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他們說,賣豬蹄和雞爪,還有雞胗鴨肫……” “一下子就給我逗笑了,外國人,好吧,我是說他們去的那個國家當地的人,人家是不吃動物的腳和內臟的,當然,也有外國人會愿意嘗試,但我們的美食只剩下豬蹄雞爪和動物內臟了嗎?” “為什么要好端端把自己的開局難度設得這么大呢?” “他們非跟我說,鹵味里這些是靈魂,不愿意放棄……” “其實他們完全可以賣鹵牛rou,賣當地人能接受的食物,等把名氣闖出來了,再考慮增加一些靈魂類的美食,讓對他們信任的客戶去嘗試的?!?/br> “……最后這筆投資我沒有給他們,我選擇了給另一個要去國外賣炸雞的,他說他有個醬料配方很獨特,他要把醬料配合炸雞賣到世界各地,我覺得這個成功的概率更高?!?/br> 這段話,馬大佬在和敖拜他們采摘后院蔬菜的時候說了個開頭,等到吃火鍋的時候又想了起來,于是接著采摘的話題又加以補充,等到吃飯后甜點的時候為了證明自己的論點正確,又給舉了個成功的炸雞小例子。 這一整段話,你在看的時候吧,會覺得還挺好看的,也不是說搞笑的那種,就是全程大家談到這件事情的時候,都很自然,就跟熟悉的朋友之間的對話一樣,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被其他事情給忙忘了就忘了,等想起來再接著說。 伴隨著那些個煙火氣,滿屋子的火鍋味,你一口牛rou我一口蝦滑,創業的道理被融在其中,被咬得細碎。 “這特么讓我怎么剪?!” 李玖玖很崩潰,這跟說好的不一樣! 她只是想要剪一段大佬和嘉賓之間關于創業的溝通交流,然后片段前面加個一群人見面,后面加個一群人道別,就夠了,可現在呢? 精華都碎成渣渣了。 眾所周知,一部綜藝要剪得好,起碼你要有個故事的敘述軌跡在那里,你好歹這一個片段和下一個片段之間是有連接的,讓觀眾一眼就看得明白,嗷,他們這個鏡頭會出現在這里,是因為上個鏡頭大佬招呼他們去客廳坐坐。 但現在,因為精華太碎,李玖玖實在是做不到為了把精華湊湊攏,瞎了眼一樣的,先剪一群人在采摘蔬菜,然后下一秒就坐在火鍋面前,說了兩句話不到,連蝦滑都還沒燙熟呢,又轉戰去后院的石凳上坐著了…… “我李玖玖哪怕是剪鬼畜視頻都要編出個故事來,剪綜藝節目更不可能把這些剪得細碎了?!?/br> 李玖玖懵逼,李玖玖抓頭,李玖玖熬夜,李玖玖頓悟—— “那就剪成《舌尖上的華國》那種風格好了?!?/br> 李玖玖一錘定音。 既然畫風注定了扭不回來了,既不能變成搞笑類的綜藝節目,也不能變成知識增長類的綜藝節目,那就做個美食類的吧。 當李玖玖把《創業計劃》當成一個美食節目再剪的時候,原本不順的思路瞬間就通暢了,靈感在那里biubiubiu~ 訪談類節目,語言是重點,但美食類節目,美食是重點。 李玖玖把剪輯的重心全都放在了一伙人準備食材和享受美食上面,效果在她本人看來很不錯。 本來她還要糾結在三十分鐘的訪談里,要怎么剪才能讓觀眾察覺到這群人真的是朋友,但一旦所有的場景切換成跟食物有關的內容,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人與人再多的溝通交流,強調了再多遍“我們之間是很要好的朋友”,再講述大段大段他倆之前的好兄弟的回憶,都比不上摘蔬菜的時候回頭不經意的一句“我記得你不吃茼蒿”、拿出特制鴛鴦鍋的時候強調一句“我知道你要來,特地把這個鍋從HK帶過來”要來得親近。 “我請你吃飯”,是華國人的浪漫。 “下次再來”,是華國人最頂級的承諾。 伴隨著煙火氣息,李玖玖硬生生大晚上叫了三回外賣(給饞的),這才把這第一期節目給剪完了。 原計劃剪不到三十分鐘的內容,變成了一期完整的節目,看上去仿佛是在內容上注水了,但如果注入的是美食,那就不會有觀眾有意見了。 李玖玖又花了二倍速把成片給看了一遍,加了一些溫馨的聽不清歌詞的音樂,對于自己的成果十分滿意。 “果然,應該要剪成美食片?!?/br> 把《創業計劃》剪成一檔美食類綜藝節目。 李玖玖覺得沒有問題。 因為在她看的這三個多小時素材的最后,當四位嘉賓和馬大佬夫妻告別之后,在返程的路上,嘉賓里唯一的女性,索妮,做了個提議—— “要不我們就去澳洲開個火鍋店吧?!?/br> 第103章 卡在游戲里的第一百零三天 我要趁虛而…… 火鍋店的提議真的很讓人心動, 尤其是對于這四個表面上是顧命大臣、實際上是吃貨的人來講。 如果你想去當地投資房地產,那你得擁有建筑業的知識,起碼你要看得懂戶型, 如果你想要去自己做個品牌賣衣服, 那你要學會服裝設計,如果你想在當地做其他服務行業,各行各業都有相關的專業需求——除了做中華國菜。 這是唯一一個, 只要你頂著一張華國臉,當地百姓就會認可你華國菜廚師身份的工作。 并且這是唯一一個, 門檻比較低的、他們四個人感覺自己努力努力就能勝任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