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649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眾人的視線都投向了李世民,無論如何,這是叛逆之舉,只有李世民能做出決定。 長孫無忌突然開口道:“其實要驗證也很簡單,殿下可向封倫、齊王驗證,去歲在天臺山可曾密會?!?/br> “不錯?!绷杈床粍勇暽那蒙厢斪?,“若是真的密會,那爾朱煥的所作所為還能說是為殿下所慮……這種事,爾朱煥應該不會胡言?!?/br> 李世民微微頷首,但臉色頗為陰沉,他剛剛從翠微殿回來,剛剛聽說了一個壞消息……有人給自己戴了一頂綠帽子。 只能去問三胡了,李世民實在是不想再見封倫。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公開會面(上) 事情已經查的差不多了,李善的任務也基本完成了,他也不去管封倫、李元吉會有什么樣的下場……據孫伏伽說,封倫一直被關押在帳篷內,陛下與秦王都沒有去問過話。 顯而易見,齊王在事敗之后再無膽氣,只想著活命,將所有的事都捅了出來……加上有那么多人證,封倫是逃不過此劫了。 “差不多了?!崩钌铺嫣K定方換好傷藥,笑著說:“這次用不著嫂子來照看,小傷而已,只是近日行走不便?!?/br> 蘇定方嗯了聲,看看外間無人,低聲問:“陛下會廢太子嗎?” 李善無語了,這是最近幾日鳳凰谷內外所有人最為關注的事,沒想到蘇定方也這么八卦,“陛下心思難測,不過秦王入主東宮已是必然?!?/br> 看蘇定方略有些惆悵,李善笑著說:“放心吧,待得秦王入主東宮,或登基稱帝,小弟就回莊子逍遙度日,生上十個八個兒子?!?/br> 蘇定方連連點頭,“理應如此,理應如此?!?/br> 李善再次無語,原時空中蘇定方為先鋒踏破突厥王帳,立下大功,但二十年都未得升遷,不是沒有道理的……太不會說話,或者說說話太直了。 蘇定方的惆悵來自于無用武之地,張仲堅如今實際掌靈州軍,考慮到也是出自李善親衛,所以蘇定方是不太可能掌軍……他昨日聽李善與凌敬聊起代州總管的繼任人選一事,也很是心動。 而李善是在向蘇定方示意,以后有的是用武之地……只要自己這個魏嗣王不領軍,不掌權,逍遙度日,那李世民是肯定要大用你的。 但蘇定方連聲說“理應如此”就顯得有些急不可耐了……不過李善也知道,蘇定方是想到了昨日凌敬提及,現在你李懷仁風頭太盛了,再不知道收斂,日后堪憂。 其實李善也很委屈,這次的事雖然是處心積慮,但說到底我也是被動的好不好?! 難道是我鼓動齊王謀逆的? 難道是我逼著楊文干起兵的? 但李善也心里清楚,自己的的確確這幾年風頭出的太過了,李淵在位的時候還好說,等李世民登基,自己必須急流勇退……不在貞觀年間退,那就很難在下一朝保持門楣不墜。 李善細細琢磨過,只要自己不涉入下一代的奪嫡之爭,那就應該不會被卷進去,落個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后人那般悲慘的結局。 倒是凌敬說的讓自己生上十個八個兒子……李善也知道凌敬是好意,自己折騰出這么大的場面,但卻人丁稀薄。 不過李善倒是無所謂,這一世應該不會再有武則天了……今年在新宅成婚前后,母親與楊氏來往頗多,李善已經注意到了那個粉雕玉琢的小女孩。 但歷史的潮流卻不會發生改變,門閥世家的天下不可能永久的存在,有唐一代,門閥制度必然衰微,東山李家再如何努力,也不會成為例外。 與蘇定方聊了好一會兒后,李善去了隔壁看望齊老三,這家伙在最后時刻被捅了一刀,還好沒有像張瑾一般直接身死,李善在做了緊急手術之后還是活了下來。 檢查了一遍后,李善略為放心一些,沒有發熱,證明很可能沒有嚴重的感染,只要沒有意外,應該能活下來。 這附近是周二郎負責建立的傷兵營,李善到處轉了一圈,轉頭去了秦王臨時居所。 “拜見魏嗣王殿下?!狈啃g詫異于李善就這么大白天大咧咧的來串門,不遠處的楊恭仁與幾位朝臣都看見了呢。 李善笑著打了個招呼,進了內間才笑著說:“前幾日陛下提及,讓晚輩與秦王殿下多多親近?!?/br> 房玄齡哈哈一笑,“那日后魏嗣王殿下來往就方便多了?!?/br> 李世民也笑著頷首,他也聽李淵說過此事,還想著要不要主動讓人傳李善來見……雖然這層窗戶紙還不能捅破,但也可以走的近一些了。 反正那些知曉內情的人……如裴世矩、平陽公主夫婦等人,都就很清楚李善的政治立場。 “此非太極殿?!绷杈窗櫭嫉溃骸爱敺Q懷仁?!?/br> “凌公說的是,說的是?!崩钌七B連點頭,“玄齡公、克明公、輔機公只管稱字?!?/br> 幾人坐下之后,長孫無忌立即問道:“以懷仁所見,陛下可會在回京前廢太子?” “不會?!崩钌埔擦⒓唇o出了回復,“廢太子,動搖國本,乃國之大事,陛下如何會在殘破的仁智宮行廢立之舉?” “那回京后?” “有可能?!崩钌瓶聪蚶钍烂?,“陛下心思難測,但心意已明,殿下必能入主東宮,但此時尚需謹慎?!?/br> 李世民沉吟不語,杜如晦皺起眉頭問道:“懷仁的意思是……陛下可能不會立即廢太子?” “嗯?!崩钌频吐暤溃骸巴瑫r廢齊王、太子……陛下只怕不肯?!?/br> 幾個人都聽懂了其中的意味,如果說去年天臺山一戰,太子拖延還能春秋筆法的話,那這一次楊文干是真刀真槍殺到李淵面前的。 李淵已經老了,難免要考慮史書如何描繪自己……大一統王朝中,第一位造反的太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劉據,但實際上這位還是被逼著殺了權臣江充,還真算不上實實在在的謀逆。 李世民其實也猜到了李淵的想法,先削李元吉的親王爵位,廢其為庶人,然后再對東宮動手……甚至李淵都已經告知李世民,此次回京后,讓李世民立即遷居出皇城。 李淵也不傻,很清楚一旦太子困獸猶斗,第一目標就是李世民……而只要二郎不死,自己的安全卻是能得到保障的。 凌敬觀察了下李世民的神色,問道:“懷仁提及殿下尚需謹慎,何意?” “其一,不管殿下何時入主東宮,當不可越權?!?/br> 李世民點點頭,他心里明鏡似的,自己之前多年與父親不合,主要就是自己的勢力與父親的勢力發成沖突導致的。 如果自己入主東宮,立即大肆提拔舊人,在朝中三省六部安插心腹,父子之間必生間隙,前隋太子楊勇之敗很大程度就在此處……而且除了太子、齊王之外,自己還有那么多弟弟。 雖然年紀小,但畢竟是會長大的,誰知道李淵什么時候才會駕崩? “其二,殿下當心胸寬廣,還請勿大肆問罪東宮屬官?!?/br> 李世民愣了下,然后笑了,這話說得很有道理,但李善說這話卻是有私心的。 “懷仁是要為為魏玄成說清?!?/br>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公開會面(中) 李善是從籌謀山東戰事開始真正的嶄露頭角,名聲鵲起的,很多人都知道他在那一戰中結識……或者施恩了兩個人。 一個是被他從突厥人手中換回的淮陽王李道玄,另一個是突發疾病被他救活而且助其平定民亂兵變的太子洗馬魏征。 李善之所以在這幾年內始終在明面上保持中立的立場,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他對兩邊不偏不倚的態度,而是李淵、平陽公主對其的支持……但同時,李善與天策府屬官、東宮屬官兩邊都有交情,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天策府這邊,主要是凌敬與李客師,以及后來的張士貴、段志玄。 東宮那邊,主要是魏征、韋挺與王珪……其中最有交情的就是魏征,兩人可以說是通家之好。 但天策府這邊對魏征的態度不怎么樣……至少房玄齡、杜如晦他們都是知情的,去年李善率軍出征期間,魏征強烈建議太子起兵,擒殺秦王。 所以,場面安靜了片刻后,長孫無忌陰惻惻的問道:“此僚數度建言,欲謀害殿下,懷仁卻因私情而要縱之!” 果然像懷仁說的那樣,長孫無忌可真是個老陰貨,凌敬在心里警惕起來……他日秦王登基,如果說有人會對懷仁心存惡意,那第一個肯定就是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這話聽起來簡單,但卻暗藏玄機……關鍵在于點出了魏征想殺李世民,而李善卻是因為交好來求情,說得夸張一點,這叫違逆上意。 杜如晦、房玄齡交換了個眼神,都微微皺眉,而李善起身向李世民行了一禮,“殿下,敢問魏征何人?” 不等李世民回答,李善徑直道:“此人乃東宮屬官,乃太子心腹幕僚,為太子建言害殿下,難道魏玄成就錯了嗎?” “不言其對錯,他日殿下入主東宮,登基稱帝,收用魏征,此人非殿下舊部,更曾建言害殿下性命,難道能以忠立于朝中嗎?” 李世民陷入深思,而房玄齡試探問道:“懷仁的意思是……殿下當用其能?” “魏征其人,性情剛直,數度違逆進言?!崩钌评事暤溃骸暗钕掠弥?,其必進諫得力?!?/br>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也,隋煬帝楊廣不可謂無能,卻出雁門被突厥所困,顏面掃盡,數伐高麗師出無功,長白山王薄以此而起,下江都不守其位,近讒喜佞,以至于國破身死?!?/br> “隋煬帝出雁門,攻高麗,下江都,門下乃至宰輔,無不附之,不敢進諫?!?/br> “殿下當引以為鑒?!?/br> 李世民深深吸了口氣,長身而起抓住李善的胳膊,“當年懷仁赴任代地,曾縱論古今大勢,使孤如醍醐灌頂,為孤明心志,今日再論前隋事,使孤明了前路?!?/br> “還望殿下以前隋煬帝為鏡,左而右之,正而反向,前而止步?!崩钌普Z氣真摯,“后世史書當論,隋煬帝與殿下年少或有相仿,然登基后截然相反,前者國破身死,后者開創一代盛世?!?/br> 李世民其實心里也隱隱有著這樣的念頭,但從來沒有深層次的考慮過,更沒有想過將自己與隋煬帝相較,聽了這話后,斷然道:“魏征必為孤所用!”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相互看了幾眼后,都看向了凌敬……當年凌敬入天策府,實際上就是行使門下的職責,成為天策府最有權威的人物,這也差不多是凌敬日后在朝中要扮演的角色。 換句話說,日后門下省兩個侍中的位置,一個肯定是杜如晦,另一個就是凌敬。 而現在李善卻舉薦了魏征。 李善也發現了幾人異樣的眼神,笑道:“敢問殿下,自晉陽起兵以來,克明公可稱得上功勞卓著?” 李世民毫不猶豫的說:“王佐之臣!” “敢問殿下,自凌公入天策府,可稱得上兢兢業業?” “數年間,凌公替孤打理天策府,出謀劃策,何止敬業!” 一旁的房玄齡笑道:“克明與凌公,均與殿下日日相伴,雖均愿進諫,但……” 李世民前后聯想,恍然大悟,撫掌大笑道:“懷仁真是好心思!” 杜如晦瞄著李善,心想這廝倒是角度刁鉆,難怪之前說魏征不能以忠立于朝中。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杜如晦、凌敬都隨秦王多年,他日李世民登基,若是常常進諫,甚至在行政方面與李世民有不同的觀點,這是有可能壞了君臣情分的。 但魏征就不同了……說白了,李世民不會將杜如晦、凌敬當做抹布,而魏征是可以被當做抹布的。 李世民很贊賞的看著李善,他猜測李善還是有替魏征求情的意愿,但這等話術卻是讓人能夠接受……更何況人家的確說得在理。 按照歲數來推測,魏征今年也不過四十多歲,正當壯年,完全能等得到凌敬致仕之后再接任門下省侍中……而且畢竟是東宮屬官,剛開始不可能立即身登高位。 李善想了想還是打了個補丁,“殿下,魏玄成此人,其實也好名?!?/br> “嗯?” “魏玄成自知難為忠臣,若欲留名青史,只怕會頻頻違逆圣顏,甚至矯枉過正?!?/br> 李世民沉吟片刻后搖頭道:“孤自覺有量?!?/br> 好吧,李善沒什么心理負擔了,以后你被氣的跳腳也別埋怨我。 嗯,這一世,說不定那只鷂鷹還是要被魏征這牛鼻子給坑死。 眾人重新落座后,李世民笑問:“玄齡最擅舉薦,以你觀之,懷仁他日當領何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