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滿寵的折子
劉協看著這些賀喜折子,說白了就是給他寫的拍馬屁的話,劉協都是匆匆的看了一眼就放在一邊,都沒什么新穎的。 看了一刻鐘后,看的這些都有些厭煩了,于是對王德問道:“王德,你剛才跟朕說,剛剛還有一個人沒有交,今天才回許都,正在趕寫賀喜折子,那人是誰???” “回陛下,是許都令滿寵?!蓖醯抡f道。 “去告訴曹司空,讓滿寵快點,朕的耐心是有限的?!眲f說道。 “諾?!?/br> 王德出了德陽殿,來到外面,大臣們都在外面等著。 王德來到曹cao跟前問道:“請問司空,許都令滿寵的奏折還有多久?陛下的耐心……?!?/br> “王公公,滿寵的奏折荀尚書已經親自去催了,你是什么身份,敢和司空這么說話?!辈躢ao身旁的程昱說道。 王德看了看程昱,哼了一聲,就進去了,他懶得和他說話。 “哼,一個閹人,也不知道誰給他的膽子,跟和司空這么說話?!背剃爬浜叩?。 恰好這時候荀彧來了,拿來了滿寵的折子。 剛剛進去的王德忽然一下躥出來,一把搶過荀彧的折子,拿進去給了劉協。 劉協問道:“還差多久送到的?” “陛下,差一刻送到的?!瘪R九說道。 劉協看了看滿寵的奏折,足足四個竹簡,也不知道他寫了些什么話,要寫這么多,而且這四個竹簡還是加長版的。 于是劉協打開竹簡開始看。 開頭就介紹了寫奏折的人,大漢許都令滿寵瑾奏。 然后是內容,臣許都令滿寵再次冒死上奏,以正君道,明臣職。 求萬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君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 臣工盡言而君道斯稱矣,臣受大漢之俸祿,理當箴言,請奏之中有犯無隱之義,披肝膽為陛下言之。 陛下天質英斷,膽識過人,即位之初,董卓惑亂朝綱,之后王公奉旨誅董,后李郭二人霍亂長安,因陛下膽識過人,御駕出長安,奔洛陽,往許都。 大漢百廢待興,遷于許都之后,因施仁政,與天下更始,并重新一統大漢。 但民生未復,路有死骨,民饑寒交迫,天下為復,妄念牽之而去矣,一意安樂,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膏脂在是也,而侈興土木,逼迫大臣。 不理正事,貪圖享樂,每日便服在外,不收天子之像,陛下可知,天下分崩離析,民不聊生……。 劉協看了這個奏折,嘴角微微一笑,很好,很好,就是要這個,滿寵這個酷吏眼里揉不得沙子,劉協做的這些事情,他肯定會說。 看看,他的這份折子,哪是什么賀喜折子啊,分明是教訓劉協,你是皇帝嗎?現在是什么時候,修宮殿。 天下分崩離析了,百姓已經民不聊生,不和百姓休養生息,為了修建宮殿,堂而皇之的在朝會上逼迫大臣,這是皇帝該做的事情嗎?這哪像是皇帝。 滿寵的折子就是這個意思,于是劉協陰沉著臉看完了這份折子。 然后突然一拍案幾,砰的一聲,然后大吼道:“反了,反了?!?/br> 這么大的聲音連外面的大臣們都聽到了。 群臣面面相覷,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于是都看向了荀彧和曹cao。 折子是荀彧拿來的,而滿寵是曹cao的人,這里面有什么貓膩嗎? 而曹cao卻看向荀彧,問道:“文若,這是什么情況?” 荀彧搖搖頭,他怎么知道。 …… 德陽殿里,劉協紅著眼睛,氣喘吁吁的喊道:“馬九,給朕滾過來?!?/br> 馬九慌慌忙忙的跑來,跪在地上,瑟瑟發抖,說道:“陛,陛,陛下?!?/br> “去,去,把這份折子拿到外面給曹司空看看,給朕抓,抓住他,讓徐晃帶著虎賁軍去給朕把滿寵抓住?!眲f大吼道。 “諾?!?/br> 然后馬九拿著被劉協扔在地上的折子來到外面,然后走到曹cao面前。 “馬九里面是什么情況?”曹cao問道。 “司空您看看吧?!闭f著馬九就把滿寵的奏折給了曹cao。 曹cao疑惑的接過來看了看,這還是第一本,已經看的曹cao心驚rou跳了,這滿寵真是一根筋,要你寫賀喜折子,你寫幾句拍馬屁的話不行嗎? 寫這些,這不是找事嗎? 然后曹cao把這份折子給了荀彧,荀彧看了看,也無可奈何的搖搖頭,這滿寵搞事也要分場合啊。 天子只有十幾歲,正是叛逆的時候,只要不是太過份的事情,順著他的意思去做,他也不會怎么樣。 可是越是不做,他就要杠上你了,讓滿寵做許都令開始荀彧上不同意的,可是曹cao拍板決定了。 也不是荀彧針對滿寵,因為滿寵的手段有點殘酷,不管犯了什么事情,先來十大板,這可怎么行。 他是鐵面無私,許都做了都城,治安要好,這是滿寵的功勞,這毋庸置疑,可是搞出了這個事情,就算是是權傾朝堂的曹cao也很難救他。 這時候王德出來了,站在御階上喊道:“陛下口諭,眾臣接詔?!?/br> 群臣聽后,面面相覷,這又是要搞什么,只是拱身接詔。 只聽王德說道:“建安四年,大漢天子詔?!?/br> “朕御極七八年矣,前有董卓,后有李郭,朕當時年幼無知?!?/br> “朕臥不過一榻,食不求五味,服不逾八套,未央廣廈千間避而不居,思天下尚有無立錐之民也,故遷兩宮,唯求一修身之所,以避風雨而已?!?/br> “奈何建兩宮,竟遭天下詬病,百官無一人上賀表者?且以野有餓殍,官有欠俸,遷怨于朕,朕之德薄一至于斯乎?” “朕將三公九卿,托司空和尚書,前因董,李,天下為私而貪墨而害民,今爾等大臣舉止無錯踟躇而誤國,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一人而已?!?/br> “百官詬朕,朕其病也,民有餓殍,朕其憂也,兩宮,朕尚忍居之乎?” “著而等,會同司空尚書籌一良策,安我大漢,救我百姓。天下一日不安,百姓一日不寧,朕一日不遷居兩宮?!?/br> 群臣們一聽,這還了得,皇帝都說出這番話了,把大漢出現現在的這種分崩離析的情況都攬在了自己一個人的身上。 大漢現在的分崩離析,劉協有錯嗎?這不好說,劉協繼位的時候只有八九歲,而且那時候一點權利都沒有,更沒有自由。 前有董卓霍亂朝綱,雖然王允聯合呂布殺了董卓,但是沒有把握好機會,他非要把董卓的舊部全部殺了。