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766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李善、蘇定方已經率軍渡過了龍門,沒有選擇北上慈州,而是沿汾水東進,準備與應該已經開拔的錢九隴所部步卒在襄汾左右合軍。 當信使走慈州南下,最后繞過頭在太平縣才找到中軍,此時已經入夜。 “突厥北返……”李善喃喃呢喃了幾聲,再低頭看了眼,有些猶豫不決。 韓良、溫大雅陸續看過信后,前者開口道:“步卒過鼠雀谷,最為安全,但若是突厥北返,恐追之不及?!?/br> 溫大雅沒吭聲,他在軍略一道上并不擅長,干脆藏拙,不過他也知道韓良的心思,他們倆與于志寧都是被太子殿下送來鍍金的,如果這一戰就這么收場,那是一點功勞都撈不到。 軍功累累的魏嗣王不在乎,但韓良、溫大雅以及下面的將校還是在乎的。 李善閉上眼睛,在心里反復盤算,數千突厥一直盤踞晉州盯著屈突通、錢九隴所部,不會貿然北撤,肯定是突利可汗下令。 段志玄那廝都跑到靈石去轉了一圈,顯然是在告知突厥,唐軍大舉而來……突厥之前守御靈石縣、賈胡堡、高壁嶺,無非是阻攔唐軍北上,使突利可汗能從容攻略并州。 以騎兵過雀鼠谷,速度是快了,但山路崎嶇,而且多有岔路,很容易遭到偷襲……或許突厥沒有這樣的膽量? 遲疑良久后,李善才做出決定,“命劉黑兒、尉遲恭挑選三百騎,連夜入鼠雀谷,查探軍情,若無異況,天明后左右兩軍陸續過雀鼠谷,任國公劉弘基率步卒為后盾?!?/br> 顯然,李善也并不準備真的只是來河東兜一圈就算了的。 正如至交好友李楷所想的那樣,親手組建的代州軍戰損過半,好不容易恢復生機的代地被如此肆虐,李善哪里來的那么好的脾氣? 就這么讓突利可汗施施然的回五原郡? 怎么可能! 都布可汗這次被弄得這么慘,你突利可汗不吃個虧,那日后突厥內亂就不能達成平衡。 信使連夜北上之后,李善面無表情的抬頭看著夜空,月兒明亮,星星璀璨,看起來這些時日天氣不錯。 都已經是十月下旬了,京兆都下雪了,雖然只斷斷續續的下了兩天,但絳州、晉州居然還沒下雪。 也不知道并州、代州、朔州如何。 晉陽城內,李道宗與李道玄、薛萬鈞、秦武通、薛萬徹等將領匯集在廳內。 “糧草尚能堅持十日,榆次、清源等地糧草倒是還有,但如今突厥游騎四處穿插……”秦武通嘆道:“若十日后援兵不至,只能以民糧……” 李道宗也無言以對,一個月的時間,并州軍加上殘破的代州軍已經將屯田數年的糧食儲備消耗的差不多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代地失陷的太快,猝不及防之下代州軍就被擊破,李道宗并不能未卜先知,更想不到赤塘關、石嶺關也那么快失守,無奈之下燒毀了屯于陽曲縣的大批糧草。 并州屯田的糧草儲備主要集中在陽曲、榆次、晉陽、清源、壽陽等地,如今突厥主力盤踞并州中部,晉陽城外就有數千突厥騎兵虎視眈眈,從各地調集糧草,那是不可能的。 李道玄突然開口道:“懷仁必領軍來援?!?/br> 代州錄事參軍事李義琰也點頭贊同,“太子謀逆,魏嗣王平叛,如今長安已安,秦王坐鎮京兆,當使魏嗣王率軍來援?!?/br> 眾人都沒吭聲,在祁縣還沒有被攻破的時候,晉陽與京兆的聯絡還沒有被切斷,大家都知道突厥、薛延陀聯兵攻入京兆……援兵的希望太過渺茫。 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冒險 就在并州諸將漸漸絕望的時候,援軍其實距離并州已經不遠了。 十月二十日,在昨夜遣派的斥候回報之后,天方蒙蒙亮,尉遲恭就迫不及待的率兩千騎兵啟程,迅速的通過雀鼠谷,進入汾州。 事實證明李善的擔心是杞人憂天,數百斥候在夜間舉著火把查探軍情,在長達近三十里的雀鼠谷內沒有發現任何異況,甚至于斥候都通過雀鼠谷去高壁嶺外兜了一圈。 突厥的確有北返之意,尉遲恭出了雀鼠谷,很快就確認突厥棄守賈胡堡、高壁嶺,不過靈石縣南側尚有數千突厥。 尉遲恭大喜過望,生怕突厥逃竄,親率千余騎兵向南,十里后出山道,沿汾水東側突襲。 在靈石縣太平無事了大半個月,天天四處劫掠的突厥人雖然已經知道了唐軍大舉而來……但也想不到唐騎居然敢冒險以這樣的高速穿過雀鼠谷,并且沒有任何的停留,徑直殺到面前來。 突厥人本就準備北返,卻被士氣如虹的唐騎追上,再加上立功心切的尉遲恭親為先鋒,突厥雖有數千兵力,卻被唐騎攪成一鍋亂粥。 雙方在靈石縣東側鏖戰,尉遲恭連斬十余突厥將領,看似不管不顧徑直向北突擊,殺得突厥節節后退,但實際上突厥將領分兵,遣派兵力繞后,有將千余唐騎困住的企圖。 在史書上,尉遲恭常常是以隨侍李世民的身份出現的,統領玄甲軍,并不像張士貴等將領那般統率大股兵力,但實際上尉遲恭當年在劉武周麾下也是一員大將,看似粗豪,但并不莽撞。 如果今日殿后的是李靖……那尉遲恭一定不敢這么做,但今天殿后的卻是魏嗣王指派的劉黑兒。 軍中將領誰不知曉,魏嗣王李懷仁當年為何與李靖決裂,最恨的就是坐視。 果然,雙方鏖戰三刻后,劉黑兒已經趕到,立即遣派段志玄、胡演、李孟嘗、樊興等將領率軍來援,從后方狠狠的踢了突厥的屁股。 雖然大部分兵力還沒有趕到,僅僅是五千唐騎,但劉黑兒、尉遲恭此戰合力大破突厥,斬首千余,收攏馬匹兩千有余,搶回被劫的男女青壯數百人。 尉遲恭還不肯罷手,讓劉黑兒殿后接應,自己率三千騎兵一路追殺,一直殺到了介休南側,見數千突厥騎兵接應這才罷手。 此時,已經啟程抵達臨汾與錢九隴所部匯合的李善得到了雀鼠谷無埋伏,且突厥棄守賈胡堡、高壁嶺的消息,留下張士貴所部與錢九隴所部緩行,自己與蘇定方率中軍騎兵疾馳北上,于當日黃昏前趕到了靈石縣外。 此時,左右兩軍早已經抵達,劉弘基率步卒運送糧草,并進駐靈石縣、賈胡堡、高壁嶺等關隘。 “糧草可夠?”李善抵達后第一時間詢問。 “夠!”尉遲恭咧嘴一笑,“昨日突厥已知戰報,今日卻沒有迅速撤離,就是為了運送糧草?!?/br> 胡演點頭道:“儲存糧草足以供萬余騎兵十日所用?!?/br> 李善臉上露出了笑容,騎兵雖然威力大,但受限也大,最關鍵的就是草料……就像后世的坦克,再牛如果沒油料,那屁用都沒有。 計劃中之所以步卒、騎兵陸續通過雀鼠谷,除了確保安全之外,很大程度就在于糧草的運輸。 沒想到靈石縣這邊儲備了這么多糧草……李善猜測,突厥去晉州、絳州甚至澤州劫掠的財物、糧草、人口大都應該是先送到靈石,然后一批批的往北,現在全都便宜自己了。 能供應萬余騎兵十日,如今左右兩軍各六千騎兵,李善、蘇定方、秦瓊率將三千騎兵抵達靈石,足以支撐五六日了,后續錢九隴會源源不斷的運送糧草北上,而且是通過汾水運送,確保無后顧之憂。 李善心里正盤算著,那邊尉遲恭急切道:“殿下,斥候回報,介休的突厥也已經開始北返?!?/br> “靈石一戰,擊潰數千突厥騎兵……”李善來回踱了幾步,“敬德可有攻介休?” 尉遲恭搖搖頭,“介休南側,某親自登高眺望,至少五千突厥騎兵,左右兩軍當時尚未全軍趕至,難以速勝……” 侯洪濤咳嗽兩聲打斷道:“吳國公追擊殘敵,至介休南側北返,尚未交戰?!?/br> 一旁的段志玄一臉的惋惜……前日魏嗣王可是嚴令尉遲恭不得過介休的,而尉遲恭剛才的話,顯然是在說,可惜打不過,不然肯定大破突厥,一路殺到并州去。 因為突厥主力盤踞并州,分兵在汾州的兵力肯定不會太多,五六千已經是極限了。 李善讓馬周將地圖鋪在地上細看,思索片刻后笑道:“任國公加上左右兩軍,中軍亦有三千騎兵,只怕靈石左右難容……” 尉遲恭眼睛一亮,“某率軍北行!” “用不上你?!崩钌坪倭寺?,“劉黑兒首戰破敵,敬德此戰大捷,難道讓你們兩將功勞都搶了去?” 頓了頓,李善看向了秦瓊,“此戰以翼國公為主將,中軍騎兵大半尚在霍邑,你從左右兩軍抽調兵力,以李孟嘗、張寶相為輔,率五千騎兵北上?!?/br> “若是突厥棄守介休,再一路往北,約莫在張難堡駐足,可遣派小股兵力繼續北上,查探軍情?!崩钌坡恼f:“途中隨時遣派斥候回報,若突厥已然北返,孤會率軍入駐介休,以為后盾?!?/br> 尉遲恭咂咂嘴,他記得張難堡這個地方,當年柏壁一戰,就是因為李世民遣派偏師偷襲,攻占張難堡,截斷宋金剛糧道,最終才取得完勝。 秦瓊應了聲,立即去抽調將校準備出兵,李善想想還是有點不放心,轉頭對蘇定方說:“定方兄,你率中軍騎兵隨后緩行,以做接應?!?/br> 蘇定方點點頭,“突厥雖然北返,而且已近黃昏,未必不會設伏?!?/br> 雖然說入夜之后,突厥騎兵的活動能力大大受限,但唐騎也一樣,若是亂戰……真不好說誰勝誰負。 李善希望秦瓊能給突厥施加壓力,但需要保持一個度。 既不能讓突厥感覺到太大的壓力以至于一溜煙跑掉,也不能讓突厥感受不到什么壓力以至于南下在介休到平遙之間布下重兵。 前者會讓李善失望于不能削弱突利可汗的實力,以至于都布可汗與突利可汗不能相互制衡,后者會讓李善不能迅速解圍并州。 只要能解圍并州,并且確保糧道不被截斷,與并州軍、代州軍殘部匯合后,李善手中的兵力就足以與突厥抗衡。 在經歷了武功一戰之后,李善實在不想再打以弱抗強的這種戰了,太考驗心理承受能力了。 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闖禍了 大約就在尉遲恭、劉黑兒在汾州南側擊破突厥,收復靈石的同時,另一場戰事在數千里外的蘭州爆發。 與劉黑兒在晉州與突厥狹路相逢一樣,這也是一場遭遇戰,雙方都沒有料到。 十月十五日,夷男率薛延陀大軍迅速北返,其弟利咥灰于涇陽搶先撤退,引發大亂,李世民把握戰機,一舉破敵,擊潰兩萬突厥,并將萬余突厥困在了涇河北側。 從岐州、隴州到秦州、蘭州……唐軍要么已經被擊潰,要么已經回收到京兆,薛延陀的兵力撤退速度非???,在十月十七日黃昏就已經抵達涼州,并且繼續向北退去。 而突厥被困在了涇河北側,正是在十月十七日黃昏發動了最后的突圍,在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后,都布可汗率三千余殘卒得以脫身……不過都布可汗在出了京兆之后也放下心了,因為沒有追兵。 雖然如李懷仁所言,那位代國公李藥師有建功立業之心,但唐皇、秦王以及李懷仁權衡利弊,還是放了自己一馬……大量的唐騎突然退去,也沒有在前堵后截,顯然是有意的。 這也是應該的,沒有自己,誰去制衡突利可汗呢? 都布可汗的猜測是正確的,是符合邏輯的,也是李淵、李世民不得已的選擇。 但世事就是如此奇妙……十月十七日黃昏,北返的薛延陀大軍抵達涼州,隔著黃河的鳴沙大營的張仲堅自然是知道的,他早就遣派斥候去了隴右道。 十月十八日,張仲堅遣派大量斥候渡過了黃河,查探軍情,確認了薛延陀大軍的確北撤退。 十月十九日,張仲堅率三千騎兵渡過黃河,想著能不能有些收獲……這時候,京兆的戰報還沒有送達鳴沙大營,但唐軍斥候也抓了幾個俘虜,得知薛延陀是被魏嗣王逼退的。 十月二十日,張仲堅自涼州南下,在蘭州金城關外與都布可汗狹路相逢。 一方是有所防備,雖然薛延陀大軍已然南撤,京兆應該已經安全,但七八萬胡騎由涼州、蘭州、河州這條路線攻入關中,張仲堅自然要小心謹慎,更希望有所收獲。 而另一方雖然還沒有完全脫險,但一方面遭遇大敗而士氣低迷,另一方面也放松下來了……唐軍若要前堵后追,應該在岐州、隴州,不會在隴右道。 甚至三千突厥騎兵在經過金城關的時候,率殘卒躲在里面的淮安王李神通都不敢阻攔。 所以,在狹路相逢的時候,張仲堅、郭孝恪、侯君集先是謹慎,甚至引軍北走,但很快,這些久經戰陣的將領都看出來了,這支突厥騎兵完全沒有進攻欲望,只想著逃走,而且也沒有后續兵力。 于是,郭孝恪、侯君集在金城關以北十余里處,澗水東側,以騎對騎,千余唐騎截斷了三千突厥軍。 千余唐騎,對陣三千突厥軍,結果是……突厥人四散奔逃,幾乎組織不起任何的抵抗,這讓率兩千騎兵為后續兵力的張仲堅瞠目結舌。 張仲堅駐守鳴沙大營月余,雖然都布可汗沒能從他手里討到一絲半毫的便宜,但張仲堅也不得不承認,此次突厥來攻的意愿之強烈。 但此刻,只是剛剛接戰而已,占據優勢兵力的突厥騎兵已經四散……張仲堅很確定,這不是突厥的戰術,而是突厥軍已經崩盤。 原因很簡單,雖然是在澗水東側,但地勢平坦,突厥騎兵是有很大活動空間的,六盤山距離這兒還遠呢。 但散開的突厥騎兵幾乎只有一個方向,避開唐騎的攻勢,繞道向北……絕不是去截斷唐軍的后路,而是逃亡。 突厥的崩盤出乎張仲堅的預料之外,但事實上這是情理之中的,數萬突厥聯兵薛延陀,勢如破竹的一路殺進京兆,距離長安只有二十里,但卻莫名其妙的遭遇慘敗,被困于涇河北側兩日,三萬突厥大軍,只有一成逃出生天。 突厥人的士氣,已經低迷到了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