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頁
看起來什么都有,但堆在一起,又顯得其貌不揚。 舒甜坐到他身邊,低聲道:“這道菜叫‘亂燉’,匯集了各種菜色的長處,大人可以嘗嘗……北疆的菜肴擺盤上不拘小節,味道卻十分豐美,耐人尋味?!?/br> 夜嶼聞聲,便夾起一塊土豆,放入碗中,這土豆外表綿軟,用筷子輕輕一戳,便分成了兩半。 一小塊土豆入口即化,鮮咸的滋味,一下便在口腔中綻放開來。 綿密、溫軟,香糯,滋味很是豐富。 夜嶼借著土豆的香,又送下一口米飯,十分滿足。 北疆的食物,和北疆的人一樣。 率真直爽,大大咧咧,相處起來,簡單又樸實,令人很是舒服。 夜嶼又嘗了嘗里面的豆角,這豆角比南方的要更加粗些,在鍋里被煨煮得尤其軟爛,浸泡了濃郁的湯汁,吸入口中,令人胃口打開。 夜嶼就這這碗亂燉,又吃下了半碗米飯。 舒甜坐在旁邊,以手撐頭看著他,目光沉靜,嘴角帶笑。 夜嶼用完了膳,藥也晾得差不多了,他端起藥碗,一飲而盡。 然后,將空碗放到桌上,聲音帶著幾分愉悅:“喝完了?!?/br> 舒甜抬眸看了一眼,笑起來:“好?!?/br> 說罷,舒甜站起身來,幫他收拾藥碗,夜嶼卻忽然伸手,抓住她的手腕。 舒甜一愣,只見夜嶼從懷中,掏出一本陳舊的書,放到她手心里。 舒甜垂眸一看,頓時瞪大了眼:“這是《陳氏食經》?” 夜嶼淡笑著點頭,道:“我也不知道真假?!?/br> 舒甜眉眼輕彎:“送我的?” 夜嶼低低應了一聲。 舒甜莞爾。 她拿著菜譜,坐到油燈下,翻看了起來,看了一會,舒甜面上笑意更甚。 “我曾經聽后廚的孟師傅說過,早些年,京城有四大名廚,其中之一的陳師傅,不但自己廚藝高超,還將做菜的心得和方法,寫成了書……只可惜早就絕跡了,很難買到,我見這里面許多寫了許多做菜的技巧,十分詳實,應該是真的!大人是如何得來的?” 夜嶼凝視舒甜,她眼角眉梢都是笑意,滿臉驚喜。 夜嶼也微微勾唇:“不過是偶爾遇上的?!?/br> “那就是緣分?!鳖D了頓,她一本正經道:“大人和美食有緣,俗稱有‘有口?!??!?/br> 夜嶼微怔,隨即笑開。 只要她在他身邊,他就有口福。 “大人,我們什么時候回京城?” “我的事已經辦完了,隨時可回?!鳖D了頓,他又道:“明日便是玉谷城的豐收節了,你想不想去轉轉?” 舒甜美目忽閃,道:“大人不趕時間么?” 夜嶼笑了笑:“總要勞逸結合?!?/br> 他們趕了好幾天路才到玉谷城,這對夜嶼來說是家常便飯,但舒甜的疲累還未完全散去。 他不想她太累了。 - 每當臨近豐收節,家家戶戶便張燈結彩。 時近傍晚,整條長街上,紅燈高掛,熱鬧非凡,百姓們摩肩接踵,人聲鼎沸。 今晚,豐收節將在這里舉行。 有一家人出游的,父親抱著孩子,孩子則好奇地伸長脖子,到處眺望,喜笑顏開;也有獨游的年輕書生,走到此處,便想賦詩一首;更有三三兩兩的姑娘們聚在一起,親親熱熱地逛起了長街。 舒甜站在街頭路口,笑著回眸:“大人,豐收節好熱鬧??!” 夜嶼輕輕點了點頭,這是一場百姓們期盼已久的盛事。 “只要沒有戰亂,每一年都會舉辦豐收節?!?/br> 除了十五年前的那個冬天,豐收節幾乎沒有間斷過。 夜嶼帶著舒甜,來到了街口處。 街口處排起了長隊,有衙役站崗,會對所有進入主街的人舉行盤查,若帶了兵器,則需要上繳才可入內,一板一眼,十分細致。 “沒想到豐收節這么嚴格……”舒甜有些奇怪。 “玉谷城有漢人也有胡人,易生沖突……所以盤查一下,有利無害?!?/br> 先皇治理早期,云朝和北戎也和平共處過一段時間,支持相互通婚。 所以不少祖籍北戎的胡人,也遷到了大云的北疆生活,這里的氣候和土地,更加宜居。 夜嶼和舒甜依舊穿著胡人的服飾,在門口被簡單盤問過后,便順利入了主街。 舒甜從衙役處離開后,得了一根紅帶子,帶子的一頭,蓋了個小小的印鑒。 “這是什么?” 夜嶼也得了一根,他低聲道:“豐收節中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評比粟米?!彼赶蜷L街中央的路口:“你看那里?!?/br> 舒甜循聲看去,只見長街中央的路口處,立著一座很高的雕像,看起來恣意瀟灑,又充滿慈悲,應該是雨神。 雨神過去幾步長街,兩旁植滿了樹木,每一顆樹木面前,都擺了一個半人高的米缸。 “那些米缸里裝的,便是用來評比的米么?”舒甜低聲問道。 夜嶼點了點頭,輕聲:“人們來到豐收節,一般要先拜雨神,然后去米缸面前走一趟,覺得哪家的米好,便將方才的紅繩,系在米缸后面的樹干上,到了子時,哪棵樹上的紅帶子多,便算是拔得頭籌了?!?/br> 舒甜微愣,笑起來:“原來是這樣計票的呀……大人怎么知道這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