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之最佳再婚、穿成早逝原配的女兒、源界神傾、玲瓏四犯、鶴鳴雁舒(翁媳甜寵H 腹黑權臣x軟萌小美人)、長安街探案、隋唐敗家子、重生之修仙贅婿、蘸著半盎司麻兒上來、限時婚姻 (1V1 H)
而大王登位后,又牽著王后的手,恩愛的行過宮里每一個角落,經常一下了朝,就回到元吉軒陪在王妃身邊,因此,再不敢有人在背后對中殿指手畫腳,說她是‘為了沖喜而準備的女人’。 云韶府夜宴的時候,寶鏡從幾個大臣那里聽說了以后忙不迭轉告紅衣,大有示好的意味:“這回你氣兒該順了吧?張福如自以為棋高一著,誰知道偷雞不成蝕把米,沒撈著半點好處,還把自己弄成了個笑話。真是人算不如天算?!?/br> 誰知道幸災樂禍了沒幾天,就傳來了張福如懷孕的消息。 登時一石激起千層浪。 大王大妃再也不能坐視不理了,親自去了元吉殿看望金氏,金氏忙不迭起身叩拜,大王大妃抬了抬手道:“哀家來見你的意思你應該很明白吧?哀家守寡幾十年,獨居慈宜殿不理世事,而且你們的事,大王他自有決斷,我一把年紀了本不便插手,可眼看著你父親以重兵要挾大王,不許大王這樣,不許大王那樣,不知道的還以為你父親才是真正的大王。中殿,你父親是不是僭越了?過去有個閔維仁,哀家已經不歡喜,好不容易除掉了他,怎么,你父親仗著護駕有功,要當第二個閔維仁嗎?中殿?” 金氏一向身體不好,被訓斥了一通,更是又羞又愧,連聲道:“妾身惶恐?!敝笙胍_辯幾句,一時氣急,竟又咳嗽起來。 大王大妃見她可憐,無奈的嘆了口氣道:“哀家知道事情與你無關,但是大王的御女懷了孕,不管你多討厭她,那都是大王的骨血,一切當以國本為重啊,中殿?!?/br> 金氏臉上閃過一陣哀色,畢恭畢敬道:“是。請大王大妃放心,妾身自會向大妃稟明一切,宮中內命婦升降一事應當由妾身負責,是妾身無德無能,才勞動大王大妃您大駕,妾身深敢愧疚。妾身亦明白,為王上開枝散葉實為妾身的職責,然,妾身有負王恩,既然做不到這最基本的一點,就一定會想法辦法保證王嗣的傳承,方不辜負大王當初選擇妾身的心意。至于金府院君……咳咳咳!” 大王大妃臉上閃過一絲不豫,嫌棄的往后退了一步,道:“罷了罷了,你知道怎么做就行,哀家先行回宮?!?/br> 金氏在宮內人的攙扶下顫顫巍巍的拜倒,隨后起身時捂住嘴的帕子落下,一旁的內人驚呼:“娘娘?!?/br> 只見帕子一角有一坨鮮紅的血跡。 金氏忙示意她閉嘴,這個內人是她從本家帶來的心腹陪嫁,懂得金氏在宮里的艱難,只得裝作若無其事。金氏的臉色發白,重重喘了兩口氣道:“給我上妝吧,陪我去大妃那里走一趟?!?/br> 由金氏親自去請封,大妃有了臺階下,當機立斷決定接張氏回宮。 金府院君和貞敬夫人想替女兒抱不平也是有力氣沒處使,只怨自己女兒性子軟好拿捏。 大妃于是到大王的面前狠狠的贊美了一通金氏的賢良淑德,孰料,大王獲悉后冷冷一笑:“封承恩尚宮即可。人,還是留在舊府吧,暫時不必遷入?!?/br> 大妃還欲再說什么,但見兒子已無意多言,埋頭于文書之中,只得悻悻的退出思政殿。 剛走到門檻處,就聽到身后傳來大王的聲音:“母妃沒事還是呆在自己的宮內侍花弄草吧,您也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了。宮中內命婦之事,向來份屬中殿。她若有什么,自會來向寡人回稟,以后就不勞母妃奔波了?!?/br> 大妃一個趔趄,險些跌倒。她知道,大王在婚事和閔氏外戚干政的事上與自己起了嫌隙,本想著維護金氏一點的話,能緩和一些和兒子的關系,結果并沒有。好不容易她松口了,同意把張氏接進宮,兒子還是黑著一張臉。 大妃真是搞不懂了。 現在明白無誤的開口要她放權,大妃氣到了極處回頭:“大王此言何意?哀家生你養你……” 大王立即打斷,從御案后起身,施施然道:“寡人就是知道母妃辛苦,這么多年來,宮里內外,都要母親打點、cao持,所以才建議母妃好好歇息。以后諸如此類繁雜事務,留給合適的人去做便是。要不然,寡人娶中殿,是用來當擺設的嗎?” 大妃無語,憤憤然道:“你當哀家要管嗎?今次是你王祖母去找的中殿,與哀家何干,哀家不曾逼迫過她半點?!?/br> 大王望著遠處,長嘆一聲:“王祖母……居然連深居簡出的王祖母都驚動了,可見母妃你是時候該休息了啊,有時間就去向王祖母多請請安,這也是為人子媳的本分。就像中殿日日向您請安一樣,不管風吹雨打,日曬雨淋,還是身體不豫,中殿一天都不敢怠慢。母妃也該時時陪在王祖母身邊禮禮佛,心境自然會平順很多?!?/br> 大妃差點被噎死,氣哼哼的出了思政殿,人剛走,大王就沉聲吩咐:“思政殿歷朝歷代都是君臣議事的地方,豈是后廷婦人可以隨意擅闖的?還沒有人通報?” 內官小心翼翼道:“可是……可是,那是大妃啊。而且,先王在世時,并沒有明令……故此大妃向來隨意出入?!?/br> “大妃又怎么樣?就是因為有人壞了規矩才沒有規矩?!蹦樔绯了耐趵淙坏?,“從今天開始不管是大妃還是大王大妃,亦或者是中殿,凡后宮婦人者,皆不許隨意出入寡人的思政殿。只有大王大妃和大妃守禮了,其他人才會懂進退。要不然寡人這里人人都來得,豈不是比市集還要熱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