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大結局(2)
原來是劉協聽到許都出現叛亂,雖然是伏完的設計,但是叛亂的巨大,一下打消了他的部署,于是緊急啟動南方所有潛伏在諸侯身邊的繡衣衛。 劉表被軟禁,繡衣衛是劉府大管家,還有他侄子劉磐,以及被繡衣衛收編的黃忠,三天時間整合兵馬。 至于江東,繡衣衛發動兵變,占據廬江郡,刺殺了周瑜,采桑危急。 魯肅立刻帶大軍南下,攻略江東,一路勢如破竹,繡衣衛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現在已經打到了臨??ち?,離吳郡不遠了。 所以劉協帶著荊州軍和張繡的西涼鐵騎北上奪權。 荀彧三人不敢阻攔,也攔不住,只能讓劉協進城了。 三天后,劉協帶著三萬大軍,北上官渡。 與此同時,韓猛也中計了,幾乎全軍覆沒,自己也被活捉。 趙云穿著韓猛軍的衣服,穿越雞洛山,從背后偷襲袁紹,荀攸把計劃告訴曹cao。 曹cao立刻發兵,猛攻袁紹。 面對腹背受敵,袁紹抵擋不住,大敗而逃。 趙云帶著追兵粘著他屁股后面追著,連黎陽都不敢進去,直奔鄴城。 趙云帶著幾千人拿下黎陽后,留下部分人等到曹cao,自己帶人繼續北上追殺曹cao。 并州方面也快丟了,在鐘繇和段煨的攻擊下,高干不是對手,被圍困在太原城中。 至于馬騰和韓遂,一個被繡衣衛殺了,西北竇氏控制了韓遂的軍隊,也是接到了劉協的命令。 至于馬騰,被繡衣衛舒服,正帶著兵馬支援段煨。 建安四年三月,回到鄴城袁紹吐血而亡,三子奪位,相互攻伐。 建安四年三月十日,袁尚以優勢奪取鄴城控制權,驅逐袁譚和袁熙。 建安四年三月十三,爭奪鄴城控制權失敗后的袁熙再回到幽州大本營的路上,得知在幽州邊境的劉和說服了曾經劉虞的舊將鮮于輔等人,迎接劉和兵馬入境,現在正朝著幽州州治薊城進發。 袁熙大急,催促大軍救援薊城,可是半路上被隱藏在親兵中的繡衣衛所殺。 三月十八日,薊城被劉和占領,幽州袁氏被滅,次日,劉和宣布效忠劉協。 三天后,帶著三萬人馬南下攻打袁尚。 而青州方面也是如此,爭奪鄴城失敗的袁譚,才走到清河郡,就接到了青州失守的消息。 立刻朝著青州敢去,半路上遇到趙云的軍隊,被打的大敗,被困清河城。 次日被殺,趙云收編袁譚大軍,在清河修整,等待后續大軍。 袁尚奪取鄴城控制權后,眾情深色,一聽到清河郡被占,立馬放棄鄴城,北上信都。 建安四年四月,劉協率領整合的大軍趕到清河。 在清河宣布,袁紹背主之人,不配為漢室之臣,罷黜大將軍之職,令袁紹之子袁尚,立刻趕來清河。 司空曹cao識人不明,不明忠jian,失察之罪,百死莫辨,但念其為大漢征討不臣之臣,功過相抵,罷司空之職,任征北將軍,譙侯。 其余的人大大小小都有賞罰,在清河封賞之后,已經一個多月了。 建安四年五月八日,因袁尚不聽詔令,不來請罪,天子發三路大軍伐之。 袁尚集團接到消息,頓時各自逃命,天子劉協不費吹灰之力之力一統河北。 …… 建安四年八月,在吳縣堅持三月之久的孫策,投降。 九月,交州投降。 十月,遼東公孫家族攻擊右北平,劉協大怒,命平北將軍趙云消滅公孫淵。 十一月,遼東公孫家族滅。 當月西川劉璋,往許都朝見劉協,敘述宗族之情。 順便把逃到西川的劉備交給劉協,并稱,劉備大耳賊也,不當為劉氏子,天子聞之,腰斬劉備與午門,自此漢室重歸一統,劉協大赦天下。 以勝利之君,改元武平,并開設科舉,選拔人才。 武平三年,大漢第一次科舉,選拔出了一大批人才,天子劉協感慨天下之才入我掌中。 武平十年,高麗侵犯大漢遼東,天子劉協聞之,以高麗不臣,侵犯大漢。 以曹cao為帥,魯肅為副,率領二十萬,伐之,十月滅其國,設郡。 五年后,也就是武平十五年,時任徐州刺史曹昂上奏漢天子劉協,稱近來沿海一帶出現一些來歷不明的浪人和流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但是和自己言語不通。 曹昂派兵剿滅之后,因語言不同,審問遲滯不前。 無奈,只能具表上奏朝廷,等候處置。 這時候,青州、遼東等地都傳來類似的消息,鎮守夷州的王平更是連連上表,請求支援。 帝聞之,知賊盜乃東瀛人也。 武平十七年夏,所有一應海船打造完畢,劉協以故車騎將軍董承為帥,前將軍甘寧為副帥,起十萬水軍征討東瀛。 大軍在海上顛簸多日,這才殺至東瀛。 在劉協的密旨下,十萬大軍將東瀛諸島所有成年男子全部誅殺,未成年男子充為奴役,押回大漢。 一時間東瀛四島,淪為沒有男人的死島。 數十年后,徹底亡國滅種。 武平二十年,劉協大病,太子暫理朝政。 此時西域諸夷趁漢天子大病之時,欺太子年幼,國事不穩,于是聯結烏孫、大宛等國聯兵來攻。 太子劉建力排眾議,以執金吾諸葛亮為帥率軍三十萬迎戰聯軍。 諸葛亮兵出西域,妙計連出擊敗西域聯軍,斬烏孫、大宛親王之首。 但是出乎眾人意料的是,此戰最大的功臣并非徐晃等名將,卻是相對名不見的偏將軍姜維,此人親斬二王之首,一時間西域各國望風披靡。 后劉協病愈,聞之,敕封姜維為征北將軍,為朝廷永鎮西域。 武平三十五年。 此刻的大漢,在劉協三十多年的治理下,已經非常強大了,人口足有五千萬,并且發明了各種能夠增加糧食產量的工具。 相信再過百年,漢人的人口會有幾個億。 武平五十年,年紀七十的劉協退位,傳位皇太子,改元建平。 建平十五年,劉協崩,享年八十五,謚號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