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312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其實,和原時空相比,這一世的李世民狀況好的多,太子李建成擒殺劉黑闥,讓李淵多了些信心,李世民已經被逼到絕處。 要不是突厥屢屢侵襲關內、河東來幫忙,而李建成面對突厥始終持退讓態度,李淵都有心收權閑置這位天策上將了。 李善赴任代縣之前給李世民出的餿主意也起到了不小的效果,雖然還無法影響大局,但暗地里卻從天策府、秦王府漸漸散播開來……以至于隱隱形成共識,若抗突厥,非秦王不可! 事實在歷史上,若沒有近在咫尺的突厥的威逼,李世民早就失勢……李淵曾經逼的李世民都要摘冠除帶了,結果突厥侵襲河東,李淵趕緊扶起李世民…… 所以,李世民心里有著古怪的感覺……如果懷仁一勝再勝,打的突厥難以侵擾,那自己的保護傘豈不是沒了? 這個念頭在李世民腦海中一閃而過,他倒不是真的認為李善能那么能打。 將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丟開,李世民笑道:“今夜元宵,長安不宵禁,當聚飲賞燈……若無意外,今日捷報必至!” 幾位謀士都抬頭盯著李世民,你怎么就那么有信心? 李世民笑道:“李懷仁其人,通軍略,曉大局,知進退,明得失,更謀而后戰!” “下博一戰,淮陽王弟不聽勸誡,貿然出擊,懷仁當日啟程南下?!?/br> “再至館陶、魏縣、永濟數戰,懷仁籌謀,每每挫敵銳氣,后手致勝?!?/br> “開戰已非一日,欲谷設殺戮百姓,不過為逼迫懷仁出塞?!?/br> “堅守多日,突然出擊,兩千騎兵敗五千突厥,便知其懷仁絕非因怒興兵,連夜追擊,懷仁必有后手?!?/br> 李世民相信,李善不會那么蠢。 凌敬在心里一一記下,準備回去依葫蘆畫瓢說給朱氏聽……昨日消息傳到日月潭,朱氏大驚失色,幾乎要動身北上了。 而此時此刻,東山寺內,朱氏正橫眉豎目,在眾多名門貴婦、貴女面前,喝道:“這便是弘農楊氏的氣度?!” 第四百八十六章 元宵(中) 總的來說,這世間的任何事物都是有其低谷期和高峰期的,總是呈現出峰谷態勢。 即使是世家門閥也不例外。 門閥制度,淵于兩漢,建于魏晉,歷經南北數百年演變,在盛唐一朝達到巔峰后迅速隕滅。 這將近千年的時光中,門閥世家也不是永遠高高在上,當年撐起半個東晉的陳郡謝氏如今已經沒落,曾經因霍去病、霍光而一躍而起的河東霍氏更是早已泯滅在歷史長河中。 即使是如今的五姓七家,內部也并不是沒有爭斗,比如河東裴氏……西眷房,裴寂、裴世矩是這一房最后的輝煌,之后東眷房和洗馬房一度在朝堂上互下黑手。 在外部,雖然定品海內高門,但在漫長的時光中,也有個別門閥能與五姓七家并肩,甚至隱隱更高一層。 比如隋朝時期的弘農楊氏。 隋文帝楊堅篡位登基,自稱弘農楊氏出身……不管這身份真假如何,但至少弘農楊氏的勢力大漲,無論在朝在野,都冒出了很多人杰。 后世曾經如此評價楊堅和李淵這兩位開國君主,前者慷慨大氣,后者謀定后動卻無決斷之力。 的確如此,其實很多人都心知肚明楊堅這個所謂的弘農楊氏的含金量……但問題是人家楊堅上位之后,使弘農楊氏族人長期擔任宗正卿一職,比如滅陳破突厥的名臣楊素,比如傳下弘農楊氏觀王房的觀王楊雄。 而李淵呢,厚著臉皮自稱隴西李氏,但宗正卿一職始終由宗室子弟擔任,即使現在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寧可交給外戚扶風竇氏…… 正是因為楊堅這種慷慨,也因為隋朝二世而亡,導致了隋唐交際的初唐年間,弘農楊氏的在朝中的勢力極為昌盛……雖然明面上比不得一門雙相的聞喜裴氏,但其實暗地里的勢力更強一籌。 就比如說,李唐宗室,最關鍵的四個人,李淵、李建成兩人的后宮妃嬪都有弘農楊氏女,李元吉的正妻都是弘農楊氏女,至于李世民……嘖嘖,這位在原時空中后宮的楊氏女有三個之多,雖然有一個到死都沒能被冊封。 僅僅以觀王房來算,楊雄子嗣中,有中書令楊恭仁,有吏部侍郎后來在貞觀年間為宰輔的楊師道,有鄆州刺史楊續,一個孫女一個外孫女都在秦王府后殿,一個孫女是齊王正妃,而且兩代之內出了四個駙馬都尉。 甚至楊雄的弟弟楊達還有個女兒嫁給了一個商賈起家的國公,生下了一個上下五千年唯一的女帝。 弘農楊氏這幾代中,男子多有才干,女子遍布海內,雖然向心力遠不如五姓七家,但卻結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 所以,聽到朱氏如此無禮的訓斥,周圍人群中不少人都面露不渝之色……雖然今日赴宴的大都和朱氏多多少少有些交情。 沒辦法,人家弘農楊氏的人脈太廣了,設宴發帖的長孫氏都很無語,她的姑姑就是前隋觀王楊雄的第一任正妻,也就是說,被朱氏訓責的齊王妃楊氏得叫長孫氏一聲表姑。 今日本只是長孫氏設宴,邀請了秦王妃、南安郡侯夫人以及崔信妻子張氏,但沒想到東山寺燈謎名氣頗大,多有貴女登門,最后就連太子妃、齊王妃都到了。 嗯,太子妃鄭觀音的姑奶是楊素的正妻。 今日東山寺清場,眾女正在四處漫步賞玩燈謎,卻聽得sao亂,紛紛聚集過來。 人群中,看著凜然不退,橫眉立目的朱氏,張氏停下腳步,握住女兒的手微微用力……呃,她妯娌中有弘農楊氏,母族中有一個嬸嬸也出身弘農楊氏。 不過,現在的張氏心里想的是……寡母獨子……攤上這樣的婆婆,女兒以后的日子未必好過??! 看了眼頓足的太子妃,秦王妃微微蹙眉,上前拉了把齊王妃,笑道:“今日元宵佳節……” 話未說完,粉臉漲紅的齊王妃已經劈頭罵道:“鄉野村婦,何敢妄言……” 朱氏神情冷淡的站在那,就當做是耳旁風……主要是齊王妃翻來覆去罵的也就那幾句話,沒什么殺傷力。 站在后面的一位體態豐盈的婦人低聲問:“何事紛爭?” 長孫氏微微搖頭,她一直陪在秦王妃身邊,不太清楚紛爭因何而起,但她知道,以朱氏的性情,不會貿然而怒。 一旁的南安郡侯夫人指了指路旁的小院子,小聲說:“似乎是齊王妃要入內,朱娘子趕來相阻?!?/br> “噢噢……”長孫氏登時明白過來了。 那位體態豐盈的婦人就是應國公武士彟的妻子楊氏,她的祖母是長孫氏的姑姑,南安郡侯夫人也出身長孫氏,三人今日相逢敘舊,頗為投緣。 楊氏正要追問,院門突然被推開了,一位絹衣素冠的中年婦人緩步出門,神色平淡如水,“在下皈依佛門,故人何至于破門而入呢?” 太子妃、秦王妃等人雖然不認識此人,但立即知道了這人的身份……在場唯一年歲略長的楊氏脫口而出,“南陽……” 在場的都不是普通百姓,即使有消息不靈通的,也很快交頭接耳確定了,這位必是前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 無數道視線落在了齊王妃的身上……視線中夾雜著種種詭異,當年南陽公主身為帝女,身份高貴,而齊王妃乃觀王楊雄的孫女,雖然身份也不低……但相比起來,差的比較遠,而且觀王楊雄在大業年間頗遭楊廣猜忌,都沒有實際職務。 如今改朝換代,南陽公主被丈夫拋棄,唯一的兒子又慘死竇建德之手,落得孤燈伴佛的處境……而嫁給唐皇三子的齊王妃在這種時候登門造訪,被拒絕后甚至還想闖進去,這心思誰不知道? 說的好聽點,這是去炫耀,說的難聽點,這叫小人得志便猖狂。 太子妃斜瞥了眼齊王妃,她和秦王妃都在心里想……要知道南陽公主也出身弘農楊氏,如此說來,朱氏這句訓責還真沒什么錯處呢! 這時候,南安郡侯夫人嘆道:“久聞東山李善,曾為友舉義,今日方知,乃是家學淵源?!?/br> 這句話很好理解,南陽公主在東山寺出家,朱氏必然是知情人,之前阻攔齊王妃入內,之后被齊王妃翻來覆去的辱罵卻不肯發一言,無非就是不想南陽公主親自出面落個難堪。 第四百八十七章 元宵(下) 今日元宵佳節,東山寺設素齋,懸燈謎,最早是由三位長孫氏籌辦,不料引得眾多名門嫡女貴婦相聚一堂。 每一位都身份不凡,每一位都出身名門,最差的也約莫是天水趙氏這樣的此等郡望大族,論身份,從明面上來說,朱氏是最低的。 即使在場不少婦人都認識朱氏,也知曉李善已與清河崔氏定親,但除了寥寥數人之外,少有人攀談。 但如此義舉,登時引得好評如潮……世家門閥不是洪水猛獸,相對來說,他們是喜歡講規矩的,更別說朱氏護佑的那位也出身弘農楊氏。 齊王妃甩手就要走,被太子妃鄭觀音死死拽住……今日之事,看似是朱氏冒犯,實則已經成了弘農楊氏內部的紛爭了。 不管怎么說,因隋朝兩位帝王,弘農楊氏名望大進,勢力大漲,齊王妃卻欲欺凌楊廣的女兒,說出去那就是個笑話。 不過也沒了賞玩燈謎的心思,眾人在偏殿坐定,品嘗東山寺的素齋……最早東山寺因傳說有西來真經而聞名,但后面的畫風……因為燈謎,因為東山酒樓,以及已經聞名京兆的素齋。 畢竟素齋這玩意主材料那是豆制品,而豆制品種類豐富……而李善前世家里開的就是豆腐坊啊。 “之前也見過朱娘子兩面?!斌w態豐盈的楊氏笑道:“如果沒記錯,延壽坊那棟宅子……” 朱氏微微點頭,眼見要上階梯,雙手扶住了楊氏,“那是吾兒新宅,今年準備修繕?!?/br> “那便是成親之所了?!睏钍宵c頭笑道:“他日比鄰而居,多多敘話?!?/br> 不遠處的張氏看朱氏殷勤的扶著楊氏上階梯,不禁眉頭微蹙,此女在弘農楊氏中地位不顯,夫君武士彟雖然爵封國公,名列太原元謀功臣之列,但并無實權。 身邊的女兒崔小娘子刻意的聲音微亮,“適才聽聞,楊夫人已有三月身孕?!?/br> “確是如此?!鼻邦^的長孫氏回頭看了眼崔小娘子,笑道:“心思機敏,實乃天合之作?!?/br> 陰著臉的齊王妃瞥了眼雙頰生暈的崔小娘子,心里啐了幾句,齊王曾經想把她的堂妹許給李善,卻遭到委婉拒絕……半年之后,李善就和崔氏定親。 這事兒也不知道是誰透露出來,回京任吏部侍郎的楊師道為此大是憤然……倒不是去怪李善這位陛下眼前的紅人,而是去怪齊王和齊王妃胡亂做媒。 最前面的太子妃鄭觀音卻恍然大悟,難怪宇文士及將那宅子賣給了李善,原來前妻南陽公主在東山寺出家。 各人心思不一,不論夫家、娘家立場,只論門閥名望、姻親故交在偏殿坐定,共品頗富盛名的東山素齋。 太子妃之名為觀音,便知曉親善佛學,鄭家子弟與佛門關系不淺,她看了眼盤子上這活靈活現的鯉魚,微微皺眉。 秦王妃笑著說:“是用豆品扎起,用素油炸過,再配以佐料,最后做出魚狀?!?/br> “北地苦寒,若食素食,男子尚可,女子不免孱弱?!遍L孫氏解釋道:“懷仁制瓊瑤漿后,再妙手點化而成,補身壯氣不弱rou食?!?/br> “久聞瓊瑤之名?!?/br> “東山酒樓也有這道菜,就是太貴?!?/br> 話題轉著轉著就轉到了李善身上,鄭觀音笑著對一位年輕女郎到:“你久居隴西,亦聞李推敲之名?” 年輕女郎看模樣出嫁不久,聲音清脆悅耳,“適才在山下還聽聞‘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br> 雖然尚未到杏花盛放之時,但山下的杏花也已經部分綻放,粉白嫩紅,美不勝收。 “是稚圭告訴你的吧?!睆埵辖涌诘溃骸八蛻讶首钍墙缓??!?/br> 長孫氏在朱氏耳邊低聲道:“她出身天水趙氏,去年嫁入武城張氏,兄長取得是鄭氏女?!?/br> 換句話說,這位趙氏是張氏的妯娌,扯起來也算是李家的姻親了……再轉一轉,鄭氏也算李家的姻親了。 “如此詩才,實是天授之?!壁w氏看向崔小娘子,“《愛蓮說》一文傳諸后世,必為美談?!?/br> “如此信物,令人羨煞!” “后人吟誦此文,必知芙蓉園故事?!?/br> 幾個跟著母親出來游玩的小娘子坐在一起,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悄言密語,只見崔小娘子的腦袋都垂到胸口了。 趙氏看向崔小娘子,“李郎君北上赴任,又有《陋室銘》這等妙文,不知近日可有佳作?” 崔小娘子猶豫了下,最近一個多月書信未斷,但倒是沒有什么詩文傳來,唯一的那首“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還是定親送來的。 這時候,略為尖銳的女聲響起,“南梁鐘嶸故事,郭璞索筆,不復成語?!?/br> 在場的都是名門貴女,都自幼熟讀詩文,一聽這話就明白……南梁的文豪鐘嶸點評三朝老臣江淹,說江淹夢見古人郭璞索回五色筆,自此之后,江淹再難成詩,這就是所謂的江郎才盡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