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站在一旁,被他輕易“出賣”的幾個少年連忙擺手搖頭,口中結結巴巴地否認,內心有些忐忑。 幾人不好意思又克制不住地去瞧,發現對方并未露出怒容,只是輕輕揚了揚眉,若有所思地看著水面。 溪水清澈,倒映著兩旁鵝卵石上的青苔,水草在水底輕輕擺動,偶現魚蝦。 一群人放的紙船在水面上格外扎眼,有的不知順著水流飄去了何方,有的被前路的巖石阻擋,停在中央,好好的一條清流,橫七豎八地散落著一些紙船,尤其是韓沐言那幾只沉沒的小船,突兀地躺在水底,卡在石縫間隙,隨著水流左右晃動。 “你們,”韓素娥想到什么,微微蹙眉,“別忘了將水中的紙船打撈干凈?!?/br> 她目光一轉,所及之處,是山下拐角處的那片水潭,潭中也漂著幾只紙船,不太美觀。 有個少年似是沒明白,下意識便問了句“為什么”。 “這紙船本不屬于這片山水,你們將它留在此處,只會破壞這周圍景物?!?/br> 魏嘉誠奇道:“破壞便破壞了,與我們何干?!?/br> 素娥無言半晌,“你可有聽說過環保一詞?” “環保?” 不等魏嘉誠答,有人重復了一遍她的話,顯然是沒有聽過,便帶著幾分疑問,“是什么意思?” 韓素娥慢騰騰轉過頭,發現出聲的正是黃柏,見他靜靜地凝望過來,目中是少有的求解。 他神色仍舊淡淡,但帶了幾分認真。 “是哪兩個字?” 清澈的水流聲響在山間,韓素娥對上他的眼,有一瞬的失措,但聽著潺潺流水,還是漸漸平靜下來,想了想道:“環保,即為環境保護?!?/br> “‘環境’?”這句解釋又引來另一人的不解,是世子。 謝景淵追問:“何謂‘環境’?” 何謂環境…… 韓素娥回想著前世聽過的話。 “境域之所環繞,即為‘環境’?!彼妓髌?,她這般解釋。 怕他和黃柏仍然不解,素娥又補充上出自己的理解:“依我之見,無論水土草木,山澤林藪,飛禽走獸,蜂蟲蜉蝣,房屋樓臺,皆為‘環境’所涵括,亦為萬物生存之所居。以我哥哥為例,小至文淵閣,再到將軍府,甚至汴京到整個大宋,皆是他周圍的‘環境’?!?/br> 說完,素娥慢慢轉了一圈,裙角微漾,散成疊疊花瓣,纖長的指在空中劃過一個環繞她的圓,“這南鳴山,也是‘環境’之一?!?/br> 婉轉的聲音回蕩在山谷間。 眾人目露了然。 “那‘環境保護’又是何意?”另一個陌生少年很感興趣地插話。 他身邊的好友拍了他一下,“這都不懂,不就是保護你周圍的‘環境’嘛!” “可是怎么才算保護呢?” “這……” 眾人又看來,露出愿聞其詳的表情。 素娥謹慎地思索良久,復而開口:“環保,并非單指個人周圍的‘環境’?!?/br> 想著曾聽到的教誨,她神情逐漸認真起來,一邊斟酌一邊道:“其實,早在很久之前的先人便有了這個意識?!?/br> 她回憶著道:“正如管仲在‘春禁’中所提到的‘無殺伐,無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斬大山,行大火’,以及荀子的‘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人要保護草木,避免山林枯竭,不能做竭澤而漁的事。而先秦時官府曾設立山虞、林衡與澤虞、川衡,有專人執行禁令,巡視檢查,這么做也是為了保護山水川澤。再有《田律》中‘毋敢夜草為灰’,以至‘澤人不敢灰僇’,從而減少焚燒,避免煙塵蔓延。再如我朝曾頒布的‘禁捕詔’,提到‘禁民二月至九月,無得捕獵及敕竿挾彈,探巢摘卵’,這么做可以讓獸類能夠繁衍生息。諸如此類種種,都是為了保護‘環境’,讓萬物以其最合適的方式延續下去,不被破壞?!?/br> 她看著眼前的溪流,清澈見底,剔透明凈,她想到了師父說的話,即使是這樣小的一條溪流,也該及時珍惜,所以方才她提了一句。 一席話結束,在眾人若有所思的神情中,素娥抬眸看向最先發問的人,淺淺一笑:“黃公子,這樣的解釋你可滿意?” 黃柏回神,若有所思地看她一眼,聲音沉靜:“多謝姑娘答疑解惑,黃某受益匪淺?!?/br> 他意味深長,收回視線。 素娥未曾注意這些,她聽見魏嘉誠身邊的一個少年恍然大悟地“哦”了一聲,聲音拉得極長,“那京中的街道司,平時負責的也是這事兒嘍?!?/br> “不錯?!表n素娥微微一笑,卻見那少年一下子縮回脖子,羞赧地撓了撓頭。 不過他的話也提醒了她,素娥想到什么,又補充道:“不同的地區需不同的手段,我記得西夏的《天盛律令》便借鑒了《唐律》中的規定,當地干旱寒冷,樹木難以成活,于是規定所屬渠段植柳、楊、榆及其他種樹與原所植樹木一同監護,除按照時節剪枝條及伐而另植以外,不許任何人砍伐,倒是很為細致可行,值得借鑒?!?/br> “切,他們的東西有什么好學的?!蔽杭握\有點嗤之以鼻,似乎很是厭惡夏人。 素娥不置可否地笑笑,沒有說話。 依稀記得,西夏的律令還是幼時聽父親講的,而關于“環?!钡南敕?,是師父洳夫人教給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