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734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此時此刻,兩儀殿內,李淵端坐上首,李世民這次沒有坐在右側,而是堂而皇之的坐在了左側……原本李建成的位置。 下面有蕭瑀、竇軌、陳叔達三位宰輔,以及右監門衛大將軍趙郡王李孝恭、左翊衛大將軍霍國公柴紹、左監門大將軍趙國公蘇定方以及幾位平叛的將領。 李淵開口的第一件事讓群臣覺得意外但也理所應當。 “天策府大半被焚毀,二郎先遷居東宮,等戰事平息之后,擇期冊封?!?/br> 這等于是讓李世民入主東宮了,頂多是后面補個手續罷了,但如此迫不及待,顯然是出乎一些人的預料的。 但迫不及待的還在后面呢,李淵首先做出調整的是三省宰輔,酂國公竇軌調任中書令,宋國公蕭瑀仍然是中書令,江國公陳叔達依舊是侍中。 但李世民的絕對心腹幕僚,天策府排在最前面的謀士房玄齡被直接連提……都不知道多少級了,直接出任尚書省左仆射。 下面的趙郡王李孝恭暗地里咂咂嘴,陛下這是要提前交權??! 就這樣李淵還不肯罷休,準備讓杜如晦出任尚書省右仆射……至于尚書令,那是李世民本人出任的,按制以后是不可能授予臣子的了。 這時候,反而是李世民提出了反對意見,“父親,孩兒即刻調房玄齡回京,但杜如晦于軍中謀略有力,當輔佐蔣國公屈突通領軍?!?/br> 李淵眉頭一挑,“那以二郎觀之,何人可堪出任尚書省右仆射?” “滎陽郡公鄭善果前隋即有名望,入朝后正身奉法,甚有善績?!崩钍烂裾溃骸爱斶w尚書省右仆射?!?/br> “鄭善果……”李淵捋須道:“朕依稀記得,前隋吏部考核天下官吏,時任魯郡太守的鄭善果與武威太守樊子蓋并列第一?!?/br> “請父親許可?!?/br> “罷了,就是鄭善果吧,傳其入宮?!?/br> 其實在場的哪一個都是聰明人……就連蘇定方這種對這種事沒什么天分的都能看得出來,李淵、李世民父子這是在演雙簧呢。 無非就是表明一個態度。 漢高祖劉邦封雍齒為侯,以表明自己沒有忘了功臣,而李世民舉薦鄭善果為尚書省右仆射,以表明自己沒有興大獄問罪的意思。 雍齒與劉邦是有深仇大恨的,而鄭善果是李建成妻族滎陽鄭氏的領軍人物,甚至還一直兼任東宮左庶子,是正兒八經的東宮屬官。 這等于是實際上已經是太子的李世民在保證不會大加株連,連鄭善果都能不僅免罪,而且還能上位,更何況其他人呢? 不過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在于鄭善果沒有參與到謀逆中……他在天臺山一戰后就開始疏遠東宮,并且在仁智宮事變的時候在李世民麾下奮戰。 至于王珪、徐師謨、韋挺、趙弘智這些實際參與謀逆的人……那肯定是跑不掉那一刀的,能不連累家族已是幸運的了。 當然了,如李孝恭這樣的人物倒是有些比較陰暗的猜測……鄭善果出任尚書省右仆射,那其現在的官位就要丟了,肯定是落在秦王一脈手中,這個位置是三省的長官、副官之外最重要的吏部尚書。 隨后還是李淵、李世民父子在演雙簧,下面的群臣都懶得開口了……你們肯定都商量好了。 李淵詢問李世民,現在宰輔還有一個缺位,門下省少了個侍中……杜如晦合適還是凌敬合適? 李世民遲疑了下,也不知道是真的遲疑還是假的,按照能力來說,兩個人都符合,其中杜如晦跟著自己十余年,勞苦功高,而凌敬卻在入天策府后一直實際擔任的是門下省侍中這個角色,而且凌敬背后還有魏嗣王李懷仁的背景。 這次李淵直接下了決定,凌敬出任門下省侍中,位列宰輔,而杜如晦出任吏部尚書……估摸著要不了多久,也會進入宰輔行列。 此外李淵也命中書省這邊擬詔,凌敬、杜如晦兩人位列宰輔,都是要賜爵以顯貴重的,李淵還特地囑咐了只能是郡公或者縣公……國公那是要等李世民登基后施恩的。 總而言之一句話,以房玄齡、杜如晦、凌敬為代表的秦王一脈的勢力全面進入朝堂,并且在李淵的刻意之下將會很快的實際掌控朝堂。 昨晚長子謀逆,父子反目,今日兩儀殿內父慈子孝,其樂融融……如果李善在場的話,一定會有著非常特殊的感受。 如果是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這時候的李世民應該是趴在李淵的膝下痛哭流涕,敘說自己的不得已,而李淵是老淚縱橫,雖然想掐死這個不孝子卻只能安慰……你做得對。 讓群臣再次意外的是,李淵沒有宣布對東宮一脈的處置,而是笑著看向了李世民,“二郎,懷仁這邊的封賞,都交予你了?!?/br> “魏嗣王平叛有功……”蕭瑀嘴角抽動了下,“但……” 陳叔達苦笑道:“去歲涇州大捷,就已然難以封賞了?!?/br> “不止如此?!备]軌補充道:“去歲懷仁于天臺山救駕,陛下就已然難以封賞?!?/br> 殿內的氣氛有些松動,眾人都是哭笑不得,這幾年兩儀殿內不止一兩次為如何封賞李懷仁而犯愁了。 不過這一次是救駕,倒是不用考慮太多的東西。 殿內安靜片刻后,李孝恭笑著說:“陛下,聽聞霍國公長女被冊封縣主?” 李孝恭的意思很明顯,其他人一聽就懂,李善自己是魏嗣王,妻子是王妃,母親是太妃,就連老丈人都因他而爵封清河縣公,倒是其妻肚子里現在還有個。 李淵卻笑罵道:“若是真的弄瓦,懷仁還不得怪在你頭上!” “懷仁還年輕呢,終有弄璋之日?!崩钚⒐σ饕鞯溃骸暗L子、次子終究或承襲爵位,或建功立業?!?/br> 一直不吭聲的吳國公尉遲恭甕聲甕氣的說:“倒是聽魏嗣王提及過,不望弄瓦?!?/br> 李淵點頭道:“懷仁無子嗣,首要弄璋?!?/br> “呃……”邊上的李世民神色有些怪異,小聲解釋道:“懷仁自敘,寵女如寶,他日出閣,只怕傷心嚎啕?!?/br> 李淵愣了下,放聲大笑后道:“那便如孝恭所言,懷仁有女,冊封縣主!”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危局 李淵執意讓李世民來決定對魏嗣王李懷仁一脈的封賞,用來施恩,李世民也沒有客氣,大手一揮,直接將劉黑兒、周二郎、范十一等幾個主要的平叛將領全都晉爵了。 除此之外,還有常何、馬周、爾朱煥以及爾朱義琛等人,只不過不好在此刻提及。 李世民還刻意的讓王君昊、曲四郎等將領都正式的進入十六衛體系,原本李善身邊的親衛統領中,只有蘇定方、張仲堅、侯洪濤始終在十六衛中,其他人都是出征臨時擔任軍職,回京之后都卸任了。 下面的宰輔個個都是點頭,無聊的李孝恭心想秦王實在有量……這些將領與李懷仁之間的關系是短時間內無法割裂的,甚至是永遠都無法割裂的,考慮到李懷仁本人在軍中的威望和赫赫戰功,秦王居然有心胸一應納之,的確有量。 在場的也只有李世民本人和柴紹心里有數,其實這是一次秦王一脈軍方勢力的整合。 李世民甚至請李淵任命程咬金為東宮太子左衛率,任命蘇定方為太子右衛率。 “二郎入東宮,坐鎮長安,不宜領兵出征?!崩顪Y笑著說:“二郎以為,河東戰事,何人可堪重任?” 下面的宰輔、將領都有些意外,不是意外于秦王卸任,而是意外于在論功封賞之后,居然沒有處置那些謀逆的東宮屬官。 看來陛下與秦王是真的不會興起大獄了。 李世民朗聲道:“魏嗣王李懷仁,身負奇才,達治知變,正而有謀,屢有戰功,揚威塞外,宜出任河東道行軍元帥,統領大軍平定河東?!?/br> “魏嗣王率親衛行險平叛,忠心可鑒日月?!标愂暹_開口道:“但李懷仁加冠尚不足兩載,授如此權柄,于其有害無利,還請陛下另擇良將?!?/br> 李淵如何不懂陳叔達的意思,哈哈一笑道:“子聰與懷仁早年就有交情?!?/br> 陳叔達正色道:“臣為國所慮,陛下此言輕佻?!?/br> 殿內一時間安靜下來,陳叔達的話自然是很有道理的,李善的功勛無需多言,但出任河東道行軍元帥,如果能再次大敗突厥,收復河東…… 片刻之后,竇軌咳嗽兩聲,“陛下,太子,趙國公蘇定方當能堪重任?!?/br> 李淵看了眼蘇定方,心里有些猶豫,河東大軍中的秦王一脈將領個個都是隨二郎南征北戰的名將,蘇定方雖有靈州大捷,但懷仁能壓得住,蘇定方還真壓不住。 不過重新啟用李善是李淵和李世民共同決定的,李淵正要開口,外間突然有宮人出現在門口,被天策府的侍衛攔住之后,急的扯著嗓子高呼道:“急報,陛下,急報!” 李淵臉色微變,示意柴紹,宮人狂奔到御前,“天策府軍諮典簽蘇勖急報,河州總管燕郡王羅藝突襲大震關,率數千騎兵入京兆,駐扎云陽縣?!?/br> 云陽縣距離長安只有五十里,數千騎兵,隨時都能兵臨長安城下,李淵臉色劇變,忍不住叱罵道:“無仁無德,更無能!” 眾人紛紛點頭贊同,見過蠢的,沒見過這么蠢的,就連李世民也忍不住小聲啐罵了兩句……宮變之時,京兆內成建制的大軍只有尉遲恭麾下的三千精銳,就算李建成宮變得手,坐擁天節軍的羅藝搞不好會改朝換代……即使不能,也必然是一場大亂,手中只有長林軍的李建成能控制得住局勢嗎? 不可能??! 李世民第一時間就鎖定了裴世矩,這老賊為了誅殺懷仁,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李淵在短暫的驚慌之后迅速鎮定下來,畢竟駐扎在咸陽縣的三千精銳已經抵達長安…… 但還沒等李淵開口,殿門口又出現了一個身影,腦門上都有汗的李善一路狂奔而來。 “陛下?!崩钌埔暰€掃了掃,喘著粗氣道:“隴右有變?!?/br> 李淵微微點頭,“急報已至,懷仁勿要驚慌?!?/br> 李善的消息來源肯定是裴世矩,李淵、李世民都知道李善去臨照殿見了裴世矩。 “如何應對?”李淵索性問道。 李善略為鎮定,緩緩平復氣息,“陛下,當即刻調隴州總管李孟嘗、岐州刺史常達率軍至京兆,再令寧州刺史韋云起率寧州、涇州府兵北上入原州?!?/br> “京兆各縣均要竭盡所能,府兵青壯盡出,再從河東調部分兵力回援?!?/br> “另急令延州道行軍總管李藥師率軍南下……” 李善口齒清楚的一一敘述,卻發現李淵臉上呈現出古怪的神色,一旁的幾個宰輔也個個神色有異,倒是李世民臉色陰了下來。 “懷仁!”李世民開口打斷道:“隴右之變,不是因為燕郡王羅藝?” “羅藝?”李善有些茫然,突然想起來裴世矩的確提及,“羅藝率兵入關中了嗎?” “那隴右之變……” “薛延陀大舉南下?!崩钌蒲杆俚溃骸安恢唧w細節,是適才裴弘大親口供認?!?/br> 前一句話,“薛延陀大舉南下”讓殿內所有人都臉色大變,都已經十月份了,突厥與唐軍在數地糾纏良久,一直都沒有意外,這時候薛延陀的突然來襲,將會是打破平衡的關鍵。 更要命的是,薛延陀如果真的是攻入隴右,駐守蘭州的淮安王李神通八成……好吧,是九成九攔不住的,而蘭州后方的河州總管羅藝都已經叛變了。 簡而言之,薛延陀很可能會沿著當年西秦薛家的老路一路攻入關內道,李善適才的話也證明了他不認為李孟嘗、常達、韋云起能攔得住,還不如南下北上,以保住兵力為要。 后一句話“裴弘大親口供認”讓知情人恨得牙根癢癢,李淵可能還想不到,但李世民、柴紹是心里有數的。 裴世矩不在乎奪嫡誰勝誰負,他只是想殺了李善而已……宮變的變數太大了,所以裴世矩才會做第二手的準備,誘大敵來攻。 為什么能做出這樣的判斷? 很簡單,長安都沒收到薛延陀攻隴右的軍報,而裴世矩居然能如此斷定。 李世民甚至聯想到了都布可汗率大軍在靈州與張仲堅對峙良久,屢攻不克,又數度敗北,卻沒有收兵,而且還在前幾日試圖渡過黃河……很可能是與薛延陀聯兵。 極為壓抑的氣氛在兩儀殿內彌漫,李淵面色有些蒼白,但片刻之后他就看向了李世民。 從大業十二年討伐厲山飛開始,李淵在每次陷入危局的時候,永遠指望的都是自己的次子李世民。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請戰 “懷仁,消息確鑿嗎?” 問這句話的是門下省侍中江國公陳叔達,聲音都有些發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