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36)
書迷正在閱讀:瑰色浮圖(高干)、穿成作死炮灰后我爆紅了、靠吸陽氣才能活下去【雙】、劍指芬芳、學神陛下從不叫床(萬人迷總受NP)、當小白兔掉進狼窩、總裁每天都有點不正常、前太子妃被迫上崗、弗洛里安的把戲(西幻)、本座真的沒有棄養靈寵
而這一世,雖然謝青珣的阿姐婚姻幸福,可是婚后沒幾年,她和她的丈夫就在一次春游的時候,遭遇山匪身亡。 前一世,謝青珣阿姐的兩個孩子在她死后沒多久就溺水而亡。 而這一世,葉瑾聲第一次見到那兩個孩子的時候,他們也幾乎是在溺水而亡的邊緣徘徊了。 葉瑾聲忍不住擰起了眉頭,不管阿融和阿滿是不是前一世的那兩個孩子,這真的都太巧合了。 是啊。謝青珣忍不住又將葉瑾聲籠進了自己的懷里,如果不是遇到了瑾聲,可能一切的一切,還會和前一世相同吧。 我曾經以為我所作出的掙扎都是無用的。謝青珣語氣飄忽,瑾聲,幸好有你。 我嗎?葉瑾聲還是有些不太理解。 瑾聲,在遇到你之后,我之前經常會看到的那些記憶碎片,便再也不曾看到過了。謝青珣輕輕地道,我以前一直不明白這是為什么,不過現在,我想,我已經找到了答案。 什么答案?葉瑾聲問道。 謝青珣緩緩開口,你是變數。 變數? 對。謝青珣捉住了葉瑾聲的手指,一下一下得揉按著葉瑾聲關節,輕聲道,你的到來,是這個世界的變數。 而這變數,也影響到了原本一直在冥冥中修正著一切的神秘力量,讓我之后所做的一切努力,不再成為泡影。 至少,阿融和阿滿并未再出現什么生死危機。 聽到這里,葉瑾聲卻不好意思得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那個其實也不一定,你是不是忘記了人販子還有耿家的那個耿譽了? 謝青珣揉捏著葉瑾聲的手指頓時一停,但是后來,他們都化險為夷了。 而在謝青珣的前一世,只一次池塘落水,就要了阿融和阿滿的命。 對了。葉瑾聲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玄玠,你之前說,你很擔心謝椿與大伯的死有關,是不是是不是你也是在你的記憶碎片里看到了什么? 謝青珣嗯了一聲,不過,我并不是很能確定,那記憶碎片只是以我的視角來呈現的,當時的我似乎是藏在了某一處,并不曾和謝椿當面。只能在他們說話的時候,隱約從他們拔高的聲音里聽到幾個字詞。 那些字詞讓你產生了不好的聯想?葉瑾聲若有所思地道,玄玠,你有沒有想過一點,大伯壯年而亡,大兄會不會也在暗中調查他的死因? 謝青珣一頓,片刻后,點頭道,非常有可能。 既然如此,你覺得,這么多年過去了,大兄會不會已經查出了一些什么來? 葉瑾聲繼續問道。 大約是。 那如果謝椿真的和大伯的死有關,你覺得,大兄會不會遷怒與你? 謝青珣思索了一會兒后道,大兄光風霽月,不會如此。 那大兄是不是知道你和謝椿之間的矛盾。 是。謝青珣肯定道,我從未隱瞞過。 那如果真的是謝椿在暗地里做了什么,大兄想要報仇,也肯定不會牽連你的。葉瑾聲道,而且,看大兄對你的態度,他應當也不會因為你是謝椿的親子就對你區別對待。 畢竟,人是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的。 聽了葉瑾聲的話之后,謝青珣長嘆一聲,將頭埋進了葉瑾聲的肩窩里。 其實,葉瑾聲說的這些,他并不是不懂,只是他還是會愧疚。 幼年的時候,他與阿姐基本上是在大伯與大兄的關照下長大的。謝青珣還記得,小時候,母親已經離世,謝椿又不管他們,原本照顧他們的奴仆便對他們開始不傷心,最惡劣的時候,是冬天私自扣下了他與阿姐的炭火份例,害的他們兩人險些凍死。 最后,還是遵照父親叮囑,隔段時間就來探望一下他們姐弟倆的謝丹致發現了這件事,嚴厲處罰了那些奴仆之后,謝丹致便將他們兩個人帶回了他的住處,養了許久才好。 而這,也只是謝青珣幼年的經歷之一。 那時候,謝青珣與謝青玙對大伯和謝丹致還要更親近一些。 大約也是因此,謝椿對他們姐弟倆越發不待見。 只是,謝椿也不自己想一想,若是他真的盡到了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謝青珣和謝青玙又豈會如此? 甚至,謝椿還想插手謝青玙的婚事,只是那時候謝青珣已經在謝丹致的引薦下,成為了松實先生的關門弟子,又在謝丹致的幫忙下,運作了一番,請來了宋氏家主幫忙保媒,這才險而又險地將謝青玙拉離了原本的火坑。 有的時候,謝青珣甚至會想,若是自己能再早一點兒遇見葉瑾聲就好了,那樣的話,或許他的阿姐也不會死去。 只是,每當這樣想的時候,謝青珣又會忍不住自責。 忽然,他的耳邊傳來了葉瑾聲的聲音,如果能早點兒遇到玄玠就好了。 一瞬間,謝青珣心里五味陳雜。 葉瑾聲想著,如果能在謝青珣年幼的時候便遇到他就好了。那樣的話,謝青珣的母親和阿姐,就都不會離開了。 雖然知道這是一個妄想,但葉瑾聲還是忍不住開始幻想,就如同他前一世,幻想自己也會有疼愛自己的親生父母一般。 第110章 (一更) 兩人將彼此之間最深的秘密都說出來之后, 葉瑾聲忽然發覺,自己與謝青珣之間似乎更加親密了。 不過,親密歸親密, 正事兒還是要繼續做的。 兩人收拾好心情之后,便分別忙碌了起來。 而葉瑾聲忙的, 自然便是書院的事情。 來到這里,葉瑾聲自然也是入鄉隨俗, 書院開張的日子, 也是找人仔細算過。 . 十一月初五,往常行走于附近的人便聽到了一陣噼里啪啦的聲音。 這聲音眾人也不算是陌生, 自從五味齋開業的時候放鞭炮這一習慣傳出去之后,漸漸的,許多人鋪子在開張的時候,便也習慣放上幾串鞭炮了。 還別說, 這鞭炮聲著實吸引人,沒多久, 書院門前就圍攏了一群人過來。 問道書院? 這書院是何人所開? 這應當是葉瑾聲葉郎君所開。 你們快看, 那告示上寫的, 書院一應費用全免? 假的吧?誰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就是就是, 只說一點兒, 念書可是需要書籍的,難不成那書籍也是書院出嗎? . 周圍人皆是議論紛紛, 然而, 讓葉瑾聲覺得奇怪的是,問道書院開張的第一天,居然一個前來報名的學生都沒有! 一、個、都、沒、有! 這怎么可能?! 葉瑾聲又茫然又詫異,免費的便宜都不占嗎? 這一點兒也不符合人性??? 等到暮色四合, 到了問道書院關門的時候,仍舊是一個人都沒有進來報名。 懷著一種莫名的沮喪,葉瑾聲悻悻地走回了縣府。 . 問道書院內。 東院的先生們便聚在了一起。 如何? 見周圍人圍攏過來,今日負責登記的那位先生搖了搖頭,嘆息著道,一位前來報名的學生都沒有。 怎么會? 其余幾人,聞言都是大驚。 或許或許是因為今天是書院開啟的第一天,大家對于書院心有疑慮,不敢進來。一人遲疑著開口,再等一等,可能明天就會有愿意進來的人了。 只是,雖然是如此說,其余幾人的心里卻并沒有報太大的期待。 實在是實在是葉郎君所創辦的這所問道書院太過詭異。 按照葉郎君所言,只要有人愿意來書院中學習,一應盡是免費的。 書院中不僅會提供書籍課本,甚至連一日三餐都給包了! 若是有那等離得遠的,申請過后,還能在書院中住下,這這這聽起來,簡直讓他們這些做先生的都要心動不已了。 不過,雖然這幾位先生交談間隱約有些憂慮,只是,卻只是五個人聚攏在一處,獨獨隔出來一個阮信。 倒也不是這五個人故意疏離阮信,只是阮信此人性格實在是古怪,對于他們的示好表現淡淡,這幾人也不是喜歡那熱臉貼別人冷屁.股的,自然不會再湊上去討個沒趣。 除此之外,這幾人隱隱約約,對阮信此人,還是有些懼怕的。 雖然都是通過考試遴選而出,但這五人仍舊有些疑惑,如阮信這般陰晴不定的性子,正能夠教導學生嗎? 怕是學生就算有什么疑問,也是不敢去找阮信詢問的。 . 而此時,聽了那幾人的議論之后,阮信眉毛動了動,卻并沒有說話。 該說什么呢,其實在最開始,阮信就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情況了。 實際上,阮信并不是自己來的,而是收到了松實先生的傳書之后,這才特意過來的。 松實先生一早就猜測到了這種情況,特意取信給阮信,也不過是想讓阮信來幫忙的。 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將自家的孩子送去念書其實是一項不怎么劃算的生意。 雖然如今大梁還算是和平,但大部分百姓的日子卻也不怎么好多,一家人辛勞一年,也不過是剛剛糊口罷了。 那些孩子們,自打懂事起,就要幫家里干活兒,怎么說也算是一個勞動力。 而若是將這些孩子送出去念書,可不就是缺少了一個勞動力了嗎? 雖然從長遠來看,能念書自然是好事,只是對于大部分人而言,還是眼前這關更加緊要一些。 . 此外,對于家中有些底蘊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更加偏向于出錢請一位夫子單獨教導。 就算是請不起夫子,也可以將孩子送進族學,在他們的眼中,怎么都比外面的那些私塾好。 當然了,若是能夠拜到松實先生的門下,那自然更好,只是這種事情,他們壓根想都不敢想。 . 縣府。 聽了葉瑾聲的抱怨之后,謝青珣倒是并不怎么意外。 葉瑾聲歪著頭看了他一會兒之后,忽然道,玄玠,你是不是一開始就猜到了這種情況? 謝青珣沒有隱瞞,含笑點了點頭。 葉瑾聲頓時埋怨道,那你之前為什么不告訴我? 謝青珣好笑道,若是我之前便告知了瑾聲,瑾聲可會相信? 我當然會相被謝青珣一雙笑吟吟的眸子看著,葉瑾聲的氣勢頓時就蔫了下去,嗯,其實其實我大概會半信半疑。 所以,總是要瑾聲開過一次之后,才能確定。謝青珣笑著道,便如瑾聲之前所言,實踐出真知。 這話可不是這么用的。葉瑾聲嘟囔道,這事兒應該是算是我的前期調查沒有做好。 說到底,還是他太過想當然了。 不過,仔細一想的話,這事兒其實也沒有那么難以理解。 就像是葉瑾聲的前一世,就算九年義務教育是強制性的,不也有大把的人沒有接受嗎? 這里面的原因其實很復雜,不過里面倒是有兩個原因,和這邊類似。 有些人是無法上學,而有的人,卻是自己根本不愿意上學。 而在大梁,或許,后一種的人更多一些。 此時的選官制度,更加偏向與察舉制,至于葉瑾聲前一世人人皆知的科舉制度,在大梁并未出現。 而對于那些普通的百姓而言,他們世世代代都被綁定在土地上,幾乎沒有向上的通道,對于念書一事,自然是興致缺缺。 有那些時間,還不如多去干點兒活兒,也好積攢一些銀錢,給家里攢一些家底。 . 聽完了謝青珣的話之后,葉瑾聲深吸一口氣,又緩緩吐出。 那看來,我還需要另想其他的辦法了。 第111章 (二更) 不過, 和東院的無人問津比較起來,西院倒是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只不過,如今的匠人, 靠的大都是師父與徒弟之間的言傳身教,大部人匠人其實是不識字的。 為此, 荀意也只能用上了笨辦法,一遍遍得對著附近圍觀的人講明這西院的規矩。 聽聞能夠免費學習技能, 不少人心里都動了些心思。 無論如何, 能夠掌一門吃飯的手藝,對于這里的人而言, 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件事情。 況且,前來圍觀的不少人還認識荀意。 作為墨家傳人,荀意的機關術相比較于其他人還是要高出許多的,只可惜, 縱使他們幾人機關術卓絕,目前想要養活他們自己, 卻也只能是去做一些尋常的木工活兒了。 不過, 或許是做機關術所留下來的一切強迫癥, 他們師兄弟們制作出來的大件兒總是比其他人好上許多, 所以, 相對而言,他們的收入比其他的木匠要高不少。 但可惜的是, 他們一行人都不肯放棄機關術, 結果就是,他們辛辛苦苦掙來的銀錢,沒多久就又被他們自己給花了出去。 . 不過,葉瑾聲既然請他們一行人來問道書院西院中教書, 自然也會為他們提供一些便利,凡是他們研究所需,葉瑾聲都會盡力提供。 這一點便是葉瑾聲為謝青珣所考慮的了。 如今大梁農人所使用的農具還頗為原始,葉瑾聲有心讓周染寧與刑錚幾人能夠多制作出一些好用的農具來。 但可惜的是,葉瑾聲前一世對于農具并不是太了解,他只是知道一些農具的作用,但是這些農具究竟是通過何種機械作用達成了那種效果的,葉瑾聲就有些不明白了。 好在,周染寧在扶陽縣的時候,就嘗試過改進農具,對于她而言,或許欠缺的只是幾句點撥,幫她打開思路。 除了農具之外,還有紡車,紡車改進之后,織布便能更加便捷快速,但同樣的,葉瑾聲只是能提出來一些自己的想法,具體能不能做出來,也只能看這些墨家傳人們的本事了。所以,周染寧一行人,在這西院里,除了當先生之外,還要做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