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558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就在昨日,清河縣公入宮覲見,為父還問起……崔卿卻道,數月前奉命撫慰大軍,私下曾言,懷仁實有英雄氣?!崩顪Y嘆道:“崔卿還提及,只怕無人能管束啊?!?/br> “不會?!逼疥柟骼湫Φ溃骸帮L雪大作以至于延時抵簫關,蘇定方、道玄王弟均驚懼不已,前者未至簫關便已經來信,女兒昨日去了崔府,見了朱娘子,得其許可,他日女兒奉命管束?!?/br> “哈哈哈!”李淵大笑道:“為父也授權平陽,一為君命,二為母命,平陽他日盡可管束?!?/br> “三日兩夜,風雪中進軍,五步之外難以視人,懷仁手腳凍瘡,寒氣入體?!逼疥柟鲝男渲腥〕瞿欠庑胚f過去,“故自請回朝?!?/br> “甚么!”李淵大驚,接過信迅速看了一遍,遲疑道:“奏折中未曾提及……” 平陽公主哼了聲,“突厥放出那等流言蜚語,懷仁何敢公然自請回京?” “這倒也是?!崩顪Y略略頷首,之前流言指責李善擁兵自重,如今李善在年節時分突然出兵,一舉扭轉戰局,卻突然自請回京,難免被視為主帥試探君主心意。 所以,李善才會私下通過平陽公主與李淵溝通……信中將三日兩夜的辛勞、艱苦、困難描繪得如在眼前,僅僅失蹤、凍斃的士卒就有一成半。 而這些士卒不管武藝如何,都是軍中一等一的精銳,而李善……平心而論,從來不因武力稱雄,在這方面未必比一個老卒要強。 所以,李善負創患病,元氣大傷,這是順理成章的事啊。 所以,李善自請回京,那更是順理成章啊。 第九百七十六章 太好笑了點 正常情況下,現在還沒正月十五,各個官衙都在放假期間,要等到元宵節之后才會開衙,如這一次正月初九李淵就召見群臣,少有先例。 臨湖殿內,太子、秦王以及眾位宰輔列坐,而平陽公主面無表情的侍立在上首位的李淵身側。 看到這位公主,太子、秦王對視了眼,前者是完全不知道內情,而后者隱隱猜到了什么,李世民心想,有三姐這條線,李善行事還真是方便了不少呢。 想到這,李世民側頭看了眼,老邁的裴世矩雙目渾濁,視線也落在了平陽公主身上,他心里有數,今日主要是議涇州大捷、原州戰事之后的封賞,其中最關鍵,同時也最讓人頭疼的就是主帥邯鄲王李懷仁,而現在平陽公主毫不避諱的出現,顯然是來給那位邯鄲王撐腰的。 但下一刻,裴世矩臉色微變,因為李淵用遲疑而惋惜的口吻提及……靈州道行軍總管邯鄲王李懷仁負創患病,自請回朝休養。 短暫的沉默后,門下省侍中陳叔達第一個開口,“陛下,門下未得邯鄲王奏折?!?/br> 一般來說,奏折都是要門下省過一遍才會遞交給中書省的,而陳叔達卻沒有看到這份奏折,一邊說著還一邊看了眼側面的裴世矩,顯然是懷疑這位同僚。 原因很簡單,有能力干這種事的只有另一位侍中裴世矩,而這位依附東宮,而陳叔達隱隱投向秦王……兩位侍中如今在門下省是分庭抗禮。 邯鄲王手握大半個關內道的兵權,是如今東宮、天策府都要竭力拉攏的重要人物。 裴世矩瞇著眼睛,微微低下頭,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心里大罵……不當人子,不當人子! 如裴世矩這樣的老狐貍如何猜不到李善的想法……掌控大半個關內道的兵力,這樣的位置李善居然輕易的放棄,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不管是秦王還是李善,都不會允許大軍脫離他們的掌控。 蘇定方這個名字立即浮現在裴世矩的腦海中。 裴世矩一邊想著如何阻止……不是阻止李善,而是阻止蘇定方,一邊在心里琢磨,李善回京的用意,但可以肯定,一定是針對東宮,或者說,一定是針對自己。 裴世矩還在那沉思,身側的陳叔達的嘴巴就一直沒停下,一力勸誡李淵,戰事未畢,不可臨陣換將……言語間隱隱帶出了前段時間流言蜚語的味道。 李淵并沒有立即解釋,而是欣賞的看著陳叔達……這位宰輔在他的暗示下,向秦王靠攏,但在軍國大事上,卻沒有因私廢公。 若是邯鄲王罷職,不管是誰接任主帥之位,若是能勝那還好說,若是敗或者僵持不下,那么秦王就有了上陣的機會。 實際上柴紹斷定李善早就投入秦王麾下就是這個理由,只是沒有對妻子言明而已。 “子聰當掌門下?!崩顪Y笑著如此評價,才解釋道:“懷仁頂風冒雪,夜取蕭關,負創帶病,故自請回朝休養,因突厥散播流言蜚語,才會使平陽傳信,而未以奏折入京?!?/br> 陳叔達看了眼平陽公主,又看了眼面無表情的秦王,閉上嘴巴坐了回去……他曾經數次私下與秦王提及,或能籠絡邯鄲,但秦王不置可否。 裴寂笑著說:“陛下,隴州奏折中提及,年前數日,原州風雪之大,歷年罕見,李懷仁三日兩夜親自領軍,只怕元氣有損,回京休養……也無妨?!?/br> “裴監……”李淵對這位老臣的態度與其他人是有明顯不同的,苦笑道:“涇州大捷解關中危機,雪夜下蕭關扭轉戰局,這番的硬仗……” 李世民點頭道:“父親所言甚是,懷仁收服稽胡,又有蘇定方、薛萬徹都名將領兵,當能順利驅逐梁賊?!?/br> 簡而言之,骨頭已經被李懷仁咬碎了,接下來就是吃rou喝湯,但大家都是要臉的……誰繼任主帥,回頭難免被人背后戳脊梁骨,這便宜撿的! 裴世矩嘴角扯了扯,是啊,誰都沒臉繼任這個主帥之位,但如果是李善親衛出身的蘇定方……那就順理成章了吧? 這個念頭剛剛閃過,一直沒吭聲的太子李建成突然開口道:“父親,趙國公堪當重任?!?/br> 李建成其實沒什么選擇,竇軌和他沒什么交情,而蘇定方代表的李善是他需要爭取的……特別是在如今的局勢下。 李世民側頭看了眼,視線與裴世矩撞了撞,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隨口道:“父親,舅舅乃是宿將?!?/br> 這兩個人選李淵都考慮過,從資歷上來說,竇軌顯然更合適,而且本就是副帥,接任主帥順理成章,而從戰功上來說,蘇定方在這兩戰中都立下大功,而且還與李善關系密切……特別是在李善自請回京休養的情況下。 裴世矩開始懷疑之前的流言蜚語或許與李善那廝有關了,正是因為那些指責李善擁兵自重的流言,才導致了現在的局面……即使陛下賜下錦袍、駿馬,但邯鄲王還是難以自安,不得不通過平陽公主婉轉的自解兵權。 這是一個態度,而李淵作為皇帝,而且僅僅半年前還經歷了生死大變,李懷仁是有救駕大功的……李淵難免會覺得虧欠,即使不考慮情感方面的因素,作為上位者,撫慰邯鄲王也是應有之義。 而撫慰李懷仁,還有什么比讓蘇定方越位繼任主帥更好的證明呢? 裴世矩仔細盤點過那位對頭的行事手段,這種環環相扣的方式……的確很像是那廝的手筆啊。 殿內眾臣有的支持蘇定方,也有的支持竇軌……氣氛有些許古怪,當然了,這種古怪的氣氛只有李世民和裴世矩才能感覺到。 秦王一脈支持的是竇軌,畢竟李世民這位舅舅曾經在其麾下參與了歷次大戰,關系非同尋常;而太子那一邊卻支持蘇定方……裴寂更提及當年蘇定方隨柴紹西征吐谷渾,一日八戰,斬將奪旗的雷霆猛擊,這樣善使騎兵的將才,用在靈州、會州最是妥當。 甚至太子李建成都問起平陽公主了……在他看來,這位meimei肯定會支持自己的,畢竟蘇定方與李善是一體的。 平陽公主沒吭聲,只瞄了眼裴世矩,如果丈夫沒有猜錯的話……那這一幕太也好笑了點。 第九百七十七章 封賞(上) 臨湖殿內,氣氛略為有些凝滯,這些年來太子、秦王御前爭執的次數多了,眾人都見狀不怪了。 太子往往咄咄逼人,秦王卻綿里藏針,與他們給外界的印象正好相反,但事實上,更多時候是秦王占了上風……只不過很多時候,作為唯一裁判的李淵會下場左右勝負。 但在天臺山一戰之后,隨著李淵這個裁判開始冷眼旁觀,甚至隱隱有傾向秦王的跡象,太子在爭執中很少有占便宜的時候。 在到底應該用竇軌還是用蘇定方這個問題上,李世民很輕易的就將李建成說得啞口無言……畢竟在軍事上,全天下包括李淵在內斗不得不承認,李世民說話的聲音最響,那是一場場戰時打出來的。 最直接的一點就是,蘇定方從來沒有擔任過方面之將,雖然長期實際是邯鄲王李善的副手,但從來都沒有獨當一面,當年西征吐谷渾更只是臨時指認的先鋒。 而竇軌就不同了,雖然曾經被西秦擊敗,但歷次討伐黨項、吐谷渾、獠人,都是軍中主帥,更別說資歷深,而且還是外戚。 裴世矩狐疑的看著李世民,他絕不相信這廝真的希望兩邊不靠的竇軌接任主帥之位,八成這里面還有玄機。 李淵聽得有些不耐煩了,揮手道:“暫且擱置?!?/br> 李世民住了嘴,畢竟李善自請回朝這件事大家剛剛知道,一時半會兒倒不一定要定下接任者,接下來要討論是最讓人頭疼的問題,封賞。 事實上,李淵在年節時候召眾多宰輔入宮議事,主要就是為了這件事。 雖然戰事還沒有完全結束,甚至還沒有收復靈州、會州,但在場眾人都心知肚明,接下來的戰事是吃rou喝湯,并沒有什么難度了。 此次出征,難就難在原州被梁軍、突厥占據,敵方據雄關而守,且可能騎兵破陣,迅速兵臨長安,飲馬渭河,這些骨頭都已經被嚼碎了,剩下的可不都是吃rou喝湯了嗎? 其實裴世矩幾個月前有過推測,他本人不僅精于權謀算計,也擅長軍略之道,在他看來,這場戰事很可能曠日持久,有突厥撐腰,梁師都在三州扎下根基,不敢說能與大唐爭雄,但能隨時南下,侵擾京兆,說不定還能割裂關中與隴右。 裴世矩甚至與裴寂商議過,會選擇時機造勢,勸誡李淵選擇遷都……畢竟幾個月前,若是大軍不能抵擋,突厥必入京兆。 平心而論,裴世矩這些謀劃并不是針對李善,針對的是李世民,讓這位秦王重歸戰場,就意味著太子屁股下的位置已經被抽走了。 但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在李神符、任瑰連續敗北喪師之后,李懷仁在三四個月內用兩場戰事砍瓜切菜一般的奠定了勝局,這讓裴世矩沮喪的同時,也不得不佩服那人的驚艷表現。 看來還是要在長安城,還是要在這座皇城,這座宮城……裴世矩如此思索,聽見前面李淵用詢問的口吻提及,此戰類比? 戰事還沒有完全結束,具體的封賞現在不可能出爐……雖然接下來的吃rou,但說不定誰就戰死了。 需要擬定的其實是規格,或者說是一個類比,是類比洛陽虎牢大戰,是類比洛水大捷,是類比平定江淮一戰,還是類比前年李善三破突厥? 從重要性上來說,洛陽虎牢一戰、三破突厥,前者奠定大唐一統天下的基業,后者是大唐對突厥的第一場大勝,這兩場戰事都有不少將校得以封爵。 而洛水、江淮兩戰是降而復叛,所以得以封爵的人數很少。 簡而言之,關鍵在于爵位。 要不要再來一次爵位大放送,這才是李淵與眾多宰輔商議的原因。 這個時代絕沒有所謂的文貴武賤,這些宰輔每一個都曾經領軍上陣,但對于要不要大批的封爵晉爵也有不同的看法。 陳叔達、封倫、蕭瑀都不太贊成大批次的晉爵,原因也很簡單,這三位要么是秦王一脈,要么隱隱靠向秦王,而李世民在軍中的威望、勢力、人脈已經足夠……一方面是針對馮立、薛萬徹這些東宮將領,另一方面是為了給李世民留下他日施恩的余地。 而李建成、裴寂兩人卻義正詞嚴,兩場戰事立下如許功勛,若不封賞,軍心不穩那都是小事了……這話不能說錯,下位者對上位者的怨憤往往來自于后者的刻薄寡嗯。 關于這一點,其實李淵私下與李世民有過討論,后者坦然直言,梁師都雖占據三州,但不過小賊,關鍵還是大潰突厥,這一戰徹底擊潰了梁軍的底氣,即使沒有李善雪夜下蕭關,戰事也會很順利。 關鍵在于,突厥雖然在兩年內連續幾場大敗,死了一個可汗,兩位可汗內斗,元氣有損,但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日大唐與突厥還是要有大規模國戰的。 如果沒有意外,到時候領軍上陣的將領大抵還是這些人……蘇定方、薛萬徹、張士貴、段志玄、張仲堅等等,所以現在就晉爵就顯得有點不合適了。 沒有rou吊在前面,獵犬未必會竭盡全力,這個道理李淵自然是懂的。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李建成、裴寂說得也有道理,如果說前年大敗突厥還有運氣的成分,這一次大唐是堂堂正正兩軍對壘擊潰了突厥大軍,斬首四萬有余,血流成河,這樣的大功怎么能不封賞? 李淵聽了好一會兒后,看向了裴世矩,“弘大可有建言?” 裴世矩灰白色的眉毛動了動,緩緩道:“如此大功,必要封賞,但也需留有余地,可散官而進爵,可國公以下晉爵?!?/br> 李淵思索片刻微微頷首,這是個和稀泥的主意,但很合適。 一般文武官員中,有爵位的,身上肯定有散官,但散官,身上未必有爵位,后一種現象主要出自于中層將領或者沒有機會立下戰功的將校。 換句話說,裴世矩是提議這一次的封賞主要集中在中下層將校身上,而眾多領軍大將,國公以下可以晉爵,最多晉爵為郡公……前者是施恩,后者是留有余地。 第九百七十八章 封賞(中) 李世民忍不住心里嘀咕,沒想到裴世矩這廝和稀泥也是把好手。 李淵顯然很滿意裴世矩的建言,昨日與李世民商議的時候他都忍不住后悔了,后悔前幾次的爵位大放送……不過也無可奈何,李淵本為前隋重臣,占據關中一地,當時西有薛家父子、涼州李軌,北有突厥,河東老巢都被劉武周攻占,恰巧宇文化及、李密連續兵敗,不搞爵位大放送也不行啊。 李淵琢磨了下,笑著問:“記得懷仁上書,已然列功?” 楊恭仁點點頭,從袖中取出奏折,“邯鄲王自蕭關上書,述軍中眾將之功,趙國公蘇定方、維揚縣公張仲堅功為一等?!?/br> “淮陽王李道玄、南陽郡公張士貴、武安郡公薛萬徹、平原郡公段德cao功為二等,余者有詳細表單,此外稽胡降將劉黑兒亦被列為二等?!?/br> 李淵在心里默算,也就是說只有張仲堅、劉黑兒兩個人能晉爵,這好像有點少啊。 這時候,李世民突然反應過來了,臉色微冷的偏頭看了眼裴世矩,真是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