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691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放棄朔州近兩萬的代州軍,李道玄不得不做出這個痛苦的決定,他需要帶著盡量多的兵力南下,拱手讓出雁門關。 這一夜,代州的西南部陷入一片兵荒馬亂之中,李道玄留下薛萬鈞暫時把守雁門關,親自率三千騎兵與薛萬徹對峙近五千胡騎,代州總管秦武通、錄事參軍事李義琰組織步卒南下,同時還要盡量的運走糧草、軍械,甚至還要疏散民眾。 突利可汗已經趕到了距離雁門關不遠之處,原因很簡單,斥候回報,雁門關大火……李道玄不得不將雁門關的糧草一把火燒了,以免資敵。 雖然惋惜,但突利可汗知道,自己成功了,攻克了這座自從李懷仁抵達代地之后再也沒能攻克的雁門關。 此時此刻,略摸與代州在一條線上,但距離千里之遙的靈州,張仲堅站在黃河邊,看著船只消失在了黑暗之中,做出這個冒險的決定,他不知道這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但有一點他能肯定,不管怎么做,至少比什么都不做來得強。 而距離鳴沙大營十里外的突厥大營內,阿史那·社爾正面色陰沉的看著手中的這封信,只寥寥幾行字讓他深陷狐疑之中,他懷疑這是那位自己恨之入骨的故人的試探手段,但又覺得可能是李善的政敵的手段。 良久之后,阿史那·社爾面色變得堅定起來,“黃門侍郎崔明干……駙馬都尉喬師望……來人,喚執失思力來!”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局勢(上) 九月二十三日,清晨,李善難得的起的很晚,用完造反的崔十一娘都在張氏、侍女的陪同下出去兜了一圈回來,李善還沒有醒。 “別吵他?!贝奘荒镄÷曊f:“昨晚很遲才回來?!?/br> 張氏揮手讓侍女退下,壓低聲音問:“去了周氏那邊?” 張氏這個當娘的不在乎李善寵愛小蠻,但對周氏略為有些忌憚……說不上什么威脅,但畢竟周氏的二兄周舫如今也爵封縣候。 崔十一娘翻了個白眼,“在書房待到很晚,回來之后也是翻來覆去的睡不著?!?/br> “出了什么事……” 張氏的話剛出口,外間就響起急促的腳步聲,墨香匆匆忙忙的疾步而來,看了眼內室,“娘子,宮中來人,急召阿郎覲見?!?/br> 崔十一娘慢條斯理的打量著墨香,問清楚來的人是殿中監蘇制,這才點點頭讓侍女去喚醒李善,在這種關鍵時刻,李善其實是不應該隨意出日月潭的,但無奈軍國大事,陛下除了秦王之外,最信任的就是郎君了。 臉沒洗牙沒刷的李善到了前院,睡眼朦朧但警覺的抓住蘇制的胳膊,“說?!?/br> 蘇制壓低聲音,“河北戰報剛剛入京,突厥破幽州、易州?!?/br> 李善懵逼了,一直到了兩儀殿還有些懵逼,突厥真的選擇河北為突破口? “懷仁來了?!崩顪Y示意宮人將奏報遞過去。 李善迅速瀏覽了一遍,突厥九月二十一日破幽州,幽州都督廬江郡王李瑗孤身逃遁,突厥并沒有南下,而是西向入易州,駐守瀛洲的程名振立即遣派信使入京奏報……突厥明顯是沖著飛狐陘去的。 李善臉頰上的rou抖了抖,忍不住轉頭看了眼裴世矩,后者臉上的皺紋,比“阿婆”李淵都要多了,這貨居然猜對了,特么是烏鴉嘴吧! 殿內一片寂靜,李淵深深惋惜于沒有提前預備,也惋惜于裴世矩勸誡的太遲了……但這明顯怪不到裴世矩身上,在李淵看來,這位名臣也是因為突利可汗、頡利可汗在靈州、朔州兩地盤桓不去而起疑的。 早上剛剛聽了凌敬奏報的李世民用力揉著眉心,其實他與李善有著共同的判斷,覺得隴右道那邊可能會生變,但沒想到裴世矩說對了,突利可汗真的選擇了飛狐陘。 李善腦子有些亂,想說些什么,但又說不了什么。 殿內的眾人,哪個都是聰明人,即使是不通軍略之道的陳叔達,以及屢戰屢敗的裴寂也心里有數,突厥攻入易州,十成十是偷襲飛狐陘。 程名振遣派信使入京,走的是井陘,也就是從并州入河東的,信使急行入京,但也通報了并州總管府……如果突厥沒有得手的話還好說,如果得手的話,此刻的代州局勢就不好說了。 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不管發生了什么,長安這邊無能為力……實際上大部分人都判斷,八成今日還有一封奏報,可能是并州總管任城王李道宗,也有可能是淮陽王李道玄。 所以,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等待。 至于追責,易州總管桑顯和敗北,廬江郡王李瑗逃遁,這些都要以后再說,反正這兩人……前者沒什么派系,沒人替其撐腰,后者長期依附東宮,現在李建成哪里還會去管他! 殿內的氣氛略有些凝滯,李淵將李世民喚到身邊低聲商量著什么,其他的宰輔也在三三兩兩的商量著什么,李善慢慢踱到了裴世矩身邊。 “不會是裴公手筆吧?” “自然不是!”裴世矩目光如電的直視李善,“當年足下馬邑招撫苑君璋,老夫可沒在雁門關做手腳!” “這倒是,只是遣派人手去了云州,使突厥壞招撫事?!崩钌莆⑽Ⅻc頭,“河東畢竟是裴公鄉梓之地?!?/br> 頓了頓后,李善卻繼續道:“但聞喜位于絳州,距離代地頗遠?!?/br> 李善壓根就不信裴世矩的解釋,當年裴世矩沒有在雁門關做手腳,那是因為自己留了后手,讓淮陽王李道玄這位生死之交親自駐守雁門關,而裴世矩派去云州的是代縣勢族子弟,他們不會也不敢引突厥破雁門,使鄉梓受損。 聞喜距離代地太遠了,幾乎是一個最南,一個最北了,更何況絳州前面還有并州頂著呢,突厥兵鋒抵達聞喜的可能性不大。 裴世矩盯著李善,微微搖頭,“確非老夫手筆?!?/br> “若是突厥破飛狐陘,雁門關必破,若是淮陽王處事不當,代州軍十不存一,突利可汗攜大軍南下,并州難抵?!?/br> “懷仁之前不是盡述突厥此番來犯,非是為劫掠財物人口,而另有深意嗎?” “所以,突利可汗很可能不會坐鎮忻州,使偏師劫掠地方,而是會猛攻并州,窺探關內?!?/br> 李善眉頭微蹙,不得不承認,裴世矩的說法是站得住腳的,與原時空不同,這一世的唐軍因為李善的出現提前收復馬邑,代州軍數破突厥被視為天下強軍,這改變了唐軍在河東的長期戰略,不再以并州為核心,而是將戰線推到雁門關之外。 這也直接導致了一個結果,隨著靈州軍兩次大敗,以及延州道行軍總管府的成立,關內道以及代地數度從并州抽調兵力、將校,就連李道宗麾下最得力的騎兵總管張寶相都被調去延州了。 如果突利可汗攻破雁門關之后,大舉南下,任城王李道宗能不能扛得住,這是一個疑問……雖然這位宗室名將是以謹慎、善守聞名的。 這樣的話,雖然聞喜與并州還隔著兩個州府,但也難保完全……裴世矩這種視家族利益高于國家利益的世家子弟,是不會做這種蠢事的。 李善有些麻爪了,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如果李道宗真的扛不住,等于意味著整個河東道都會淪陷……說不準比武德二年宋金剛席卷河東那次更危險。 并沒有等待太久,大半個時辰后,滿頭大汗的信使抵達了朱雀門。 李淵看著快步而來的黃門侍郎薛元超,暗暗咬牙,不少人都微微垂頭,大家都心里有數,沒有奏折那才是好消息,如果有奏折迅速遞交入京,那一定是壞消息。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局勢(下) 平心而論,程名振做的很不錯了,他第一時間讓信使越過太行山去并州,就是為了告知并州總管李道宗做好準備,如果突厥沒能攻破飛狐口,那無所謂,如果攻破了,需要李道宗穩住局勢,接應代州軍。 李道宗第一時間遣派親衛北上疾奔代州,但可惜沒能來得及,親衛在忻州就遇到了被疏散南下的民眾以及運輸糧草、軍械的步卒……當時李道玄已經決定放棄雁門關了。 沒辦法,突厥騎兵進軍的速度太快了,他們從進入易州之后盡量以速度甩開唐軍或者繞過城鎮,真正打的也就是與易州總管桑顯和,以及攻破飛狐陘西口唐寨兩戰,他們連靈丘縣都不置之不理,連夜趕到了雁門關以東六十里外。 最終,親衛只能盡量搜羅信息,任城王李道宗就是根據這些信息寫就這封奏折的,連夜讓信使啟程趕往長安。 李淵臉上的神色頗為蒼涼,看了片刻后遞給了李世民,“雁門已失?!?/br> 下面有微小的喧鬧聲響起,之前還抱有微薄希望的陳叔達、蕭瑀、竇軌都在嘆息,雁門關失守,這意味著代州軍被割裂,或許也意味著代州軍成建制的全軍覆沒。 李世民迅速掃了幾眼,咳嗽兩聲,略為提高音量,“五千突厥攻破飛狐陘,道玄王弟棄守雁門,親率騎兵對峙突厥,步卒運送軍械、糧草南下,道宗王弟已然遣派援軍北上?!?/br> 李善的神色略為好看了些,但隨后聽見裴寂氣急敗壞的說:“代州擁兵數萬,不過五千突厥,淮陽王豈能棄守雁門……” “不棄守雁門,難道讓淮陽王腹背受敵嗎?”李善厲聲道:“五千突厥足以亂代州,而且突利可汗攻不破顧集鎮、馬邑,卻久久盤桓朔州,必然就是在等待這支奇兵,前有強敵,后有奇兵,雖不忍李世績、劉世讓以及萬余代州軍,但淮陽王斷然南撤,此為正理!” 李淵點頭贊同道:“若非道玄侄兒,只怕代州軍要全軍覆沒?!?/br> 竇軌忍不住問:“陛下,如今代州軍……” 李世民將信件遞給了李善,其他的宰輔也沒什么異議,誰都知道這位魏嗣王在代地的影響力。 李善的臉色越來越難看,至昨日夜間信使啟程之前,雁門關一把火燒光了糧草,代縣同樣燒光了糧草,李道玄、薛萬徹正在率兵對峙突厥,代縣已經被攻破,代縣令戰死。 李道玄究竟能帶回多少代州軍兵力,現在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損失頗重,代州軍總兵力大概在四萬左右,朔州兵力在一萬五,代州擁兵兩萬余,大部分都駐守雁門關以及山脈的小道上,除了一支約莫六七千左右的騎兵之外,主要是以步卒為主。 如果李道玄能扛住那五千突厥騎兵,而雁門關外的突利可汗沒有第一時間破關而入的話,或許能保留下部分的步卒……李善不忍去想了,不僅僅是自己親手組建的代州軍,還有那么多熟悉的人,至少代州總管府當年就是李善白手起家創立的,從李靖到秦武通,都沒有做人事的太多調整。 代州總管府駐地代縣,連代縣令都已經戰死了,那些屬官呢? 當年崞縣一戰立下大功升遷錄事參軍事的李義琰還活著嗎? 那些代地勢族能逃得一命嗎? 至于霞市,必然在那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 竇軌迅速掃了幾眼后臉色也頗為陰沉,“韓國公戰死了……” 這是奏報中唯一提到的戰死大將,其他的主要將領、官員也只有薛萬鈞、李道玄是確認無恙的,至于秦武通、薛萬徹、李義琰等屬官都渺無音訊。 等所有宰輔都看過奏折之后,李淵才開口道:“諸卿,河東危急,可有良策?” 一時間沒人開口,李淵不得不看向李世民,“二郎?” 李世民沉默片刻后道:“道宗王弟擅守,但兵力稍嫌不足?!?/br> 這是事實,這幾年連續不斷的削弱并州軍,李道宗手里的兵力本就薄弱,更別說即將入關,可能這時候已經入關的突利可汗手中有近十萬大軍。 宰輔中戰功最盛的竇軌提醒道:“若是任城王率兵北上忻州,無需太多兵力?!?/br> 忻州中路是平原,東側數條河流縱橫,西側是呂梁山脈,如果并州軍北上忻州,卡住要道,或許能扼制突厥的攻勢。 之前那么多次突厥攻入河東,主帥基本上都是坐鎮忻州就是這個原因,很難從兩側包抄迂回,只能遣派偏師南下劫掠地方,而當時唐軍主力扼守忻州南側的并州也是這個原因,卡住突厥南下的口子。 如果是正常情況,竇軌這個建議不太合適,因為唐軍在忻州設防,突厥能來去自由,但現在突厥是有意席卷河東,這是帶著極強政治意味的,在忻州設防就很有必要了。 宰輔中另一位領兵有功的中書令楊恭仁也開口道:“也要視淮陽王能攜多少代州軍南下,或許淮陽王能在忻州止突厥攻勢,并州軍再行北上,兵力未必不夠?!?/br> 李淵沉吟片刻后看向了李善,“代地局勢,懷仁最為明了?!?/br> “不可隨意揣測?!崩钌泼嫒绾?,“代州軍步卒南下,疏散民眾,局勢混亂不堪,忻州只怕大亂,任城王性情謹慎,未必會北上忻州,若是突利可汗破關而入,道玄兄……” 李善看向李淵,“陛下,此刻何等建言其實都沒有意義,只能等待戰報?!?/br> 李世民點頭贊同,“只怕此刻大戰已起,遠在長安,何以知曉河東戰局,道宗、道玄當有決斷之權?!?/br> “但需要在河東南側數個府州召集府兵成軍?!崩钌铺蛄颂蛏囝^,“至于要不要從關內道調遣兵力……” 說到這兒,李善轉頭看向了裴世矩,“裴公昨日斷言飛狐陘有變,果然應驗,不知從關內道調兵,是否妥當?” 李淵也精神一震,“弘大料事如神,但可暢言?!?/br> 裴世矩心里暗罵李善那個小兔崽子,想了會兒緩緩道:“適才秦王殿下提及并州軍兵力不足,自當從關內道抽調兵力,只是不知從哪兒抽調?” “延州軍?”李善緊緊盯著裴世矩的雙眼,“上番府兵?” “總不能從隴州、涇州、岐州三地抽調兵力吧?” 李世民也盯著裴世矩,如今關內道各地,靈州軍那是不用想了,延州道那邊也要謹防突厥來襲,即使抽調兵力也很有限,上番府兵也是一個選擇,此外就是之前預備隴右道生變,從隴州、涇州、岐州召集府兵的大軍。 這支兵力是由隴州總管李孟嘗節制,不過后來知道薛延陀部落首領遠在漠北,而突厥又猛攻靈州,所以陸續抽調兵力補入原州。 “延州道難以抽調兵力?!迸崾谰鼐従彽溃骸吧戏罴?,隴州府兵亦可?!?/br> 李善與李世民對視了眼,都有些發愁,其實不管裴世矩建議是上番府兵,還是隴州府兵,對自己這一方都是極為不利的。 一支是預備隴右道生變的預備兵力,一支是坐鎮京兆的御林軍,誰被調走,都不是什么好事啊。 李善在心里琢磨,不管飛狐陘那邊有沒有裴世矩的手筆,但接下來,裴世矩應該是要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