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節測謊
第八十三節測謊 在審訊室里,陳剛高揚著頭,一付視死如歸的樣子,他目光如炬炯炯有神,眼神無比堅毅,面對專案組成員,他表現出高傲和鄙視的樣子,江一明從沒見過心理素質這么好的罪犯,江一明知道這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姓名?” “杜威?!?/br> “說清楚點!” “杜威!身份證上有姓名和住址?!?/br> “哦,那么說陳剛是你的假名了?” “對,是我游戲時用的名字?!?/br> “你把殺人當游戲?” “對,是天底下最好玩的游戲?!?/br> “你殺了幾個人?” “應該說是三個吧?!?/br> “哪三個?” “張財寶、朱三和阿昌?!?/br> “何洋呢?” “他還活著,如果要算我殺也行?!?/br> “為什么殺他們?” “不是說過了嗎?為了好玩兒,也為了證明我這個哈佛大學的法學博士有多大智慧?!?/br> “為什么教唆王復朝和盧小華殺人?” “殺人寶典網第一個文件夾上的20條內容是我智慧的結晶,我要試試我的結晶管不管用,結果證明它很管用,后來覺得教唆殺人不過癮,想嘗試自己殺人的感覺是什么樣?!?/br> “為什么選擇殺死三個輪jian犯?” “這純屬偶然,我在整理廢報紙時看到了這宗輪jian案的報道,覺得他們畜生不如,所以我決定從他們開始!” “不會簡單吧?我覺得你的殺人動機簡直天方夜譚?!?/br> “看過成龍演的《新警察故事》吧?那些年青人就是以殺人取樂?!?/br> “那是電影,虛構的,是為了博取票房?!?/br> “信不信由你?!倍磐杨^歪向一邊,任憑他們怎么問,再也不說話。 他們決定24小時對他輪番審訊,直到他心理防線徹底崩潰為止。江一明、吳江和左麗分成3個組,各自帶領抽調出來的警員審訊杜威,但是連續審了五天五夜,杜威還是那句話:為了好玩才殺人。 參與審訊的刑警認為杜威的殺人動機是真的,但江一明認為一個法學博士應該是很理智的,不可能把剝奪他人的生命當玩樂,除非他有精神病。但是杜威的思維清晰,反應敏捷,心態良好,沒有絲毫跡象表明他有心理問題。 江一明把杜威送到市精神病院做鑒定,結果證明他精神很正常。 最后只得把杜威送去測謊,當測謊員給他上測謊儀的導線時,杜威用嘲弄的口氣對江一明說:“你不要枉費心機了,測謊對我沒有絲毫作用,因為我沒說謊!” 江一明不相信他的鬼話,叫測謊員開始工作,經過對杜威近一個小時的測謊,結果表明杜威沒說謊。結果令江一明非常意外,江一明想叫測謊員再測一遍,測謊員誠懇地說:“重測結果還是一樣,有的偵察員帶嫌疑人來測謊,結果嫌疑人沒有說謊,但總要求再測一遍,結果有的會弄巧成拙。 “1998年4月20日晚,南方某市公安局女民警陳某與另一男民警吳某被人槍殺。案發后,警方以陳某的丈夫王某因懷疑其妻與死者吳某有不正當關系而懷恨在心,涉嫌騙取吳某手槍,將陳、吳兩人殺害為由,將王某作為重大嫌疑人拘留,并于同年8月報檢察院批準逮捕。盡管該案在偵辦過程中,一些資料顯示出證據上存在著疑點,但偵辦人員仍一意孤行,給王某施加壓力,多次動用測謊儀以支持已得到的證據。 “在此情況下,法庭于1999年2月5日做出一審判決,以故意殺人罪判處王某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一審判決后,王某的辯護律師頂住各方面的巨大壓力,堅持向省高級法院上訴。8個月后,省高級法院做出終審判決,將王某改判為死緩。 “2000年6月,當地警方破獲一起特大殺人劫車犯罪團伙案件,該團伙犯罪嫌疑人供認,曾于1998年4月搶得民警吳某的手槍,并將吳某與陳某殺害。這一突如其來的事件改變了王某的命運,省高級法院迅速做出反應,判決王某無罪,當庭釋放。此案是多次給王某測謊造成的結果……” 江一明聽了之后,打消了給杜威重測的做法,但他的第六感告訴他:杜威總有什么地方不對勁。杜威從小在蜀北一個貧困的小山村長大,3歲死了母親,是他爸爸地把他拉扯大,送他上學,直到他大學畢業,他有一股頑強拼搏的精神,因此成了那屆的法學尖子,畢業后他來到長江找工作,很快在為民律師事務所找到工作。 工作5年之后,他去美國哈佛大學深造了4年,2003年春天重回長江,在長江和他人合伙開辦律師事務所,但不久與合伙人分道揚鑣了,杜威說是美國的同學請他撰寫殺人寶典網的內容,給他很豐厚的報酬,所以他才把律師事務所讓給合伙人。杜威說在殺人寶典網工作的年薪20萬,那么,他在殺人寶典網才干3年,怎么買得起寶馬和別墅?江一明想來想去覺得蹊蹺,決定再審杜威。 “杜威,你年薪只有20萬,怎么買得起寶馬和別墅?你的賬戶上有500多萬的進出,這怎么解釋?” “哦,忘記向你匯報了,2005年10月20日我中了體彩特等獎?!?/br> “這么好的事能輪到你頭上?” “運氣好唄,不信你去調查?!?/br> 調查結果,杜威是中了體彩特等獎。杜威是個聰明人,他怎么會去買只有千萬分之一中獎率的體彩?難道瞎貓碰上死老鼠? 體彩中心的工作人員說真有其事,而且是主任親自把500萬支票交給了杜威,不可能有假。 江一明百思不解…… 問題會不會出在測謊上?江一明去拜訪測謊專家陳老師,陳老師是長江市第一個測謊協會會員,在測謊方面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江一明問他測謊方面有沒有缺陷和漏洞?有沒有人能逃過測謊儀? 陳老師說:“什么事都不可能完美無缺,首先,目前國內在案件中負責測試的人員中,鮮有研修過心理學的學者,而經過嚴格培訓的人員不多見,這使得心理測試題的水平大打折扣,因此,在不能科學分析作案人心理的狀態下,測試人員有可能問出:案發當晚你是否到過現場?這類的不嚴謹問題。由于被測試人很可能此前被偵辦人員多次嚴厲地問過這一問題,甚至個別的是在被呵斥情況下問及這一問題,因此強烈刺激后留下的記憶會使被測試人即使在回答“沒去過”時,其生物曲線仍會出現異常反應。這個誤會很可能會葬送被測試者的一生?!?/br> “我們的測謊員在美國測謊學院接受長達6個月的正規訓練,不存在這個問題?!?/br> “其次是測謊儀的質量問題,國內有些偽劣的、或者被外國淘汰的儀器,它的精準度不夠;其三,被測謊者受過專門的訓練,比如很多間諜就能逃過測謊儀,還有精神病患者、弱智者、能自我催眠者……” “陳老師,我懂了,謝謝您!” 走出陳老師的家,江一明心情一下輕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