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233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長嘆一聲,李淵失望的盯著微動的池面……說白了,他覺得李建成將國事作為奪嫡的手段,太過陰私。 考慮到李建成對突厥的畏懼心理,李淵很確定這流言蜚語的真實性……去年要不是畏懼突厥,何至于山東大捷戰報傳來還沒正式出兵。 說到底,太慫了! 嗯,李淵覺得自己不慫。 “陛下,太子、秦王、齊王及三省宰輔已至兩儀殿恭候?!?/br> 聽見宮人的稟報,李淵伸手揉了揉眉心,離開了北海池。 兩儀殿內,親王、宰輔分列而坐,無一人開口,氣氛比較詭異。 楊恭仁、陳叔達偶爾打量著太子李建成,在心里琢磨那條流言蜚語的真實性。 裴寂偶爾和坐在后面的裴世矩交換一個眼神……前者是最得圣人親近的重臣,能感覺到李淵內心深處的不悅。 但裴寂雖然依附東宮,但只是互相為援,并不是李建成麾下……他也不太清楚這條流言的真實性,甚至他覺得以太子的性情來說,真實的可能性更大。 裴世矩倒是私下在裴寂面前點評過,此策雖好,但后患無窮。 簡而言之一句話,李善慫恿李世民放出的這條流言,讓滿朝都陷入紛爭之中……雖然看起來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 一直保持垂首的李世民擺出了一副心如枯槁的模樣……孤這是受了委屈啊。 能不委屈嗎? 一旦遷都,必擇洛陽。 遷都洛陽,必撤陜東道大行臺。 李世民手中的牌等于被砍了至少一半。 “拜見父親?!?/br> “臣拜見陛下?!?/br> 李淵面無表情的坐下,揮手示意眾人起身坐下,眼角余光掃了掃李建成,隨口道:“兵力調配如何?” 南北兩場戰事,南邊還好說,雖然一時間沒有進展,但兵力不吃虧。 但北邊需要提防馬邑失守,突厥大舉南下,所以需要抽調兵力在河東道、關內道防御。 “靈州、隴州、會州、原州秋收之后,各選府兵五千?!迸峒女斎什蛔岄_口道:“河東道無行軍總管,并州總管襄邑王麾下常備六千兵力,再選府兵數千補足萬余?!?/br> “十二衛已發公文往各州折沖府,但需陛下欽點行軍總管?!?/br> 李建成插嘴道:“江淮軍據重城而守,趙郡王弟麾下兵力分散,是否遣派援兵?” 李淵沉默了會兒,側頭看向李世民,“二郎覺得呢?” “趙郡王已與嶺南道合軍,麾下兵力逾三萬?!崩钍烂窈喢鞫笠闹徽f了一句,才婉轉道:“若父親有意遣派,孩兒自當領命?!?/br> 在場的都是人精,哪里聽不出來這幾句話里的刀光劍影。 江南、淮南打成一鍋粥了,而李孝恭為襄州道行臺左仆射,統率多方大軍,如果還要遣派援軍,最有可能的就是陜東道大行臺。 這是東宮又一次試圖將手伸入陜東道。 反正大家伙兒都心知肚明,陜東道、天策府,這兩樣是太子的眼中釘rou中刺,恨不得一夜覆滅。 而李世民強調了兵力充足之后,將決定權拱手讓給了圣人李淵。 不過,太子口口聲聲趙郡王弟,而秦王稱趙郡王,親疏有別啊。 李淵沉思片刻,開口道:“既兵力充足,當首論關內、河東?!?/br> 第三百五十一章 舉薦有功 殿內寂靜無比,圣人在國事上拒東宮,擇秦王……這是很久很久都沒發生過的事了。 陳叔達回想了下,大約從武德四年秦王回京之后,雖然名義上任尚書令,但實際尚書省是由左仆射裴寂負責,秦王也就能在陜東道、天策府內部發號施令。 再到秦王洛水大捷,兩儀殿議事,除了突厥侵襲之外,圣人很少相詢……比如幾個月前吐谷渾來襲,圣人直接指派柴紹領軍。 一旦太子、秦王發生爭執,圣人或從中調解和稀泥,或擇太子……但棄太子,擇秦王,這幾年還是第一次。 雖然大部分人都不知內情,但所有人都明白……必定與最近的流言蜚語有一定關系。 李建成面色蒼白,有些不知所措。 對面的李世民神情淡然,心想大哥此舉太過失措。 李世民在軍中的威望無與倫比,這是戰場上打出來的,李淵也默許了。 而太子李建成少有殊功,但多籠絡軍方大將,這也是李淵默許的,以此制衡秦王一脈。 但結交甚至勾結如今領大軍的趙郡王李孝恭,這是李淵不想看到的。 特別是,如果真的遷都,手握重兵的李孝恭距離洛陽并不遙遠。 就在殿內氣氛沉重,裴寂準備開口的時候,急促腳步聲響起,宮人領一人急奔到殿門口。 天子召親王、宰輔議事,有資格在這時候遞上來的,只可能是戰報。 李淵心一提,他最怕的就是馬邑失守。 李世民也有些緊張,如果馬邑失守,那突厥入侵,李善能不能逃過這一劫? 如果說最早李世民看中的是李善與河東裴氏的恩怨,之后看中的是借李善平定劉黑闥、安撫山東制衡東宮,那如今,他看重點是李善這個人。 中書令楊恭仁疾步取來奏折,掃了一眼后雙手遞給李淵。 翻開看了看,李淵先是精神一震,隨后嘆息一聲。 好消息是,不是馬邑戰報。 壞消息是,江南戰事,唐軍遭遇挫折。 “周法明遭刺身亡,麾下潰敗?!?/br> 楊恭仁的話在殿內引起一陣sao動。 一個多月前,江淮軍叛變,李淵下令趙郡王李孝恭總理戰事,遣派李靖、黃君漢、李世績、任瑰、周法明率軍出擊,共計六路大軍。 之后一度戰事膠著,沒想到周法明居然潰敗。 李世民也有點詫異,拿過戰報看了幾眼,輕聲道:“父親勿憂?!?/br> “遣派刺客,此為小道?!?/br> “若能戰場取勝,何至于此?” 周法明任黃州總管,水陸并進攻打夏口,被輔公祏籠絡任命西南道大行臺的張善安駐守,暗中派死士冒充漁民行刺,周法明當場身死,張善安乘勢出擊,唐軍潰敗數十里。 “數路大軍合圍,唯趙郡王、李藥師為重?!崩钍烂褫p描淡寫道:“輔公祏自守丹陽,遣重將把守當涂,鐵索攔江?!?/br> “只要擊破當涂,此戰必勝?!?/br> 李淵精神略振,不論其他,軍事上他信得過李世民,只憂道:“戰事不利,只怕延綿……” “更何況馬邑……” 李淵的話說到一半就住了嘴,只凝視著殿口,眾人順著視線看去,宮人手捧奏折站在殿外。 若是南北兩戰皆敗……李淵都不敢想象這種后果,看了眼去取奏折的裴寂,他微閉雙眼。 片刻后,裴寂洪亮的聲音響徹兩儀殿。 “陛下,馬邑大捷!” 李淵猛地睜開眼,努力控制著一躍而起的沖動,幾乎是搶過奏折,細細翻看,嘴角掛起笑意,最終仰天大笑。 馬邑不是不能失守,雁門也不是非守不可……但在江南戰事不利的情況下,馬邑大捷對朝廷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裴寂將奏折念了一遍,笑道:“陛下可謂識人,起復劉世讓,先復馬邑,遣派李懷仁,繼而大捷?!?/br> 李淵得意捋須道:“懷仁不過小有功勛,此戰劉卿為首功?!?/br> 一旁的李建成湊趣道:“懷仁倒是一員福將,赴任不過十數日……” “設傷兵營以振士氣,籌謀設計,力勸劉世讓率騎兵破敵?!迸峒诺皖^看了眼,搖頭道:“魏縣大捷,非是個例?!?/br> 李世民接過戰報看了眼,劉世讓居首,后面是高滿政、李高遷、李善。 雖然不知內情,但李世民敏感的察覺到了異樣,看起來和山東戰事有點像,但實際上大為不同。 山東一戰,李善先后救出了李道玄、薛忠、柳濬等將領,并以其取信魏州總管田留安,還有凌敬、蘇定方這樣的謀臣勇將輔佐。 但馬邑一戰,李善不可能與東宮嫡系李高遷交好,而劉世讓又為人倨傲,高滿政初初來投……李善絕無去年山東戰事中那樣的分量,籌謀設計,只怕無人肯聽。 正思索間,突然聽見對面太子李建成的贊譽……李世民好懸沒笑場。 “早聞裴公擅識人,眼光果然獨步天下,許子將也不過如此?!?/br> 所謂的許子將就是三國時期的許劭,以“月旦評”點評天下人物而留名史冊。 后世點評曹cao的那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jian雄”,就是出自許劭之口。 李建成這個比喻,在別人聽來是贊譽,但落在裴世矩的耳朵里……嘖嘖,諷刺意味太濃了! 李世民悄然偏頭望去,雖然裴世矩神態自若,但他總覺得這老頭臉皮微微發紅,身體僵硬。 李淵笑道:“大郎當知,弘大兄名列前朝選曹七貴,點評天下人物,乃是世間翹楚?!?/br> “弘大兄可愿為朕掌吏部?” 李世民揉著肚子強忍著笑意,好吧,裴世矩因為舉薦李善有功,居然要兼任吏部尚書了! 雖然說這對自己不算什么好事……但李世民是真的想笑。 太可笑了! 裴世矩顫顫巍巍的起身,臉上神情有些呆滯,“不敢當陛下、太子盛贊,臣老邁不堪,實無能為力?!?/br> 李世民突然有點擔心,這老頭看起來一副行將就木的模樣,別被氣死在這兒了! 當天晚上,長安縣尉李德武在裴世矩書房門口跪了整整一夜。 哎,裴世矩這一生,哪里受過這種氣,關鍵是有氣還撒不出來! 雙膝生疼的李德武還在腹誹呢,你的手段和我有什么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