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3)
書迷正在閱讀:閃婚后,神秘老公壞透了、我才是這個世界最狠最渣的崽[快穿]、她比玫瑰美麗(NPH)、嗜癮、心火燒、你別靠近我、渣攻不渣了[快穿]、真千金想通后成了萬人迷、少帥夫人總想要爬墻(民國文,劇情,H)、被渣后我嫁給一個和尚
總而言之,在從古至今的幾百位皇帝中,居然有百分之四十幾的皇帝都是非正常死亡,也就是說基本上每兩位皇帝就有一位死于非命,超過三分之一的皇帝沒有活過四十歲。 雖然說咱們古代的平均壽命本來也就不長,但是皇帝坐擁最好的醫療和飲食條件還活的如此短命,湛崇將軍如此聰慧,想必不會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吧。 李景煥一口氣說了這么多,而且有數據有分析,有理有據,讓湛崇無法反駁,他瞪大了眼睛看著李景煥,動了動嘴唇,似乎在掙扎著想說些什么,過了好半天,他才頹然地低下頭,殿下說的是,是臣唐突了。 無礙無礙,李景煥大度地擺擺手,孤不會介意的。 湛崇被他一噎,心中升起一股無名之火,他抬起頭恨恨地看著李景煥,殿下還是好好為君分憂吧,不要成天做這些無用的統計了。 李景煥見對方已經被自己徹底說服了,也懶得計較他的態度了,當即起身道:將軍要是沒什么事情的話,孤就先走了。 恭送殿下。 說著恭送,可是湛崇的語氣卻咬牙切齒的,完全看不出恭敬的意思,似乎恨不得把李景煥趕緊趕走,甚至都忘了剛才還邀請他和自己一起聽自己在邊塞的輝煌事跡了。 李景煥轉身走出包間,心里松了口氣,但是又忍不住得意,沒想到他居然也有能把湛崇說的啞口無言的一天,真是太痛快了! 殿下 李景煥還沒走出幾步,就聽到湛崇那低沉的略帶沙啞聲音傳來。 他驀然回頭,便看見湛崇眉梢高挑站在他身后,笑了一聲,將手里的一枚玉佩遞給他,這是當年殿下送給舍妹的那塊玉佩,舍妹之前回家的時候忘在家里了,還要煩請殿下幫她帶回去。 李景煥接過玉佩,細看了一會兒,這才想起來湛崇說的是哪塊玉佩,點頭道:行,孤會給她帶回去的。 湛崇也對他微微頷首,望著他離開,半晌后自顧自地笑了笑,負手回到了雅間。 第52章 晚間,有人向皇帝奏報了皇太子和幾位皇子在毓慶宮商討戰事的事情,皇帝聽了彎起嘴角,心情E好地拿起奏折看了起來,卻看到了令他火冒三丈的奏報。 奏報的大致意思是:他派往邊疆的使者抵達拜兀立頒發了敕書賞物后,拜兀立設宴邀請他們入座。宴席間問他們此次前來有何要事?是否派了兵?使者答曰:此次是來勘察邊境之事,所攜帶的兵馬也不過只有兩千而已。只是中途正好遇到阿爾渾欽察之亂,皇上知道后,怕他們覺得我們是援兵,所以讓我們先駐扎在這里。 之后,拜兀立又召見了這些使臣,屏退左右對他們說:他們感念圣上洪仁,也愿意遵行圣上的旨意,只是阿爾渾無故起兵,違背了圣上之旨。使臣答曰:皇上統馭天下,是萬物之主,這些人罔顧圣上的仁德,屢次違背圣上的旨意,圣上皆已知曉,但是仍舊希望你們能諭止戰爭、仍歸和好。 在此之后,拜兀立又多次回見使臣說這件事,使臣也不敢妄自做主,都想辦法打發回去了。至于圣上的意思,使臣們自沒有與他說。等拜兀立西向游牧后,使臣們便起行而歸了。 皇帝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拿起朱批,寫道:阿爾渾、欽察都是職貢之國,如今兩國交惡相攻,朕不忍見,特遣大臣開導曉諭,仍緩禿茫拜兀立之意朕已知曉。 皇帝冷笑一聲,連皇子們都知道此時時機未到,他又豈會不知。拜兀立,居然還妄圖 接下來的時光一直是忙碌的,皇子們一個個開始參與政務,被各事情拖著,而皇宮中的皇帝則看著從邊塞來的一道道奏折。 啪! 南書房中,皇帝看著被自己扔在地上的奏折,心中的怒氣卻沒有一點平息。阿爾渾、欽察、拜兀立,真當他這個皇帝是擺設不成! 李景煥聽到動靜,趕忙放下手中的筆,走過去撿起奏折,拿起來掃了一眼后默默嘆了口氣。 你怎么看?皇帝看著李景煥將奏折放回桌上,還沒有從剛才的憤怒中緩過來,聲音還有些嚴厲。 李景煥看著皇帝,想了想,堅定地回答道:借用大哥一句話,咱們大夏不懼一戰! 哈哈哈,這的確像老大的性格,想象著李景熔說這話樣子,皇帝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些,看著眼前一臉淡定的李景煥,又問:那你呢? 李景煥勾唇道:兒臣深以為然。 皇帝聽著李景煥的話,嘴角微彎,又問道:哦?現在? 李景煥看著皇帝,思索著開口道:怕是沒那么快,目前還需抽調人馬糧草,而且這一戰是關鍵,要更加小心謹慎,如無意外,明年這一仗或許打得起來。 皇帝滿意地點點頭,這孩子跟他想的一樣,果然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李景煥注意著皇帝的神色,松了口氣,試探性地問:父皇,您不會是早有打算了,所以才將弟弟們都扔進朝堂歷練吧? 你說呢?皇帝不知可否。 兒臣不敢妄猜圣意。李景煥低頭恭聲道。 你??!這都跟誰學的?皇帝有些好笑道:你那幾個弟弟最近怎么樣了? 李景煥看他心情不錯,語氣也輕松了不少,父皇這不是明知故問嘛,弟弟們怎么樣皇父會不知道嗎? 李景煥!皇帝看著眼前有些戲謔的兒子,生氣地吼道,但是看著他油鹽不進的樣子,又有些無奈地道:你??!原來說話也沒這么噎人啊,怎么最近是染上了老四的毛病了?難道不知道朕現在想起他就頭疼! 兒臣知錯!李景煥也不矯情,果斷承認錯誤,但是堅決不改。 皇帝嘴角抽了抽,這孩子真是 對了,湛清那丫頭倒是不錯。 ???李景煥還沉浸在言語上打敗了皇帝的心情中,冷不丁地聽到皇帝說了這么一句,嚇了一跳,抬頭看了看自己父皇的神色,發現他不像是在開玩笑的樣子,便附合道:她確實E好,不過父皇的意思是 朕的意思是,皇帝看了看李景煥道:過段日子,朕還打算去塞外一趟。你是太子,朕去塞外后,京城就交給你了;至于后宮的事,就交給湛清丫頭吧,聽說之荒閎弟的婚事她也出了不少力,管起這些事情來應該也順手。鄭貴妃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讓湛清沒事多陪陪她。 兒臣明白。想到之蝗弟的婚禮上湛清忙幻后的樣子,李景煥點頭應道,又想起那道奏折,便問道:那兵馬調動? 對了,你不說朕差點忘了。既然他們送了那么大一份禮給朕,朕當然得回禮!你去跟你那幾個弟弟說,讓他們最近的功課別落下了,至于其他的事情,朕會安排的。你這些日子也把弦給朕繃緊了! 兒臣明白!李景煥鄭重地拱手道。 這次談話之后,軍隊又迎來了一次調整。朝堂諸臣都繃緊了弦,他們或多或少都知道,朝廷對北疆又要有動靜了。理藩院和兵部的大臣這些日子都行色匆匆,各軍營也都有動作,就是吏部也忙得腳不沾地的。 八月里,皇帝巡幸塞外。此次,太子留京全權處理朝堂事務,而年長的皇子們則都陪駕巡幸塞外,就連年紀E小的六皇子李景熠和七皇子李景焓也被皇帝帶去了,此次巡幸的目的似乎已經E明了,再加上京城預備兵的調動,再不懂圣意的人也猜出些什么了。 京城通往塞外的官道上塵土飛揚。眨眼間,兩匹快馬便停在了皇帝的鑾儀環劍來人下馬跪地行了個禮。鑾儀衛的侍衛們送了口氣,將兵器入鞘。 李景煜看著遠處的情況,想到這幾日不斷從京城和北疆送來的奏報,再看看周邊的兄弟們都是松了一口氣的樣子,有那么點兒后悔了。 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聽太子二哥的話,留在京城幫他呢。他自己倒是心靈沒那么脆弱,但是每天看著周圍的人草木皆兵、一驚一乍的樣子,他不緊張也緊張了。這就是二哥平時經常掛在嘴邊的條件反射?李景煜突然想到了這個詞。 老四,發什么愣呢?父皇讓我們過去商量事情呢。李景熔看著李景煜還騎在馬上愣神,走過去提醒道。 李景煜這才注意諸位兄弟都已經下馬,都有些疑惑地望著他。他急忙下馬,走到李景熔身后,低眉斂首一副低調的樣子跟著其他幾人。李景熔本想數落他兩句的,但一想到那個小太子天天把這個弟弟當眼珠子一樣疼著,其他幾個弟弟又都在,也不好不給他面子,便住了嘴,往蛔呷ァ 李景煜看大哥那個表情也就猜到了他的想法,輕嘆了口氣,跟了上去。 眾人走進皇帝的御輦,只見御輦中皇帝辦公的案上堆著滿滿的奏折,皇帝臉色凝重,一手拿著奏折,一手輕輕敲擊著桌案??吹絻鹤觽兌紒砹?,便將奏折遞過去,示意他們傳閱。 李景熔是長子,奏折自然最先傳到他的手上,他接過奏折,略略掃了一眼,便壓不住心里的火兒了,憤憤地道:父皇,這拜兀立也太無恥了吧! 皇帝瞪了李景熔一眼,就是生氣,堂堂皇子,說話也不該如此直白! 其實,其他幾人看完奏折后,也都頗為贊同大哥的說法,但也只敢暗自點頭,對上皇帝有些黑的臉色,愣是低著頭不說話。 你們幾個呢?怎么不說話?以為低著頭不說話,朕就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想的不成?皇帝有些惱火地問道。 皇父,兒臣請求煌拜兀立!李景熔率先請愿。 兒臣愿與大哥同去!李景燁和李景煊也附合道。 老四,你們怎么說?皇帝敲打著桌子,注視著未開口的李景煜。 兒臣愿為使臣!李景煜低頭開口道。 去哪?拜兀立?還是欽察和阿爾渾?皇帝看著李景煜,眼神有些凌厲,口氣卻未變。見他居然還點頭,忍不住訓斥道:胡鬧! 李景煜神色未變,仿佛沒有察覺到皇帝的怒火一般,繼續平和地解釋道:兒臣沒有大哥的勇猛,不敢自請煌拜兀立;自問也沒有足夠的智謀,無法與拜兀立斗智,因此兒臣愿往阿里木兀立請他們助我們一臂之力! 皇帝撇了李景煜一眼,腦子里回想著北疆的地圖,又回憶了一下最近拜兀立的動向,心里忍不住冷笑,這個老四倒是個心眼兒多的,太子天天被他哄得高高興興,就自以為自己的心思沒人知道了?居然敢公然給朕下套!真當朕不知道你想去的,才是最容易遇上拜兀立的?不過這孩子有這份兒心也是好事,朕還是不要戳穿他了。 說得不錯!皇帝點點頭,挑眉問道:那你覺得朕會同意你的請求嗎? 兒臣不敢妄猜圣意?;实勐犃死罹办系脑?,嘴角抽了抽,這孩子又來了,看著跪在一旁的大皇子,突然覺得還是這個兒子可愛,雖腦子一根筋,但對待朕這個父皇還是恭敬有禮的,不像這個老四,不僅自己說話噎人,還把太子也帶壞了。 第53章 皇帝深深地望了一眼跪在自個兒面前的一群兒子,拿起奏折放回桌上的奏折堆里,手指在上面輕輕敲擊了一下,沉吟半晌嚴肅地道:都起來吧! 一邊說著,皇帝也站了起來,來到幾人面前,看著李景熔道:老大,目前的情況你還不適合去拜兀立,那邊朕已經有安排了,你不要去想了。這兩日,阿爾渾和欽察都會來人,你替朕去接待他們吧,如果出了差子,朕唯你是問!你要事需要什么人什么物,直接跟朕說,朕都照準!還有老三你也去幫忙! 李景熔一聽,剛想反駁,但聽出自家父皇語氣里的堅決,也不敢多言,只能點頭。李景燁也在一旁點頭稱是。 皇帝也不管李景熔等人的反應,望向李景煜道:老四,你既然提到了阿里木兀立,之前他們的親王也給朕上奏了,這段時間你就正好替朕跑一趟,看看他去,也順便問問情況,還有老五,你也一起去。至于其他同行的親衛,朕這兩日會安排好的,你們一起上路。 兒臣領旨!李景煜和李景煊一齊彎腰恭聲道。 皇帝囑咐完,李景熔等人便退了出去?;实劭粗鴰讉€兒子的背影,輕輕嘆了口氣,兒子們都長大了,想到營帳和紫禁城里的那幾個小的,心中也算有些安慰,這幾個大的不省事,朕還有乖巧的小兒子呢,這么想著便讓黨蕭將六皇子和七皇子接過來。 過了兩日,北疆的諸部陸續來人,李景熔和李景燁都忙得見不到人,李景煜和李景煊也準備啟程前往阿里木兀立了。四人在駐扎的大營外相互道了個別,便各自帶人驅馬離開了。李景熔走到半路上突然回頭,望向遠方李景煜離去的背影,神情莫名。 你們都長大了!都能獨當一面了! 父皇?李景熔聽到尉嘆的聲音,立刻回神,看到了身后的父皇。在大漠的朝陽下,父皇披著的大氅上染著一層黃沙的顏色。 就在李景熔晃神的時候,皇帝已走到他面前,輕輕地拍了拍李景熔的肩膀,有些嚴肅道:快回去吧,別讓那些個親貴們等久了。說完轉身離開。 父皇!兒臣知道您的意思,兒臣不會讓您失望的!這些天,李景熔周旋于這些北疆的親貴之間,自然明白了自家父皇的意思。想到前往阿里木兀立的四弟和五弟,也知曉他們身上同意背負使命,還有京城的太子望向遠方,李景熔輕嘆一聲,轉身去應酬那些親貴了。 此時的李景煜正帶著一干人員急速前行,李景煊騎馬跟在他身邊,注意到理藩院的尚書和一干人員已有些落于隊伍,他皺了皺眉,開口喊李景煜,有些擔憂地道:四哥,尚書大人他們年紀大了,受不了這么趕路的。 他的聲音不小,李景煜聽后也慢慢放慢了馬的速度,轉頭看向后方。發現理藩院眾人的確落于隊伍,微微皺了皺眉。但想到皇父囑咐的事情,還是吩咐前方的侍衛,將最好的馬換給了理藩院的眾人,還分了一部分侍衛去理藩院的人那里。一切就緒后便鼓勵大家加速前進,爭取在入夜前趕到阿里木兀立! 李景煊看著李景煜有條不紊地吩咐著,但卻完全沒有放慢行程的打算,有些不解,而李景煜也沒空跟他解釋,一門心思急沖沖地趕路。 一路急行,終于在亥時前趕到了阿里木兀立駐地。 阿里木兀立的親王接到奏報,皇四子皇八子及理藩院尚書到訪,微微愣了愣。他是知道此次他無法覲見皇帝,皇帝一定會派使臣前來,卻不曾想到竟然是派了皇帝的兒子們來了。這兩個人要是在他這兒出了什么事,那么他的好日子怕是也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