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330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阿史那·思摩的臉色變得極為難看,他深通漢學,自然聽得懂這番話。 前漢冠軍侯霍去病橫掃漠南,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br> 李善昂首轉身,掃了眼欲谷設,“任爾所為,此絕非最后一次會面?!?/br> “但未放還之前,還是老實一點,別自討苦吃!” “主政代州,縣人稱此生未見如此父母,仁心舉義,何以自喻冠軍?”陳叔達踱步而來,朗聲道:“懷仁太過謙了?!?/br> “拜見江國公?!崩钌菩辛艘欢Y,介紹道:“苑公,此為門下侍中江國公,才學明辨,為陛下所重?!?/br> 苑君璋既然有意自請入朝,自然也是背了英雄譜的,知道這是陳后主之弟陳叔達,趕緊上前行禮。 寒暄了幾句后,陳叔達笑著說:“裴相先行一步,卻久不見懷仁,宮人來報,竟然在宮內私相毆斗,陛下命某前來羈押?!?/br> 那邊宮衛已經將阿史那·思摩、欲谷設送出去了,李善側頭瞄了眼,不屑道:“此僚口出污言穢語,以為某沒膽子在這兒動手呢!” “不可恃寵而驕?!标愂暹_皺眉訓斥了句,“盡是惹是生非?!?/br> 一邊敘談一邊到了兩儀殿,李善很自覺的站到了平陽公主身后……還是三姐好啊,提前來解釋,省的自己再被李淵訓一頓。 苑君璋行叩拜大禮,“臣苑君璋拜見陛下?!?/br> “苑公與朕也是舊識,幾番相召,終得再見?!崩顪Y笑著親自挽起苑君璋,“一路辛苦,但安坐無妨?!?/br> 苑君璋連連推辭,聲稱不敢,半懸著的心終于完全落下了,自己如此小意,唐皇如此態度,只要不在起幺蛾子,正如李善招撫所言,安享富貴,余生無憂。 李善瞄了眼,卻在心里琢磨,只怕苑君璋想安享富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畢竟舊部近萬,扼塞外咽喉重鎮,李建成想籠絡,而李世民是不會去籠絡的,但絕不希望東宮將其籠絡了去。 事實上,早在剛回京的時候,李世民就通過凌敬輾轉透來了這個意思。 第五百二十章 人選 從來沒見過這么乖巧的,這是李淵的第一反應,年前年后,苑君璋先后進貢各類珍寶、駿馬數百匹,又自請入朝,進殿后如此恭敬,坐那還側著身子呢,實在是太懂事了! 哎,這是李淵不知道自個兒名聲有多臭! 天下一統之前,公認最可能得天下的勢力中,李唐是一支,另兩支是王世充、竇建德,結果一降一俘,一個橫遭不測,一個被斬首示眾……特別是竇建德,河北傳言,當日李唐許諾免死,夏王方降,并使臣子回洛州,舉山東而降,結果李淵一點都不手軟。 再比如蒲山公李密,還有吳郡李子通,都是投唐之后,很快就被扣上了意圖復叛的名頭砍下腦袋。 李淵在這方面沒什么信譽,苑君璋自然戰戰兢兢,畢恭畢敬,之后太子、裴寂、楊恭仁陸續試探提出的各種條件,苑君璋全盤退讓……對于一個已經沒有雄心壯志的地方軍閥來說,安享富貴才是最重要的。 裁撤兵力,青壯散于朔、代、忻三州,從代州軍、并州軍中抽調將校入馬邑,愿遙領朔州都督,攜三子定居長安……苑君璋幾乎將一切都拱手讓出,雖然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他的名頭在朔州依舊有著不低的影響力。 這么乖巧,李淵不由捋須微笑,大手一揮,也大加賞賜,除了議定的各種賞賜之外,額外授宅,并許其子另得縣男爵位。 苑君璋拜倒謝恩,“今歲突厥必然南侵,臣邀領朔州都督,請陛下另擇良將入駐馬邑,不使重鎮陷落?!?/br> 李淵愣了下,側頭瞄了眼,李善趕緊搖頭示意……這不是我指使的。 的確不是,裴寂笑著說:“適才同行,芮國公還問起朝中名將……宜陽縣公劉世讓久在河東,堪稱名將,但畢竟年邁,還需以良將相輔?!?/br> 李淵微微頷首,視線在長子次子身上打轉,入駐馬邑,是必須的,只劉世讓一人難以持久,而且還需要塞進去不少基層將校。 但入駐馬邑,對將領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雖有雁門關為援,但卻要直面可能的數以萬計,甚至數十萬突厥大軍,普通的將領難以承當這么大的壓力,若是撐不住舉城而降,那就前功盡棄了。 劉世讓之所以能駐守馬邑,不就是因為他親手斬殺郁射設,所以不可能降突厥嗎? 所以,非智勇雙全,且心志堅韌者不可任之,而且因為劉世讓的剛愎,此人還需要性情謙遜,不起內斗,上下一心,才能保馬邑不失。 太子李建成猶豫了下,俯身低聲道:“父親,江夏郡公久在北地任職,如今賦閑歸鄉,或可起復為朔州司馬?” 對面李世民都無語了,想塞人是正常的,但不能這么蠢! 別人不知道,難道你不知道李高遷和劉世讓之間的深仇大恨嗎? 李高遷誣陷劉世讓降突厥,為此連累的大半個朝堂都丟了臉面……當時是人人都在喊打喊殺,結果一轉頭,李善以劉世讓為先鋒,雪夜襲營,斬殺郁射設。 這也是難以挑選朔州司馬的一大原因。 但讓李世民意外的是,李淵沉吟片刻后才搖搖頭,“高遷乃當年舊人,理應起復,但之前數敗,不宜入駐馬邑,直面突厥,授其左監門衛將軍吧?!?/br> 李世民一時愕然,以李高遷膽怯為由否決,避而不談其與劉世讓的仇怨,這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沒看懂,但之前曾經進言當遣派將領為劉世讓副手的李善看懂了……李建成前年意欲親自出征山東,無非就是為撈一塊能與陜東道抗衡的地盤,那次沒成功,但此心不死。 即將赴任代州總管的李靖是李淵親自簡拔而起的,并不依附秦王府,是有可能被李建成籠絡的,如果再能拿下朔州……如果能驅逐劉世讓,讓李高遷獨領朔州,那東宮一方在河東北地就能占據絕對的優勢。 有可能驅逐劉世讓嗎? 當然有可能。 劉世讓當日幾乎舉朝為敵,朝中無援,他唯一的靠山是李善……而李善在李靖赴任后,即使不被調回朝中,也會失去執掌總管府的權柄。 李善在心里暗罵了幾句臟話,李建成這算盤倒是打的精明,但就不想想,李高遷那個廢物能穩守馬邑嗎? 萬一再來個棄軍而逃,那河東北地的局勢就要糜爛不堪! 也不知道是李建成自己的主意,還是東宮哪個幕僚出的餿主意,真是不要碧蓮??! 顯然,李淵也看穿了這一點,但他考慮的是,縱觀朔代兩州局勢,馬邑是不能失守的,李高遷難以承擔這樣的重任,所以寧可起復授其左監門衛將軍……這也是十六衛中的高級將領了,歸屬北衙禁軍,在平陽公主麾下聽令。 在軍略上,李淵還是更信任次子,他轉頭看向了李世民,“二郎可有舉薦?” 李世民笑道:“天策府護軍薛萬均可堪重任,性情謙遜,少與人有隙,若突厥來襲,想必代州不會坐視不理吧?” 一邊說著,李世民一邊看向了臉色難看的李建成。 李善差點噗嗤笑出來,薛萬均的兄弟薛萬徹是代州總管府的錄事參軍事,李世民這個理由……太子還真不好辯駁呢。 李淵也是無語,二郎發難的角度太刁鉆了! 沉思良久后,李淵下定決心,“朕記得秦武通自武德三年傷重歸家休養,如今已然痊愈?” 李世民點頭道:“是,秦武通去歲末入京,如今尚未授職?!?/br> “那便是他了?!崩顪Y看向楊恭仁、封倫,“中書擬詔,授秦武通朔州司馬,領軍入駐馬邑,此事還請芮國公襄助一二?!?/br> 被冷落了好一會兒的苑君璋趕緊應聲,“必不負陛下所托?!?/br> 李善側頭看了眼,平陽公主低聲道:“此人乃父親舊臣,武德三年攻破蒲州,生擒叛將王仁本,后歸屬二弟麾下,于汾州大破宋金剛余部,此戰落馬傷重,辭官歸鄉?!?/br> 本就是個對唐初歷史比較熟悉的穿越者,再加上這幾年不停的各種打探,李善立即想起了這個人,和凌敬、馬周復盤柏壁一戰、夏縣叛亂的時候,聽說過秦武通此人。 武德三年,宋金剛已近黃河,被裴寂的saocao作引得南下,沒有徑直入蒲州,當時蒲州正發生叛亂,總管王仁本率兵堅守,唐軍猛攻數月均難以攻克,也是這個原因,李淵才有了盡棄河東,固守關西的念頭。 李世民盡率關中府兵渡龍門,進駐柏壁,力挽狂瀾,但之前李淵親命秦武通率軍攻蒲州,秦武通佯敗誘敵出城,返身沖殺,大敗叛軍,生擒王仁本,為此李淵難得的出了長安,駕臨蒲州,下令斬殺王仁本,授秦武通介休縣公,上柱國。 之后秦武通就傷重致仕……李善在心里盤算,這么說來,秦武通是有秦王府背景的,但并不被視為秦王一脈,之前的淺水原,之后的洛陽、虎牢、洛水諸戰都沒有參加,應該算是李淵夾帶中的人。 也是,能打的大部分都在秦王府那邊,江淮戰事還在收尾,李淵也是沒轍了。 李善正這么想著呢,耳邊傳來李淵的聲音。 “館陶縣公,代州長史李善聽封?!?/br> 第五百二十一章 冊封 當朝首相,尚書省左仆射裴寂面容肅然,立于李淵下首,展開黃絹,拖著長長的調子,高呼道:“敕曰……” 也不是第一次受封了,李善整理衣冠,拜倒在地,所謂的“敕曰”有告誡之意,一般只用在加官進爵,意為告誡官員要戒驕戒躁。 “論道經邦,任唯馨德,亮拔不才,實寄親賢,代州長史館陶縣公李善,器宇軒昂,風度沖邈,兼姿文武,宣力運始……” 李善還沒聽出什么,而后面的宰輔已經隱隱聽出了,楊恭仁、陳叔達是cao辦人,雖不知內情,卻知曉今日詔令,而其他人個個面露驚詫。 特別是門下侍中裴世矩,這位宦海沉浮一輩子的老頭幾乎要壓抑不住內心的憤然了……他李善,憑什么?! “山東謀國,復親率熊羆,逐敵漠北,揚威塞外,久冒艱危,血戰余生,賜黃金千兩,絲帛三百匹,附宗正屬籍,可邯鄲郡王?!?/br> 聽到黃金、絲帛,李善還挺滿意的,但聽到“邯鄲郡王”四個字,全身都僵住了。 從縣公跳過郡公、國公,躍至普通臣子不可能抵達的郡王,簡直了! 而且還附宗正屬籍……換句話說,李善現在是可以正兒八經的自稱宗室子弟了。 穿越到這個時代,李善上上下下折騰的不輕,都已經改寫了歷史,但論功勞,足夠爵封郡王嗎? 不可能??! 李善悲哀的確定了這個事實,自己被坑了! 李淵是肯定要和突利可汗結盟的,但決不允許突利可汗與李世民結拜為兄弟……好吧,肯定是拿自己背鍋了! 八成是李淵婉轉的拒絕了突利可汗要和秦王結拜的好意,而后者提出了至少是個郡王……然后李善就爵封郡王了。 這些天,李善想過很多次李淵到底會用什么方式來解決這件事,但他沒想到李淵反手將自己拽了進去……心真臟??! “謝……謝陛下隆恩!”李善仰起頭,臉都扭曲的不能看了,“但臣微末之身,未立大功,不敢……” “何以如此自謙?”李淵笑呵呵的說:“籌謀山東,揚威塞外,兩度生擒欲谷設……更何況懷仁祖籍本是隴西成紀嘛?!?/br> 一邊說著,李淵一邊遞去一個“你猜得沒錯”的眼神。 李善淚光盈盈的接下詔書,再次俯首叩拜大恩……李淵,你真狗! 瞄了眼一旁板著臉不吭聲的平陽,李淵心里也挺抱歉的,沒轍啊,突利可汗那廝先是仰慕秦王神威,又仰慕太子賢德,這都是會打破平衡的,都是李淵難以接受的。 最終突利可汗提出至少是個郡王……李淵靈機一動,正好李善難以晉職,而且不久后就要調回朝中,功勛累累…… 在其他朝代,或者說在大一統局面下,異姓封王,那是非常少見的,但在初唐武德年間,并不少見。 前一任代州總管李大恩,本名胡大恩,河北降將,賜姓李,附宗正屬籍,封定襄郡王。 羅藝武德三年投唐,賜予李姓,預屬宗室,冊封燕郡王。 杜伏威武德三年投唐,賜姓李氏,先后冊封楚郡王、吳郡王。 初唐名將李世績出身瓦崗寨,投唐后得李淵器重,賜姓李氏,附宗正屬籍。 前三位,李大恩陣亡,羅藝、杜伏威都被扣上叛變的帽子,而李世績……這位在歷史上的正式姓氏始終是李,而不是徐,如果不是他那位長孫,只怕后人只能從浩渺的史書中尋朔本源了。 所以,雖然爵封郡王有點太過,但如果附宗正屬籍而冊封郡王,還是說得過去的……李世績如今是個國公,但他雖稱名將,但少有獨當一面之能,之前在山東兩次敗北。 不多時,眾人散去,就連太子、秦王也離開,只留下了李淵、平陽公主和李善。 李世民臨走時候瞥了眼李善,其他人察覺不到,李善卻能清晰的看見眼神中的笑意……好吧,你我都沒想到,居然父親會用這么古怪的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