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489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任瑰數度大敗梁軍,收復三州之地,必將成為東宮一脈在軍中最有力的支持者,這對秦王不是什么好事。 李善倒是無所謂,閑聊了幾句后就離去了,最近幾個月,奪嫡形勢為之一變,從明面上來說,李世民被授意實際執掌尚書省,東宮那邊吃了大虧,但任瑰的軍功也讓太子扳回一城,看起來是打了個平手,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 李淵雖然沒有太過明顯的傾向秦王一脈,但也不像之前那樣維護東宮,從本質上來說,這是巨大的轉變。 走出宮門,李善徑直去找蘇定方,途中突然腳步一頓,想到了什么。 如今的局勢會像哪兒發展,即使李善身為穿越者也沒什么頭緒,自己帶來的變化太多了,歷史上明面是太子、秦王逼迫,最終李世民選擇了玄武門之變。 但實際上這一切是李淵在幕后推動甚至慫恿,而如今李淵的態度大變,這使得李世民很可能不會下決心兵變奪位,而是希望以正常的方式入主東宮。 這對李善來說是個好消息,短時間內自己不需要考慮如何將李淵送到船上去吹風……但李善在心里推演了一下,有點麻啊。 如果保持現在的局勢,東宮、秦王府始終相互制衡,李淵既不易儲也不打壓秦王,再活上十年八年,甚至十四五年,這個年紀的皇帝在歷史上也挺常見的……突厥那邊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鐵勒九部會不會按照歷史軌跡組建一個強大的薛延陀帝國? 這都是難以預測的事啊……李善覺得喉嚨有些發干,第一次覺得自己對未來完全沒有了把握。 “懷仁?” “噢噢,定方兄?!崩钌瞥冻蹲旖?,將腦海中的煩惱暫時拋開,看周圍沒人,笑著說:“陛下授意,來這兒轉轉,待會兒去皇城各個城門轉一圈?!?/br> 蘇定方有些意外,但想想也不意外,畢竟自己得以節制北衙禁軍主要就是因為與李善的關系,經過天臺山一戰,陛下肯定更加信任李善,只不過沒有直接讓其節制北衙禁軍而已。 兩人帶著十幾個親衛到各個城門轉了一遍,消息擴散的非???,該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在靠近禁苑的芳林門,李善碰到了現任右監門將軍的舊識李高遷,對方閑聊了幾句后話題一轉,提到了剛剛送抵長安的捷報,說起任瑰的力挽狂瀾。 其實李善早就與凌敬暗中商議過了,現在的秦王并不需要靈州道行軍總管這個位置了,畢竟現在的局勢與之前大大不同。 在天臺山一戰之前,李世民幾乎已經被逼到了死角,甚至已經開始準備兵變了,那時候的李世民是需要靈州道行軍總管這個位置的……至少不能被東宮一脈握在手中。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迅速穩定局面,除了羅藝之外沒有出現將領起兵的破事,即使羅藝也被輕易誅殺,這直接導致了李世民能夠集中精力應付南侵的突厥大軍。 主要原因在于李世民本身在軍中的無二威望,同時也在于最靠近長安的河東、關內道的主要將領。 歷史上的武德末年,代州還沒有復設總管府,甚至苑君璋都沒有歸順,河東一地的統率是并州總管李世績,絕對的李世民嫡系。 另兩個分別是關內道的靈州道行軍總管李靖,靈州都督李道宗……兩個人都算不上李世民嫡系,但都不是東宮一脈。 如果李世民要兵變奪位,現在的靈州道行軍總管任瑰會是個大麻煩,即使太子被殺,子嗣被屠戮一空,任瑰也未必會束手就擒,一旦惹出大亂子,那麻煩就大了。 說的嚴重點,若是任瑰率兵南下,而突厥同時來襲,即使是李世民只怕也招架不住。 不過現在局勢大變,李世民短時間內是不會有兵變多位的念頭的,靈州道行軍總管這個位置對他來說,已經無關緊要了。 與李高遷敘談了幾句,李善與蘇定方繼續往東,抵達最后一座城門,也是整個皇城最重要的城門,玄武門。 第八百二十七章 北衙禁軍(中) 其實如果不考慮兵變,玄武門的重要性并不像史書中描述的那么重要,如果是長安動亂,最可能威脅到皇城的應該是朱雀門。 歷史上的玄武門重要性主要是因為當日的李世民已經被趕出了皇城,遷居到了禁苑的弘義宮,李世民想悄無聲息的進入皇城控制李淵,只能通過玄武門,而且還要依靠玄武門來抵御駐守在禁苑的東宮長林軍的攻擊。 換句話說,當日的李世民與東宮長林軍之間的距離并不遙遠,中間也沒什么隔斷,這很可能也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索之一,同時也是兵變時薛萬徹能夠轉頭去攻打秦王府的原因。 李善久久站在城門處,心里浮想聯翩,耳邊突然傳來蘇定方的咳嗽聲,李善才回過神來,笑著抬手道:“久不見大來兄了?!?/br> 右監門衛中郎將常何深深一禮,“叔父來信,托下官再致謝殿下?!?/br> 若不是李善,常達不僅僅是兵敗身死,而且很可能丟掉整個隴州,若是梁軍徑直南下,與梁洛仁合兵一處,猛攻天臺山……常達死后都不能安生。 李善輕笑道:“只要大來兄不再怪責孤就好了?!?/br> 短時間內不會再有玄武門之變了,或許常何不會在史書中留下痕跡,李善不再關注,視線投向常何身后的青年,“賓王兄,久違了?!?/br> 不等馬周開口,李善看向蘇定方,“未出仕者何以入皇城?” 蘇定方回道:“今年初,得江夏郡公舉薦,馬賓王出任右監門衛兵曹參軍事,主責掌倉曹?!?/br> 那邊的馬周臉都黑了,一言不發,心里暗罵……你個王八蛋,明明你出京之前密見那次就知道了,還非要拿出來說。 這大半年來,馬周平日還是放浪形骸,但內心深處波濤洶涌,之前秦王幾乎被逼到了絕處,馬周一天到晚在心里念叨著那幾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一旦有人以密語聯絡,那就是起事之時……玄武門的關鍵在于,能夠阻攔駐守禁苑的長林軍進入太極宮。 但現在呢? 將我塞到常何身邊,無非是要在北衙禁軍中扎顆釘子。 之前還只是蘇定方節制北衙禁軍,現在你李懷仁都直接掌控北衙禁軍了,我還有什么用處? 馬周心思轉的飛快,李善說這幾句話……無非是在告訴自己,你還得在常何身邊待下去。 李善提點了常何幾句,隱秘的向馬周投去一個抱歉的眼神……前者向來有這個習慣,什么事都喜歡留個后手。 有馬周在常何身邊,說不定關鍵時刻能起到作用,至少要提防禁苑的數千長林軍……雖然戰力不強,但畢竟有兩三千人呢。 李善與凌敬商量過很多次,裴世鉅投入東宮門下時日已經不短了,肯定有所謀劃,考慮到自身年近八旬,現在獨子又死在李善手中……反正裴世鉅肯定是這么認為的。 在目前奪嫡局勢復雜的情況下,一旦李淵有易儲的意思,裴世鉅有可能勸說李建成來一場宮變……只是不知道李建成有沒有這樣的勇氣,也不知道裴世鉅有什么辦法可以勸動李建成。 所以,不能展露出李淵可能有易儲的心思……不過說實話,李善也不知道李淵到底怎么想。 李善決定待會兒去拜訪下東宮的韋挺……不,還是魏征吧。 看著李善、蘇定方離去的背影,常何既羨慕又后悔,低聲嘆道:“若是去年初雁門大戰,為兄沒有留在代縣,而是趕赴雁門關……” 當時在代縣的除了常何外還有爾朱義琛,后者如今官居代州司馬,爵封秀容縣伯。 馬周嗤笑道:“大來兄別做夢了,你乃東宮門下,爾朱義琛也是東宮門下,李懷仁也不會讓你隨軍的!” 常何想了想無奈的點頭,他也知道雁門大捷的細節,出戰的東宮、秦王府兩邊的將領基本上是平衡的,而自己不過是個中郎將,而爾朱義琛是代州司馬。 馬周恨恨的呸了聲,嘴里吐出一連串的臟話……如果說之前馬周叱罵邯鄲王李懷仁還是半真半假的話,那現在就是真心實意了。 如果沒有接受這個破事,自己留在李善身邊,別說出仕了,搞不好都能混個好位置了。 看看李善身邊那些人吧,凌敬如今是秦王心腹幕僚,還曾得李淵贊譽,蘇定方爵封國公,王君昊、張仲堅都是縣公,就連曲四郎和剛剛來投的侯洪濤都混了個縣男。 李善覺得有點對不起馬周啊,太愧疚了,貞觀年間的名臣被自己用在這種地方,不過考慮到馬周也是貞觀后期才官居宰輔……還有時間,還有時間。 回到官衙,李善在心里盤算了下,“出缺的不少啊?!?/br> 蘇定方點頭道:“半數出缺?!?/br> 十六衛系統都是一樣的,一位大將軍,兩位將軍,北衙禁軍共有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四位大將軍,蘇定方是左監門大將軍,張瑾是右監門大將軍,竇軌是右千牛衛大將軍,任瑰是左千牛衛大將軍。 不過張瑾年邁,竇軌虛領,任瑰在外,所以蘇定方之下是通過八位將軍來掌控北衙禁軍的。 坐下后,蘇定方細細道來,“江夏郡公李高遷為右監門將軍,太子心腹愛將馮立為左監門將軍,張三郎補上左監門將軍,宇文歆今年三月從右衛將軍調左千牛衛將軍,其余四個位置出缺?!?/br> “宇文歆?”李善眉頭一皺,“什么來歷?” “此人武德元年出任都水監,后輔佐時任并州總管的齊王,多有勸誡,使齊王坐免?!碧K定方對下屬的履歷了解的很清楚,“武德四年隨秦王在虎牢關大敗夏王,戰后任右衛將軍?!?/br> “虎牢關?”李善有些詫異,“殿下的人?” “不是?!碧K定方搖頭道:“雖曾經彈劾齊王,但如今仍然與齊王來往過密?!?/br> 李善摸了摸下巴,四個將軍,兩個是東宮嫡系,一個與齊王有瓜葛,自己這一邊只有張仲堅……而且還是個不知內情的。 想掌控北衙禁軍……說的直接點,秦王想通過自己掌控北衙禁軍,那就必須塞人進來。 自己要好好考慮考慮,待會兒去拜訪魏征也可以提一提。 第八百二十八章 北衙禁軍(下) “太子不智?!?/br> 屋內,魏征用帶著失望的口吻向登門拜訪的李善如此說。 李善苦笑著沒吭聲,不過心里也贊同魏征的觀點,李建成的確不智,天臺山一戰之前,東宮基本上穩cao勝券……這里沒有將李世民可能的兵變考慮在內。 當日,李淵都不在幕后推動了,親自出面許諾讓秦王出鎮洛陽……這是一個清洗秦王一脈的信號。 在這種情況下,李建成卻要自作聰明玩這么一出,最終自己掉進坑里……何苦來哉! 李善猜測,可能是秦王一脈給予東宮長時間的壓力,導致李建成有著那樣的期盼,或許也可能有其他原因。 畢竟對皇位的渴望足以讓一個皇子做出任何事,原時空中的李世民主導的玄武門之變從本質上與這次李建成的所作所為是一回事……呃,可能還要更過分一點,殺兄殺弟,幾乎是圈禁父親,更將大部分都還是孩童的侄兒全都殺了個干凈,甚至搶奪弟媳。 殺其夫,屠其子,霸占弟媳,從品行上來說,李世民還真不是什么好玩意啊,比曹孟德還要過分。 已然臉面緋紅的魏征舉起酒杯一飲而盡,不顧胡須上沾染的酒液,嘆道:“數月前,某便勸誡太子,當盡早誅殺秦王……” 李善眨眨眼,如果沒記錯,歷史上還真有這么一回事,玄武門之變前,魏征數度勸說太子盡快殺了李世民。 如今已經不可能了,魏征也不避諱,徑直解說道:“突厥如今陷入內亂,正是動手時機,只要秦王身死,麾下群龍無首,黨羽當散,即使有人起兵,也難逆大勢?!?/br> “數月之內必能穩定局面,那時候無秦王從旁掣肘,即使突厥內亂平息,大舉南侵,也能從容應對?!?/br> “可惜,可惜太子不肯……” 李善想了會兒搖頭道:“太子、秦王奪嫡日久,秦王軍功蓋世,也難入主東宮,為何?” “便是太子無過錯?!?/br> 一邊說著,李善一邊瞥了眼魏征,這廝在貞觀年間是以諫臣的面目出現在史冊上,但其實并不缺乏陰私的謀劃,李世民本身沒犯錯,太子不管以什么樣的理由殺了李世民,都會在歷史上重重記下一筆,除非他能比歷史上的唐太宗干的更出色,但以其對突厥的態度來看,只怕很難,說不定還會遷都洛陽。 魏征怔了怔,點頭道:“不錯,此即太子猶豫之因,不必諱言,大唐之所以一統天下,秦王居功甚偉,無過錯,不可輕易屠戮?!?/br> “是了?!崩钌苾墒忠粩?,“太子殿下如何肯背上為固權位,無端殺弟的名聲?” 魏征嗤笑了聲,“你我相交多年,何必用這等話搪塞!” 李善笑了笑沒有解釋,這種話自然是不能說明白的,在天臺山一戰之前,東宮占據了優勢,李建成之所以沒有采用魏征的勸誡直接殺了李世民,主要原因還在于他前面有李淵這個打手。 李淵未必會直接殺了自己最為了得的次子,但卻肯定能一點點剝奪秦王一脈的勢力,到最后,不管是李淵還是李建成,一杯毒酒足矣。 可惜現在局勢大變,天臺山一戰讓奪嫡的局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天策府多有幕僚、大將折損,但東宮再無之前氣焰。 李建成更加不敢動手了,除非他有把握將李世民、李淵一并干掉。 “太子善納勸誡,溫文仁愛,惜寡斷也?!?/br> 魏征這話剛說出口就覺得不太對勁,也察覺到對面李善投來了詭異的視線……這一世不好說,但原時空中正是李建成不聽魏征勸誡,最終導致了李世民成功的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雖然說李世民有這樣的控制能力,但如果李建成真的不管不顧殺了李世民,至少不會慘的子嗣全都被殺個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