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謝德妃回眸往殿內一望,道:“是啊……貴妃只有個女兒,吳氏本來最是有威脅,又受家中牽連被降為才人。這儲君之位,除了琢兒還能有誰來坐?” 說罷她似乎松快了許多,在珍珠的攙扶下緩緩離去。 李長明進殿行完禮,抬頭第一眼就去看案上那還沒被收走的藥碗,里面干干凈凈,看樣子皇帝陛下最近沒有耍小性子。 李熹瞧得見他那小動作,沒好氣地道:“朕喝了,都喝了!” 李長明低頭一笑,坐上前來,道:“怎的案上還那么多奏折?” 李熹嘆口氣,道:“你走這幾個月,又是黃河水患又是北邊暴雪,南邊叛亂,邊境動蕩,連東海水上都不太平?!?/br> 李長明在外時專注平叛,這些事只是聽說了些,當即取了案上奏折翻開。一看之下,才知情勢之嚴重。 李熹低咳兩聲,道:“先前西域那邊雪災,這次又是北境雪災……加上南方叛亂,分出了不少氣力去……要不是之前攢了點家底,恐怕捉襟見肘,難以為繼了。事是越來越多,懷義郡那邊現在也不太平。如今看著是叛亂平定,四方安寧,底下不知道多少個窟窿……” 可這已經是付出代價最小的方式了,要拔起一棵盤根錯節的大樹,怎么可能不帶出點土,牽扯到別的地方。 就是苦了各地百姓…… 李長明看的第二份奏折就是北境的,懷義郡受災尤其嚴重。更嚴重的是,嚴冬未過,連想運物資過去賑災都十分困難。 懷義郡……李長明看著這三個字,就心中一沉。那里有蘇布德馬場,原先的蘇布德牧民,和隨塔吉一起遷入大虞的烏環人。 這些人,其實都是塔吉的子民。這個地方受災,塔吉得著急成什么樣? 他迅速看完,又抓過一份奏折,一看便震驚道:“怎么會……” 這一份奏折也是北境的,因為雪災饑荒,懷義郡好些胡人暴|動,有人甚至西逃去東烏環了。朝野對此議論紛紛,都說什么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當初遷入這些人的時候,處置得太過隨意。 他手微微抖了一下,繼續看下去,只覺心驚。 有人上疏提議,這些胡人是動亂根源,應當將懷義郡的這批普通胡人百姓降為奴仆,分化遷入內地,同時處置了塔吉這個懷義郡王,罷官免職,保留尊號即刻——東烏環如今已沒有與大虞一戰的實力,這樣做并不會引發戰亂。 “皇兄……”李長明抬頭,緊張地道,“這些人所言,絕不可??!北境饑荒,應當賑災安撫才是啊?!?/br> 李熹沉聲道:“當初對烏環人的處置,就有很多人不滿,如今懷義郡出了這種事,這樣的聲音便更大了。安撫要安撫,處置也得處置,不然過不去的?!?/br> “處置……”李長明抿唇,沉吟片刻,提議道,“若是要安撫北境,自然是讓本族人去更合適?!?/br> 李熹笑了笑:“他去北境安撫,立了功,就沒理由處置他了?燾兒,你可真是……” 李長明也不否認自己的私心,承認道:“臣弟就是有私心,可若想不動武力解決懷義郡之事,也只有懷義郡王去才好?!?/br> 李熹揉了揉額頭,輕飄飄地道:“這倒是……可若這事辦不好,也只能動武了?!?/br> 李長明嘆口氣,道:“臣弟明白?!?/br> 剛剛改元,就四處動蕩,這位肩上擔了諸多重任的天子也苦,也為難啊。 李長明這會兒擔心著的人,已經在玉京閑了幾個月,每天就是處理些不需要怎么處理的鴻臚寺文書,然后吃吃睡睡想魏王。 今天剛好又不需要上朝,塔吉早上起來就在書房里捧著李長明的字帖臨摹得開心,寫得脖子酸手也酸了,才決定出門活動活動。 艾尼跟只兔子似的,一下子蹦到正欲出門的塔吉身前,把塔吉也嚇得差點學了他的兔子跳。 塔吉道:“干嘛呢你這是?” “小汗王!”艾尼神色激動,“魏王殿下回來了!我剛剛出門,聽滿城在議論呢!” 塔吉眸光一凝:“長明回來了?” 雖說之前就收到了書信,知道他回來的大概時日,可還是有些突然。這時間比他設想的要早上許多,本來他是準備過兩天去魏王府看看,幫那位離京許久的小王爺好好打理打理,沒想到他這準備都沒做好,人就回來了。 不過回來早了,倒也是好事。 “您天天念叨著魏王,都要成望夫石了?!卑岬?,“這下不用成天魂不守舍的了?!?/br> 塔吉一聽,樂了:“什么望夫石,你從哪兒學來的?” 艾尼很好心地給他解釋:“就是說,他們漢人有個女人,丈夫去從軍了,她就天天去他們告別的地方等著丈夫回家,看著看著變成了塊石頭?!?/br> 塔吉當然知道望夫石是什么意思,不需要他解釋:“我是說,這用來說我合適嗎?” 艾尼不明所以,反問道:“合適,有什么不合適的?” “算了?!彼钏麧h語不會幾句,也不跟他爭辯,“備車,去魏王府?!?/br> 作者有話要說: 謝德妃:我兒子肯定要當太子 桃:沒想到吧.jpg 第174章 久別 李長明出宮后第一件事就是回你逶「衣, 冬季天寒,不易出汗,可那身戎衣捂了那么久, 還是很悶的,日常走動也不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