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如果好用,她真不妨一次性多制定幾本,方便以后給那些沒有通訊人、不會聽代碼的人使用。 但是再讓她手寫幾本她也耐不住。 這上一本就是她每天抽空,一筆一畫、費盡心血寫下來的。 她對那本書還有很深的記憶印象,重寫一次沒問題,但一直手動重寫,哪怕是摘抄她都頂不住。 那復刻技術的存在就很有必要了。 既然要搞復刻,為什么不順便研究一下印刷術? 在歷史洪流中,活字印刷應該是目前條件下最容易制作、最能快速投入使用的方式。 但她沒有更多的精力去辦這件事了。 自從裴聞造出發電機,大家的想法不約而同越來越多,想要獲得的高科技產品越來越多。 但這些東西都需要大量的原料,以及比熔爐熔煉更精湛的合成技術。這種技術又需要更大的場地和更大的機器,裴聞、方尋和姒嵐等人于是肖想起工業工廠。 他們最近已經在和有經營工廠經驗的人才們討論此事。 于是針對印刷術,姒嵐找了營地幾個字體工整好看的人,再找幾個技術精湛的木工。 以營地發展的趨勢,金屬活字是沒必要做的,因為以后哪天可能就造上打字機了。 她把想法告訴大家,幾個木工恰好對這種古老技藝有所了解,馬上明白了她的用意。她便又把事情全權交由他們辦,還交待其他居民積極配合他們。 同時因為基建團通用的代碼有特殊符號,她還交待他們多做一些符號活字,之后就去忙其它。 工廠計劃的落實,是在十天后。 當時姒嵐等人還在就工廠機器脫離燃油運作的可能性展開激烈爭辯,當天他們就收到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有人發現天然石油,也有營地做出大油井了! 自從基建團答應姒嵐找人做油井,他們翻箱倒柜、咨詢專家、查詢各種典籍和圖文,總算拼湊出完整有效的油井搭建方式。 為了方便居民們應用,他們還對古時認知有限、資源有限的油井做了大改進,最后做出成品圖,將制造方式通過通訊臺,投放到好幾個根據地勢環境極可能有油的地方。 結果有精力和實力配合他們的營地,就只有兩個。 好在兩個營地的居民都很優秀,在基建團持續不斷的指導下,他們終于搭建出一個有模有樣、運作正常的大油井! 油井上方的打井裝置快有半個營地大。 打井的速度很快,一天至少下去一百米,這樣的效率,十多天他們就能夠到有石油的地層。 運氣再好點、這里石油資源再豐富點,十天八天都不是問題。 姒嵐等人得知這個消息后,先是跟著報喜的基建團高興了一陣,隨后便產生nongnong的前往一探的念頭。 正好他們營地的最需要它們,也正好方尋是負責溝通各個營地的負責人,三人一拍即合,以方尋為代表,向基建團提出去那里“開開眼界”。 基建團哪能不知道他們什么意思???也早向目標營地打好招呼了,等于為他們鋪足了道路。 基建團當天就把目標營地的坐標發過去,與此同時,順便也把發現天然石油的坐標發給他們,讓他們酌情和對方商量談判。 發現新能源和新裝置的姒嵐等人十分高興,在營地幾乎待不住,晚上交待完近期計劃就要走。 眾人一聽:有油了?!還有大油井?!沒人不想去圍觀。 最后還是方尋把人勸妥了:“我們是去了解談判和交易,又不是去打劫,一大群人出動還得了?” “大家先在營地等著,我們帶小隊人過去,先談,談好把油帶回來給大家看,油井也讓姒嵐畫下來給大家看?!?/br> 姒嵐對原始大油井特別感興趣,心已經飛到那邊了,這會兒說什么都很樂意。 “可以,畫什么都行,條件允許,我讓造井人過來給我們造一個都行?!?/br> 眾人沒辦法,但也都知道分寸,便讓他們去的時候,一定詳細記錄細節,回來描述給大家聽。 三人帶著一個換油小隊,次日就要出發。 討論要帶什么資源過去交換時,姒嵐看了看裴聞的實驗室:“既然我們這里還沒能用的地方,我們就先把發電機帶過去吧,萬一正好能幫到他們呢?” 裴聞雖然舍不得,可這個大家伙放在營地,還真至今沒用過。他就帶人去把它搬出來,放到資源車上,拍拍它:“行,能用這家伙換點燃油也不錯,以后還能做個燃油版的發電機?!?/br> 姒嵐笑笑沒說話,又搬了一大捆新紙、幾套筆墨硯、營地里剛成熟的蔬果兩大筐、裴聞才做出來的新電工具若干,以及幾組電池組和大燈泡。 方尋也準備了好一些東西,甚至扛了兩臺木質自行車上去。 裝車完畢,眾人帶著一大批物資出發,前往一探珍貴的石油營地。 第42章 · 這個營地距離很遠。 大家日夜趕路、舟車勞頓將近兩個星期, 才到達目的地。 才靠近這個營地,他們就看到在營地側面那個大到難以掩蓋的大油井。 油井主體都由粗大的木架組成,中間鑿井錘則采用木-鐵組合, 鑿頭是鑲嵌在巨大木錘里的分布均勻的鐵質尖頭,從高空墜下產生的沖擊力足以把土地鑿松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