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
可沒有太子就不能不管了, 這不僅僅是皇帝的私事,更是關乎國家傳承的大事??!后宮最初就是為皇帝開枝散葉而設的,如今廢除后宮,皇后又無所出,將來可要怎么辦?很容易使皇族旁系生出不該有的心思,再起紛爭??! 幾位御史商量了一下, 硬著頭皮上奏,懇請皇上廣納后宮,為皇家開枝散葉。 燕昱澤剛沉下臉, 衛沐霖就似笑非笑地看著幾位御史, 開口道:“皇上尚未而立,正是壯年之時,幾位大人不知因何如此焦急?” 這話說的,就差指著他們鼻子質問他們為何急著立儲了,難道害怕皇帝英年早逝嗎? 幾位御史當即冷汗都下來了, 連忙解釋,“侯爺誤會了,下官只是為皇家子嗣考慮, 并無他想……” 袁皓軒站在文官略后的位置,輕笑道:“幾位大人不要多想才是,哥哥他也并無他意,不過是認為皇上、娘娘尚都年輕,子嗣之事不必過急而已。王大人,聽說您也是年滿三十才得了第一個子嗣???劉大人,您家小兒子似乎娶妻后又納了兩房妾室、四名通房,怎么……至今均無所出???” 被點到名的御史臉色都有些青了,其他人也沒好到哪去。這時袁震飛又說:“此話在理,子嗣之事要講緣分,不應強求。何況帝后大婚剛剛兩年,來日方長,待圣上不惑之年,諸位再來cao心此事較為合適?!?/br> 這一句話直接把這事兒支到十幾年后去了,尤其是這父子三人看著他們的眼神,簡直就是在警告他們不要多管閑事。偏偏之前商量好的幾位大臣看著情況不妙都成了鋸嘴葫蘆,連頭都沒敢抬。幾位御史無人支持,遲疑片刻還是退了回去,不再多言。再想想這三人都是懼內之人啊,同皇帝一樣不納二色,跟他們說再說那也是說不通的。 燕昱澤滿意地勾了下唇角,道:“既然諸位愛卿無事可奏,那便退朝吧?!?/br> 燕昱澤起身走人,從頭到尾都沒把幾位御史的話當回事,更叫人看清了他的態度,這次試探以完敗告終??膳碌氖窃诨实圩吆?,袁震飛他們三人對幾位御史的笑容很有些意味深長,讓人背脊發涼,眾臣紛紛退散,心中無不對幾位御史感到憐憫。干什么不好,敢挑剔皇后娘娘?娘娘的繼父、哥哥都是手握大權的朝中眾臣,連弟弟也考中了狀元成為新起之秀,他們哪兒來的膽子奏請皇帝廣納后宮的? 此事過后,幾位御史家中大大小小都出了一點小事,不痛不癢,卻都很讓人鬧心,明眼人都知道這是皇后娘家給的警告呢。每一次的事情過后,他們都更深刻地認識到皇后娘家人是有多護短,關鍵最護短的那位還是至高無上的皇帝,當真是說不得動不得。 這件事衛明珠根本不知道,她其實忙得很,忙著叫手下人開農莊試驗各種作物、忙著把腦子里所有的菜譜寫成書冊、忙著把各種店鋪開到全國、忙著制出報紙讓全國消息流通起來、忙著設立學堂讓男子女子都可識字……她想做的事太多太多了,有時候沒等燕昱澤批完奏折就困得睡過去了。 她不是沒想過要孩子,只是覺得自己年紀太小,而且若是懷孕定然沒有精力再做這些,所以同燕昱澤商量了一下,就決定暫且不生。不過兩年過去,她想做的許多事都已經有了雛形,初具規模,接下去只要把握住大方向讓手下之人去經營打理就行了,她畢竟是皇后,不需要親力親為的。 事情就是這么湊巧,在幾位御史上奏的三個月后,衛明珠因喝了碗魚湯吐得稀里嘩啦的,御醫看診后,診出她已經懷了一個月的身孕。一個月天數少本不容易診出來,但這御醫是肖恒,醫術了得,決不會出錯。消息一傳出去,立時就是臣民共慶! 不說大臣,就是百姓們也惦記著這件事呢,畢竟他們都很崇敬皇后娘娘,這大婚兩年還無所出,許多人都擔心皇帝會違背誓言呢。如今傳出喜訊,大街小巷一下子比過年還喜慶。 能做到這種程度對衛明珠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肯定了,衛明珠聽三公主和王若珊說起外面的熱鬧,只覺得心滿意足。她們三人還是一如既往的無話不談,甚至因為有了親人的關系而感情更親密了。 王若珊在袁皓軒考中狀元后嫁入袁家,稱她們嫂嫂、jiejie,倒無不妥,但三公主與衛沐霖患難生情,本叫衛明珠嫂嫂,卻又成了她的嫂嫂,她們之間怎么叫都不合適了,最后商量一下,三人干脆還是互稱姓名。 三公主和王若珊深受衛明珠的影響,都認定早早生子會傷到身體,孩子也容易夭折,所以在衛明珠懷孕之前也一直堅持不生,還跟著衛明珠一起忙前忙后,為造福民眾出了不少力,聲名遠揚。也幸好她們兩人的婆婆是袁夫人,不會像別人一樣約束兒媳,看到孩子們開心就什么都不管了,不知叫多少世家小姐欣羨不已,后悔當初怎么就沒跟衛明珠打好關系,錯過了這么出色的兩個好男人。 成家立業之后,內外都要cao心,光陰流逝得特別快,幾乎一晃就是一年過去了。衛明珠在懷胎十月之后生出個八斤重的胖小子,她習武多年,身體強健,幾乎沒怎么費力就順產了。 做完月子看著已經白白胖胖的可愛兒子,衛明珠第一次感受到那種從內心深處散發出的喜悅和愛意。那是一種任何感情都比不上的,愿意付出自己所有的感情,只恨不得能時時刻刻都看著自己的寶貝。而在這個世界,她終于有了自己的血脈傳承,讓她突然有一種在這里徹底扎根的感覺,莫名的感動,也莫名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