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節
正當商音不死心,還想讓鴻鈞凝出他跟腳的樣子看看時,前段時間被鴻鈞送出去的金箍棒穿過空間的壁壘,回到了鴻鈞的手心。 鴻鈞用神識查看了一番,并不意外結果,而后將金箍棒放在商音手中。 “人族那邊還需要去一趟?!?/br> 商音掐指一算,道:“等等吧,兩百年后,或許會有人皇出世?!?/br> 人族的氣運如今并不在圣人與鴻蒙意識的掌控之中,當初如來將悟空壓在五指山下,只說五百年后,這五百年倒也并非一定要滿年歲,而是在等人族的人皇再度出現。 唯有人皇授意,人族的氣運才能有所承載,等候許久的漫天仙佛才能真正開啟西游量劫。 第90章 晉江獨家發表 人間界亂世持續的時間遠比漫天仙佛預料的時間要長。 在經歷五胡亂華,南北朝混亂之后,終起一朝,名號“隋”,亂世始有安定之相。 然盛極而衰,隋僅立兩朝便頹,短短38年的時間根本無法聚攏人族氣運于國運,人皇亦始終未出,人間界再亂。 至此,人間界戰亂近700年,人族氣運大頹,幾近衰靡。 618年,隋國運亡盡,人間界再立新朝,廢隋苛政,攘外安內,一統華夏。 名號,“唐”。 唐朝建立,人族得以休養生息,暫緩其氣運衰退之相。 但人族氣運衰頹太過,急需一位人皇扛起人族氣運,鎮壓新朝國運。大勢所趨之下,人族氣運分落李氏血脈,人皇之爭醞釀待發。 626年,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擊殺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迫使高祖禪讓帝位。 同年,李世民登基為帝,人族氣運收束于唐朝國運。 人皇終立。 貞觀初年 長安·東宮 李世民繼位后,因權利交替得并不算順利,太上皇李淵雖禪讓帝位,卻不肯搬出太極宮。 礙于孝字當頭,再加之李世民爭奪皇位時的手段已被天下野心之徒多做文章,李世民只得屈居于東宮批閱奏折,處理事務。 是夜,風急雨驟,打在瓦片磚塊之上的聲音萬分急促。 殿中的燭火被從縫隙中掠入的風吹動,被無限放大籠罩在殿內的影子不安地晃動著。 伏案批閱奏折的李世民朱筆停頓,側頭看向案頭閃動著幽光的夜明珠,不知為何,忽而想到一則民間口口相傳上千年的傳說故事。 他不由笑了下。 未滿而立的年輕帝王抬手輕揮,無聲靜候在側的內臣躬身行禮,緩緩退下。 李世民放下手中朱筆,起身緩步至窗邊。 若商王帝辛當真經歷過那樣傳奇的爭斗,想必傳說中那個帝王與仙者對坐交談的雨夜,也是這般的驚雷陣陣,聲響轟鳴罷。 想到帝辛在位時的西岐與諸侯皆反,卻硬生生被這位帝王扭轉乾坤,以雷霆手段鎮壓,李世民袖中的手緩緩收緊,對如今朝野內外言他得位不正的傳言越發不屑。 得位不正? 何為正? 成者生,敗者死。 這天下,本就是有能者居之。 想到自己一手策劃的“天降預言”,李世民心中并無半分對仙神佛陀的敬畏。 殿外大雨,殿內多少顯得有些沉悶,李世民抬手欲推窗,便聽得身后傳來腳步聲。 很輕,只有幾步,卻似憑空而出,十分突兀。 帝王的眼神瞬間殺氣凜然,右手按在腰間長劍劍柄之上,手指緩緩收緊,青筋凸顯。 縱然登基之后李世民對外脾性溫和有禮,手段柔和許多,但他從不是什么文人模樣,而是打下大唐半壁江山,踏著血和兵戈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鐵血帝王。 女子的身形在燭光中緩緩顯露,墨發青衫,眉間一點殷紅色。 被侵入這樣近的距離,這位武藝強悍的帝王卻并沒有察覺到半分異樣。 “轟隆——” 驚天動地的雷鳴聲震響,電光劃過天際,黑沉沉一片的一座座宮殿像是被喚醒。 屋脊之上的瑞獸顯露出猙獰的影子,蹲坐在冰冷孤寂的長階前,注視著殿內窗前無聲對峙的兩人。 時隔千年,商音看到了人族亂世之后終于迎來的人皇。 唐皇,李世民。 他的五官和帝辛一樣,帶著鋒利的銳氣和野心,目光深邃。 但與帝辛散漫之中的傲然不屈不同,面前的這位帝王,年輕的眉眼沉淀出隱忍之智,沉著穩健,堅毅果決。 他是一個絕不會被外界動搖的帝王。 商音腦中心念急轉,正在思考該如何開口時,面前的帝王卻表情頗有些微妙古怪道:“閣下……莫非是商音尊者當面?” 商音一愣。 “商王帝辛在位之時,仙人于凡世橫行無阻,肆意插手凡人命運,挑撥人族內亂。如今人族亂世才歇,諸天仙者……這么快便坐不住了嗎?” 李世民尾音微微上揚,似是覺得有些滑稽,又好似拖著些許諷意。 商音斂眸,手指于袖中掐指輕算,這才發現端倪。 當初帝辛壽命將盡之時,她曾去商王宮相迎。 那時在帝辛的套話之下,她曾說出過人族在商朝滅亡之后,尚有劫難未過,此后會有另一位人皇應劫。 當時帝辛并沒有說什么,反而表現出渾不在意的放松姿態,卻在商音離開,將時間留給他親眷之時,囑咐其子武庚將“人皇仙者夜雨論人劫”的傳說散播了出去。 商朝民風開放,百姓對西周反叛,殷商出兵鎮壓之戰并無避諱,甚至封神之戰的真相與細節也任由百姓議論揣度。 人皇帝辛,尊者商音,雨夜定乾坤。 這番有關人族氣運論的傳說,在商王帝辛駕崩后,更加被百姓競相傳頌。 此后,商朝雖倒,人族卻不滅。 代代相傳,口口流轉,竟真的傳入了相隔千年的應劫人皇耳中。 商音是真沒想到帝辛還有這一出,嘴角幾不可察地微微一抽。 殿外電光雷鳴不歇,暴雨如鞭。 殿內的帝王回過身,面對商音,身后窗間瑞獸映出的猙獰獸影露出尖銳的獠牙。 帝王手臂微抬,收攏了方才一瞬間流露的諷意,語氣溫和有禮,唇角含笑:“尊者雨夜前來,想必有要事相談?!?/br> “請?!?/br> 第91章 晉江獨家發表 李世民和帝辛不是一個風格的帝王。 在看著身邊的內侍宮女魚貫而入又緩緩退出,而兩人桌案之上擺滿了有用沒用反正一堆的瓜果佳釀茶水點心后,商音再度確定了這一點。 來之前,商音了解過李世民這位人皇。 同樣是征戰沙場的軍權帝王,唐皇李世民卻和年少繼位,頗受貴族裹挾的商王帝辛不同,李世民雖非唐朝的開國皇帝,卻是亂世中平定唐朝半壁江山的皇帝。 他的皇位,并非父死子繼,而是他提著染血的長劍,一步步踏上金殿玉階從父兄手中奪來的。 但如今的唐朝卻早已非昔年商朝。 百姓開智,思想開放,人們讀書明智之后緊接而來的便是引導與教化的艱難,以及世家比起曾經的貴族更是難以撼動。 換言之,唐朝已經不再是那個,平民與奴隸盲目追捧相信王族貴族的時代,如今的人間界,凡人之間的階級不再變得那般無法逾越,亂世之中更是如此。 自然,皇權的鞏固比起愚民居多的商朝更為困難。 商音注意到已經接二連三入殿奉茶倒酒的內侍宮女,能明顯感覺得到他們投過來的目光,頓時,福至心靈。 她抬手輕點,無形的靈力制止了內侍的靠近,微微一笑:“不必?!?/br> 那內侍被定在原地好一陣才恢復行動,眼中面上的驚駭難以掩飾,雙手抖如篩糠。 李世民見狀,眸中閃過一絲滿意,溫聲道:“宮人無狀,冒犯尊者,還望尊者見諒?!?/br> 商音端正儀態,垂眸淡笑,一派出塵:“無妨?!?/br> 帝辛當初選擇與她密談,是因為闡教截教弟子已然參與進商周之爭,商音的存在隱沒在截教之后更為有利。 但如今的李世民……卻是很需要一個能震撼逼退天下別有野心者的“祥瑞”。 再如何偽造的祥瑞,都不如“殷商仙者再現,雨夜拜訪唐皇李世民”來得更為震撼。 所以李世民才會大開殿門,讓那些背后站著各種勢力的探子入殿。 讓他們,親眼見證這份祥瑞傳奇。 商音自己倒了一杯酒,抬眸看向同樣坐在桌案后的李世民,笑容淺淡:“不知陛下,對道佛二者有何見解?” 李世民面上神情一頓,抬手示意殿內所有內侍宮女退下。 不多時,偌大的東宮正殿中只剩對坐的仙者與人皇。 唐朝之前尚有隋朝,當時正值亂世,一來隋文帝本人信奉佛教,二來當時才剛剛統一的隋朝需宗教信仰聚攏民心,穩定政治。 故而,隋文帝開始大力恢復與發展在人間界亂世之中一度凋敝的佛教。 等到唐朝建立,李淵登基后才發現,佛教在百姓之中的影響已經太過,當時更是又不少僧人以此逃避賦役,且佛教與隋朝的關聯也過于緊密,因此,在唐朝建立之后,李淵便開始大力扶持道教。 更是在聽聞羊角山上有太上老君顯靈,建了老君廟不說,還順勢奉老子為李家“先祖”,以道教才為華夏正統之名,順理成章開始扶持道教興盛。 短短時間內,李世民心中心思幾轉,而后圓滑回答:“『老教,孔教,此土元基;釋教后興,宜崇客禮。今可老先,次孔,末后釋宗』1,此為父皇親詔,朕自不可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