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352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比如秦瓊也堪稱文武雙全,但實際上他向來是以李世民最貼近的騎兵統領的身份出現的,少有獨當一面的機會。 事實上,就因為有李世民這個牛人在,他麾下英杰大部分都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如今的陜東道大行臺也只是群策群力。 而張士貴是天策府屬官中,少有的曾經獨當一面的人物……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文武雙全第一人的評價也不能算錯。 張士貴有一種感覺,似乎李善對自己認知很深。 前方傳來呼聲,張士貴勒住韁繩放緩馬速,轉頭四顧,看見了破敗的房屋,高低不平的丘陵……走的近了才發現,那不是丘陵,而是高高低低的石塊、土堆。 李善選了一處稍高的山坡下馬,笑著問:“此地如何?” “怕是選了好久了?”李道宗笑了笑,轉頭看向東南方向,再看看西南方向,遲疑問:“多少路程?” “往馬邑、雁門關,快馬疾馳,均是兩個多時辰?!必撠熯x址的蘇定方口齒清晰的解說:“此地原為顧集鎮,加上周圍村落,約莫兩千余百姓,后毀于劉武周之手,又遭突厥洗劫,漸漸衰落,民眾逃亡,以至于廢棄?!?/br> 李道宗細細看著周圍,“附近水源?” “有河,而且不止一條,其中一條小溪從顧集鎮原址中穿過?!碧K定方解釋道:“擇此地,一為便于修繕成寨,二在于距離馬邑、雁門關都不遠不近,若是騎兵出擊相援,來犯之敵必首尾不能相顧?!?/br> 馬邑、顧集鎮、雁門關,三個點構成了一個三角形的架構……三角形是最穩固的構圖,不過李善剛開始謀劃的時候,并沒有考慮這一切。 最早還是李高遷去年率兵出塞,結果孤身逃亡導致大敗一事給了李善很多啟發,他發現,馬邑距離雁門關的距離有點尷尬。 從雁門關到馬邑,快馬奔馳大約是四五個時辰,差不多就是天亮出發,黃昏時分才能趕到,這個路程……再好的軍馬也是強弩之末了。 如果是大軍出塞,那就要穩住陣腳,緩緩西行……別說當天了,七八天能摸到馬邑邊上都算快的了,但突厥騎兵旋即而來,鋪天蓋地,遮擋戰場。 李高遷敗北的原因有很多,棄軍而逃當然是主因,但也有一些客觀的原因,比如雖然說馬邑和雁門關成犄角之勢,但若是敵軍猛攻馬邑,雁門關這邊因為距離的原因,很難做出迅捷的反應。 從那時候起,李善就有了在朔州擇地建寨的念頭,而且一直在為此做各種各樣的準備……可惜還沒開始,各種變故蜂擁而至,硬生生的將他推到現在這個位置,并且很快就要滾蛋。 三個月前那個大年夜,李道宗突然來訪,與李善相談甚歡,他許諾今歲突厥來犯,必猛攻馬邑,他愿意領軍出塞,步步為營,逼退突厥。 而李善才將這個計劃拿出來……李道宗非常感興趣,并且在擇地、工匠各個方面都幫了不少忙。 那邊蘇定方還在給李道宗講解附近的地形,而李善在和張士貴說著在重建顧集鎮的諸番好處……張士貴基本上已經知道李善到底想讓自己干什么了。 于顧集鎮重建寨堡……這是個讓普通人聽聽就要顫抖的任務,因為顧集鎮再往北就是云州了,換句話說,顧集鎮將取代代州、雁門關、馬邑,成為直面突厥的最前線。 即使性情穩重的張士貴,也忍不住腹誹……難怪這些天李善要如此贊譽,這是怕自己不肯接手??! 馬邑那邊至少還有高大的城墻,而顧集鎮這邊……現在還是一片廢墟呢,張士貴眼角余光掃了掃,心里有些疑惑,如果說李善是紙上談兵也就罷了,但任城王李道宗、蘇定方雖然年紀不大,但也都是軍中宿將,不會看不出來。 李善還在那喋喋不休,三方駐守,互成犄角,不至于孤守無援,而且顧集鎮相對來說更靠近云州,突厥不可能繞過顧集鎮、馬邑去攻打雁門關,但如果想啃下馬邑、顧集鎮這兩顆釘子,難度相當的大。 馬邑、雁門關都是重鎮,糧草充足,駐有重兵,如果籌建顧集鎮,李善也不會只往里面丟些歪瓜裂棗……這不是已經把張士貴帶來了嘛,如此一來,中間有顧集鎮串聯,使手尾能夠相顧,防御體系就能很立體了。 最后李善總結道:“頡利可汗不管是想攻下何處,側面甚至背后都會有如芒在背之感,絕不敢全力相攻?!?/br> 張士貴搖搖頭,“雁門關為河東門戶,不會隨意出兵,顧集鎮、馬邑……若是騎兵被突厥誘出……” “不至于此?!崩钌戚p聲道:“武安兄未至北地,尚不知曉,突厥騎兵雖然號稱勇武,實則以騎射、聚散見長,論戰場沖陣,遠不及披甲精騎?!?/br> 張士貴低低呢喃了聲,他也聽懂了李善婉轉的解釋,畢竟相互之間只有兩個多時辰的馬程,距離太近了,若是突厥攻打馬邑,顧集鎮這邊遣派騎兵出擊,消息會很快傳出去,能極大的延緩甚至毀滅突厥對馬邑的攻勢。 最關鍵的是,如果籌劃的好,即使突厥騎兵以此為餌誘唐騎出擊,以唐騎的沖擊力,只要不戀戰,突厥人很難有什么辦法……換句話說,突厥人想圍點打援都沒那個資格。 實際上,從本質上來說,李善選擇在顧集鎮建寨,主要的作用在于切割空間。 盡量削弱突厥騎兵的活動空間,使對方聚散自如的大規?;顒咏档屯{,短距離的接戰,更適合披甲唐騎的沖陣,揚長避短。 李善在心里想,這和后來明朝的防御體系有點像,但本質是不同的,明朝只能防,基本上不敢野戰,而唐軍這幾處都是能出擊的。 之前高滿政兩度守馬邑,也不是只守城池,而是頻頻出擊,后來是因為突厥騎兵鋪天蓋地,才只能固守城池。 第五百五十三章 重任(中) 那邊蘇定方的解說早就告一段落,李道宗饒有興致的豎起耳朵聽一旁的李善在喋喋不休……可惜李道宗和張士貴不算陌生,知道這人沒那么容易上鉤。 在朔州設立新寨,與雁門關、馬邑成掎角之勢,以此來爭取對突厥戰陣的時候,不陷入全盤被動的局面……道理誰都懂,但誰愿意頂在最前面的顧集鎮呢? “武安兄當年于河南獨當一面,弱旅敗敵,又整頓地方,籌集糧草,可謂文武雙全?!崩钌泼碱^一挑,“顧集鎮若穩,朔州便穩,代州乃至河東,乃至黃河以北均得以修生養息?!?/br> “雖然兇險,但卻于國大有益處,若武安兄膽怯……” 話還還說完,張士貴眉頭一揚,“下官不敢當文武雙全之贊,亦有膽直面突厥,但此等大事,如何能一言而決?” 這句話有兩層含義,其一指的是代州和李善,其二指的是朝中。 “此事已得陛下許可?!崩钌泼嗣亲?,轉頭看向溫彥博。 溫彥博神色有些古怪,遲疑了會兒才點點頭,“懷仁上書,陛下許其于朔州建寨以備突厥?!?/br> 的確有這么回事,但誰知道你李懷仁玩的這么大啊……溫彥博當年曾任幽州司馬,對兵事也不是門外漢,事實上這個時代的世家子弟,對文武兩道即使不精通,也一般不是門外漢。 能與馬邑、雁門關成犄角之勢,而且地處朔州北部,直面云州……這不是修一個小規模營寨就能做得到的。 說個更簡單的,若是突厥猛攻馬邑,顧集鎮遣派騎兵襲其后陣,若只是一兩百騎兵……那叫送羊入虎口,至少要成規模的五百甚至更多的騎兵,才能保證自身的安全性和對對手的威脅。 能容納至少五百騎兵的營寨,那不是個小小營寨……而且李善要的可不是個臨時性的營地,這工程量實在有點大。 不過張士貴暫時還沒有考慮這些問題,而是提出了一個最關鍵的疑問,他日頡利可汗攜大軍來攻,朔州能抵擋得住嗎? 就算顧集鎮復設營堡,與馬邑、雁門關成犄角之勢,抵御突厥來犯……但如果突厥盡起大軍…… 人家頡利可汗號稱控弦四十萬,如果幾十萬大軍充斥朔州……雁門關守將還有可能率兵出塞嗎? 馬邑、顧集鎮還能守得住嗎? 所謂在戰術上討個便宜,但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其實作用很微弱。 其實眾人也聽得出來,張士貴也早就確定了,如果將顧集鎮設寨堡的重任托付給自己,那將來駐守此地的將領必然是自己。 這是張士貴在問……如果突厥盡起大軍,馬邑、顧集鎮真的能守得住嗎? 到時候,你李懷仁只需要穩守雁門關,就能護佑代州不受侵襲……那我和劉世讓、秦武通這些人那可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問的好?!崩钌普溃骸叭粑浒残植辉?,某也不敢將重任托付?!?/br> “頡利可汗號稱控弦四十萬,但實則呢……”李善搬著手指頭一一分說,“上一次頡利可汗率軍入寇河東乃是武德五年夏秋之際,麾下兵力多不過七八萬,其中還有部分是苑君璋舊部……當時高滿政尚未來投,苑君璋麾下士卒逾兩萬之數?!?/br> “同年初,頡利可汗、苑君璋合力攻入代州,代州總管定襄王李大恩陣亡,當時敵軍不過三萬之數?!?/br> “再往前數,武德四年,初登汗位的頡利可汗率嫡系與苑君璋合力攻打代州,雖遭定襄王李大恩所阻,但也由此入寇代州,漢陽公蘇瑰、太常卿鄭元璹、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均被俘,當時頡利可汗麾下不過萬余騎兵?!?/br> “號稱控弦四十萬,約莫是三國曹孟德號稱八十萬大軍兵壓江東?!崩钌戚p聲道:“欲谷設去年末、今歲處于朔州兩場大敗,損兵折將,丟的都是頡利可汗的嫡系麾下?!?/br> “若是頡利可汗欲圖謀朔州、代州,大舉來犯,所率大軍不過數萬之間?!?/br> 一旁的李道宗笑道:“懷仁早就有心,自然細細查探,若無把握,何敢在此地設寨?!?/br> 頓了頓,李道宗補充道:“若非李藥師即將赴任代州總管,原本應是孤駐守此地?!?/br> 張士貴大為震動,忍不住抬頭看了眼李善,又瞄了眼李道宗……后者隨李世民參與了淺水原、柏壁、洛陽虎牢諸戰,又有靈州大捷,不是普通的戰將。 李善也懶得分辨,按照計劃,李道宗這個并州總管怎么可能會駐守顧集鎮……李道宗原本是準備等突厥來犯才領兵出塞,步步為營,但既然有了顧集鎮,那自然是遣派將領固守,如果沒有張士貴,李善是準備從李道宗那兒借來張寶相的。 看了眼張士貴的臉色,溫彥博忍不住插嘴道:“頡利可汗當不會以傾國之力來攻……” 李善遲疑了會兒,但想想這事兒在朔州、云州也不算是秘密,解釋道:“武安兄有所不知,突利可汗去歲返回五原郡,與頡利可汗相爭……如今突厥內亂,頡利可汗的確不會輕易大舉出兵?!?/br> “突厥內亂?”張士貴眼睛一亮。 李道宗點頭道:“此事孤亦有耳聞,說起來還和懷仁頗有干系……欲谷設兩度大敗,兩次被擒,聲望大跌,連累其父頡利可汗?!?/br> “但偏偏頡利可汗唯有此一子……”李善笑道:“這些先不提了,有突利可汗隱于身后,頡利可汗何敢全力來攻?” 溫彥博補充道:“昨日在雁門關聽聞,頡利可汗為人嚴苛,部落頭領多有不滿……正可謂人心向背?!?/br> “其一,頡利可汗直屬兵力并不算多,即使全力來攻,亦不過數萬,其二,突厥內亂,頡利可汗只怕難以全力來攻?!崩钌曝Q起第三根指頭,“其三,突厥人不擅攻城,難以破城,即使大舉來犯,只要備足糧草,固守待援,突厥人難以持久?!?/br> 李道宗點頭贊同,“懷仁與孤點評過代州多年戰事,雁門關多番失守,或是守將不戰而逃,或是劉武周、苑君璋血戰攻城,再或是塞內叛軍兩相夾擊?!?/br> “如今代州軍容整肅,馬三寶、蘇定方領兵有方,曾叛亂的高開道已然身死,苑君璋舊部更是煙消云散,突厥欲破關攻城,只怕難為?!?/br> 李善補充道:“去年苑君璋自云州南下攻打馬邑,數萬突厥大軍盤踞左右,高滿政竭力守城,兵力懸殊亦守城月余?!?/br> 頓了頓,看了眼想說什么的張士貴,李善笑道:“顧集鎮復設寨堡,不敢與雁門關、馬邑相較,但也不是突厥能輕易攻破的?!?/br> 第五百五十四章 重任(下) 隨著李善的侃侃而談,張士貴的神情變幻莫測,時而苦思,時而狐疑,時而點頭。 因為畢竟是在雁門關外,眾人在山丘上議事,但周邊的人不少,都是李善的親衛。 呃,大部分人眼神都有點古怪,特別是在李善信誓旦旦的說頡利可汗不會大舉來犯,不會傾力來攻的時候,王君昊都有點繃不住了。 看張士貴的模樣……這算是信了吧? 當年一路南下,郎君每次剖析局勢,凌公也說不出反對意見……但最后呢? 王君昊覺得,頡利可汗大舉來攻的可能性應該超過了半數……就憑郎君這張嘴。 嗯,張士貴的確是信了,因為李善分析的很有道理,對北地局勢很了解的李道宗、溫彥博也在幫腔。 但對于李善說顧集鎮寨堡堅固,能抵御突厥大軍圍攻……張士貴還是有點懷疑的,馬邑、雁門關均是軍事重鎮,城墻高聳,堅固異常,非經年修筑不能為之。 而顧集鎮……算算時日,現在已經是三月了,五月中下旬,去年沒來代州撈一把的突厥必然會來襲,兩個月的時間,夠修建一座能抵御突厥大軍攻打的寨堡嗎? 而且因為要駐守騎兵,規模還不能太小,至少要數百騎兵加上千余步卒,才能使顧集鎮成為扎在此地讓突厥首尾不能相顧的一顆鐵釘。 李善笑著指了指下面,側頭問:“已然完工了?” “是?!辈恢螘r出現的周二郎回道,“前日午后動工,昨日午時之前完工,耗用民夫六十人?!?/br> 半個時辰后,張士貴、李道宗等人用失神的視線打量著面前這幾十米的城墻,詫異的表情并不是因為這段城墻只用了六十人工在一天之內搭建完成,而是因為城墻本身。 “砰!” 趨馬而來的騎士奮力刺出手中長槍,尖銳的槍頭只給墻身留下一個不大的口子,騎士抽出長刀劈砍,這次只留下幾道印記。 張士貴親自上前查看,口子不大,不太看得清楚,他用手掰了下,居然沒掰動。 “里面是平鋪的紅磚,外面裹著一層……”李善想了想,“裹了層泥漿?!?/br> “泥漿?”張士貴低頭看了看,一層灰白色的殼子,看上去沒什么特別的,但很是堅硬。 實話實說,不管是紅磚,還是李善弄出來的水泥強度都不太夠,但在這個時代也能用了,大不了橫向多堆砌幾層,弄的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