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102節
書迷正在閱讀:侯門嫡女、你不要兇我呀、獵家小娘子、重生之代罪的大小姐、快穿大佬的導演路、穿越之老板成廚娘、跟渣男的死對頭he了[重生]、風水大佬穿成豪門假少爺后、我總能成為白月光[快穿]、穿越之皇室紈绔
李道玄微微點頭,看向李楷,“陜東道何人領兵渡河?” “王君廓,領五百精騎,五百步卒,從博州武水縣渡黃河,繞至冠縣外五十里處?!?/br> 李善迅速鋪開地圖,但其實也就他一個人需要看地圖,其他人要么是本地人,要么對地名地形爛熟于心。 冠縣位于館陶縣東南方向,和元城、魏縣是兩個方向,一千精銳,如果不鬧出什么大動靜,理應不會受到太多的關注。 “王君廓?” 后頭的薛忠小聲介紹道:“并州人氏,瓦崗出身,去歲洛陽大戰立功,年初隨秦王征伐劉黑闥,戰后轉入陜東道兵部?!?/br> 又一個瓦崗寨出身……李善咂咂嘴,感覺李密練了一門絕世武功,嫁衣神功……然后全都轉給了李世民。 李善在心里琢磨良久才轉頭問:“凌伯,敵軍可疲了?” “久攻館陶難下,士氣大沮,但洗劫元城……如今非出兵之際?!绷杈囱笱鬄⒄f了一大堆,最后說:“等斥候回報吧,也不知馬周那邊如何了!” 就在這時候,外間響起苑竹林的高聲傳報,“衛洲總管程名振使親衛來報?!?/br> 第一百四十二章 確認(下) 信使來報,齊善行、程名振率騎兵兩千,步卒兩千抵永濟渠西岸,與攻打魏縣的劉黑闥所部隔江對峙。 李善翹著二郎腿坐在一旁,聽著田留安、薛忠、凌敬、張玄素的討論聲,自個兒將蘇定方介紹給李楷、尉遲寶琳……順便將那個漏洞堵住。 我如何知曉蘇烈蘇定方的? 就是這位李德謀告知的。 當然了,以李善如今和蘇定方的關系,這些都細枝末節,無關緊要了。 “陜東道無人嗎?”柳濬低聲說:“怎么會讓王君廓此人領軍?” 李楷、尉遲寶琳都不吭聲,柳濬看向李善,“此人品行不端,聚眾為盜,四處劫掠?!?/br> 柳濬是京兆柳氏子弟,是能和韋氏、杜氏相較的大族,哪里在乎出身平民的王君廓,言語間很不客氣。 “早年投唐,后奔瓦崗,再投唐……洛陽、虎牢均立下戰功,但去歲便是此人致使羅士信陣亡?!?/br> 李善聽了半響,也忍不住咂舌,王君廓這個人是個看見好處就要賺,看到吃虧就要溜號的那種人,扛不住壓力。 年初洛水縣城攻防戰,李世民知道王君廓守不住,也不愿意守,才會讓羅士信代其守城,結果不幸戰死沙場。 李楷苦笑幾聲,身子微微前傾,小聲說:“東宮欲親征河北,建言圣人,從秦王殿下麾下選將……殿下將人手散開,如今陜東道適合領兵的除了王君廓,只剩下張亮了?!?/br> 柳濬一時啞然,半響才說:“那還只能用王君廓了?!?/br> 李建成試圖從秦王一脈中調撥將領,頗有成效,甚至還企圖將手伸入秦王府內,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將麾下幾員將領從陜東道調走……就怕李建成領兵南下去陜東道的時候順手牽羊。 所以,留在陜東道的秦王一脈的大將只有兩人,一個是王君廓,另一個是后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榜的張亮。 但張亮這廝……也是瓦崗出身,虎牢關一戰后投唐,任相州總管,年初劉黑闥使偏師南下,張亮生性怯懦,棄城逃走。 張亮倒是在秦王府中任驃騎將軍,但用張亮,還真不如用王君廓。 事實歷史上,李建成親征河北,就是從陜東道調來了王君廓。 李善一邊和幾個同齡人閑聊,時不時還笑著打趣幾句,一邊豎著耳朵聽著隔桌那幾人對戰局的討論。 其實田留安、凌敬、李道玄、薛忠等人心中都有著古怪的感覺…… 從攻打縣衙搶回欲谷設,與突厥大軍交換人質,等等諸事,李善都是主持者,行事果斷。 即使這些天來,守城出戰,縱論戰局,李善雖然不是決策者,但向來是出謀劃策眾人中分量最重的一人,每日戰后,田留安都要親自去傷兵營與凌敬、李善商議。 在眾人看來,雖然尚未加冠,但李善有著當仁不讓的膽魄,更有著不弱他人的才略。 但今日,卻和李楷、尉遲寶琳坐在一旁,看起來頗為老實的模樣。 如凌敬就忍不住在心里吐槽,裝模作樣! “親眼目睹貝洲大火,絕無差漏!” “難道是刑洲糧倉未能焚盡?” “反正現在永濟渠上每日都有運糧船,顯然劉黑闥軍中并不缺糧?!?/br> 眾人議論紛紛,即使數萬突厥大軍北返草原,但如若劉黑闥軍中不缺糧草,以魏洲、相州、衛洲三州唐軍之力,是很難擊潰劉黑闥的。 所以,糧草成了關鍵中的關鍵。 齊善行、程名振頓足永濟渠,要不要渡江? 田留安、李道玄堅守館陶,要不要領軍南下,夾擊劉黑闥? 王君廓領援軍在百里之外,要不要使其西進合兵? 劉黑闥繞過館陶,攻克元城,再攻魏縣,會不會是故技重施,誘唐軍出城,野戰圍殲? 這一切都建立在劉黑闥軍中是否缺糧的基礎上。 說到底,李世民選擇放手一搏,秘密遣派李楷、尉遲寶琳、王君廓領軍渡江來援,也是建立在這個前提基礎上的。 當然了,如果猜錯了,李世民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而河北道唐軍就有點慘了,很可能兵敗身死。 不過,使張文瓘急行入京,自然是有確鑿證據的。 田留安、李道玄、薛忠各人的信息,以及李善從阿史那社爾那邊打聽來的消息,再加上審問俘虜,館陶城內唐軍是有著這樣的共識的。 劉黑闥軍中缺糧草。 但就在張文瓘離開之后,永濟渠上突然每日都會有運糧船駛來,使得唐軍大為詫異,也使劉黑闥所部士氣大振。 屋內漸漸陷入沉寂,張玄素忍不住轉頭喝道:“李懷仁,還不過來商討戰局?!” “諸公在此,小子不敢妄言?!?/br> 凌敬嗤笑道:“難道是怕那兩人看出你李懷仁的真面目?” “月余之內,你李懷仁縱橫捭闔,籌謀夜襲,擒殺劉黑闥左膀右臂,又生擒欲谷設,力勸阿史那社爾大軍北返,今日卻默然無語?” 李楷還好,尉遲寶琳的眼睛都瞪圓了,如此大事,你李善居然能插得進嘴? 李楷苦笑嘆息,自己這位好友真如殿下所言,太能折騰了。 李善今日倒真的不是裝模作樣,只是不希望影響自己和李楷之間的關系……他很清楚,不說自己和秦王府之間,是以李客師、李楷父子為媒介,即使僅僅是這對父子知曉李德武之事,就足以讓自己謹慎應對了。 “早知懷仁之能,今日為兄洗耳恭聽?!崩羁σ饕鞯膶⒗钌仆崎_。 李善松了口氣,從懷中取出一本冊子丟在桌案上,“劉黑闥軍中決然缺糧草,永濟渠上的運糧船不過是障眼法而已?!?/br> “何以斷定?” “軍中糧草,首重何人?”李善輕笑道:“若糧草不濟,首重戰馬?!?/br> 眾人均微微點頭,這個說法不能說錯,但如果戰馬不缺糧草,不管是戰還是逃都能從容的多。 “劉黑闥先后在瓦崗、夏王麾下為將,向來是騎將,不會不懂這個道理?!崩钌品_那本冊子,“自永濟渠江面有運糧船至今已有七日,每日定方均或擒殺或生擒敵軍斥候?!?/br> “某開膛破肚,或許戰馬有食,但騎兵多半少食,至今日戰馬已然半食?!?/br> 換句話說,李善通過解剖尸體的手段,發現劉黑闥軍中斥候之前都只能保證戰馬的飲食,而不能保證自己的口糧。 到今天,斥候已經不能保證戰馬吃飽了。 斥候向來非軍中精銳不能擔之,這樣的精銳都不能保證口糧。 而劉黑闥是騎將出身,如果戰敗他必定是需要北竄草原,依附突厥的……那就不能少了戰馬。 說劉黑闥軍中糧草充足,李善是絕對不信的。 古人使計,也要在正常的思維模式之內,比如增灶減灶,但如解剖尸體這樣的手段,就跟用煤氣灶似的……絕對在古人的思維死角中。 聽完李善長篇大論的解釋,再細細看過那本冊子,凌敬嘴角動了動,“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崩钌凄托Φ溃骸白援敓o所不用其極,勝者為王敗者寇!” 田留安沉默片刻后,低聲道:“劉黑闥此計用意有二,其一提振軍中士氣,其二逼退齊善行、程名振所部?!?/br> 眾人的視線都集中到了李善身上,后者坦然自若,“可能暫時截斷永濟渠?” “能?!碧锪舭颤c頭道:“永濟縣、館陶縣兩地多有船只?!?/br> 李善揮手道:“劉黑闥此計無非在告知內外諸人,軍中糧草充足……” “所以,放火燒船!”凌敬脫口而出。 張玄素聽得莫名其妙,“放火燒船?” 李楷雖然才到館陶不久,卻聽懂了,輕聲解釋道:“放火,燒的是我方的船只?!?/br> 第一百四十三章 往日鋒銳 雖然早已醒來,但縮著腦袋,躺在溫暖的被窩里,這在寒冬是李善難得的習慣。 前世家里窮,一到冬天就犯難,破舊棉衣是舊三年,爛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寒冬臘月,能在溫暖的床上多賴一會兒都是好事。 這種習慣一直持續到李善高中、大學的生活工作中,也帶到了這個時代。 在初唐這個時代中,御寒是讓李善非常頭疼的問題,他不怕熱,但是怕冷,熱了可以乘涼,但冷了……這個時代可是沒有棉衣棉褲棉被的。 腦袋微微探出來呼吸了下新鮮而冰冷的空氣,李善在心里想,去年讓王仁表打聽過,沒發現棉花……有沒有可能現在不叫棉花呢? 如果有了棉花,李善沒辦法織出棉布,但取了棉籽曬干彈成棉被還是有可能的。 還有,關中大略是后世的山西一帶,盛產煤炭,回頭試試能不能弄個蜂窩煤,取暖有點夠嗆,得弄個通風通道,但至少燒水、煮飯會很方便。 腦海中亂七八糟的聯想著什么,外面嘰嘰喳喳的響起一陣嘈雜聲,李善側耳傾聽,分辨出甕聲甕氣的是尉遲寶琳,冷言冷語的是凌敬,打圓場的是李楷。 煩人……李善懶洋洋的半起身,找出衣衫慢慢穿戴,出門一看,都懶得搭理。 尉遲寶琳在那吹噓虎牢關一戰,凌敬在旁邊冷嘲熱諷……言下之意是李世民也就是運氣好罷了。 惹得尉遲寶琳非要和蘇定方較量下,城內唐軍將領如今對蘇定方是贊不絕口……蘇定方也是一頭霧水,偏頭看向縮著腦袋的李善。 “沒事找揍!”李善沖著對面喊了句,才說:“幾個月前兩個回合將他擊暈,蘇兄無需客氣?!?/br> “有本事騎在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