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紅樓夢1
所以說讀者,你要是想讀懂紅樓夢,你必須先學好語文,必須把所有的成語都了解到,把所有的唐詩宋詞都背誦一遍,連歇后語最好都非常的熟練,這樣你就知道這里面作者提到的詩詞和背景,還有寓意了。 還需要學好歷史,把那些歷史上的朝代、背景、事件、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都了解到,這樣你把你背誦過的事件和時間與這部作品里的事件時間一對照,你就知道作者在講什么了。 最好再有點地理知識,把天南海北的地名、特點、風俗、文化風土人情都了解了,這樣作者一提到節日里的慣例,比方說大家都給劉姥姥頭上戴花,你就知道是慶祝重陽節了,是大家在表達對劉姥姥的尊敬而不是在欺負劉姥姥了。 還有生物,這樣這部作品里作者提到的所有中藥的性能和外觀你就能直觀地了解,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了。 最好數學也要學的不錯。這樣你就可以通過這里面關于銀子的數量還有人物的座次順序來了解作者的思維,外加推理一番。 最好再來點建筑和考古方面的專業知識,這樣你就不會覺得賈寶玉下雨的時候從房檐下來并把鞋子放在房檐上那么奇怪了。 物理化學方面的東西也要了解一些,因為作者竟然還提到了軍事武器,和現在比起來雖然不怎么先進,但是如果不懂物理化學方面的東西,根本就不知道作者在說些什么。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懂戲曲文化。因為第一個作者寫的內容都是通過戲曲語言來說的,常常用戲曲故事打比方,如果你不知道作者說的戲曲故事里面的內容,你就很難懂作者在說什么。而第二個作者說的是相聲語言,就像說快板似的。 哈哈,這么說并沒有自夸的意思,因為這所有的知識都是從網上查的,這是一個有些復雜和艱難的過程,如果自己擁有這些知識的話大概會容易很多,也就不會分析得這么混亂了。之所以分析的這么混亂,正是因為筆者的知識含量有限,而且很多地方可能都翻譯的不太正確。 那筆者繼續拋磚引玉: 旁白: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賈母等五更便去了。先到下處用些點心小食然后入朝,早膳已畢方退至下處,用過早飯略歇片刻,復入朝待中晚二祭完畢方出至下處歇息。用過晚飯方回家。如此每日入朝隨祭天天不在家內。大觀園各丫鬟婆子皆有閑空多在園中游頑,更有梨香院內的小官,當下各得其所。就如倦鳥出籠,每日園中游戲。眾人皆知他們不能針黹,皆不大責備。 梨香院內的小官,結合前面一章的分析,應該是小旦、小生、小花面,他們分別送給了薛寶釵、林黛玉和薛寶琴。那么這三者結合起來的特點就是一個風趣的小孩,還說是“倦鳥出籠”,不是該稱呼倦鳥為“倦鳥歸巢”嗎?怎么這里竟然說是“倦鳥出籠”呢? 賈寶玉微笑著看著園中的人。 一個小孩子來到了一個老嬤嬤的身邊說:“娘,娘,我想先洗行么?” 老嬤嬤說:“行!來,娘先給你洗?!?/br> 這時另一個小孩牛氣哼哼地說:“我自己來!” 老嬤嬤推開那個牛氣哼哼的小孩說:“什么你自己來?” 牛氣哼哼的小孩數落老嬤嬤道:“沒見過這般偏心的,把你女兒剩水給我洗!我一個月的月錢都是你拿著!沾我的光還不算,反倒給我剩東剩西的?!?/br> 老嬤嬤一邊給另一個小孩梳頭一邊對這個牛氣哼哼的小孩說:“不識抬舉的東西!怪不得人人都說戲子沒一個好纏的!憑你甚么好人呢入了這一行都弄壞了,這么點個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扯淡話?呸!咬群的騾子似的!” 襲人走了過來斥責說:“少亂嚷嚷!瞅著老太太不在家,一個個連句安靜話也不會說了?” 晴雯走了過來說:“都是這芳官不省事,也不知狂得什么也不是,會兩出戲倒像是殺了賊王擒了反叛來的!” 襲人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惡些!” 此處襲人說的話和上面那個牛氣哼哼的小孩說的是一樣的意思,牛氣哼哼的小孩說的是“沒見過這么偏心的!”襲人說的是“老的也太不公些”。偏心和不公其實是同一個意思。 那也就是說襲人可能實際上就是此處牛氣哼哼的小孩。 而老嬤嬤說“戲子沒一個好纏的!”、“咬群的騾子似的”,晴雯說“會兩出戲倒像是”、“狂得什么也不是”。其實兩人說的也就是同一個意思。也就是說晴雯可能就是此處的老嬤嬤。 也就是說襲人在此時可能實際上還是一個小孩,官職就是上文提到的“芳官”,是一個戲子。 而此時的晴雯卻可能是一個中老年女人,官職可能就是上文提到的正旦。 賈寶玉插嘴說:“怨不得芳官!自古說‘物不平則鳴”,他少親失眷的,在這兒又沒人照看,賺了他的錢又作賤他,如何怪得?” 襲人把一套用具遞給那個牛氣哼哼的小孩說:“這些給你,自己洗罷,不要吵鬧了?!?/br> 也就是說襲人在賈寶玉的維護下不再吵鬧,自己洗了起來。 “你個沒良心的小蹄子!”老嬤嬤生氣地打起那個牛氣哼哼的小孩來。 晴雯阻攔說:“你老人家太不省事了!” 之前晴雯說誰不省事了?芳官,也就是襲人??墒谴颂幥琏┯终f是老嬤嬤不省事。 也就是說晴雯自己在埋怨自己不省事,而賈寶玉卻讓晴雯不要自暴自棄。 說著晴雯自己打開了自己,賈寶玉忙沖過來阻攔。 晴雯說:“他還要在這里學藝,你也敢打他不成?” 老嬤嬤說:“一日叫娘終身為母,他,他排場我,我就打得!” 賈寶玉沖上來說:“你別打他了!” 晴雯阻攔著賈寶玉并叫道:“麝月!快來!” 襲人說:“我不會與人拌嘴,晴雯性太急你快過來震嚇他兩句!” 也就是說上面晴雯和襲人的話實際上可能是同一個人說的。 麝月走了過來說:“別打了別打了!我且問你,別說我們這一處,你看滿園子里誰在主子屋里教導過女兒的?便有主子們jiejie們打得罵得,誰許老子娘又半中間管閑事了?” 也就是說麝月的話印證了晴雯和襲人實際上可能就是同一個人,也就是說老嬤嬤和小丫頭實際上是同一個人。 老嬤嬤說:“我怎么管閑事了?這是我閨女!” 麝月說:“都像你這樣管,要叫他們跟著我們學什么?!越老越沒了規矩?!?/br> 也就是說晴雯和襲人實際上可能就是一個老嬤嬤。 老嬤嬤說:“我怎么沒規矩了?這是我閨女,給我了就得是我管!” 麝月說:“你見前兒墜兒的娘來吵,你也來跟他學!你們放心,因連日這個病那個病,老太太又不得閑心,所以我沒回。等兩日消閑了,咱們痛回一回。大家把威風煞一煞才好?!?/br> 也就是說這個老太太可能是雍正的母親,也就是德妃烏雅氏。 那么的確就像那個關于高山流水的知音典故一樣,第二個作者并沒有再提崇禎帝與順治帝的故事,寫的可能是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