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7)
書迷正在閱讀:馬甲魔改地球、我靠荒野求生直播風靡全星際、穿成偏執雌君的失寵小甜心[蟲族]、忠臣被迫娶了jian佞后、我在八零做首富、妖孽,我不想和你雙修、玄學大佬只想當咸魚、我,植物,火靈根、空姐前規則、師徒年上支棱起來
陛下定是有考慮的。他道,聽聞最近段相在調整江南一帶漕運一事。 沒錯。晏鶴軒從攻防圖上收回視線,是有不妥? 立秋之后就是南軍正式開始征兵選拔的時期,可近日根據各諸侯國呈遞上來的名單粗略來看,楚國列出的數量明顯要少上好幾番。 楚國占地偏小,比其他諸侯國數量少些也無可厚非。晏鶴軒思量著道,不過既然你如此說,就說明這差距已不在正常范圍了。 晏暄不置可否。 行了,我知道了。晏鶴軒一擺手,你看著情況,給陛下遞個折子。此時可大可小,絕不能含糊,為父擇日找陛下相談。 晏暄應了聲是。 這話題說罷,晏鶴軒看了眼這兒子,一轉話鋒:先前還以為陛下只是為了在殿上試探一番,沒想如今竟然真的為你與二皇子下旨賜婚。幸而我們晏家不止你這一支,還不至于斷后,可為父為官數十載,實在是想不出,陛下若想壓制晏家,不許功高蓋主,還能有其他選擇,為何偏偏會想出如此一樁決絕的婚事。 晏暄喉結倏忽上下滑動,長睫一顫,垂下了眼眸,身后的雙手緊了又松。 片刻后,他沉聲道:是我自己提出的。 房外忽然傳來好幾道嘎的聲音,成群的大雁掠過蔚藍蒼穹,翅膀撲朔著扇動雨后青草味的空氣。 晏鶴軒下意識問:什么? 晏暄重復道:賜婚一事,是我向陛下求來的。 晏鶴軒難得露出這般不明所以的神情,雙唇翕張,躊躇許久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而晏暄抬眼回視著他,從容不迫,眼底目光靜如磐石。 晏鶴軒從書房這頭走到那頭,又原路踱回,足足過了半盞茶時間才站定在晏暄面前:你什么時候 晏暄垂下眼,隱藏在眼睫下的眼神霎時變得柔軟起來。 兒也不知。 你 晏鶴軒你了好幾聲,卻遲遲接不下去,只用一手按住書案。 肖寒。他難得喊這兒子的字,你可知,這強扭的瓜不甜啊。 自然知曉。晏暄道。 那你為何 父親。晏暄陡然打斷對方,母親走的時候,您在想什么? 晏鶴軒沒想他會提起這個話題,怔了有好一會兒,硬朗的眼眉像是變了個模樣,恍若被照進室內的夕陽印上一片柔和的光。 他收回盯著晏暄的視線,看向自己的雙手。 為父在想晏鶴軒喃喃,為何自己這雙手能持兵握刃、誅賊伐寇,卻獨獨無法守護心愛之人。 屋外大雁早已沒了身形,整片天空被渲染成金黃色的一片,閑云慵懶地半掛在空中,風過無痕。 晏暄斂眸,半晌后才輕聲道:這就是我的原因。 等晏暄離開書房,外面的天色已然暗了許多,連廊兩旁懸掛的燈籠亮著微弱的光,倒是院墻外幾乎亮如白晝,伴隨著年輕男女錯落交織的聲音投入園內。 難得回一趟晏府,晏暄想了想,便干脆回了自己院子。 剛進院門,他就看見一人蕩著腿坐在院墻上,手里捧著一個酒壇,正側首望向永安大街的方向。 晏暄習武多年,在平時也依舊做到落足無聲,然而當他甫一跨入院門,岑遠就像是感應到什么,驀然將視線投射過來。 你去哪兒了???我都在這里等了快半個時辰了。岑遠先聲奪人,說得好似是被晏暄爽了約一般。 淡淡的月光鋪進院子,將晏暄面容映亮,有那么一瞬間,他的臉上出現了濃重的訝異,轉眼就成了欣喜,盡管那欣喜也是極難讓人辨別出來的。 他走近道:我還以為 以為什么?岑遠問。 我還以為你不會愿意見我。 岑遠脫口而出地問:為什么? 但轉瞬他意識到,興許對方是以為他會因為這一紙婚書心有不滿,且眼不見為凈,不會再來主動招惹了。 他一哂,輕飄飄地道:木已成舟,這婚都已經賜了,我就是有天大的本事都不敢抗旨啊,這不,給我未來內人送酒來了。 說罷,他朝晏暄晃了晃手中的酒壇,徑直從院墻上跳下。 晏暄一聽那內人二字,眼神波動,然而還不等他說些什么就見對方躍下,便來不及出聲,立刻伸出手去。 只是今日早已不同往日,岑遠已并非當年那個輕功蹩腳的少年了,哪怕一只手里還拿著沉重的酒壇,也依舊穩穩當當地落在地上。 原本去常平府找你,結果剛翻進去就被齊管家逮了個正著,說你回晏府了。 齊管家是以前晏府的老管家,體形渾圓,為人也如外表一般敦厚,現在跟著晏暄去了常平府。 以前岑遠去晏府時就曾碰見過幾回,偏巧次次都讓人撞見他正翻墻的時候,而齊管家一開始還以為自己老眼昏花,轉醒后就想要報官,到后來知道這是誰,也逐漸習以為常、見多不怪了。 岑遠低頭在衣服上拍去手上的灰,扭頭看了眼院墻,道:許久不爬你這院子的墻,外頭長了好多藤蔓,都快認不清了,記得之后喊人定期修剪修剪。 這般態度,儼然已經成了這家的主人,一點都沒客氣。 不過大約也只有晏暄會絲毫不介意,只從他手中接過酒壇,稍加辨認便道:粟醴? 你還記得?岑遠微微睜大了眼,上月去錦安宮請安的時候,正好母妃將當年埋的這幾壇粟醴翻出來了,也讓我給你送些來。你現在可是大忙人,我愣是把酒往自個兒府里擱了好幾日,才終于找著個機會給你送一壇來。 晏暄沒理會他后半的揶揄,捧著酒壇的手倏忽緊抓了一下,但面上始終沉靜如水:喝嗎?我去拿酒盞。 誒,不用。岑遠忙拉住他,放著晚點你自己喝唄。走,今晚先跟我出去找樂子。 晏暄雙眉微蹙:樂子? 嗯。岑遠淡淡笑著,眉眼彎如明月,連語調都輕微上挑,外面可熱鬧了,畢竟是乞巧嘛。 晏暄: 同為男子,岑遠一看他這表情就知他想了什么,不由地放聲笑了兩下。晏暄雙唇緊抿,難得一見耳朵尖微微泛起了紅,連抱著酒壇的手也不免用了力道。 哎,可別浪費這好酒??!岑遠試圖收斂起笑,但他顫顫巍巍的語氣和嘴角翹起的弧度明示了這嘗試的失敗。 他從晏暄手中搶回酒壇,三兩步沖進房里將酒壇擱到了桌上,走出房門后就朝院墻一指。 走吧!他笑道,現在總不用向父親大人報備了吧。 第 23 章 乞巧 永安大街燈火通明,語笑喧闐,雖不及上元時遍布整座長安城的燈會,卻也已足夠為這坊間裝滿生氣。 岑遠以前不是沒有來過乞巧的街市,實在空閑的時候,他也會上街湊個熱鬧,感受人氣。只不過大多時候都只有他一人,連婁元白都懶得捎上。 然而一個人混雜在周圍兩兩成對的人群中實在不是什么舒心的事,因此,乞巧時岑遠通常都只粗略逛一圈熱鬧,就很快回了府。 他也沒想到,這第一次和人同逛乞巧街市,竟然是和晏暄一起。 晏暄最終還是向岑遠低頭,或者該說,他根本就沒有抗爭多久,就跟著人攀墻出了晏府。兩人本按著最近的路線走去永安大街,卻愣是被路邊豎起的攤位擋在了小巷里,只得繞了些路,從離宮門最近的地方并入人群。 相較于前些年歲,這兩年的乞巧街市似乎已經越過了乞巧的本意,更像是一些閑人做些本小利微買賣的好時機。只見整條永安大街摩肩接踵,街邊分布兩條由攤位排鋪而成的堅實城壘,攤邊人群簇擁,幾乎連縫都沒留。 岑遠望了眼晏暄最近一直帶在身側的鳴玉劍,忽道:一會兒給你這劍配個劍穗吧,這么光禿禿的,看著怪難受的。 自當年找人打完這鳴玉劍后,岑遠唯一不滿意的就是這劍柄,總覺得缺了什么。 晏暄隨著他的視線往下看去:不 沒有什么不用。岑遠一聽對方出聲就知道晏暄是要說些什么,給你你就拿著。 他這般不容置喙,晏暄便也不好再說些什么了。一時間,兩人肩抵著肩,混在人群中往前緩慢挪動,明明貼得那么近,卻不知為何,仿佛有著一道說不清道不明的無形屏障橫亙在兩人之間,在嬉笑聲中釀成一份無聲的尷尬。 七月流火的天,岑遠依舊只穿一身乳白簡袍,窄袖絳帶。饒是如此,他仍感覺身上隱隱沁出層薄汗,也不知是因為這人擠人的壞境,還是因為緊張。 他竟是有些緊張。 兩邊小販叫賣的聲音不絕于耳,兩個約莫十歲有余的孩子在某個攤位上各自買了紙風車,舉過頭頂,借著身形瘦小的優勢在人群的縫隙中穿梭而過。那紙風車便乘著夜風,快速轉動起來。 岑遠兀自發愣,冷不防被那經過他身邊的孩子撞了一下,腳步一歪,整個人結結實實地撞到晏暄身上,一手還下意識地抓上對方手臂。 抱歉。他忙向晏暄致歉,悻悻然松開了手,下意識往那些笑得無拘無束的孩子們看去一眼,眼前卻倏忽浮現另外兩個熟悉的身影。 他總覺得自己看到了以前的自己和晏暄。 這一眼興許是久了些,直到晏暄問他:想要? 嗯?岑遠一愣,下一秒才反應過來,晏暄一向不喜玩笑話,這話不可能是在說人,那就只能是人手上拿的東西了。 岑遠哭笑不得:我又不是小孩子,要那紙風車做什么。 晏暄半扶著他,唇角似乎揚起了一段微乎其微的弧度,讓岑遠以為是燈光映照下的錯覺。 等著。晏暄言簡意賅地丟下兩個字,便朝那賣紙風車的攤位走去。不多時,他就邁步而歸,手上多了個五彩斑斕的紙風車。 岑遠只能接過,也不知道該用什么語氣:你這莫名其妙的執拗勁是什么時候開始有的? 晏暄不言,只是臉上的笑似乎變得更深了些。 岑遠忽然有了個猜測:這人難道是在高興嗎? 可這又是因為什么? 總不能是因為父皇的賜婚吧? 他思緒胡亂地想著,和晏暄一同沉默地又走過一段路,接著就聽晏暄問:今晨你說受驚,應當只是借口吧。 岑遠這才回神,手上下意識地撥弄著紙風車,不以為然:本來我就不愛上朝,再說,我少去這么一回又礙不著什么事兒。 今晨,天還未亮,宮里便遣人來提醒岑遠,他有許久都沒去過早朝了,偶爾也該做些身為皇子的本分事,不要總是貪圖享樂。 潛臺詞即今日您就去做做樣子吧。 然而岑遠一點面子都不給,連臉都沒露,只讓小廝出去回了一句,說他因為前些日子夏苗時被刺,至今還心有余悸,懇請父皇能夠準許他多休憩幾日。當寧帝在早朝問到二皇子何在時,這也自然而然成了在場的官員聽見的回答。 但實際上,岑遠當然不是因為夏苗的事才拒絕上朝。 還記得上一世時,他正是在乞巧這日去上了早朝,才被指派前往柳木鎮辦事,等回來時,京中就變了天。因此,這次直到上一世蔣昭儀去世的那日結束,他不會踏離長安城半步。 晏暄聞言沉吟片刻,幾不可察地松了口氣,而后道:早朝時,陛下說到蜀陽縣柳木鎮重建一事。 哦。岑遠佯裝不為所動,盡管心里也的確是有些在意這一世走向,然后呢? 安正初。晏暄道,這是我麾下的一名校尉,蜀陽縣安澤鎮人,在多年前柳木鎮的鼠疫爆發時,隨家人一同逃難來到京城,而后經過選拔,加入南軍。 安澤鎮人?逃難來了京城? 這不是和碧靈完全相同? 然后呢?岑遠精神一振,連忙追問道。 我向陛下請纓,讓此人前往柳木鎮處理此事。晏暄道。 雖言盡于此,但岑遠知道,晏暄絕不會無緣無故提及此事,更不可能是為了向他報備后續。 你是為了深查碧靈一事。岑遠道。 他語調不為疑問,更似肯定。 晏暄輕輕嗯了一聲:之前同你說過,我會調換錦安宮附近的人手,同時也更換了錦安宮中的宮女。 我知道。岑遠應道,先前我不放心,也讓婁元白去處理此事,才發現你比我快了一步。 晏暄道:在那之后不久,除了你的那批人,還有人試圖塞人進錦安宮,被付建新攔了下來。 岑遠心道果然如此,另說:那批人里有碧靈。 嗯。 這時,街邊小販乍然吆喝了一嗓子,驚了好幾人。走在兩人身側的官人不知說了些什么,引得同行的娘子頻頻發笑。 但我還有一事不明。岑遠陡然停下腳步,手中的紙風車也跟著轉完最后兩圈,安靜地停了下來。 他一字一句問出他之前仍然抱有的疑問:夏苗那日,我記得碧靈分明沒有在你面前提過她的名字,你又怎么知道她是誰? 是因為知道碧靈的長相,進而在夏苗那日認出了人,還是說,他一直都在調查自己身邊的人? 岑遠微微側首,目光灼灼地盯著晏暄,仿佛能把人盯得脫下一層皮來。而后者面不改色地迎著他的視線,甚至注意到兩人正位于大街中央,擋了別人的道,于是拉著岑遠往街邊退了些許。 熙攘的人聲層出不窮,兩人的交談被掩蓋在其下,便各自少了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