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249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但崞縣正好在代州南部,卡在了路上,駐兵于此的劉世讓不許……圣人授我經略馬邑之責,有你李神符什么事? 為此,兩人從吵架到斗毆,兩支唐軍甚至都發生了小規模的沖突。 李善搓著牙花子,知道這事兒有點難辦了……同時也知道了,為什么自己說出數萬突厥南下的消息后,劉世讓要怒視自己。 數萬突厥南下,再加上苑君璋一部,高滿政很難守得住馬邑,李高遷、劉世讓都要出兵援助,不說勝負難料……李神符率兵北上,至少有足夠的理由駐扎崞縣,掩護忻州、太原府。 而且李善還隱隱揣測,之前苑孝政抵代縣,自己很快打探出,苑君璋今年會再度南下攻打馬邑,這個消息他是寫了信通知了李高遷和劉世讓……而李神符為什么知曉? 按道理來說,如今已經是十月初了,苑君璋一個多月前才慘敗而歸,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再度起兵……而李神符突然領兵北上,很可能是得到了確鑿的消息。 會是誰告知李神符的呢? 李善苦笑了幾聲,劉世讓那老頭自然認為,要么是我,要么是李高遷……而偏偏,自己突然趕到崞縣,通報軍情。 現在劉世讓八成認準是我暗中告知李神符的了。 都是什么亂七八糟的破事! 李善實在是頭大,猶豫著在門口盤桓好久,聽里面沒動靜了……兩人都口干舌燥,這才走進去。 “突厥南下,如之奈何?” “宜陽縣侯奉命經略馬邑,自然立即出兵趕往朔州?!崩钌穹麛嗳坏溃骸搬瓶h為忻州、太原府北邊門戶,本王領兵駐守此處!” 劉世讓冷笑道:“某已命雁門守將李高遷率兵出塞,與高滿政成掎角之勢,必不至有失!” 李神符正要反口駁斥,李善猛地上前幾步,臉色微微發白,“江夏郡公已然出兵?!” “不錯?!眲⑹雷尶蠢钌粕駪B嚴肅,嗤笑道:“已然十月,突厥不會遣派大軍……” 李善厲聲打斷道:“是宜陽縣侯的耳朵聾了,還是某適才口誤?!” “數萬突厥騎兵隨苑君璋南下朔州!” “宜陽縣侯是覺得江夏郡公數千兵馬能挫敗突厥?!” 李善氣急敗壞,還真以為我是好脾氣??! “《孫子兵法》開篇明義,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br> “輪得到你如此黃口小兒教訓老夫?!”劉世讓須發盡張,怒斥道:“如今,突厥內亂,頡利可汗、突利可汗內斗,如何會在十月遣派重兵?!” 劉世讓也不傻,打探到了突厥內部的情況,才會對李善送來的消息不屑一顧。 李神符眼珠子轉了轉,柔聲問道:“懷仁如何得知數萬突厥南下?” “內情不便告知?!崩钌评浔恼f:“領兵兩人,頡利可汗之子阿史那欲谷設,處羅可汗三子阿史那郁射設?!?/br> 劉世讓狐疑的盯著李善,連領兵將領都知道的如此清晰,難道突厥真的大舉南下? 那李善是如何知曉的? 李善面如寒霜,久久盯著劉世讓,“權位誘人,不僅糊了劉公雙眼……” 沒等劉世讓發飆,李善轉身就走。 局面已經失控了……李善繼續待在崞縣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他無法勸李神符收手,也勸不動劉世讓立即領兵北上,現在只能趕回代縣,并同時派親衛連夜趕往雁門出塞,告知李高遷。 書房里,馬周一腳將胡凳踢翻,還狠命的踹了兩腳,罵道:“蠢貨,一群蠢貨!” 屋內除了李善,還有平陽公主親衛杜曉,李善的親衛頭領王君昊,以及不久前來的闞棱。 杜曉雖然只是親衛,但久在軍中,在河東待了多年,對人際關系了然于心,很快判斷出關鍵在于雁門。 突厥大舉南下,如果劉世讓和李神符合作無間,那么劉世讓、李高遷同時出兵,約莫萬余精銳,保持謹慎,步步為營,同時讓李神符率兵北上駐守代縣,守衛雁門,以為后盾。 那么,如果苑君璋短時間內無法攻克馬邑,這一場戰至少不會輸……很可能會保住馬邑這個重要的軍事據點。 但如今,李高遷孤軍出塞,而劉世讓和李神符還在崞縣扯皮……馬邑是不用指望了,李高遷能不能保住兵力退回雁門,也是很難說的。 所以,現在,雁門空虛……如果突厥來襲,很可能被攻破。 “你不用去?!崩钌品畔鹿P,將信紙塞進信封遞給杜曉,“你即刻啟程回京,將信交給平陽公主?!?/br> 能不能逃過這一劫,很難說……但至少,這個鍋,我李善是不背的。 李善在信中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一苑孝政有意投唐,維護商路,其二,苑孝政暗中告知,突厥以欲谷設、郁射設領四萬騎兵助苑君璋攻打雁門,而劉世讓輕易讓雁門守將李高遷出兵塞外,其三,李神符與劉世讓在崞縣扯淡,寧可僵持,也不肯退一步,導致雁門空虛。 李善在信中最后提到,“臣粗鄙之身,蒙陛下厚待,收筆之后,即刻啟程,攜親衛、青壯赴雁門,若有不忍言之事,還請平陽公主照料吾母?!?/br> 馬周瞥了眼李善,說的這么可憐,難道你還要真的去雁門? 李善深吸了口氣,回頭看向闞棱,“闞兄,論領兵上陣,此間以你為首,還請助小弟一臂之力?!?/br> 王君昊沖陣犀利,也算心細,但領兵非其所長……數遍周邊諸人,當年江淮軍中與王雄誕齊名的闞棱是不二人選。 闞棱拜倒在地,慨然道:“李郎君先援手義父,后舉薦在下隨軍西征,又力勸陛下,使義父轉危為安,自當義不容辭?!?/br> 李善挽起闞棱,“點齊親衛護兵,命賀婁善柱、賀婁興舒祖孫召集在冊府兵、村中青壯,即刻啟程,趕赴雁門?!?/br> 一旁的王君昊高聲應是,轉身出門,而馬周遲疑了下,低聲問:“懷仁,不如坐鎮代縣……” “劉世讓什么時候才會北上雁門,你知曉嗎?”李善冷然道:“賓王兄應當知曉,某在此地費了多少心神,如何容忍就此灰飛煙滅!” “弱旅以抗強軍,雖有雁門關卡,但若某龜縮后方,軍中士氣一落千丈?!?/br> 馬周嘆了口氣,如果李善在代縣,一旦雁門被攻破,不管是往東還是往南,還有逃脫的機會,但如果身在雁門……幾無幸理。 但李善向來是個在關鍵時刻咬得住牙關,下得了狠心的人,去年歷亭縣外,絕境之中設計反擊,如今還沒入絕境,如何肯輕言退縮! 從墻壁上取下那柄長刀懸掛在腰側,李善大步走出書房,眼中有著恨意,也有著狠意。 大好局勢,很可能因為李神符和劉世讓的仇怨而毀于一旦。 但如果能咬緊牙關挺過這一回,將士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天蒙蒙亮,一絲魚肚白在天際之交處閃現,有些狼狽的李善出現在雁門,夜間趨馬對于他來說,難度還是太大了,一晚上墜馬三次,要不是王君昊、趙大等人護著,說不定要受傷。 李善身后除了三百親衛護兵之外,還有緊急召來的兩百府兵青壯,賀婁善柱許諾至少還能動員兩千青壯趕赴雁門……李善一個多月前親自下田搶收的表現在此刻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提前趕來的闞棱已經接手雁門防務,清點士卒、軍械、守城器具。 “江夏郡公領精銳盡出,留守是長史、錄事參軍、騎曹參軍事?!标R棱朗聲道:“留守士卒五百,民夫青壯三百?!?/br> 李善前世今生都不擅長具體的軍事指揮,直截了當道:“劉世讓領兵抵達雁門之前,均由闞兄做主,朱八可回關了?” 朱八是從崞縣出發,徑直出雁門去尋李高遷的……這位左武衛大將軍完全不知道他面臨的是數萬突厥精騎。 李善在心里盤算,如果李高遷跑得快,或者短尾求生,能保得住大部分兵力退回雁門,那接下來就好辦了……就算苑君璋占據馬邑,突厥明年借道馬邑攻打雁門,自己也有至少半年的時間。 半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自己的一些手段或許能起到作用。 但是,就在此時此刻,距離雁門六十里外的營地中,喧鬧的嘈雜聲將還在睡夢中的李高遷驚醒。 “怎么回事?!” “郡公,郡公!”親衛頭領連滾帶爬的沖了進來,“敵軍來襲!” 李高遷有些詫異,“苑君璋那廝不去攻打馬邑,直接調頭來攻我?” “難道不怕高滿政在后面戳他屁股?!” 一個多月前的馬邑大捷,苑君璋就是久攻馬邑不可,調頭攻打李高遷,結果被劉世讓、高滿政捅了屁股,就此潰敗。 “不是苑君璋!”親衛急的滿頭大汗,“是突厥,是突厥!” “每逢大事有靜氣?!崩罡哌w喝罵了聲,“這有何奇怪?” 苑君璋依附突厥,此次南下,必然得突厥助力,但如今都十月份了,突厥能遣派多少兵力。 李高遷大步走出營帳,翻身上馬,挺直身軀,遙遙眺望,下一刻,身子僵硬了。 營門外,黑壓壓的騎兵鋪天蓋地,李高遷也是宿將,一眼看過去就知道,至少萬余騎兵。 李高遷的身子在馬上晃了晃,搖搖欲墜,他此次攜大軍出塞,四千騎兵,五千步兵,加上民夫,共計萬余。 但這一次和上一次不同,李高遷攜帶的民夫不多,而且也不是步步為營,營盤并不穩固……換句話說,被突厥攻破的可能性非常大。 李高遷的判斷力很準確,僅僅兩刻鐘,營盤前陣已近崩盤,無數突厥騎兵或手持彎刀呼嘯而過,或彎弓搭箭,騎兵如利箭一般直指大旗。 如果李高遷能拼死抵抗,調動從左右出營的騎兵夾擊,或許還能暫時穩住陣腳。 但他選擇的是,棄軍而逃。 巨大的喧鬧聲響徹整個營盤,無數人眼睜睜的看見李高遷并數百親衛狼狽向東逃竄,高高的大旗無力的墜落。 唐軍徹底崩盤了。 第三百七十八章 籌謀破敵 雁門以西,黃沙漫天,秋日如血。 當朱八在天蒙蒙亮的時候趕到營盤,正好看見黑壓壓的突厥大軍來襲。 朱八直接打馬回身,奔出五六里路,就隱隱聽見身后傳來嘈雜聲,李高遷已經敗北,棄大軍不顧,率數百親衛東竄,唐軍徹底崩盤,成為突厥騎兵口中食。 李高遷自以為丟下那么多誘餌,自己應該能逃出生天,卻沒想到……曾經在去年敗在自己手中的郁射設親率兩千輕騎緊追不放。 去年頡利可汗親率十余萬大軍破雁門,幾乎打穿了整個河東,雖然郁射設不是唯一敗北的將領,卻遭到了頡利可汗的鞭責……郁射設雖然深恨頡利可汗,但形勢比人強,這股恨意如今自然是直指李高遷。 從清晨到午后,兩千突厥輕騎像一群高明的群狼一般,將目標身上的rou一點點的撕裂,李高遷身邊的親衛從三四百人到一兩百人,等他狼狽的逃到雁門不遠處,已經只剩下十余人了,不過乘亂而逃的唐軍士卒也都紛紛向這個方向奔來……沒其他地方能去了??! 城墻上的李善眼神冰涼,心想不論其他,太子李建成實在是擇人不明,看看他挑的這些武將……雖然說他只能從李世民挑剩下的人中挑選,但也不能將李高遷這樣的貨色推上左武衛大將軍這個位置。 遭突厥大軍圍攻,棄軍先逃……放到哪個時代,都必然是遭到鄙夷的。 “明府……”一位中年官員站在一旁,臉上滿是驚懼。 “都準備好了?” “是?!?/br> 李善深吸了口氣,“開始吧?!?/br> 城門緩緩打開,千余步卒、數百騎兵依次出城,李善雙手摁在城墻磚石上,專注的盯著遠處還彌漫的黃沙。 一旁的馬周低聲道:“太冒險了?!?/br> “我知道?!?/br> “江夏郡公棄軍先逃……”馬周哼了聲,“倒是沒看出來,你李懷仁也有心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