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191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但還是有個疑惑難以解開……李善在心里琢磨,李淵為什么要這么做? 選人,選人……難道我就不能選你嗎?! 你李淵就這么沒自信,我就不能選你? 暗地里投入李世民麾下,但明面上有太多難處,但李善不可能投入東宮,又不愿意跳平陽公主那個火坑,本來還想著趁這個機會扒上李淵這條大腿……想必李世民也樂意看到這一幕。 沒想到李淵好像沒這心思……是因為我分量還是太輕嗎? 看面前這個少年郎久久無語,崔信咳嗽一聲,李善這才回過神來,“今日多謝崔公?!?/br> “如何謝?” 李善呃了聲,咽了口唾沫,“還請崔公吩咐?!?/br> 崔信一甩袖袍,冷著臉看向正走過來的宇文士及,低聲道:“日后詩文,當送來由某點評?!?/br> 李善咧咧嘴,回身看見宇文士及,行了個禮,用崔信才能聽見的音量道:“多謝崔叔父?!?/br> 好吧,從崔舍人轉回崔公,再轉回崔叔父了……李善現在當然看得懂,也聽得懂,人家崔信是個女兒奴,但又拗不過女兒。 隨口打了個招呼,宇文士及與崔信擦肩而過,低聲問:“陛下有意許中書舍人?” 李善點點頭,又搖搖頭,“小侄少于歷練,不宜出任?!?/br> 雖然已經知曉了,但宇文士及還是有點失望,頓了頓才笑道:“年方十八爵封縣公,他日當并肩爾曾祖?!?/br> 李善的曾祖李穆爵封申國公,李善還差了兩級。 又聊了幾句后,李善步行穿過官衙,兩旁的三省吏員頻頻相望,如此年輕,非繼爵而封縣公,在唐初這等歷史上難得的爵位大放送的時期,也是非常少見的。 李善瞄見一位須發盡白的老者投來晦暗不明的眼神,他認得這位……天策府司馬,剛剛從吏部尚書轉為工部尚書的封倫。 快步出了皇城,本打算還和李楷、王仁表聚一聚,現在也沒了心思,李善打馬徑直回了朱家溝,今日凌敬特地請了假在家中等候。 當李善將今日覲見諸事一一說明后,馬周的反應是羨慕嫉妒恨……和圣人、太子、皇子、公主以伯兄相稱,簡而言之一句話,日后別說京兆杜氏,就是五姓七家也不會再用上不得臺面的手段奪李家產業了。 而凌敬卻笑道:“崔舍人頗有回護之意……看來對你觀感不差,或仍有聯姻之意?!?/br> “今日言明,詩文當送去受其點評?!崩钌谱旖浅槌?。 “還真有聯姻之意呢?!瘪R周嘖嘖道:“奉命通信……” 呃,這算不算奉旨泡妞??? 李善瞪了眼過去,將心中疑惑逐一說出。 思索的時間并不長,馬周斷然道:“圣人無易儲之心,但懷仁去歲山東戰事,助秦王斷太子軍功之路?!?/br> “今日秦王一言不發,太子屢屢幫腔,理應無礙?!?/br> 馬周的意思很明顯,李淵是怕李善投入李世民麾下,對李建成造成威脅。 李善點點頭,但立即搖頭,“或有可能,但并不至此?!?/br> 李善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自己說有分量的確有分量,說沒分量也的確沒分量……東宮、秦王奪嫡,自己真的能起到什么樣的影響? 李世民如果是武力奪位,自己幫不上多少忙……畢竟歷史軌跡已經修改,這一世未必有玄武門之變,即使有,恐怕也面目全非。 如果是正常的奪嫡,自己雖爵封縣公,但在其間只是個小卒子而已,李淵有這個必要來確定政治立場嗎? 李善雖然是個穿越者,更對如今朝中相當一部分高官顯貴有著一定的判斷力,但在某些方面還是薄弱的多……說得簡單點,心是真的沒凌敬臟。 凌敬在長久的思索后,低聲問道:“只怕懷仁當日之言成真?!?/br> “什么?” “平陽公主很可能會掌北衙禁軍?!?/br> “砰!”李善拍案而起,臉色變幻莫測。 救命之恩,這決定了李善對平陽公主有著相當強的影響力,若是平陽公主即將掌北衙禁軍,護衛皇城,成為李淵身邊最為可靠,也是最后一道防線……在這種情況下,李淵的確有必要看一看李善的政治立場。 歷朝歷代中,為了皇位,父殺子,子弒父,兄殺弟,侄殺叔,類似的事絡繹不絕,李淵又不是朱元璋那種草莽出身,即使是草莽出身,也應該知道這個道理。 李善的思緒越飛越遠,不禁想到,如果李淵真的在這時候就已經有所提防,那為什么最后李世民還能成功的發動玄武門之變呢? 是因為平陽公主病逝后,李淵找不到一個絕對信任的人嗎? 是因為李世民在軍中威望太高,李淵選來選去,北衙禁軍依舊被李世民掌控嗎? 還是因為李世民示敵以弱,發動奇襲呢? 李善記得史書上記載,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前的處境相當不好,被太子、齊王逼迫的挺慘。 這一夜,書房的燈一直亮到了半夜。 凌敬、馬周在長時間商議后的決定是……讓李善想盡辦法媚上。 只要討得李淵的歡心,接下來一切就好辦了。 但李善的決定是……接下來我要縮著腦袋待在太醫署里,媚上,這個我真的不擅長??! 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獲 推開窗戶,窗外是一片茵茵綠植,視線所及內有點點鮮艷的花兒點綴其中,李善腳尖勾了把椅子過來,就坐在這兒,怔怔的盯著窗外,似在賞景。 一旁的周氏端了杯溫水過來,一個被窩睡,自然知道老夫人善于烹茶,但夫君其實不喜飲茶,往日都是一杯溫水。 天曉得李善前世喝得最多的就是茶,只不過都是鄉下最為普通的炒青。 李善隨意握著周氏軟若無骨的小手摩挲,心里正在琢磨,昨日覲見的收獲。 好處很多,首先爵封館陶縣公,母親朱氏欣喜若狂……李善覺得,母親如此欣喜,很大程度在于李德武的散階至今只是個八品的征事郎。 李楷、王仁表、張文瓘多位好友都遞了帖子,準備登門相賀,以館陶為名封爵,顯然是針對李善籌謀山東戰事之功。 其次是實封百戶,此事尚書省下屬戶部已經傳令長安縣衙,長安令李乾佑那邊很快就會將這百戶劃去,很快,朱家溝就正式被劃入李家門下,等于是李家的莊子了。 其三,與李淵伯侄相稱,也算是好處吧。 雖然李淵父子未必以后會放在心上,雖然只是個名頭,但也是能唬人的。 大事拿不出手,但小事卻能起到作用……以后不會再有人,比如王仁佑莫名其妙的下絆子了這種破事了。 李善默默在心里盤算,還有第四,第五……躲開了中書舍人,也算是好處吧。 李建成顯然有意招攬,李世民冷眼旁觀,李善覺得馬周、凌敬出的都是餿主意,自己媚上,越是得李淵歡心,越是陷入漩渦中,自己需要安靜一點。 這段時日正好在太醫署培養一批人手出來……李世民這貨的性格就決定了,接下來至少二十年內,戰事不斷。 李淵曲起手指算了算,歷史上的李世民登基后,先打dtz,然后是吐谷渾、薛延陀,一路打到西域滅了高昌,設安西都護府,之后又是吐蕃,沒辦法人家占據高原不好打,就是駕崩之前還親征高句麗。 培養出一批戰場急救兵、戰場護士還是有必要的……李善心想,正好這段時間安靜一點,盡量躲開漩渦,畢竟自己在奪嫡之爭中,分量并不重。 風兒在院中盤桓,吹得花草搖曳,拐了個彎鉆從窗戶鉆進屋內,撲在臉上,引得李善微微嘆息,從去年九月隨李乾佑南下陜東道至今,自己折騰的夠厲害了,以至于成為焦點人物,實在是身心俱疲。 “郎君,郎君?!?/br> 隨著嬌柔的嚷嚷,小蠻提著個籃子小跑著進來,湊到李善身邊,“郎君看!” 李善一轉頭,小蠻捧著一個鮮紅的桃子。 試著咬了口,不算甜,但水分挺足,脆生生的,李善幾口干掉了個,心想未入平陽公主府之時還是桃花盛開之際,如今都能吃上桃子了。 “哪來的桃子?” “辯機送來的,山上好些桃樹,辯機知道哪棵桃子甜?!?/br> 李善隨口附和幾句,將七八個桃子分了分,三個人很快干掉……哎,穿越到這個朝代,卻是西北之地,很多水果這輩子都未必能吃得到嘴。 比如李善挺喜歡的菠蘿、楊梅、榴蓮……而且這個時代的水果說的好聽點那是原生態,但實際上沒有經過培育,口感、甜度各個方面其實都和后世相差甚遠。 去洗了把手,李善隨意出門轉了轉,今日執勤的是范十一和朱八,兩個人跟在身后不敢稍離。 站在小小山丘下,李善低頭看著下面的圓潭,耳邊傳來輕微的水流撞擊聲,轉頭看向東山,山腰處彎彎繞繞的引水渠不時濺起一團水霧。 “朱八,朱家溝劃入某門下,村中可有人牢sao?”李善隨口問了句。 要知道,朱家溝成了李家的莊子,就意味著不再是僧產,是需要繳納稅賦的,雖然并不算入府兵的兵源,但李善一旦上陣,莊子青壯為其親衛。 朱八很詫異的反問:“這等好事,均要謝郎君恩德,何人敢牢sao?” 另一側的朱石頭笑道:“郎君,原本村中田地貧瘠,只靠東山寺免交稅賦,但也年年均有青黃不接之日,只能以野菜充饑?!?/br> “自郎君落腳,廣施恩惠,聚攏人口,多購良田,又有諸多產業,何人不感郎君大恩?!?/br> 這方面是朱氏的功勞,昨晚第一時間就發話了……東山寺產業,不歸入李家門下,依舊是朱氏族人和李家共同分潤。 “再說了,如今村中口糧充足,這兩年寺中僧人屢屢還俗,再過幾年,怕是都沒人了?!?/br> 這倒是真的,東山寺未必一直存在,而莊子繳納的稅賦本來就少,相比起來也劃算,李善隨意踱步,笑道:“辯機不就沒還俗嘛?!?/br> 朱八嘿嘿笑道:“不讓他吃雞腿,看他還不還俗!” 從山丘上下來,李善繞道村南側,幾十個青壯正在挖土,一方面是為了挖掘河道,另一方面正好將挖出的黏土作為制磚的原料。 距離并不長,而且如今四月下旬,也不是農忙時節,工程進展還算快,眼看著再有個把月就能完工了。 朱石頭感慨道:“郎君落腳兩年,此地已非舊觀?!?/br> 李善笑著點點頭,的確如此,自己來到這個時代,已經改變了很多很多,甚至改動了歷史軌跡,但最貼近自己的,還是這個村落的變化。 突然想起高中那個女同桌,長得挺清秀的,大學畢業之后居然去考了老家的公務員,下基層在村里做了村官,信誓旦旦的要建設新農村……李善心想,也不知道她做到了沒有但自己倒是在這個時代做到了。 正是黃昏時分,李善走在村內外的道路上,下田耕作的老農,各處警戒的青壯,調皮騎在牛背上的牧童,還有端著洗衣盆的婦人,無不紛紛或恭敬,或親熱的上前行禮。 前頭一輛馬車緩緩駛近,凌敬掀開車簾,看見李善笑問道:“可取新名了?” 昨晚朱瑋知曉后,就慫恿李善換個村名。 李善想了想隨口道:“村西日潭,村東月潭,便為日月潭吧?!?/br> 第二百八十二章 這畫風不對??! 如今的長安是前隋將作大匠宇文凱的杰作,這位中國歷史上出色的建筑師有個非常典型的特點,那就是整整齊齊,什么都要整整齊齊。 不過是長安還是洛陽,里坊區都是整整齊齊,一個一百零八坊,一個是一百零三坊,都是排列的整整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