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權臣 第3節
景隆帝見他言語謙遜,微微頷首:“君子當敬而無失,恭而有禮,少年輕狂之態實不足取?!?/br> 他略一沉吟,“此番殿試,便考‘儒策治民’,蘇晏,你可先論?!?/br> 蘇晏頓時懵了,呆了,滿頭霧水了。 因為抱著“大不了再寫篇議論文”的想法,他事先根本就沒有去研究殿試考的策論是什么東西,更沒料到筆試忽然變成了口試,被打個措手不及。 他一面出冷汗,一面納悶:這殿試考題也未免太不雅了,連“如廁之名”都可以拿出來考,原來古代朝堂是葷素不忌的?這叫我論什么啊,如廁禮儀?如廁方式?還是新式抽水馬桶? 眼見時間分秒過去,滿朝望向他的目光中已有詫異不耐之色,再拖延下去恐怕不妙,蘇晏忽然急中生智,道:“陛下,臣有一個對子,正應此題,不過……臣不敢說?!?/br> 景隆帝道:“說,恕你無罪?!?/br> 蘇晏等的就是這句,當下腳踏丁字、氣蘊丹田,沉沉穩穩地道:“臣這幅對子,上聯是‘縱然英雄豪杰,無不屈膝低頭’,下聯是‘任爾貞節烈婦,也必解帶寬衣’,橫批‘五谷輪回’?!?/br> 此對一出,滿堂呆若木雞。 空氣像是凝固了一般,整個金鑾大殿闃然無聲。蘇晏轉頭掃了一眼兩側官員臉上愕窒之色,自覺好像說錯了什么,有些心虛地縮回脖子。 站在丹犀階下的奉安侯衛浚一張老臉瞬間鐵青,又由青轉紅,由紅漲紫,額上青筋暴起,頷下三寸山羊胡狂抖不止。 原來這奉安侯是貴妃衛氏的親叔父。 衛氏出身外戚,論輩分還是太后的表外甥女,兩年前入的宮。 雖說本朝自開國以來,為防外戚專權,后宮妃嬪多是從民間秀女中選出,歷任皇后均出身低微,娘家人自然也翻不起什么大波浪。但如今衛貴妃圣眷正濃,又有太后這尊大佛護著,自然非同一般,連帶著她的一兄一叔也飛黃騰達,封侯封伯。 衛貴妃的親兄長寧伯性格敦厚,行事還算低調,這個叔父奉安侯卻很有些為老不修,平日里巧取豪奪、廣占私田不說,見到貌美的民婦便要強索為妾。那些婦人,有貞潔剛烈,當著丈夫的面一頭磕死在門柱上的,也有玩膩后逐回家去,受不得人言戳指含恨懸梁的,弄得民怨沸騰。卻因他身居高位,有司衙門就算接到狀子也不敢查辦,只能一推二五六,最后不了了之。 偏偏此人又馬不知臉長,極喜沽名釣譽,在人來人往的侯府前院植了兩畝黍、稷、菽、麥、稻,自號“五谷先生”,以博拜訪之人稱贊他躬耕壟畝,親民愛民。 如今在朝堂之上、御駕之前,百官睽睽,一個小小的貢士居然敢公然出言譏諷,指斥他欺壓良民、逼jian節婦。 奉安侯登時掛不住老臉,勃然大怒,指著蘇晏的鼻子罵道:“豎子猖狂已極!天子座前,竟敢胡言亂語有污圣聽,簡直是目無君上,大逆不道!” 蘇晏被這飛來橫罵一砸,還沒有反應過來,只見一個須發皆白的老文官大步出列,冷笑道: “蘇貢士并未指名道姓,奉安侯何必做賊心虛!圣人云君子四道,其行正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你橫行霸道是為不恭,瞞天蔽日是為不敬,殘民害理是為不惠,蠹國梗政是為不義,還有什么臉皮在朝堂上叫囂大逆不道!” 衛浚一看,又是這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李乘風,仗著自己是兩朝元老、文臣領首,經常在朝堂上高談雄辯,多次對他抨擊彈劾,登時新仇舊恨涌上心頭。 他也顧不得蘇晏了,朝李乘風破口大罵:“老匹夫,安敢辱罵國戚,全然視天子威儀于無物,其心可誅!” 李乘風大怒,還擊道:“亂臣賊子,倚仗后宮裙帶欺公罔法,跋扈朝堂,老夫第一個饒不得你!”說著將手中捧的朝笏朝他猛地擲去。 衛浚一時不防,肩膀上被砸個正著,暴怒之下撲過去推打。 李乘風亦不甘示弱,老拳飛出。 只見兩個年過半百的朝廷重臣,像街頭地痞似的相互毆攘。旁邊眾臣瞠目結舌者有之,拖拽勸架者有之,驚慌避讓、惟恐殃及池魚者亦有之。 蘇晏瞪圓了雙眼,心底大呼:太神奇了,太彪悍了!原來這才是古代朝堂的真實面目,板磚與拳頭齊飛,唾沫共虛汗一色。 殊不知像這樣的全武行,可是幾十年也難得見上一回。 李尚書畢竟人老體衰,腳一軟被奉安侯推倒在丹犀邊上,恰巧將銅鶴細細的頸子撞得斷成兩截,便順手cao起酷似武漢鴨脖的那一頭,用力朝奉安侯擲去。 奉安侯一矮身躲了過去。 蘇晏正好處于他后方,猝然見暗器兜面飛來,慌亂中兩腿一絆,四仰八叉摔在御座前的臺階上,抬頭正好對上景隆帝青寒如鐵的臉。 一俯一仰,四目相對。一陣小冷風颼颼地吹過蘇晏的后頸…… 銅鶴頭落在了皇帝腳邊,骨碌碌地滾動…… 景隆帝重重一拍龍椅扶手,霍然起身,厲聲道:“你們好大的膽!” 這聲厲喝如雷霆震怒,整個大殿驟然安靜,李衛二臣保持著扯打的姿勢怔在那里。 蘇晏驚得忘記動彈,見太子拼命朝他使眼色呶嘴巴,幾乎要挪過來用腳尖踹他了,才意識到自己正待在一個不該待的地方,忙從御階上爬起來,抖了抖衣袍躲進人群里。 景隆帝頰上肌rou微微,“身為臣子,御前如此行失禮,你們眼中還有朕這個皇帝嗎?來人,將此二人一并押入刑部大牢,聽候處置!” 說罷怫然甩袖而去,丟下一句:“殿試延期,另行擇日,退朝!” 官員和貢士們竊竊私語、搖頭嘆息地退去。蘇晏慢騰騰尾隨在后,沒想到自己就這么莫名其妙地逃過一劫,像是看了部情節跌宕起伏的電影。 我猜中了故事的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局,古代朝廷,果然很牛很強大。 正浮想聯翩,忽然一個著葵花團領衫的內侍從后面追上來,對他道:“蘇貢士,太子殿下召你前去華蓋殿晉見?!?/br> 那個小鬼找他?該不會是要秋后算總帳吧? 他忐忑地隨內侍來到華蓋殿,剛走近槅扇門,便聽得殿內一個嘶啞的少年聲音狂笑不止,斷斷續續地道:“您是沒看清奉安侯的臉色,可好笑了,像頭尥蹶子的老公騾……還有李太傅那一跤跌的,出殿時扶著腰直哼哼,這下父皇的耳邊至少能清凈半個月……” 另一個淳和貴氣的聲音道:“胡鬧,李尚書是內閣首輔,又是太子太傅,哪有學生取笑老師的道理?!?/br> 蘇晏聽得一怔,心道不是太子要見他么,怎么皇帝也在?景隆帝方才在大殿之上還勃然震怒,轉眼間與太子談話就和風旭日了,看來這個據說一出生就被封為儲君的朱賀霖,著實很受他老爹的寵愛。 來不及多想,旁邊的內侍便已高聲稟告?;实垡宦曅?,蘇晏只得硬著頭皮進了殿門,叩頭行禮。 雖說他來到這個朝代業已半年,卻始終不習慣像古人那般行雙膝跪禮,就等著皇帝快點叫他平身。 沒料到景隆帝面沉如水,也不開口,只拿一雙狹長眼睛黑涼涼地看著他。 如當頭灑下一場峭寒秋雨,蘇晏剎時汗毛盡豎:這眼神也太磣人了!難道他在什么地方又觸怒了天威?連皇親國戚、內閣大臣都被丟進大牢,他一個微不足道的貢士,不知道會如何處置。 印象中這個朝代刑罰嚴峻,什么“梟令、秤竿、刷洗”,還有曾經招待過不少忠臣和jian臣的大名鼎鼎的凌遲。 死倒不可怕,反正咱也算做了心理準備,可就怕臨死前來個血rou橫飛、痛不欲生,那他寧可再回到前世去被十個八個花盆同時砸中。 正想得脊背生涼,忽然聽景隆帝淡淡道:“蘇晏,你好大的本事,一個對子就攪得朝堂波翻浪涌,果然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br> 蘇晏連忙自澄清白:“臣只是就題論題,一心只想答好策論,絕無抨擊朝臣之意,就算借臣一百個膽子也不敢,陛下明鑒??!” 心下暗暗叫苦:不是你給我出的怪題么,我都已經盡量回答得文雅一些了,誰知道那個什么侯突然抓狂,莫名其妙把我罵個狗血淋頭,緊接著那個七老八十的尚書暴走,到現在我還滿頭霧水,怎么就成罪魁禍首了?我冤哪,我比竇娥還冤! 景隆帝端了茶,用蓋子慢慢抹了抹杯沿,道:“用不著誠惶誠恐,雖然你行事莽撞輕狂,但畢竟懷了清正綱紀之心,朕也不想太過苛責,只略施薄懲,以戒來日。你自己下去領二十廷杖吧?!?/br> 第四章 差點挨了廷杖 蘇晏一聽,腿就軟了。 廷杖啊,銘朝著名的廷杖! 可不是前世他家老頭子用竹竿、皮帶抽幾下那么簡單,是被一群如狼似虎的錦衣衛剝光了衣服,拿著海碗粗的大木棍打屁股,一杖下去就是皮開rou綻,認真打的話,三四十杖就可以把人打死。二十杖,還不給打得半死? 他臉色發白,腦子里飛速盤算起來。 方案一:學某小說主角淚如雨下地撲過去,抱著皇帝的大腿哀哀切切哭訴,爭取同情票。 方案二:學另一小說主角做風標高潔狀,邊吐血邊吟“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爭取欣賞票。 究竟哪一種,比較能打動皇帝的心? 據史書記載,這位景隆帝脾氣不錯,與本朝其他皇帝比起來,對大臣還算溫和寬舒,但從目前情況看,好像又與史料不符,難以判斷到底他好的是哪杯茶。 就在蘇晏在兩個方案間痛苦掙扎的時候,就在旁邊的侍衛蓄勢待發只等皇帝一聲令下就過來拖人的時候,太子朱賀霖終于忍不住跳出來,瞪圓了眼睛:“父皇,打不得!他一屆文弱書生,哪禁得起二十杖,只怕當場就要昏死,到時兒臣再去哪里找個可意的侍讀?” 景隆帝沒好聲氣地斥責:“放肆!金口玉言,也由得你在一旁攪擾,莫不是想抗旨?” 朱賀霖雖有些恃寵而驕,卻非不達時務之人,一見情勢不對,立刻換了副撒嬌討好的口吻:“兒臣只是擔心,杖斃臣子恐有損父皇仁德之名,不如寄下這二十杖,來日若敢再犯,兩罪并罰,可好?” 景隆帝沉吟片刻,對蘇晏意味深長道:“此番是太子為你說情,朕才饒你一次,寄下二十廷杖,你且好好記在心里,日后謹慎從事,不可再肆意妄為,否則前罪并罰?!?/br> 蘇晏一聽不用挨那可怕的大棍子了,很是松了口氣,連忙謝恩。 這時,一個內侍匆匆從入殿,稟道:“皇爺,貴妃娘娘不知為何哀泣不止,宮人們怕動了胎氣,已去太醫院請許、林兩位太醫了?!?/br> 景隆帝眉頭微皺,有些無奈地對太子道:“朕去一趟永寧宮,余事你自理吧?!?/br> 朱賀霖恭送走皇帝,回頭見蘇晏還跪在那里,嘻嘻笑道:“還跪著做什么,起來起來,不就二十杖子,瞧把你給嚇的?!?/br> 蘇晏苦笑:敢情這位少爺是沒挨過廷杖,也沒見過那些挨了杖后臣子的模樣,何止是皮開rou綻,打得肌rou壞死,鮮血濺出數尺遠的都有,捱不過三五十杖當場氣絕的也不在少數。 記得史料記載有個大臣被打得臀股rou爛脫落,他老婆還撿了一塊最大的回去用鹽腌了收藏。 要是前世一米八幾、百半斤的身板,說不定還能多捱幾下,現如今這小身子骨兒,恐怕二十下撐不到就得回地府判官那兒報道去。 腹誹歸腹誹,面對當朝太子還是收斂點好,蘇晏依言起了身,規規矩矩地低頭而立。 朱賀霖看他恭謹溫馴的樣子,全然不見當初靈動佻達的神采,心中得意的同時,不知為何又浮起一絲不快,拉下臉:“貢生蘇晏,跪下聽旨?!?/br> 剛叫站起來又叫跪,這不是故意折騰人么?蘇晏一愣,立馬反應過來,這小子是在拿他開涮呢!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咱忍!蘇晏一撩袍子又跪了下去,有些發麻的膝蓋磕在石板上刺痛不已,禁不住剜了這個囂張欠扁的小鬼一眼。 在對方看來卻是他微仰起臉,一雙鳳目揚厲含怒,眼光斜斜地飛過來,如墨空中一彎清泠泠的寒月,竟有種攝人心魄的驚艷。 小太子正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氣勢,被這眼神一掃,神思頓窒,突然生出幾分莫明的心虛,裝模作樣地咳了兩聲,示意旁邊的內侍開始讀圣旨。 蘇晏豎起耳朵,除了最前面那句耳熟能詳的“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接下來就是大段艱澀的文言文,聽得他云山霧罩不知所然,好在關鍵幾句還是聽得懂的:“福建貢生蘇晏,發跡賢科,聰敏忠正,宜加恩命,特賜爾為司經局洗馬兼太子侍讀,勉修厥職,毋忝朕命?!?/br> “太子侍讀”好理解,蘇晏斜眼看著面前這個稚氣未脫的小鬼——身份高貴沒錯,可放在現代也不過是個讀初二、初三的小屁孩,他一個985大學本科生,連家教都當不上,只能淪落到當個陪讀兼書童,好不郁悶。 另一個“司經局洗馬”,也不知道是什么東西,聽上去像是……馬夫? 朱賀霖見他面露難色,拽過圣旨就往他手里塞,惡狠狠道:“還不快領旨謝恩!你那是什么表情,做本太子的侍讀很委屈么?哼,就算殿試三甲,也不過去翰林院做個七品編修,你一躍而上便是從五品,居然還給我擺張臭臉!” 蘇晏無奈地接旨,搖搖晃晃爬起來,揉著血脈不通的膝蓋,嘀咕:“從五品又怎樣,還不是個弼馬溫?!?/br> 小太子耳朵尖得很,雖然沒聽明白“弼馬溫”的意思,也猜了個大致,濃眉一挑:“什么馬不馬的,又不是叫你去太仆寺當馬夫。司經局隸屬詹事府,洗馬一職負責管理宮中四庫圖籍,今后東宮書冊統統都交給你打理了,記得定期幫我寫窗課上交父皇。那一堆孔孟之道看得我頭疼,偏偏每個太傅都奉之如金科玉律,恨不得連吃飯如廁都要學學圣人是怎么做的?!?/br> 看來就算貴為太子,也跟那些厭學貪玩的中學生沒什么兩樣,這個年紀的男孩子,又有幾個是打心眼兒里勤奮好學的呢。 蘇晏想起自己讀初中的時候,一樣貪玩到回家挨雞毛撣子,親切感頓生,不禁失笑道:“殿下雖萬金之軀,卻天天關在這戒律森嚴的深宮中,若不找些娛樂消遣,一定憋悶得很?!?/br> 朱賀霖兩眼發亮,一把抓住他的手,動情地道:“還是清河體解我的心意??!李太傅下了大獄,本以為會快活幾日,沒想到父皇剛剛又安排了內閣學士、禮部尚書嚴興暫代,他講課枯燥乏味尤勝前者,我可要受苦了?!?/br> 忽然將嘴湊到他耳邊,低聲道:“今日我就說要與蘇侍讀清點查閱書籍,把那個嚴老頭打發走。東宮里剛進了些西洋來的新奇玩意兒,走,我們同去看看?!?/br> 陣陣熱氣噴在耳際,蘇晏忍不住打個哆嗦,想要抽出手來,卻被太子抓得緊緊,雷厲風行地拖著往端本宮去了。 - 端本宮為太子所居宮殿,位于紫禁城東側,所以又稱東宮。 朱賀霖得了個新玩伴,滿懷興奮,也不坐輦,就這樣拽著蘇晏一路疾走,直奔東宮。 他自幼酷愛騎射,還跟著幾個武藝高強的侍衛學了點拳腳功夫,這一點路程自然不在話下。 可憐蘇晏,前世還算是個運動健將,如今投了個瘦伶伶的文秀身軀,到了東宮已是胸喘膚汗、面色潮紅,好一會兒才緩過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