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476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李淵和楊恭仁、李世民對視了幾眼……感情這位邯鄲王沒接到詔令? 第七百九十九章 戰后(中) 所謂功高莫過于救駕,最大的功勞已經撈到手了,真的真的沒必要再在李淵面前表功了。 更何況,自賣自夸,如果是前世,李善也就厚著臉皮做一次王婆,但這一世,倒不是李善臉皮變薄了,而是時代的不同導致的區別……得讓其他人為自己表功。 而且,如果要將事情從頭到尾說一遍,難免要說到悲催的裴龍虔、裴宣機兄弟,李善真怕裴世鉅當場發飆??! 李善徑直下山,一眼就看見正疾步趕來的柴紹,“姐夫終于來了?!?/br> “來的遲了?!辈窠B臉色陰沉,在抵達仁壽宮后,他仔細詢問了守軍,知道自己是被李建成坑了,那廝拖延出兵,卻把自己拉上了。 “還好懷仁及時來援?!辈窠B勉強擠出個笑容,“傷亡如何?” 李善摸了摸鼻子,臉頰動了動,卻沒說話,柴紹嘆了口氣,他抵達仁壽宮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確認李淵、李世民無恙,但都不用問,只看戰場就知道戰事如何慘烈。 柴紹雖然在政治立場上保持中立,但長期在李世民麾下,與天策府眾將都是舊交,如何會不黯然。 在登上天臺山頂之前,李善也沒想到居然傷亡這么大,領兵大將、宗室子弟、朝臣均有死難。 李善對唐初那些名將的名字記得還算清楚,這一世也通過李楷、凌敬很清楚天策府內部,僅僅是青史留名,后人都有印象中的,都有不少,甚至連貞觀年間掃蕩西域,最后跟著李承乾造反的名將侯君集都下落不明,不知死活了。 這次李淵丟人算是丟大發了……有個嬪妃失蹤,不知去向,有可能是逃遁了,也有可能是被梁軍俘虜。 不過李善看似悲傷,但實際上內心深處并沒太多的悲痛情緒,原因很簡單,自己關心的那些人,以及和自己關系不錯的那幾位,都至少保住了性命。 李善最關心的可不是李淵、李世民,而是凌敬、蘇定方、崔信。 雖然蘇定方傷勢有點重,但身邊的親衛有幾個曾經在太醫署學過醫術,處理的很妥當,慢慢修養肯定能痊愈,凌敬是與天策府眾位幕僚第一批上山的,一直沒有遭遇廝殺。 崔信稍微有點倒霉,他身為中書舍人,隨侍李淵身邊,結果大隊掉頭回仁壽宮,崔信不慎落馬被拉下了,還好凌敬讓周二郎回去搶人,又有李道玄恰巧遇上,崔信也就些許擦傷。 除此之外,與李善關系不錯的那些人中,中書令楊恭仁、中書侍郎宇文士及雖然負傷,但都無礙,溫彥博更是毫發無損,倒是楊恭仁的兒子楊思誼倒霉的摔斷了胳膊,但不管怎么說都活下來了。 淮陽王李道玄在亂軍中救下了李淵,但之后在交戰中負傷,不過傷勢不重。 最讓李善驚奇的是,宇文士及的meimei宇文昭儀在亂軍中搶了一匹馬,抱著兒子一路疾馳,甚至還殺了兩個梁兵……比宇文士及這廝還要牛。 反正但凡和李善有些交情的,基本都活了下來……雖然大都有傷,但在經歷過去年顧集鎮那樣的場面之后,李善自然難以有多少悲痛。 凡事總得有個比較的嘛。 不過李善也挺惋惜的,裴世鉅這廝太賊了,居然沒跟著李淵下山,而是以年邁難以騎乘為理由躲在了天臺山上,否則那么多人都死了,這個快八十歲的老頭沒理由能逃過這一劫。 可惜,太可惜了! “呃,張三郎已經率兵北上,跟在梁軍后面?!崩钌聘尚α藥茁?,“陛下命小弟節制諸軍,如今隴州司馬藺興粲已經率兵趕到,姐夫不如……” 柴紹嘆了口氣,想了想才說:“先行拜見陛下,然后立即北上?!?/br> 李善有些意外,都說了陛下授命自己節制諸軍,但柴紹卻非要上山覲見。 兩人一同上山,此時此刻,天臺山頂,被李善特地留下的候晨與覲見的隴州司馬藺興粲正在為李善吹噓表功呢。 候晨和藺興粲一搭一唱,從華亭兵敗,到李善率親衛北上,再到華亭城破,李善力挽狂瀾……將李善吹的天上沒有地下無雙。 宇文士及嘖嘖稱奇,“正午華亭城破,懷仁尚在城內,黃昏時分,大潰梁軍,已然收復華亭,此等戰事,可傳后世?!?/br> 一旁的溫彥博在心里想,似乎那位青年郡王從起家之初直到今日,經歷的每一場戰事都頗為傳奇,均可傳世。 最早在絕境之中夜襲敵營,連夜奔襲攻破武城,之后魏縣、永濟兩場大捷,再到代州攪風攪雨,逼降苑君璋,生擒欲谷設,三敗頡利可汗…… “親自率軍入城,堪稱有膽?!笔挰r贊道:“從北城門突圍,此為有識?!?/br> “有膽有識!”楊恭仁笑道:“不意時文亦有此贊?!?/br> 時文是蕭瑀的字,此人是當年梁明帝第七子,隋煬帝妻子蕭皇后的同母弟,因為李善去年初以蕭皇后為條件交換欲谷設,所以對李善沒什么好感。 但楊恭仁說沒想到蕭瑀也會有如此贊譽,倒不是指這方方面,而是蕭瑀此人處事刻板,剛直不阿,對下嚴厲,對上忤逆,基本上就沒有贊譽過什么人。 休息了一會兒緩過來的李世民在心里復盤華亭一戰,點頭道:“懷仁不類秦瓊、尉遲恭這等戰陣勇將,但擇機精確,進退有度,謀定后動……” “好似武侯?”李淵笑道:“確有其能?!?/br> 歷史上以文人形象出任統帥的名將并不少見,但主要是在宋明兩朝,畢竟那時候文人地位遠遠高于武將,但在唐朝之前,最著名的文人名將就是諸葛亮了。 在最后關頭,眼見援軍抵達,但卻遭遇梁軍猛攻,在近乎潰陣的情況下得以生還,這讓眾人的情緒都難以平復,似乎連身上的傷痛、疲憊都忘了。 “臣柴紹拜見陛下?!?/br> 李淵瞇著眼打量著這個女婿,似笑非笑道:“嗣昌終于來了?!?/br> 眾人都不吭聲,大家都心里有數,如果沒有李善冒險率親衛潛入宮中,梁軍很可能會在柴紹抵達之前攻上天臺山,到那時候一切皆休。 柴紹朗聲道:“臣今晨受太子殿下重托,率兩千騎兵急馳來援,太子親率大軍殿后?!?/br> 一個白天就趕到了仁壽宮,柴紹這是在闡明,來援略遲,這個鍋我是不背的。 李淵神情略為放松了點,大郎親自率兵而來,遣柴紹先行率騎兵來援……雖然遲了點,但似乎也說得過去,畢竟當時局面混亂,自己并沒有遣派親信、侍衛去長安求援,或許是接到消息遲了點? 依在石上的李世民用眼神制止了長孫無忌,同時在心里想,畢竟太子來了,雖然遲了點,但終究來了,而且天臺山終究守住了…… 李善看著李淵神色放緩,暗罵這廝真是個腦補專家,太會給李建成那廝找理由了。 第八百章 戰后(下) 已近黃昏時分了,李善站在半山腰處,身后跟著王君昊、侯洪濤以及曲四郎、齊老三等親衛,隴州司馬藺興粲、霍國公柴紹之外,岐州刺史也已經帶兵趕到,相關的防務李善已經脫手。 其實李淵還是希望李善來負責防衛,但后者以兩日之內,北上南下,親衛疲憊為理由拒絕了……本就節制諸軍,還有主管防務,那幾乎是內外一把抓了。 李善也知道,自己今日親自出現在天臺山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李淵對自己會有著極高的信任度……即使是裴世鉅將事情捅出來,也不至于導致李淵的態度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呃,其實這也是李善不顧張仲堅、王君昊的反對,堅持親自率兵渡河潛入仁壽宮的主要原因。 朱八快步走來,低聲道:“收撿十二人,其中老兵三人?!?/br> 李善眉頭一皺,“一視同仁?!?/br> 王君昊抱歉的向侯洪濤示意,所謂的老兵是指李善的親衛,剩下的是指從當初流民中挑選的青壯。 侯洪濤不以為意,這種區別本來就是應該的,倒是邯鄲王明言一視同仁讓他有些意外。 北上追擊的張仲堅只是盯著梁軍,而后者急著逃命,按道理來說不會有什么折損,柴紹已經率兵北上,就看能不能將這股梁軍留住了……據被俘的梁軍士卒說,幾個被生擒的朝臣也被帶走,估摸著是作為人質希望能保命。 華亭一戰,城內突圍,后黃昏時大潰梁軍,共計折損親衛四十二人,來援仁壽宮,折損十二人……其實李善有點意外,這兩場戰事都是以寡擊眾,沒想到傷亡這么小。 其實真刀真槍的也就是在華亭縣城內的那場突圍,之后要么是伏擊,要么是追擊,再要么是遙遙對峙,所以傷亡不大。 算下來一共折損了五十四名親衛,將近一成,李善在心里嘆了口氣,難怪有那么句“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夕陽漸漸落下,在余暉中,數百騎兵由東而來,李善瞇著眼看了會兒,開口道:“孤可能要留在仁壽宮一段時日,你們是留在汧源縣還是遷去長安?” 侯洪濤知道是在問自己,立即答道:“愿遷往長安,定居日月潭,還請殿下許可?!?/br> 這個答案并不讓李善意外,實際上若不是李淵有可能留在這兒養傷,他自己都想回長安了,當初去汧源縣說到底并不是為了棉花,京兆府那么大多的是地方,當時一方面是因為長安奪嫡日烈,另一方面是因為蘇定方節制北衙禁軍。 但天臺山一戰,朝中局勢為之一變,秦王拼死抵抗,而太子卻在李善之后才趕到,李淵對此不可能沒有想法,就算不表達出來,就算不排斥太子,但對李世民的態度肯定會緩和下來。 而且蘇定方此次負傷,沒有兩三個月難以恢復……所以李善是希望回到長安的。 可惜現在還是六月份,正值酷夏,長安炎熱,皇城更是酷熱難當,包括李淵、李世民在內的傷員都是外傷,不太適合回長安……關鍵是李淵如果留在仁壽宮,那對外傷很有一手,曾經救回平陽公主的李善也必須留在仁壽宮了。 現在李善最擔心的是兩件事,其一是裴世鉅會不會發飆,這事兒那老頭現在還不知道呢,其二是自己節制諸軍,會不會被推上對峙梁軍的主將。 在心里嘆了口氣,救駕之功算是攥在手中了,但接下來的麻煩事還是一大堆,李善暫時將這些拋之腦后,舉步下山,去迎接剛剛抵達的太子李建成一行。 “拜見太子殿下?!?/br> “懷仁?!崩罱ǔ赡樕珡碗s的扶住李善,“父親可還安好?” “陛下左手臂中箭,但已處置妥當?!崩钌祁D了頓,補充道:“秦王殿下負傷六處,但都不重?!?/br> “那就好,那就好?!崩罱ǔ商ь^望著天臺山,“幸好懷仁及時趕到……” 李建成在趕來的途中已經接到了親信的來報,若不是這位邯鄲王,梁軍必定攻破防線,當時被困在山上的父親、二弟,除了跳崖之外,要么被殺,要么被俘。 真可惜啊……李建成之所以拖延出兵,無非就是想看到那一幕,之所以率兵趕來,怕的就是現在這一幕,父親和二弟都還在。 “孤上山拜見父親,懷仁代為安置?!?/br> “是?!?/br> 李善煩惱的撓了撓下巴上的胡子,仁壽宮有內外兩城,內城是以天臺山為核心的,之前李淵與嬪妃、親王、宰輔都是住在山頂大殿中,但三座大殿都已經被拆毀充為礌石了,現在李淵等人都住在山腳下。 外城地方倒是大,但被梁軍破壞的不成樣子,陸續趕來的援軍多達四五千人,也只能在宮外安營扎寨了。 但還沒等李建成舉步,已經有內侍趕來。 “陛下召太子覲見,余者均在外城等候,諸軍由邯鄲王節制?!?/br> 李善瞄見李建成神色一變,其身后的幾位幕僚、將領更是面色陰沉,趕緊上前幾步,低聲道:“之前三姐夫覲見,陛下似有釋懷?!?/br> 李建成沉默了會兒才勉強一笑,“懷仁此番救駕,理應如此?!?/br> “之前梁軍連攻隴州、涇州,陛下詔令在下節制諸軍?!崩钌撇坏貌唤忉屃司?。 李建成神色略為一松,伸手握了握李善的胳膊,“多謝懷仁?!?/br> 李善的意思是,李淵早在天臺山一戰之前就讓我節制諸軍了,并不是因為你身為太子卻沒有及時發兵來援,才讓你一個人覲見,奪走援兵的兵權……這是李建成最擔心的。 看著李建成隨內侍離去的背影,李善笑著一一與王珪、韋挺、魏征、鄭善果幾個熟悉的打招呼,讓人去安排數百騎兵的住宿。 東宮幕僚中與李善關系最好的是魏征、韋挺,前者方正,后者圓滑,徑直低聲問起此戰傷亡,言語中頗有幸災樂禍之意。 實話實說,東宮幕僚中,太子最倚重的是王珪、魏征、鄭善果,但最親近的卻是韋挺,不過這位的能耐比前三位差的不是一丁半點兒。 韋挺在幸災樂禍,而另外幾人都面色沉郁,顯然都想到了,天策府那邊傷亡慘重,東宮的壓力自然大為降低,但這對東宮未必是什么好事……更重要的是,天策府如此慘重的傷亡是為了護衛李淵啊。 第八百零一章 戰后(續) 已然入夜了,這一天晚上,星光璀璨,如洗月光灑在仁壽宮各個角落,將斷磚殘垣映射的一清二楚,走在路上的李善不時還能發現墻壁上的血跡,幾個斷裂的槍頭。 這一戰制作出了大量的傷員,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朝臣、勛貴、將領,醫者、護兵遠遠不夠,從長安抽調來至少還要兩天,李善在無奈之下,不得不再一次化身“提燈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