夫人多了解此道。他記得,他曾在妻子臥房見過有關于瑾王爺與溫大人的書籍,應當是對此頗有了解。 好友不知道,他今日一番話,造就了日后的顧溫話本大手。 這位大手在之后的許多年里,致力于書寫兩人的話本故事,成為了圈子里十分有名但又非常神秘的一位文手。 而他的夫人,正是圈子里最大的畫手。 兩夫妻一文一畫,創造了顧溫兩人話本的半片天地。 *** 而顧瑾之與溫行遠,在拜別了百官之后,不再在郢都街道上游行,而是兩人偷偷摸摸的回到了王府。 一早便收到了兩人回來的消息的老管家,笑呵呵的將兩人領到了早就準備好的院落里,然后悄無聲息的關上院門退了出去。走時順便斥退了四周留守的下人,只留下院中的兩人。 顧瑾之將唇瓣湊到雙眼被他一手蓋住的溫大人耳邊,呼出的熱氣染紅了對方的耳廓,他的聲音帶著顯而易見的笑意:“猜猜看,是什么?” 溫行遠眼前一片漆黑,原本就是被對方捂著雙眼一步一步帶到此處,原本走著的時候還會有幾分慌亂,但握著對方的手,感受著對方強勁的脈搏,有些亂撞的信頓時就安定了下來。 他面色不變,聲音平淡:“院子?!?/br> 顧瑾之握著他手腕的五指一緊,面色一變:“你如何知曉?張向那老頭兒告訴你的?” 那老頭子真是越來越多事了,早晚有一天他要去找皇兄把張向換過來…… 溫行遠十分平淡的打斷了他的猜測:“不是。我去北境前來過一次,看見這里在修筑?!?/br> 顧瑾之半晌無語,發覺自己提前準備好的驚喜似乎早就已經被對方察覺了,有些喪氣,但是溫行遠的下一句話讓他又重振旗鼓:“但那日只想著同你寫寫你府中的變化,未曾細看?!?/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