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太后一怔,忽然間遍體生寒。 “姑母……”吳彰觀她神色,感覺自己大概是猜中了,“此事,另有內情?” 太后沉默了好一陣,方才道:“去了一個白糾,倒了一個白袍軍……又來一個李燾,一個黑衣旅……” 當年西北的精銳之師還不叫黑衣旅,而名白袍軍。白袍意為喪服,祭奠殞身戰友,也示不畏決心。 靖平武侯白糾,一手建起軍學,訓練出白袍軍,將大虞版圖往西擴張千里,卻忽然葬身雪山。平生唯一一敗,便敗得徹徹底底。 此后皇帝以國禮葬其衣冠,追封靖平武侯,賜天下縞素。白袍軍遭受重創,更名黑衣旅。 白糾之死,皇帝受打擊巨大,對白袍軍又是更名,又是改制軍服——皇帝一點過往的影子都不愿留,生怕見了傷心。 那時候小皇帝并不相信那個戰神一般的人物竟會這樣死了,要追查他的死因??伤B同幾萬白袍軍一起埋骨雪中,干干凈凈,連尸骨都沒能歸國,僅僅葬了衣冠,又從何查起? 而且沒有任何疑點,明擺著就是出征不順,全軍覆沒,查什么? 覺得此事有疑點,那也不過是因為難以接受罷了。畢竟白糾是大虞的戰神,他此前從來沒有敗過,自然會有人無法接受他敗了,而且敗得那么慘,一敗便身死,隕落神壇。 再有疑惑,最后也只能接受現實。 那么多年過去,眾人對當年之事漸漸淡忘。而太后這樣的局中人,顯然是只要提起一句,便能回想起來的。 “你難道……”太后反復咀嚼侄子的話,不自覺地開始顫抖起來,驚疑地看著他。 吳彰此時已然極為鎮定,淡淡道:“姑母,既然能死一個白糾,就能再死一個李燾?!?/br> 西北的風已經開始有了寒意,行軍中的人也漸漸察覺到了。 李長明到達始羅時,塔吉已經撤走。 跟始羅的議和條約簽了,烏環是該撤走的。原本塔吉還想多留幾天跟大虞軍隊掰扯掰扯,結果一聽對面竟然讓黑衣旅來,頓時沒了興致。還是直接回去收拾阿史那部吧。 反正也不虧了,雖然沒達到滅了始羅的目標,但能讓始羅許下承諾,也夠了。 現在始羅知道大虞又派了黑衣旅過來,應當后悔早早簽了議和條約。要是晚幾天,根本就不必用那么多東西去換回城池。 好在都還沒來得及兌現,興許還能反悔? 塔吉倒是一點也不擔心始羅會出爾反爾不兌現承諾。最好不給,那他就連下次來始羅的理由都有了。等收拾了西烏環,來日便能拿著條約再去始羅興師問罪。說好的三千匹馬,五萬頭牛,十萬只羊,八萬匹布,十萬兩白銀呢?你自己答應了又不兌現承諾,還能怪我又帶兵過來討要? 于是他就這樣毫不留戀地走了,李長明根本不用去幫著始羅收復這十一城,到了只是忙著分派駐軍。 而塔吉一刻不停地往西邊趕,阿史那部已經快打到磐石城了。他信任留在都城的守軍,也相信先行回去的兵力足夠抵擋住進攻,但還是害怕出現點什么意外。 傍晚時塔吉讓族人停下安營扎寨,天已經開始冷了,晚上并不怎么適合趕路。而且白天走了那么久,馬和人都是需要休息的。 艾尼給塔吉支好王帳,便在四處巡察。太陽落得很快,不一會兒就完全沉進了遠處的青山中,留在地上的光亮也在一點點慢慢消失。 余暉照映下,朝這奔來的幾個人的影子便格外顯眼。 艾尼瞧見有人往這里靠近,便有些警惕起來。但看對方不過寥寥幾人,并沒有多大威脅,他也就只是盯著對方,沒有做什么事應對。 那幾人來到營前便停下了,旁人都看向艾尼這個最有話語權的人。 “艾尼大人,要攔嗎?” 為首那人喊道:“我是長孫澈,我要見塔吉小汗王?!?/br> “等著!”艾尼皺了皺眉,轉身去塔吉帳里。 這個人艾尼是記得的,多年前曾在小汗王手下做事,一開始隨侍左右,艾尼也跟他共處過一段時日。后來小汗王將他遠派到大虞做暗樁。再后來,此人便去了小汗王三哥阿史德欲谷帳下。 而小汗王和這位三哥向來不和,當初小汗王率部出走,也有欲谷逼迫的原因在里面。他既然跟了欲谷,就算是敵人了,這個時候出現在小汗王這里,怎么想都覺得不是什么好事。 作者有話要說: →_→當年騙了燾燾的渣男來了 第39章 能屈能伸 長孫澈這個名字, 塔吉也是記得的。 不過塔吉還是更習慣叫他阿狐,這名字是阿史德欲谷給取的,因為他漂亮得像只小狐貍。后來阿史德欲谷又給了他個名字, 就叫長孫澈。 長孫氏好歹祖上也是出自一國皇室, 而阿狐只是一個不知出身的奴隸, 人比較能干, 一點點從奴隸爬上來的,哪里會姓長孫。不過是跟欲谷勾搭上以后, 欲谷便胡亂找個家世給他安上, 抬抬身份罷了。在塔吉這里,他還是叫阿狐。 也不怪塔吉這般對他態度輕慢,這樣攀附高門給自己抬身價,誰聽了心里不會有點嘲諷之意。更何況長孫氏是鮮卑人, 族人如今大部分融入中原,長孫家也是個世家大族, 跟烏環人又有什么關系?攀也攀得離譜。 “塔吉大人……”阿狐手按在心口,恭恭敬敬地朝塔吉行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