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579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一旁的楊思誼湊到李善耳邊小聲說:“前隋左御衛大將軍薛世雄長子薛萬述,曾出仕鄭國,武德四年歸唐,入東宮,去歲出任太子齋帥?!?/br> 噢噢,李善想起來了,蘇定方提起過這個人,好像與蘇母私下是有來往的。 盧宏笑吟吟道:“畢竟武安郡公、潞國公……” 薛萬述的弟弟薛萬徹、薛萬鈞都能算是李善的舊部,特別是薛萬徹與李善在顧集鎮并肩,揚鞭長城,也參與了涇州、原州兩場大戰,如今出任靈州道行軍副總管,是趙國公蘇定方的副手。 “聽說大戰將起,魏王殿下已定勝局,又有趙國公、武安郡公為帥,此戰必然大捷?!北R宏笑著說:“梁軍已不堪一擊,故多有自請隨軍者,京中武風因此大盛?!?/br> 李善緩緩收斂起笑容,瞇著眼打量著盧宏,片刻后才低聲道:“稱一句懷仁吧?!?/br> 真是名不虛傳啊,一點就透,盧宏拱手行禮,換了稱呼又寒暄了幾句才緩步離去。 李善若無其事的繼續與眾人閑聊,好一會兒后,不知何時消失的張文瓘出現在李善的身后,附耳低語了幾句。 深吸了口氣,李善一揮袖袍,氣極反笑,“真是給臉不要臉??!” “懷仁?”楊思誼、房遺直眾人紛紛看來。 李善一聲不吭,冷著臉看向張文瓘,“前面帶路!”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曲江芙蓉(下) 不得不說,前世李善的某些習慣導致他穿越后融入時代的難度大為降低,比如言語……倒不是說用詞,而是指那種繞著彎子說話的模式。 上一世李善就是這樣的人,孤零零的農村娃,窮就算了還長的比較有特點,所以臉上始終笑嘻嘻,但心思很深,就算想表達什么觀點,往往也會拐幾個彎,而這個時代的世家子弟也是如此,就算要表明立場,也往往很隱晦而不會旗幟鮮明。 盧宏從薛萬述轉到薛萬徹,再轉到長安武風大勝,多有人自請隨軍……說白了就是去鍍金,李善立即聯想到了崔信特地交代過今日也入芙蓉園的次子崔侖。 張文瓘去那邊看了幾眼,果然看到了崔侖,身邊除了幾個清河崔氏子弟外,還有羅陽。 難道你崔侖不知道我與羅家有仇嗎? 蠢貨! 但那是自己的舅兄,李善就算有火氣也不能發作,特別是在即將迎親的時候,那這火氣……只能委屈羅陽了。 你非要慫恿崔侖隨軍,而且還是通過太子愛將薛萬徹,難道存了什么好心? 也不算委屈你! 所以,當李善大步而來,面冷如霜,逼視羅陽的時候,后者心虛的轉開了視線。 “懷仁?!贝迊鲋肋@位妹婿并不贊成自己去靈州軍。 李善都懶得搭理崔侖這個蠢貨,冷笑道:“孤冊封嗣王,僅在親王之下,位在郡王、國公之上,羅家子為何不行禮拜見?” “云陽羅家,就是這般家教嗎?” “羅藝是管不了兒子,還是不愿意管?!” “對了,他羅藝如今也算宗室,他不管,宗正寺倒是有資格替他管!” 直到這時候,羅陽還忍得住,只是與圍觀眾人都有些詫異,雖然李懷仁這些年常?!叭鞘律恰?,但還真不是個主動惹事生非的人,往往是被逼的,而且今日如此譏諷的口吻,也與其一貫的做派大為不同。 之前幾年李善往往忍氣吞聲,行“退避三舍”之法,雖然也是他前世帶來的習慣,但也是形勢所迫……但現在這不是不一樣了嘛。 等到李善下一句慢悠悠的說出口,羅陽再也忍受不住,兩眼噴火,雙手緊攥成拳,要不是被人拉了把就要撲上來了。 因為李善說的是,“明日孤王入宮覲見,當遷職宗正卿?!?/br> 聽起來有點無頭無腦,但前后幾句話聯系起來……羅藝不會管兒子,那就讓宗正寺管吧,而李善要自請遷職宗正卿。 說得粗俗點,李善的意思就是,我是你爹。 之前一直在為崔侖牽線搭橋的崔昊小心翼翼的往人群中退去,他不由得記起,多年前在崔家祖宅廳內,這位青年也是如此銳氣逼人,幾句話將所有人都堵的無言以對,最后在那日黃昏,親手砍下了崔帛的首級。 陳玄德笑著上前打圓場,“懷仁,今日寒食……” “難道當年不是中元節嗎?”李善嗤笑道:“難道云陽羅氏可以挑釁,而孤卻不能?” 李昭德連連點頭,“不錯,懷仁兄難道只能被人挑釁,卻不能挑釁他人,沒這個道理!” 人群中也議論紛紛,說起當年芙蓉園毆斗一事,好像距離這兒也不算遠呢,看戲的張永笑道:“背后詆毀滔滔不絕,當面卻啞口無言,哈哈哈!” 這是在提點眾人去年末東山酒樓毆斗呢,羅陽背后詆毀,這叫小人作風。 冰冷的視線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李善特地注意到了崔昊,八成就是這貨在搗鬼,也不知道安了什么心思,這背后會不會有裴世矩的手筆? 崔侖也發現李善在盯著崔昊,上前兩步開口道:“懷仁……” 只說出這兩個字,李善猛地扭頭,寒冷而帶著極強壓迫力的視線投來,壓的崔侖喉頭雖動,嘴巴卻說不出話來。 “表兄?!睆埼沫徖死迊龅囊滦?,硬是將人拉的退了回去。 張文瓘是個聰明人,如果崔侖是通過崔昊、羅陽這條線去靈州軍,那肯定是受薛萬徹庇護,簡而言之,那就等于崔侖是投入東宮門下了。 好一會兒后,楊思誼才緩步出列,“懷仁,今日芙蓉園內,還有眾多貴人在此……” “哈哈哈,難道當年中元節,太子妃、秦王妃不在嗎?”李善冷笑道:“不過即使思誼出面,今日就放你一馬!” 楊思誼是弘農楊氏觀王房嫡系子弟,父親是中書令,叔叔是兵部侍郎,堂姐是齊王妃,表妹是秦王側妃,父親也不涉奪嫡,是最適合出面打圓場的。 李昭德有些失望,就罵幾句就算了? 你要做他的爹,但他還沒叫一聲父親大人呢! 難得主動挑釁一次,而且偏偏還是占了理的,在場的大都是世家子弟,消息早就散開了,誰不知道魏王李懷仁向來是陛下嫡系,不涉奪嫡事,而羅陽偏偏要將清河縣公崔信的二子弄到薛萬徹麾下……人家崔信也持身中立,并不依附東宮或秦王府呢。 羅陽那點小心思,誰看不出來啊……雖然羅陽實際上是順水推舟,其實是崔侖心心期盼。 反正是日后的大敵,羅藝那貨在歷史上還造反被部下擒殺,難得有這個機會,李善怎么會輕輕放過呢。 “雖然放你一馬,但今日芙蓉園內,多有貴人女眷?!崩钌评湫Φ溃骸澳氵@等品行低劣的小人,有何資格入芙蓉園?!” “滾出去!” 場面一下子寂靜下來,就算有人要打圓場也沒臉出面了,楊思誼就尷尬的站在那兒,因為人家李善都將理由擺了出來……品行低劣。 去年末東山酒樓內污言穢語詆毀李善,鐵鐵的品行低劣啊。 李昭德有些興奮,小聲對張文瓘說:“回京次日,孝卿兄就登門造訪,懷仁兄放言,必要羅家子好看!” “不肯走嗎?”李善哈哈一笑。 這話意思太明顯了,你如果不肯走,那動手也就動手了……羅陽左顧右盼,侍衛都在外面,人群中幾個熟悉的要么抬頭望天,要么低頭看地。 與羅陽一起忽悠崔侖的崔帛更是已經消失在人群中了,你以為我上去他不敢動手??? 看著從頭到尾一句話都沒說灰溜溜滾出芙蓉園的羅陽,李善心想這次算是把仇做死了,以后還真得小心一點,不過如果沒猜錯的話,自己沒動手,但羅藝很可能會動手。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曲江芙蓉(續) 右監門衛大將軍燕郡王羅藝的獨子羅陽被魏王李懷仁趕出芙蓉園,這條消息以迅捷的速度傳遍了整個芙蓉園,無數人都想起幾年前兩人在這兒的毆斗,也有無數人想起了去年末發生在東山酒樓的那場毆斗。 有的人力贊李懷仁、王仁表的互相義舉,但也有的人覺得李善太過跋扈,畢竟那可是朝中大將的獨子。 后者如今日赴宴的兩位公主殿下,一位是李淵的長女長沙公主,另一位是李淵的四女高密公主。 在這種場合,往往也體現出東宮、秦王府對峙的苗頭……至于齊王妃,這位早就不太露面了。 長沙公主的駙馬都尉是馮少師,雖然無甚功勞,但卻是最早投靠李世民的臣子,早在李世民還是敦煌郡公的時候就在其麾下。 高密公主的第一位夫君是長孫孝政,是秦王妃的族兄,但后喪夫改嫁紀國公段綸,此人依附東宮太子,前年太子、秦王的奪嫡蔓延到蜀地,導致時任益州總管的段綸回京閑置至今。 “畢竟去歲才加冠,年輕氣盛?!鼻赝蹂驁A場笑道:“嘗聞李懷仁文雅,不料今日卻有些尖酸?!?/br> 長沙公主抿嘴笑了笑,要當羅陽的爹……這不叫尖酸,而叫刻薄。 太子妃臉色略有陰郁之色,但也無可奈何,羅藝的臉算是掉在地上撿不起來,但人家李懷仁占著理呢! 清河縣公崔信因為是李懷仁的岳父,所以如今分量并不輕,但也正是這個理由,直接導致他不會被東宮籠絡……其實李淵試探李善是比較搞笑的,不說李善這邊是在看笑話,就算是李建成那邊也顯得很無辜,李淵沒有以己度人換位思考。 地位不穩的東宮太子企圖結交一位心腹大將正領大軍出征的嗣王……這是在找死呢! 所以,太子妃的評價是,羅陽這廝是活該! 誰讓你去招惹崔家二郎的,你到底想干什么! 不說那些政治因素,要知道清河崔氏出仕在京的族人絕大部分都依附東宮,唯獨崔信兩邊不靠,這就注定了他不會被東宮籠絡,裴世矩、裴寂都投入東宮門下,但也有族人在天策府任職呢。 “進來了?!遍L沙公主提醒了句。 高密公主瞇著眼細看,一行五人緩步走入樓閣,為首者身量頗高,面帶笑意,腳步沉穩,目不斜視卻泰然自若。 樓閣內安靜了片刻,無數道視線投來,行禮時候,李昭德、崔侖頗有窘迫之態,張文瓘也有點心神不寧,最后的劉黑兒只低著頭。 唯有李善昂首而立,聲音清亮,不急不緩,雖有左顧右盼之狀,但神情自然,目光清澈,毫無扭捏之態,與眾不同。 開玩笑,前世自己在小學中學從來是優等生,在主席臺上做匯報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這一世更指揮千軍萬馬,面前的娘子軍哪里放在李善的眼里。 太子妃笑道:“如此人物,若是去歲前歲,可為一等乎?” “一等尚不及?!备呙芄骺煺Z道:“揮灑自如,頗有翩翩側帽郎之態?!?/br> 翩翩側帽郎說的是李淵的外公獨孤信,當年著名的美男子,游獵回城,快馬加鞭,其帽微側,滿城皆效仿而側帽,所以才有側帽郎這個典故。 涉及祖輩,秦王妃避而不談,笑著問:“除卻武功,懷仁亦以詩才聞名天下,今日可有佳作?” 李善的視線在右側長席掃過,落在了張氏身邊那個臉頰緋紅的小娘子臉上,踱步道:“去歲在仁壽宮內,見湖中并蒂蓮,即得兩句,直到月余前方才成詩?!?/br> “水中仙子并紅腮,一點芳心兩處開。想是鴛鴦頭白死,雙魂化作好花來?!?/br> 這下子樓閣內轟然而響,無數道視線先是盯著李善,然后轉到了崔十一娘的身上,羨慕嫉妒啊……當年的《愛蓮說》聞名天下,今日李善又刻意詠蓮,將崔十一娘喻為水中仙子,又有鴛鴦頭白的典故,再想想幾日后的婚事,如何不讓這些待字閨中的小娘子羨慕嫉妒呢? 就連與崔十一娘坐在一處的幾個堂姐妹都不顧儀態,嘰嘰喳喳起來,如此文武雙全名揚天下的未婚夫也就罷了,居然還如此重情義,真是門好婚事。 一直沒開口的長沙公主也忍不住贊道:“如此俊秀人物,世所罕見,清河縣公真是好眼光?!?/br> 當年與崔十一娘定親的時候,李善還沒有現在的地位呢,甚至那時候雁門大捷,生擒欲谷設的戰績都沒傳入長安。 畢竟還沒有成親,張氏既不好夸耀也不好謙虛,只能保持沉默,心里卻在想,那日李善說起今日踏青,這首詩應該是早就準備好了的吧? 一旁的長孫氏笑著說:“早年初見,豐神俊朗,昂然如孤松,只惜略黑,難比叔寶?!?/br> “不可相較,不可相較?!备呙芄鲹P聲道:“或看殺衛玠,或清談而亡,何能與數敗突厥的李懷仁相較!” 李善有些無奈,感覺自己像只被人品頭論足的猴子,拿自己與歷史上著名的美男子衛玠衛叔寶相提并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