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寵后 第51節
書迷正在閱讀:陸少強勢寵婚、當督主大人淪為女奴后(1v1 BG SM)、婊子無情,戲子無義(NPH)、真假少爺、人造zigong、The fame、掰火柴的小女孩、雙修(1v1,修真言情,H)、運途天驕、穿越之鳳君逃亡錄(gl純百)
侯府外安仁坊內早已被圍堵的水泄不通,有禁衛護衛閑雜人等進不來,卻有人耳朵敏銳,幾乎是晉王話一落音,外邊一條街傳出喧囂聲來。 “皇后,出皇后娘娘了!” 玉照立即被左右兩位叔母攙扶了起來,已經改口稱呼她為娘娘,只等一入主中宮,才能稱為皇后。 一錘定音,平息了侯府諸人近日來的焦躁難安,圣旨一出,再無更改,如今已經乾坤定位,他們信安侯府真要出一位皇后了。 玉照恐怕還是大齊開國以來第一位沒經過晉升,直接從府里迎入宮中入主中宮的皇后,自然不比尋常。 若是她有母親,必然為這事cao心的吃不下睡不著,那里不必尋常,尋常人家尚且要擔心自家女兒嫁去高門是否會受欺負,更何況是宮里頭。 成侯心中悲戚,生出了慈父心腸來,如今倒是意識到長女很快便要離開侯府,入宮去了,皇宮那地方,往后受了委屈他這個做父親的卻幫不上半點忙。 玉照剛出生是的樣子仿若還在眼前,一眨眼便長得亭亭玉立要離去了,日后見她就要行君臣大禮了。 這道詔書平地驚雷,叫整個京都一夕之間炸開了鍋,便是前朝都沸騰起來,久久不曾平息。 宮里的消息探聽不到,勛貴只能從宮外幾個皇親那兒探聽消息,陛下往年清修,半點不沾女色,如今怎么不聲不響的就要立后。 可要說震驚,幾個皇室宗親豈非比他們更震驚,誰曾聽說過半點消息? 梁王久病不出,外人見不著他的面,世子妃與王妃也許久未曾出府,兩位王妃的娘家倒是派人去詢問過,被梁王世子輕巧帶過。 消息傳到梁王府里時。 梁王世子還在后院妾氏房里。 “世子爺,外頭傳瘋了,說是陛下下圣旨立后了......” 外頭小廝的慌亂且不提,梁王世子聞言慌亂的起身穿衣,脖頸被白花花的臂膀纏住,腰上也纏上了一雙腿來。 梁王世子沉了臉,一腳一個踹她們下床,渾然沒了昨夜溫柔百依百順的模樣,梁王世子連穿衣服的時間都沒留給兩人,就叫二人滾出去。 “滾!都滾出去!” 這兩個也并非什么良家女,都是蠻夷之地販賣過來的新羅婢。 律法禁止圈養販賣本國女婢,便有那商賈不斷乘船去新羅,將長得貌美,皮膚白皙的新羅女買回來。 這群新羅婢白天為奴,晚上為婢,更是熱情,與大齊那些循規蹈矩的女子不同。 光著身子被世子踹出門,半點不知羞,牽著手笑嘻嘻的跑出了門。 他匆匆叫小廝進來詢問,心里已經有了猜測:“哪家的?” “皇后出自信安侯府,成侯爺的長女?!?/br> 梁王世子臉色煞白,慌亂的灑了一身茶水都恍然未覺。 竟然是她...... 不......應該說陛下竟然封她做皇后? 皇后娘娘,自家的這群賤婦還要羞辱她給自己父王為側妃? 這到底是羞辱了誰? 梁王世子捂著胸口深呼吸起來,生怕一個忍不住真把人給揍死了去。 看來自己對林良訓那賤人的懲罰真是輕了,當初皇叔傳話給他時,就不應該瞻前顧后,草草處理了事。 *** 江都王如何也沒料到,自己往兗州調兵一趟,不過半月功夫,竟然出了這般陣仗。 雖他提前被通知了,可圣旨來的太快,自己轉眼就成了與自己同齡的當今舅爺了。 “王爺大喜,奴才在此恭賀王爺,陛下已頒發圣旨立后,宮中甚是看中成大姑娘,命禮部官員加緊cao辦,立后大典就選在十一月初八,十一月初八可是個百年難得一遇的大好日子。陛下知曉王爺近來不辭辛苦風餐露宿,命奴才等人迎王爺回京,王爺回京只等著好好歇息,參加封后大典吶?!?/br> 十一月初八,如今已經是八月初三,滿打滿算也只不過剩余三個月的時間,如此這般匆匆立后,真是國史上頭一回。 任誰都覺得是在兒戲,偏偏常公公居然說的一本正經。 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誰也不敢小瞧了這場來勢洶洶甚至匆忙的立后大典。 來兗州傳消息的公公本以為這位王爺得了這消息會大喜過望,不想江都王原先還帶笑的臉逐漸陰沉下來。 他沉默不語,倒是叫常公公生出一背的冷汗。 “當真是陛下來宣本王回去?” 他如今還敢叫自己回去?還有臉面見自己不成?干脆不直接到大婚時再通知自己? 常公公笑的訕訕,萬分恭維道:“封后大典還不都得靠著王爺cao勞?您是娘娘親舅,您不在,這禮也不算成啊?!?/br> 新娘子成婚,母家親舅才是第一主客,誰都能不在,舅舅也不能不在。 更遑論,來時李大監可是細細囑咐過的,江都王若是請不回京,娘娘那邊估計是要鬧騰的,到時候鬧得陛下心里不愉快,再耽擱了立后大典,他們有幾顆腦袋夠賠的? 為人奴婢,就是難為,天子拉不下臉面,他們這些奴婢可不得來么。 穆從羲面上表情莫辨,“往年以為陛下清心寡欲,原來是瞧不上那些,年輕時候倒是修身養性,非得等老了才開始放縱自己起來,幾十年顏面一朝全被自己丟了?!?/br> 他這話自然是氣話,皇帝雖說大了玉照許多,可如何也跟老扯不上關系。 “哎呦,王爺,這話咱們可不興說??!” 常公公只差哭了,這話也就只有眼前這位王爺敢罵皇帝了,偏偏人家還就光明正大的罵,半點不見遮掩。 常公公話盡挑好的說:“陛下看重皇后娘娘,聽聞娘娘日夜思念遠在江都的太妃,陛下親自叮囑,差遣了百名宮人女官,派了翔螭舟去江都接太妃娘娘,就是唯恐路上顛簸勞累了太妃娘娘,這般恩典,陛下還是頭一回呢?!?/br> 江都王聽了半點沒被寬慰到,反倒更加火氣上頭了。 世上竟有如此不要臉面的人! 一聲不吭的把他親娘都接入京了....... *** 自從封后的圣旨一出,滿朝震蕩過后,無論高門間有何心思,都按捺住了,差府里紛紛往信安侯府登門致意,送上賀禮。 一時間信安侯府門庭若市,各府請帖如雪花一般往府里送來。 信安侯成嶠那日被長女說了一嘴,父女離心,心知肚明玉照這個不孝女估計沒少在陛下哪里告狀,那日更被陛下“請”去了書房,隨后差人將妻子罪證都丟到了他臉上。 往朝誰家出了皇后娘娘,哪怕是為了皇后面子好看,也會給國丈升一升官,可成侯在朝中也并未見那位對自己另眼相待,也沒傳出什么要升他官的消息。 心中也明了陛下對著自己也沒幾分客氣。 原本侯府只能算得一個清貴,如今自家門頭出了皇后,便是那一等公爵,親王郡王,朝中相公首輔都對信安侯府禮待有加,客客氣氣。 如今正是鮮花著錦的時候,成侯難免有些飄飄然,卻也更叫他提心吊膽起來。 旁人高看他三分,只因那層未來國丈,皇后親爹的名頭,可他是嗎? 是,他除了是皇后親爹,可真再沒拿得出手的了,父女情分是半分沒有,若是時日久了,這京城眾人早晚會發現自己與皇后親女關系冷淡,皇后更不是養在他府里,而是在她舅家長大...... 皇后娘娘更壓根兒不正眼瞧她的親爹...... 按著如今陛下對他不冷不熱的態度,成侯只怕日后帝后大婚,他還封不得承恩公的爵位,到時候所有人都會在背地里笑死他,笑他沒本事還充當國丈的情面,那真是丟人丟到沒法子在京城混了...... 這般想著,成侯整宿整宿的睜著眼睛,睡不著覺。 圣旨下了不出三日,人眼見的就瘦了一圈。 這事兒是成氏一族的大事,族中人一得了消息,老邁的族長大喜之下連夜開了祠堂,將玉照名字重新拓印,字比玉照親爹都大。 家族中出了個皇后,如何也要記下來好供百年后的后人瞻仰。 信安侯府里如今住著未來皇后,頓時內外三層都圍了禁庭禁衛,玉照的絳云院更是被層層護的固若金湯,如今時候,倒是不便叫外人進府,府里更不便出門見客,以免傳出不好聽的來。 老夫人再是按捺不住心頭喜意,也只能私底下接了幾位至交親朋的帖子,開個家中筵席。 玉照被人迎去壽昌院時,便見正廳里方椅,軟塌上圍坐著許多女眷,許多都是她不認識的。 玉嫣被關了好幾日,不再如當日那般瘋癲,看來情緒是又穩住了才被放了出來。如今玉嫣又是乖巧端莊起來,倒叫玉照恍惚想起了自己剛回京城時,她的樣子。 玉嫣見玉照來時面帶盈盈笑意,矮身給她虛福了一禮,旁邊女眷更是有樣學樣,如今沒入宮不能稱皇后,只能娘娘,貴人的叫著。 玉照自然也不端著架子,頷首也算是給她們回了禮。 老夫人眸色深深,對著還沒入宮的孫女倒還是能擺上點長輩的譜子,招她過去自己身側坐著,輕輕拍著玉照的手背,叫她認人:“穿紅錦衣裳的是你大姑母,身后那兩個依次是你的春琛表姐,霜琛表妹,穿青綠衣裳的是你二姑母,本都不在京城的,知曉了喜事兒,特意趕過來看看你?!?/br> 老夫人介紹著,幾人從方椅上動了動,是想起身行禮,可如今行禮也不合適。 玉照點點頭,面上沒什么情緒,順從的喊了一聲,幾人忙不迭的起身口稱不敢。 玉照說起場面話:“幾位姑母表姐表妹也別拘束著,我到底是晚輩,姑母們隨意叫喚我,喚我名兒便是?!?/br> “那可使不得,哪有這樣的道理,如今旨意都下來了,那便是貴人,可不能尊卑不分?!睅孜还媚嘎犃诵睦锸嫣?,嘴上定是要拒絕的,她們也是真的不敢隨意叫喊未來皇后的閨名。 大姑丈家也是京中伯爵府邸,如今還是伯府的世子,只不過前些年外放去了外地,這兩年也熬夠了資歷,怕是不日就要升遷。 霜琛年級尚小,往日里被父母兄姐寵著,倒是膽子大的很,朝著玉照朗聲笑起來:“今日我還能叫句表姐,過些時日便是宮里皇后娘娘了,倒時候便是這天下頂頂尊貴的人兒了,要是逢年過節的入宮拜見,我就不能再叫表姐了?!?/br> 這話好聽,不落俗還顯得真誠可愛,她母親“唉”了聲,也跟著湊熱鬧道:“嘴上不念著,心里頭知道是表姐不就成了,到時候見到表姐夫了,可要喊陛下?!?/br> 周氏紀氏專挑喜慶的說:“到時候恐怕不止如此,過兩年外甥外甥女你都不能叫,見到了要磕頭要叫殿下呢?!?/br> 這話高興壞了老夫人,大約是想到了有他們成家血脈的皇子公主來,本就顯老的臉上愣生生笑出了一臉褶子來。 玉照瞧著心里覺得像那核桃。 她聽這般打趣,饒是平日里沒臉沒皮,也是有些羞澀起來,低頭把玩著手里的香囊穗子。 她可從沒想過這些呢,往年自己還沒外祖母抱在懷里,一口一個寶兒的叫著,她總還覺得自己還小,自己都還要人來哄。 如今,竟然開始要討論起生兒育女來了么。 玉照忽然有些手足無措起來。 老夫人見身邊一群往日少見得到的親人,更有自己年輕時的妯娌一干人等,自老侯爺去世已經好些年沒見了,如今得了皇后出自侯府的消息,各個不約而同都一塊來了。 這日她是真暢快,端著茶杯小抿了口,朝玉照道: “本要往你外家送信去的,如今王爺還在兗州那塊兒?年前能否回來我們也沒個章程,倒是不知信先往哪塊兒地送?倒是叫我著急起來,趕著找你商量?!?/br> 玉照她不好意思說是道長下的旨,只含糊用宮中來代替:“舅舅那邊宮中已經過去傳旨了,至于外祖母那邊,宮里那邊也已經派人去接了,昨日我才得了消息說外祖母的船過陸川了,快了呢?!?/br> 玉照說起外祖母,便發自真心實意的笑,與應對這群長輩虛情假意到底不同。 眾人一見她這般笑,恍若神仙妃子,這明堂中坐著這么些人,卻只叫人一眼就看中了她。 一時間都恍了神。 原本她們來時還覺得奇了怪,不聲不響的,怎么侯府里就出了這么一個娘娘?她們倒是沒自以為是,以為是自家門房好,滿門清貴這才得了宮中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