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葉瑾聲以為他是有什么要求,不好意思開口說,于是,十分善解人意地道,“伍賬房,你有什么話,直說就好?!?/br> 伍永似乎還是有些猶豫,最終,他還是咬了咬牙,將他之前的那一把筷子取出,對著葉瑾聲道,“郎君,此物非是筷子,而是算籌?!?/br> 葉瑾聲:…… “???” 他低頭看著被伍永拿在手里的算籌,一根一根的小木棍,確實……像筷子。 葉瑾聲有些稀奇地把那算籌拿過來,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古老的計算工具。 在家里的時候,他習慣了心算,謝青珣的心算能力似乎也和葉瑾聲不相上下,所以,葉瑾聲一直沒能見識到這個時代的計算工具——算籌。 將那算籌看過一回后,葉瑾聲還給了伍永,笑著道,“是我之前看錯了?!?/br> 伍永立刻行禮,“郎君不怪仆多嘴便好?!?/br> 其實這提醒伍永不應該說的,只是他自小喜歡算術,這算籌是他的心愛之物,被誤認為是筷子,伍永很難不在意。 當然,這僅限于葉瑾聲在的時候,若是此時站在伍永面前的是謝青珣,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提出異議。 . 回到葉宅之后,葉瑾聲立刻興致勃勃地拉住了謝青珣,“玄玠!你有算籌嗎?” 謝青珣有些疑惑,“怎么說起這個?” 他自然是有的,只不過大部分時間,都是給阿融和阿滿用的。 葉瑾聲一屁股坐到了謝青珣的身邊,和他分享自己今天的所見所聞。 末了道,“我把伍永的算籌誤認為是筷子了?!?/br> 雖然當時葉瑾聲盡力表現地云淡風輕,但是尷尬仍舊不可避免,只是,在下屬的面前,葉瑾聲也需要維持自己的形象。 . 在葉瑾聲的前一世,算籌究竟時什么時候發明的,沒有什么可靠記載。 比較早的記載是《老子》,里面有一句“善數不用籌策”,便說明,至少在春秋末年以前,算籌就是人們的主要計算工具了。 算籌記數采取縱橫兩式,它的完成記數制度記載于《孫子算經》中:“凡算之法,先識其位。一縱十橫,百立千僵,千十相望,萬百相當?!?/br> 《夏侯陽算經》又補充了“滿六已上,五在上方,六不積算,五不單張”。 用上面所說的那些符號,以及用空位表達零,那么任何一個自然數都可以表示出來。 算籌計數是完全采用十進位置值制的,是當時世界上最簡便的計算工具,最先進的記數制度,比古巴比倫的六十進位置值制方便,比古希臘、羅馬的十進非位置值制先進。許多學者認為印度--阿拉伯數字的創造,借鑒于中國古代的十進位置值制記數法。 根據劉徽的記載,負數產生后,用紅籌表正數,黑籌表負數,“或以邪正為異”。 算籌通常用竹,也有用木、骨、石制成的?!稘h書》有載:“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分別合今天0.23cm與13.8cm。 但是算籌太長,計算的時候,占據的面積過大;截面為圓形,容易滾動。所以為了方便,后期逐漸縮短算籌長度,并使截面由圓變方。 而用算籌進行的計算,稱之為籌算。 在珠算出現以前,葉瑾聲前一世古代數學的輝煌成就,基本上都是用算籌與籌算取得的。① . “能給我看看嗎?”葉瑾聲好奇地問道。 他小時候接觸過算盤,但算籌還是第一次親眼見呢。 謝青珣自然不會拒絕,很快便將算籌取來。 那一摞算籌放在一只長方形的盒子里,葉瑾聲打開盒子后,取出其中一支,有些疑惑地開口,“這好像不是木頭或者竹子做成的?!?/br> 顏色潔白,像是…… “此物為象牙所制?!敝x青珣平淡地道。 葉瑾聲不由得咋舌,也不知道是哪一頭無辜的大象遭了毒手。 嘆了一口氣,葉瑾聲問道,“這算籌要怎么用?” 謝青珣的手伸了過來,取過了幾支算籌,簡單地給葉瑾聲解釋了一下計算方式。 葉瑾聲學得很快,沒一會兒就能自己有模有樣地用算籌進行計算了。 只是,對于已經習慣了心算的葉瑾聲而言,這種算籌用起來,手擺弄算籌小棍子的速度壓根跟不上他腦子里的計算速度,用起來頗有些雞肋。 也難怪謝青珣平日里幾乎不怎么用這算籌了。 . 葉瑾聲無聊地擺弄著幾根算籌,忽然有些想念珠算時候,那清脆的算盤聲響。 雖然他和謝青珣用不上,但是珠算顯然用起來比算籌更加方便,而且,由于算盤的珠子都是直接串在木桿上的,手指撥弄起來的時候也更加利落。 . 見葉瑾聲忽然想著想著就自己笑了起來,謝青珣伸出手,輕輕地刮了一下他的鼻子,溫聲道,“在笑什么?” 沒注意到謝青珣方才那有些過于親昵的動作,葉瑾聲神秘兮兮地道,“我有一個好東西給你看,不過……需要一點兒時間?!?/br> “好東西?”謝青珣揚眉道,“珣期待萬分?!?/br> . 葉瑾聲在紙上畫了一個簡單的算盤模樣,去找了扶陽縣里一個有名的木匠。 一靠近那戶木匠的住處,葉瑾聲就聞到了一股原木清香。 越是往那木匠家走,堆在附近的木頭就越來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