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一章泰山賊寇(1)
初平年間,昌豨跟隨呂布,占據徐州,曹cao率軍攻打,呂布敗亡,昌豨投降曹cao,被任命為東??な?,這是昌豨第一次投降曹cao。 建安五年,劉備派關羽斬車胄,占據徐州,昌豨跟著反叛,投了劉備。 曹cao率軍打敗劉備,昌豨再次投降曹cao,這是昌豨第一次背叛曹cao,第二次投降曹cao,后不久,昌豨再一次反叛。 曹cao派大將與率兵討伐,包圍東??翟?,張遼派遣使者說服昌豨,昌豨答應了,并隨張遼拜見曹cao,曹cao讓昌豨繼續擔任東??な?。 這是昌豨第二次背叛曹cao,第三次投降曹cao。 曹cao占領冀州后,昌豨又一次反叛,曹cao派遣和夏侯淵征討,昌豨戰事不利,投降于禁。 這是昌豨第三次背叛曹cao,第四次投降。 根據歷史記載:昌豨反,遣于禁擊之,未拔,復遣淵與禁并力,遂擊豨,降其十余屯,豨詣禁降。 即于禁征討昌豨,沒打過,后來于禁和夏侯淵合力打敗昌豨,昌豨投降。 但又有記載:昌豨復叛,遣禁征之。禁急進攻豨;豨與禁有舊,詣禁降。也就是說于禁去征討昌豨,昌豨投降。 由于這兩處記載沒有寫明具體的時間,因此有些人認為這是曹cao兩次派兵征討昌豨,如此說來,昌豨應該是4次背叛曹cao,5次投降曹cao了。 也有些人認為這兩段記載的其實是同一件事,只能算是曹cao一次攻打昌豨。 昌豨第四次向于禁投降時,于禁和昌豨是舊識,心中不忍,但最終還是殺了昌豨。 曹cao聽說昌豨被于禁殺死,感嘆到:“昌豨不降我卻降于禁,這就是命呀。 言下之意是說,昌豨如果向自己投降,自己就不會殺他了,向于禁投降,卻被于禁殺死,這就是命運。 其實于禁在殺死昌豨前曾有下屬勸阻他不要殺,而是把昌豨送到曹cao那,但于禁說:“你們不知曹公命令,圍攻后降者不赦免,我是奉令行事,昌豨雖然是舊友,但我又怎么因此失去原則呢?” 由此可見,讓于禁殺死昌豨的正是曹cao,而曹cao卻又當眾說他不會殺死昌豨,不過是想借此安排下屬,以體現他的胸襟而已,曹cao真是演了出好戲。 從昌豨過往的經歷來看,昌豨和曹cao帳下很多人都非常熟,包括臧霸、于禁、張遼、夏侯淵等,張遼和昌豨曾同在呂布手下,關系好也是有可能的。 昌豨第三次投降是因為張遼的勸說,為保命而投降,第四次投降是因為于禁的勸說。 由此可見,昌豨與張遼、于禁之間的友情應該是比較深厚的,絕非普通情誼。 昌豨和臧霸在泰山當賊寇時就已經認識了,那是多年的交情。 可是泰山賊寇中,就屬昌豨反叛的次數最多,比呂布翻臉的次數還多,泰山賊寇只要是有本事的誰還會跟他求情。 一次兩次是交情,情誼,三次到四次他們可不是傻逼,冒著得罪曹cao的風險去給你這個二五仔求情,他們不要前途了嗎? 泰山賊寇除了昌豨,成就都很大,就說為首的臧霸。 歷史上黃巾起義時,臧霸從屬陶謙,擊破賊眾,拜為騎都尉。 后來臧霸收兵于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聚合軍眾,臧霸為統帥,屯于開陽一帶,自成一方霸主 建安二年,臧霸到莒縣去襲擊瑯琊相蕭建,攻陷莒縣,得到蕭建的輜重。 臧霸曾答應送給呂布一部分,但沒有送到,呂布就親自前去索取。 呂布的部將高順勸阻呂布說:“將軍威名遠揚,遠近畏懼,想要什么會要不到,何必自己去索取財物!萬一不成,豈不損害威名嗎!”呂布不聽。 呂布到莒縣后,臧霸等不知呂布的來意,堅守城池,抵御呂布,呂布空手而歸,不久又和呂布聯合。 曹cao討伐呂布時,臧霸等曾帶兵往助呂布。 呂布被擒后,臧霸隱身匿藏,然而曹cao點名搜索,尋得臧霸,一見之下大悅,便使臧霸招降吳敦、尹禮、孫觀、孫觀之兄孫康等,往見曹cao。 曹cao以臧霸為瑯邪相,又各任用吳敦等,割青、徐二州委任于臧霸。 當初曹cao在兗州時,以徐翕、毛暉二人為將。 兗州亂起,徐、毛二人皆叛,后來兗州之亂平定后,徐、毛亡命出逃投靠臧霸。 建安四年,曹cao命劉備起行往見臧霸,并命臧霸奉上二人首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