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493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第八百三十五章 密議(續) 夜已經深了,孤燈寂寥,不大的屋子內,李世民還在推演戰局,希望李善能夠盡量的穩住局勢,其實這種難度并不算特別大。 因為突厥基本都是騎兵,而關內道西北一帶并不適合大股騎兵往來縱橫,實施大范圍的穿插作戰,而且梁師都之前大半個月內兵力折損頗多,短時間內是很難恢復戰斗力的。 李善聽得連連點頭,“此戰關鍵還是在涇州?!?/br> “不錯?!崩钍烂褫p聲道:“數月前,梁洛仁長途奔襲,越涇州入岐州,攻打仁壽宮,無非就在于涇州地勢相對平坦,騎兵往來便捷?!?/br> 杜如晦突然插口道:“數月前,襄邑王兵敗,靈州、會州失守,但沒想到連原州都丟了?!?/br> 正常情況下,原州是很難失守的,特別是原州西南一側,因為后世大名鼎鼎的原州七關中的六個都在那一片,換一句話說,突厥的騎兵是有可能從群山中勉強前行,繞過關卡攻入涇州的,但很難攻克關卡南下隴州。 雖然當日梁軍進軍神速,但誰都沒想到居然在固原縣大敗唐軍,要知道原州七關中的四個都在固原境內。 相關的地勢李善也明白,這也是為什么當日知道華亭危在旦夕,他立即率兵北上相援的原因,梁軍連破數關南下隴州,如果再丟了華亭,隴州基本上是守不住了。 房玄齡輕聲嘆道:“東宮實無知人之明?!?/br> 李善與李世民對視了眼,都知道房玄齡指的是主責原州防務的裴龍虔,就是此人在固原縣棄關出戰,結果被梁軍擊潰,后一路棄關而逃,導致梁軍兵鋒直抵隴州。 不過這還真不是太子的鍋,裴龍虔是被裴世鉅塞過去的,為的是防止棄同洲選隴州的李善對裴宣機下黑手……這也是為什么裴世鉅可以確定獨子之死肯定有李善插手的原因,自己把侄兒都塞過去了,結果兒子連同侄子都死了。 李世民繼續道:“黃昏時分戰報,殘軍退至隴州北部,但六盤關、制勝關、隴山關、木靖關均未失守,突厥以騎兵稱雄,當不會棄長用短,全力攻關?!?/br> “所以,突厥若想繼續南下,只能從固原東側群山中南下,越百泉、平涼,攻入涇州?!?/br> 李善眼神閃爍不定,他突然想到了李世民為什么不肯,或者說不敢出戰的一個原因,一旦領兵出征,絕望中的李建成很可能會喪心病狂的讓六盤關、隴山關的守軍棄關而逃。 李建成是有這么做的動機的,也有這么做的能力……因為靈州道行軍總管任瑰如今生死不知,任瑰還兼任隴州總管,而如今隴州的唐軍統帥是奉命入關內道的河州刺史燕郡王羅藝。 羅藝是絕對的太子心腹……光憑鞭打程咬金、侯君集,打折了房玄齡的手指,李世民登基后可能會赦免其他的東宮屬官,但絕對不會有羅藝。 如果李建成真的這么做,李世民還真沒辦法收拾,就算能堵住突厥從涇州南下,但很難堵得住隴州那頭……那到時候,搞不好李世民無敵統帥的金身真的會告破。 但如果是李善領兵,那就證明東宮還有生機,李建成應該不會干出那種令人發指的事。 “適才克明公提及,明日兩儀殿議事,陛下會傳召?!崩钌破届o的說:“臣明日當主動請戰,不過尚有一事猶疑?!?/br> “懷仁盡可道來?!?/br> “臣資歷太淺,武德五年方才歷經戰事洗禮?!崩钌茻o奈道:“后數場大戰均在代地……” 李世民等三人都聽得懂這句話,李善在諸多戰事中雖然也曾經持刀上陣,端槊沖鋒,但總的來說,是充當出謀劃策,擇機決斷這個角色的,畢竟不像李世民是從少年時期就隨父征戰沙場,并沒有扎實的軍事基礎。 那么多場戰事,李善都會挑選一員大將出面主持戰事,比如說雁門大捷的蘇定方,顧集鎮大捷的張士貴等等。 但問題是這樣的人選并不多,李善畢竟資歷太淺,雖然功盛位高,卻很難如臂所使的指揮麾下眾將,至少至少如今正在隴州,而且直接掌控原州西南側四關重地的燕郡王羅藝是肯定不服的。 所以,李善若要自請出征,必須手下要有一批肯遵令行事的將領……說白了,李善要調用自己的舊部。 在這一點上,李世民同樣認可。 但張士貴、薛萬徹、劉世讓這些名聲在外的舊將都遠在代州,肯定是來不及了的,李善要調用舊將,只可能從剛剛掌控的北衙禁軍中抽調。 蘇定方、張仲堅、馬三寶、闞棱、侯洪濤、何方都是李善的舊部、親信,但如果李善帶走了這些人,就等于說放棄了北衙禁軍的控制權。 如今奪嫡局勢如此,復雜難言,有李善、蘇定方節制北衙禁軍,局勢對秦王府很有利……甚至可以說,李世民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如果李淵要易儲,那自然最好,如果到最后李淵不肯易儲,還是要收拾掉李世民……有李善、蘇定方在,沿襲原時空來一場玄武門之變也是輕輕松松的。 這也是李善為什么要在今日迅速遁走,找機會與李世民溝通,而李世民決定夜間密議的最主要原因。 不得不說,裴世鉅的眼光實在令人贊嘆,就像圍棋國手一般,看得遠,也看得深。 面對李善的猶疑,李世民用最簡單,也最直接的言語回答道:“今夜,輔機未至?!?/br>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心腹幕僚中最急切的一個人,也是最沒有后路的一個人,如果遇到這種選擇,肯定會選擇北衙禁軍……而李世民今夜刻意的沒有將其帶來,這是最明顯的態度。 李善沉默了會兒,低聲道:“但裴弘大……” 無論李善肯不肯請戰,裴世鉅都不吃虧,如果李善請戰,那就不得不放棄北衙禁軍……而這也是裴世鉅所看重的。 期間緣由,在場四個人都心知肚明,房玄齡輕聲道:“殿下與某、克明兄商議許久,如今陛下未有易儲之意,東宮當不會妄動?!?/br> 李善像是沒聽到似的,保持著沉默,微微垂頭,盯著身前的地面,良久之后才道:“請殿下恕罪?!?/br> 第八百三十六章 密議(續二) 屋內的氣氛有些許凝重,房玄齡與杜如晦交換了個眼神,都有些詫異,殿下深夜親至,之前一切都算得上相談甚歡,為什么在最后時刻李善卻要反悔? 杜如晦皺眉道:“邯鄲王有何猶疑之處?” 得,稱呼都變了,從懷仁轉為邯鄲王了。 李善抬起頭,“克明公誤會了,既投秦王麾下,自當聽令,只是……” 房玄齡神色一松,笑道:“殿下氣度寬宏,懷仁有何過錯,不妨道來?!?/br> 李善看了眼李世民,苦笑道:“是關于……馬賓王……” “馬賓王?”毫無反應的李世民側頭看了眼左膀右臂,“這是何人?” 杜如晦似乎想起了什么,但長子與李善頗多來往的房玄齡已經脫口而出,“馬周!” “噢噢,難怪了,難怪了!”房玄齡手撐著桌案,身子往前探,“難怪突然反目!” 杜如晦也回憶起來了,向還一頭霧水的李世民解釋道:“馬周,清河郡人氏,與清河崔氏有隙,曾任博州助教,因放誕不羈,又終日大醉被革除,數年前在日月潭落腳,后常伴懷仁身側?!?/br> 房玄齡接口笑道:“雖無甚名氣,但當年在山東,后在代州,均為懷仁參贊,深得信任,但在去年初雁門大捷之后突然返京,曾數次詆毀懷仁,反目成仇?!?/br> “現在想來,應該是懷仁的手筆吧?” 李善苦笑了聲,“還請殿下恕罪?!?/br> 李世民沉默了會兒,突然問道:“如今在北衙禁軍中?” “是,得江夏郡公舉薦,如今為右監門衛兵曹參軍事,寓居右監門衛中郎將常何家中?!?/br> 又是一陣沉默,杜如晦瞇著眼打量著李善,緩緩道:“如果沒記錯,常何如今專責玄武門?!?/br> 哎,都說房玄齡是老好人,沒想到杜如晦也不差啊,這句話說到了點子上,這是在為李善說好話呢。 李世民顯然也聽懂了,無奈的看了眼杜如晦,“克明隨孤多年,難道以為孤王如此無量?” 杜如晦板著臉沒吭聲,暗中在北衙禁軍中布置棋子,這種事說大不大,畢竟李善如今還節制北衙禁軍呢,但說小也不小,畢竟當時李善還遠在代州呢,而且十有八九目的是為了裴世鉅。 而李善今日將一切坦言,說到底還是為了秦王,這點李世民不會聽不出來。 就目前的局勢而言,李善自請出戰,必然在短時間內再難控制北衙禁軍,一旦東宮動手事變,最大的威脅并不是北衙禁軍本身,畢竟就算李善調走了舊部親信,也還有張瑾、李客師等將領。 關鍵是駐扎在禁苑內的長林軍,這是太子的嫡系人馬,而長林軍要進入皇城,除非東宮已經控制住了整座皇城,否則唯一的通道就是玄武門。 所以,在李善專門提及馬周寓居常何家后,杜如晦在第一時間點出了常何守御玄武門。 李善咂咂嘴,“殿下恕罪,畢竟裴弘大明年就滿八旬了,誰知道哪天就一覺不醒……” 李世民哼了聲,“你倒是考慮周詳?!?/br> 李善這是怕裴世鉅趁這個機會動手……在這次暗中交鋒中,自己和秦王其實沒有太多的選擇余地,李善也第一次領教了裴世鉅的心計,實在是怕這老狐貍在自己出兵的時候動手。 萬一太子得手了,不說其他的,李善都怕自己來不及救出母親……為此,不得不將最關鍵,也埋藏最深的一顆棋子交代出來。 房玄齡笑吟吟道:“懷仁,從頭到尾說一遍吧?!?/br> “咳咳,前年陛下授節制代州總管府,抽調將校北上,馬賓王就提及當年與常何有舊交?!崩钌圃缇痛蚝昧烁垢?,九真一假的慢慢說了一遍,最后有意無意的強調道:“當日只不過隨手為之,只是見常何原為殿下舊將,卻被東宮招攬,早年原國公被道玄兄斬于館陶……” 李世民點了點頭,自從武德四年洛陽虎牢大戰后,類似的事發生過不止一次,東宮插手軍中,竭力拉攏將校,史萬寶當時是陜東道大行臺戶部尚書,算是秦王一脈的嫡系,卻被太子籠絡,為此李世民一腳將史萬寶踢到了河北道去。 之后史萬寶在館陶被淮陽王李道玄斬殺,全家被抄,子嗣最終的結局是流放嶺南,堪稱悲慘……所以常何被李善趕回長安后,東宮必然不會眼睜睜的就這么看著,肯定會加意籠絡。 而恰好馬周與常何交好,所以李善順手將人塞了過去……沒想到常何入北衙禁軍守御最為關鍵的玄武門,所以馬周才會突然與李善反目。 這個邏輯挺通暢的,李世民、杜如晦都釋然了,而房玄齡有點狐疑……這也太湊巧了點,畢竟長子房遺直與李善交好,他是知道馬周、蘇定方兩人堪稱李善的左膀右臂,為了當時還沒有入北衙禁軍的常何,李善居然將馬周塞過去,這有點不合常理。 的確如此,但這方面李善也沒辦法解釋……總不能說史書中記載的玄武門之變中常何是個關鍵的棋子,總不能說我將其趕回長安,就是想看看歷史的軌跡會不會沿襲原時空,總不能說我是特地將常何趕回長安,為此還不惜找了個由頭將段志玄也趕回了長安吧? 杜如晦沒去想這些,而是沉聲問道:“可堪信賴?” 李善肯定的點頭,“其間內情,馬賓王盡知?!?/br> “盡知?”李世民眉頭一挑。 “是?!崩钌戚p聲道:“無論是臣的身世,還是殿下?!?/br> “若殿下有令,玄齡公、克明公、凌公或長孫,盡可指派?!?/br> 頓了頓,李善補充道:“常何此人,優柔寡斷,非心志堅定之輩,馬賓王自有手段?!?/br> 李世民吸了口氣,深深的看了眼李善,“京中諸事,不必掛懷?!?/br> “臣遵令?!?/br> 這也是為什么這么多年,突厥主要是攻打河東的原因,前些年的雁門關形同虛設,又有馬邑為支撐,只要入了代州,整個河東都會在突厥人的馬蹄下顫抖……而攻打關中,光是這地勢就令那些生長在馬背上的胡人頭痛。 此次若不是因為梁師都先行大亂關中,阿史那·社爾不會選擇這條路的。 四條路中,河東,秦直道,關內道,最可能的是攻打隴西道,然后東向攻入關內道,當年薛舉走的就是這條路……引申出阿史那·社爾之前的寫的思緒。 第八百三十七章 坦言 “回來了?!?/br> 推開門的李善一怔,微微偏頭看過去,月光透過窗戶,將點點幽光灑入屋內,將坐在那兒的崔信映射的清清楚楚。 “你是去見了秦王?!贝扌庞每隙ǖ恼Z氣道:“天策府也在金城坊?!?/br> 李善沒有再否認,笑著點點頭,“崔舍人目光如炬?!?/br> 崔信眉頭大皺,“崔舍人?” 李善立即改口,“岳父大人,小婿也是無奈之舉,裴弘大投入東宮……” 崔信都想了快一晚上了,這次哪里那么好被糊弄,嗤笑道:“因果倒置,黑白顛倒,這就是你李懷仁的手段?” 李善訕訕干笑了幾聲。 “是你先投入秦王麾下,已是生死大敵,年近八旬的裴弘大才不得不投入東宮門下?!贝扌诺芍钌?,“你何時投入秦王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